治水
2006-8
湖北人民出版社
罗兴佐
306
无
《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荆门五村农田水利研究)》以江汉平原荆门市五个村庄的治水实践为叙述框架,在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的背景下探讨治水的国家介入和农民合作之关系。作者认为,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是农田水利有效供给的前提,当前市场化取向的水利体制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衰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退出及农民合作的瓦解。因此,符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安排必须在国家、市场和村庄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方式。
罗兴佐,江西吉安人。198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法学学士;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法学硕士:20005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1999年进入农村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参与多部著作的撰写,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曾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导论一、高阳实验与研究经历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三、理论假设与分析思路四、研究样本、方法与资料五、基本概念与叙述框架第1章 传统体制时期的水利建设:集权与动员一、传统体制时期水利建设的政治与组织基础二、传统体制时期水利建设的展开与成就三、集权与动员:传统体制下的水利建设第2章 农村改革时期的水利建设与管理:自治与乡村合作一、村民自治的兴起与新的乡村治理结构构建二、水利体制改革的启动与取向三、税费、共同生产费与合作博弈:荆门案例研究第3章 税费改革后的水利供给:市场及其困境一、税费改革后水利供给中的国家、市场与村庄二、资源输入、村庄结构与合作困境:实验5村案例研究三、寻找合作平台:新贺泵站转制实验总结第4章 治水中的国家与乡村社会一、治水中的国家与乡村社会二、村庄类型与水利供给三、乡村水利的前提与制度选择基本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表格和相关文件附录二 荆门实验调查纪事(节选)致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