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秘史
2007-1
湖北人民出版社
梁东元
339
无
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在当年受到封锁、包围和背叛的险恶环境中,是如何制造出代号为“596”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从蒋介石派人到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最终碰壁,到毛泽东摸着铀矿石发出原子弹制造的动员令:从中苏专家在核武器研制中展开的合作与斗争,到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尖锐对立;从寻找和治炼铀-235开始,到突破核武器制造技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员,到声名显赫的科学大师;从当初毫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到试验场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这一倾全国之力、分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0多个部门和900多家工厂,被舆论称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都可在作品中看到其伴随历史烟云一路走来的清晰痕迹。 作品翔实而客观,丰富而冷静,多角度,大视场,凭借大量采访调查而来的细节,详加甄别,仔细考评,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为当今人们提供了一个可据以深入思索和参考的话本。
梁东元,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著有《天啸》、《额济纳笔记》、《原子弹调查》等作品。撰写拍摄10集文化生态电视《居延沧桑》、12集文献纪录片《国家往事》、4集纪录片《天地故喜》等。
前 记 第一章 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 得到绝密的史密斯报告——胡适、梅贻琦策 动——陈诚、俞大维筹划——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 各选两名助手赴美——不甘心空手而归——1台加速 器和33箱器材——不留美国、不去台湾——赵忠尧:本 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第二章 你千万别给外人讲这件事. 钱三强夫妇回国——万象更新,人才集中——约里 奥一居里托杨承宗带话给毛泽东——要反对原子弹,必 须自己先有原子弹——征求竺可桢意见——彭总带着 浓重的乡音说,一定要把“嘴”(堆,反应堆)列上去—— 到西伯利亚看核爆炸演习——当面提出要求,赫鲁晓夫 愣了一下 第三章 一块石头定大事 成立专门的办公室——高兴得把皮带刮断了—— 在广西找到的第一块铀矿石多次进入中南海——毛主 席握着刘杰的手说,“它是决定命运的啊,要好好干!” ——听专家讲课,观世界风云——同苏联签订援助协 议——在房山荒滩上设点安装 第四章 赫鲁晓夫密电毛泽东 二机部要什么人给什么人——李毅带头为科学家 服务——所有部长都要来听讲座——先把大的程序问 题解决——“想不到周总理俄文也好”——毛主席在刘 杰笔记本上写了一个“氦”字——发展原子能工业列入 “十大关系”——开单子,定提纲——代表团赴苏 第五章 意外得来一个重大项目 我们也希望有铀-235——抓住机会,大胆提 问——得到关乎全局的意外结果——先接受下来再 说——陈云要算帐,宋任穷担心冒进——两个翻译、两 位高官——降低到能够承受的规模——得到当年法国 没有得到的东西——一鸣惊人,影响深远 第六章 毛主席亲自管的事 两个部长在一排长桌前办公——“我这个名字不 好,穷”——宋任穷哭穷,张劲夫荐贤——一万多人云 集二机部——正考虑下一步怎么办——莫斯科风云突 变——米高扬到杭州——国防新技术援助要求得到支 持——聂老总交代,准备得越细、要求提得越具体越好 第七章 马蹄子底下捡了条命 宋任穷谈原子弹——陈赓谈导弹——刘晓要宋任 穷带赫鲁晓夫的口信给毛主席——扎吉江为中国着 想——苏联外交史上第一次——下榻克里姆林宫—— 专门给中国代表团放军事记录片——中苏联合寻找铀 矿——周恩来听李四光汇报——三O九、五一九、二O 九 第八章 我们被“包围”了 乌鲁木齐一时间热闹起来——想不引人注意都 难——逢山爬山,遇沟趟沟——走黄羊小道,越戈壁大 漠——连夜找回丢失的笔记本——每人都配了枪—— 满山遍野都是手电筒的光——半边脸变形了——苏联 专家安慰我:你还是很勇敢的,你没有哭啊! 