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姚雪垠传

许建辉 湖北人民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湖北人民  

作者:

许建辉  

页数:

4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怪个案”——他视“惟有读书高 ”为信条,却偏偏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正规学历;他想毕生从事历史研究,为了生计,却不得不改写小说;他从1929年就参加了革命,工龄计算却始于新中国开国的1949年;他有出色的外交潜质,却常常不能妥善处理身边琐事;他嫉恶如仇宁折不弯,却因为太刚直太耿介而每每得罪朋友;他无机心少黠虑真诚待人,却在直至临终时仍然是一支孤单的“独立大队”;他被划为“右派”,在逆境中却锲而不舍地开始了《李自成》的创作;他大胆写信给毛泽东,得到了毛泽东的亲笔批示,从而使他成为55万左右派中,能够得到最高领导人亲自关注和支持,并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人…… 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奇怪个案”就是作家姚雪垠!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情节,介绍了这为作家人物的传奇一生。

作者简介

许建辉,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15岁下乡当农民,18岁进厂当工人。高考恢复后读大学。当过宣传干事,当过中学教师,婚后又驻进了军营。1987年随丈夫从航天城转业回京,边教书,边当杂志记者、编辑。1995年被老作家姚雪垠“征”为工作助手,有幸接受老作家言传身教4年有余。1999年老作家姚雪垠去世之后,调入中国现代文学馆。 自从做宣传干事开始,便喜欢爬爬格子码码字。散文、诗词鉴赏、通讯报道、人物专访、学术论文等什么都写,约有五六十万字散见于各类报刊和专业类图书或杂志。今年预计有专著《姚雪垠传》和史料研究性学术著作《文学期刊史话》约5 0余万字出版。整理了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白成》四、五卷;主编了《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珍藏大系》8(人)辑11卷本,目前正“执行主编”着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策划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910—1929) 第一节 遥远的故事 第二节 在“半边天”下成长 第三节 父亲的“复兴运动” 第四节 惨痛的家庭变故 第五节 初学记 第六节 生死别 第七节 冲出樊笼第二章 (1929—1936) 第一节 豆面丸子与处女作 第二节 在河南大学里 第三节 又与死神擦肩而过 第四节 艰难的自学生活 第五节 用脑袋敲开编辑的大门 第六节 白色恐怖中的“大同”世界第三章 (1936—1938) 第一节 收获在抗战前夜 第二节 这土地是我们的! 第三节 《风雨》开封 第四节 萁豆相煎 第五节 文学人物画廊中的第一个抗日游击队员第四章 (1938—1943) 第一节 远方的“红灯笼” 第二节 抗日英雄的赞歌 第三节 “旅行中怀孕的孪生子” 第四节 《戎马恋》与《金千里》 第五节 大别山中的文艺孤军第五章 (1943—1946) 第一节 重庆的笑脸 第二节 多事之秋 第三节 《微波》生波 第四节 《春暖》现象 第五节 漫漫长夜中第六章 (1946—1951) 第一节 送给家乡的礼物 第二节 话说《创作集》 第三节 黎明前的苦斗 第四节 激情悲歌 第五节 决绝归去来第七章 (1951—1957) 第一节 梦断开封 第二节 苦恼的“套中人” 第三节 ‘病”从口出 第四节 欲加之罪 第五节 拒绝“皈依” 第六节 悲壮征程第八章 (1957—1962) 第一节 自觉“修炼” 第二节 三春寸草心 第三节 “中青”迎“闯王” 第四节 江城会知音 第五节 专家“会诊” 第六节 小说家与历史学家的心灵碰撞第九章 (1962—1968) 第一节 《李自成》哨然问世 第二节 风雨欲来 第三节 《草堂春秋》之祸 第四节 救命的记录本 第五节 一张“免斗牌” 第六节 “牛棚”内外第十章 (1968—1975) 第一节 干校里的“山本五十六” 第二节 尼克松与“三突出” 第三节 在癌魔阴影下 第四节 “李白成”不批“孔圣人”第十一章 (1975—1977) 第一节 乍暖还寒时候 第二节 舍“命”告御状 第三节 “一本书救活一个出版社” 第四节 逆风人京华 第五节 难产的第二卷第十二章 (1977—1980) 第一节 苦尽甘来 第二节 身不由己 第三节 “表率”之误 第四节 “绝密”内参 第五节 梦中的“大文学史”第十三章 (1980—1985) 第一节 《圆圆曲》风波 第二节 衣锦还乡记 第三节 “复活”之欢与“断臂”之痛 第四节 《长夜》热法国 第五节 海上明月共潮生第十四章 (1985—1995) 第一节 面对突然打开的“食品橱” 第二节 不鸣而鸣 第三节 不败之败 第四节 不是句号的句号 第五节 老之已至尾声 (1995—1999) 第一节 “田陆一”事件前后 第二节 “君子协定” 第三节 毛泽东与《李白成》 第四节 沉沉桃李心 第五节 8万元“卖”了《李自成》 第六节 感受第五届作代会 第七节 病魔突袭 第八节 在医院中 第九节 渐行渐远 第十节 鹤归西极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姚雪垠传 PDF格式下载



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怪个案”——他视“惟有读书高 ”为信条,却偏偏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正规学历;他想毕生从事历史研究,为了生计,却不得不改写小说;他从1929年就参加了革命,工龄计算却始于新中国开国的1949年;他有出色的外交潜质,却常常不能妥善处理身边琐事;他嫉恶如仇宁折不弯,却因为太刚直太耿介而每每得罪朋友;他无机心少黠虑真诚待人,却在直至临终时仍然是一支孤单的“独立大队”;他被划为“右派”,在逆境中却锲而不舍地开始了《李自成》的创作;他大胆写信给毛泽东,得到了毛泽东的亲笔批示,从而使他成为55万左右派中,能够得到最高领导人亲自关注和支持,并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人…… 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奇怪个案”就是作家姚雪垠!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情节,介绍了这为作家人物的传奇一生。


少年时,通过阅读《李自成》1-2卷,知道了姚雪垠这位作家的名字。本书记录了老作家跌宕起伏的一生,论述了文学创作历程。读后了解了现实中姚老,令人尊敬。


身边的人写得真实性要强,演绎的成分少点


很不错,读了很有收获


曾经通天的人


好书啊。不过,需平心静气的看


看好很有感触


才能了解作品!


评价当代作家应慎之又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缘故,有许多真相尚待时日公布天下。本书正在阅读,还难结论。


内容OK,但是旧的太多了点,五折觉得还是贵了。


书比较厚 不过纸张就一般了 内容还算可以


现在还记着姚雪垠的不多了。他的恢弘巨著《李自成》,也被束之高阁了。当年独领风骚,足矣!如今的落寞,不是姚老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这是个“没文化”的时代。在当当买书久矣。十几亿的中国人,估计高中毕业以上的也得有个五亿,可是买书读书的有多少人?看着那些好书在当当积压着,低折扣出售,是便宜了我这样的爱书人。可是又有多少像我这样的爱书人啊!


之前发现书中有些内容与事实不符~特意再买一本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