第九章 抓住了一群“空降特务” 只有邮箱号码——一个初中毕业生和一个大个头 公安的惊人发现——打破花岗岩里没有铀矿的定 论——历史记住了郴州金银寨——中国第一个大型铀 矿——武工队出身的副部长——“我就是同你讲一讲, 让你知道咱两地分居不容易” 第十章 脚步一停就会冻死 第十一章 蒙在鼓里 第十二章 半夜来了四五个将军 第十三章 故意弄坏了飞机的腿 第十四章 不理他们这一套 第十五章 搞手榴弹的怎么搞原子弹 第十六章 一到紧张的时候手就抖 第十七章 苏联人终于摊了牌 第十八章 叫你来是搞原子弹的 第十九章 龙头舞起来了 第二十章 狼爪子伸到了被窝里 第二十一章 再困难也不能不管 第二十二章 使原子弹研制至少提前了一年 第二十三章 虚惊一场 第二十四章 锣鼓点越敲越紧了 第二十五章 非驴非马是骡子 第二十六章 一年累秃了头 第二十七章 为什么代号叫“596” 第二十八章 找人找到了劳改场 第二十九章 最可怕的是决策错误 第三十章 U2飞机在我们头上飞过 第三十一章 杀的是牛不是鸡 第三十二章 这个事情比天还大 第三十三章 出了事不得了 第三十四章 沙堆里扒拉出了一个女人 第三十五章 铁塔顶上引爆 第三十六章 猴子盘儿子 第三十七章 在那上面按了血指印 第三十八章 美国可能来轰炸 第三十九章 事先梦到了爆炸时间 第四十章 指挥的声音都有点哆嗦 第四十一章 有没有让人不睡觉的药 第四十二章 尘埃落定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历程举要 各类文献资料参考篇目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五种因素,对人员和目标有杀伤破坏作用。冲击波等前四种因素,主要发生在爆炸后一分钟以内,属于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只要采取距离防护(离开杀伤破坏半径)和屏蔽防护等有效措施,试验场区及附近地区的人或物等目标就可以免受其害。 但是,放射性沾染作用的时间长,散布范围广,也能对人员、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中央专委在9月23日召开会议时,周恩来部署核试验工作时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放射性沾染。试验场对爆炸零时的选择,就考虑到了尽量减少放射性微尘对下风方向地区带来的危害,除了严格控制试验气象条件外,把596爆炸时间选在下午三时,就是考虑到放射性微尘飘移到场区下风地区时,恰是深夜,可以避免人员、牲畜直接与放射性微尘接触。 此外,国防科委还会同总参气象局、防化学兵部、空军、卫生部、二机部等单位商定,首次核试验放射性微尘的监测工作,以地面沉降测量和空气中飞机取样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分别由卫生部工业卫生局和空军负责。原子弹爆炸后不久,周总理指示刘杰立即注意研究这个问题。陆祖荫说,试验后的第二天,我就带着样品飞到北京,送交北京的有关单位进行分析。过了两天,八一厂拍摄核试验的影片送到了北京,但还只是原始素材,还没来得及剪辑,也没有配音。有天深夜,有人把我和一位参谋找到八一厂,告诉我们,说等一下总理要看,要我们作解释。后来总理走进放映厅,和我们一一握手,说辛苦了。 我陪总理坐下,电影很快开始了,由于没有剪辑,东一段西一段,又凌乱又没有次序。每当我们介绍一个新镜头时,总理都会插话,看出来他对整个试验的布局和主要内容都十分清楚。刘杰说,596爆炸试验了之后,总理说他要看这个试验的结果,就把前方的电影片调来放映,我也去那里陪着总理看。那时候我不是因为要做另外一套准备,没到前方去嘛,所以也不知道现场是个什么情况。在看这个片子的当中,那个时候还没有解说,就只有一个人在旁边口头解说。596爆炸的光线很强烈,有些片子被光辐射给烧焦了,一段出来画面,一段又没有了。爆炸的情景触目惊心,地面破坏得很厉害,铁路弯曲了,坦克、大炮全倒在那里,炮头都弯了,实验的动物,什么狗啊马啊猴子啊等等,都看到了。同时也看到了在地下室掩蔽的情况,一个猴子在这里边,桌子上有一个保温瓶,在爆炸的一刹那,那个保温瓶动了一下子,猴子也跳起来了。片子放完了,总理最后说,我们胜利了。搞原子弹这一段,是我一生受到最大的教育。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是一样的,要会找窍门,这一点我的体会最深。花钱最少,试验最少,成功的方面却最多。想想也是,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面,努力把力量集中起来,成为局部的优势来突破它,这就是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啊。所以说,历史的经验就是历史的精华。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由于放射性微尘飘移到下风方向居民区要有一段时间,监测站的监测人员侦察测量、化验分析放射性微尘要有一个过程和时间,177办公室在10月17日20时才收到二十号办公室传来的有关监测站对下风方向地区放射性微尘监测数据的电话报告。宋炳寰说,17号晚上,刘杰部长看过电话报告的监测数据以后,立即要我坐车接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徐海超研究员,同他一起研究讨论监测数据。徐海超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射线防护问题的专家,看了监测数据后,他认为被监测的地区中,有的地方空气中放射性微尘的浓度已不容乐观,需要赶快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刘杰说,徐教授来了一看,一分析,他就提出来了,说下风地区这一带辐射得比较严重,放射性沾染严重。 往日喝的水不能再用,大家都要戴上口罩,做各种预防。再进一步推论,兰州以西河流的水不要饮用,这一带的蔬菜吃的时候也都要洗净。我说既然这样,那得赶快报告主席,赶快报告总理。我说总理啊,教授研究的结果是,这个核沾染问题相当严重。总理说马上来,这时已经到了凌晨三点钟了。徐教授和我一起赶到总理办公室,徐教授一五一十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向总理汇报了。 他说,国家规定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强度标准是1×10的负12次方居里/升。现在下风有的地区问题比较严重。徐教授说话有家乡口音,一些数字说不太清楚,总理就有些着急。究竟怎么办,我看总理犹豫了相当长的一个时间,然后问教授,你这些数据,你现在推断它的可靠性怎么样?徐教授说,根据我过去从事研究工作的推断,我是这样的看法。总理感到问题重大,但他很冷静,他说在下风地区居民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出一些要求是可以的,但不要轻易说成是为防止放射性微尘污染而采取的措施。要慎重,不要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要有可靠的根据。现在的问题是放射性沾染对下风有的地区居民的影响究竟如何,还缺乏可靠的根据。徐教授这时建议说,可以对下风地区居民做人体抽血检查。总理想了一下说,可以,但先给驻这一地区的部队战士验血,因为他们在最前线,根据对他们验血的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措施。 总理的用意是避免引起群众不必要的惊恐。接着,总理要军事秘书王亚志把杨成武副总参谋长请来。杨成武副总长在大约10月中旬前后一段时间里,就住在中南海离总理很近的地方,以便协助总理及时处理因核试验可能引起的一些紧急问题。杨成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西花厅。杨成武一到,总理就把徐教授介绍给他,说徐教授有什么要求,找你,你给他解决。后来我的秘书张纪夫还曾找到这位徐教授,问他还记不记得这件事,他说怎么不记得呀,我这一辈子就见过总理一次,他批评了我。这是后话了,徐教授也已经去世了。就这样,当时因为这个事情又着急了半天。过了几天,验血的结果证明,他们摄入的剂量都还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好,这一下子都放了心了。所以,596爆炸以后又折腾了一夜,到凌晨天快亮了我才回家。那时候我的心情真是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啊!从十年前我们千辛万苦找铀矿开始,中间经过了无比艰难的奋斗,最后终于成功了。我出来时,门口有一个警卫战士,我就对他讲,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596即将爆炸的那一刻,因为情急之中司机驾车走错了路,朱光亚和吴际霖等人差点没有按时赶到设在山包之上的观测站,好在他们终于很快赶回来了。596爆炸过后,当朱光亚转过身来,一眼看到正在向上升腾的蘑菇云时,不禁百感交集。从18年前漂洋过海去异国寻梦,到今天自己亲手参与造出了原子弹,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其中的各种因素,有着太多的必然性。 李政道说,几十年后,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我常讲,当初蒋介石派出去学做原子弹的几位,选我是选错了,我没有学做原子弹,仅仅是在纯物理的领域中工作,其他几位也都没有去做原子弹。只有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回国来是参与做原子弹的。对参与原子弹制造的这一代人来说,当时自己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有一个什么样的底子,都是十分清楚的。李觉说,李宗仁后来不是也讲了嘛,我们过去连辆自行车都造不了,更别想原子弹这么尖端的东西了。 我们的原子弹能够制造出来,决不只是一群特殊的人干了一件特殊的事,也决不仅仅是受到表彰的那一部分人搞出来的。做一次核试验,牵涉到的人成千上万,没有正确的决策干不成,没有人的爱国热情也干不成,没有大力协同,更干不成。现在国家有些进步了,时代好像不一样了,那就不需要这些东西了?我看不见得。记得第一次我们搞冷试验的时候,我觉得条件已经成熟了,有些事情也不必搞得那么太神秘了,应该把其他有条件来看的兄弟单位请过来,让他们也看看,也算是对他们资源性工作的回报。那次我就把青海一个地质队的队长和书记都请到我那里,和我们一起过春节,感谢他们啊!最初就是他们翻山越岭辛辛苦苦找到铀矿原料的,没这个,那我们也就说不上什么原子弹。 所以我把我那个玩艺儿给他们看,我说,这就是用你们找的东西做的。他们一看啊,既惊讶又激动,半天不说话,都掉泪了。郝建秀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我们正好在阿尔巴尼亚访问完了,途经意大利回国。可是代表团在意大利机场遇到了一个问题,一时买不到飞机票。在那里等了半天,大家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机场的工作人员听说是中国人要买飞机票,二话不说,马上就把飞机票卖给了我们。 他们说,你们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真了不起。多年以后,许多亲手参与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已先后撒手而去,往昔岁月也渐渐在喧嚣红尘中模糊难辨。如今,在596爆炸现场,一切都已不见了踪影,一切都已无声无息,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就连原先遗留下来的那半截铁塔也消失了--后来,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动了心思,偷偷将这沾染严重的残余铁架拆卸分解了,只余下几多空旷,一片寂静。
回顾艰难历程,我们由衷地感到,成就归功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 领导,归功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归功于开拓创新和拼搏奉献,归功于老 一代打下的坚实基础,这是我们必须永远名词的历史。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 陈炳德 艰难时世,非凡奋斗。秘密历程,伟大壮举。《596秘史》以一种做学 问的严谨态度,真实再现了中国原子弹制造的不寻常历史,挖掘出了这一宏 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非常难得,值得一读。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程开甲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现实也不仅仅是现实--这两者既是一种传承,也 是一种交融。《596秘史》是一部信史,文学性与史学性相得益彰,是这么 多年来很难见到的一部纪实力作。 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何祚庥
《尖端科学大纪实:596秘史》以一种做学问的严谨态度,真实再现了中国原子弹制造的不寻常历史,挖掘出了这一宏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内容翔实而客观,丰富而冷静,多角度,大视场,凭借大量采访调查而来的细节,详加甄别,仔细考评,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为当今人们提供了一个可据以深入思索和参考的话本,非常难得,值得一读。
无
看了一些电视纪录片之后,想深入了解一些关于核爆的背景历史,因此买了这本书。作者深入采访了多位亲历人员,视角比较多,基本是原始记录,未做过多的学渲染,虽降低了一些可读性,但遵从了纪录文学最核心的真实原则。
对于原子弹方面的历史书籍,没有一本可以与之媲美的了,看了有一种历史的深沉感和责任感,向元勋们致敬!
对中国早期核武器研究历史的综述!内容排列能否改一下,有连贯性。另外有些照片好像没有在合适的位置出现,要是有地图就更好了。
前不久,因工作需要我在当当网上购得3本书,都是有关我国核工业发展及核弹研究工作中发生的鲜为人知故事的书。这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让我们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默默贡献的大无畏精神,看到了强国之路走来的艰辛。在当当网上购物,真的方便、安全、快捷,祝当当网牛年更牛!牛气冲天!
知道这本书是从电视节目上看到的,只看一部分已很吸引人,买回来没想到孩子也很喜欢看。
一段难忘的历史,令人振奋的年代。
大量原始文本的堆砌,极有索引价值
插图很多,可惜都是黑白的。了解一下那段历史,那是镇国之器。
好书,我们从事该事业的人看着倍感亲切。
因为喜欢邓稼先才买的
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这一本,写的不是非常生动。但对里面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很感兴趣。
送给孩子的,希望他能了解点已经离我们很遥远却又不能遗忘一段历史。
第二购买
过去的记忆,勇者的故事。
iknewmostofstoryinthisbook,stillithelpmeclearsomemybadmemory.uneedreaditifuwannaknowsomespecialaboutatominChina.
订货了不清楚什么时候来发来,不清楚有没有?货不够不清楚能不能补上,补不上怎么把钱退回顾客都搞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