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拯救乡土文明

张华侨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华侨  

页数:

2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拯救乡土文明》经由徽州乡村的个案剖析,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历史场景:虽然二千多年以来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是专制帝王及其官僚体制,但实际上在社会基础部起作用的是宗族精英,他们通过不断提供公共产品和道德资源,长期维持乡土中国的秩序,达成相对稳定的社会运转。  《拯救乡土文明》向我们呈现:乡土文化的兴起、传延,在那个特殊年代,乡土文化遗产如何遭到摧毁,以及今日使其复兴的可能。这些记录有助于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草根性,便重要的是,有助于唤起社会各界起来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系,而拥有强健根系的文化,才能健旺、发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查济立功名光照千秋/ 书香门第传来登科的美名/001 务必鞠躬尽瘁为百姓分忧/003 荣耀被破损的苍凉包围/006 直到现在还感到很痛心/010 未能像祖辈创造奇迹/O11 第二章 上庄何时理解胡适/013 积极为家乡筹资办学/013 百年以后依然要启蒙/014 连累家族人遭受批斗/017 村民说胡适没有带来利益/020 耻辱影响到三代人的成长/022 没有英雄的民族很可悲/024 第三章 余川百年精英开先河/026 以商兴家不忘为民利国/026 美雨欧风吹来新文化/029 创业守业毁业多少悲欢/031 几代人的成果付之东流/033 第四章 宅坦秉承忠义凝聚宗族/036 抛弃家产拿着族谱逃难/036 前仆后继热心捐资办学/038 修宗谱传伦理而怀仁爱/039 鼓足干劲生产换来的是饥饿/041 灭资兴无取代家学渊源/043 伤痛过后看到复兴的光亮/045 第五章 旺川遥望漂泊者归来/047 团结族人共同防卫/047 国难当头振臂疾呼/050 在凄凉中离开人世/051 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054 随时有可能发生倒塌/056 苦守家业七十年/057


编辑推荐

  《拯救乡土文明》经由徽州乡村的个案剖析,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历史场景:虽然二千多年以来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是专制帝王及其官僚体制,但实际上在社会基础部起作用的是宗族精英,他们通过不断提供公共产品和道德资源,长期维持乡土中国的秩序,达成相对稳定的社会运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拯救乡土文明 PDF格式下载



人都会有念旧的时候,心底深处有着对回归的期盼,特别是有点文化感、历史感的人,对传统更是情深一筹。对业已消逝的、对渐行渐远的、对日益零落残破的传统,我们心底也有丝许隐隐阵痛。中国古代是个农业宗法制的社会。可以说,古代中国的文明之根在农村。在文化上,城乡区别不大,某些村寨甚至因为某个社会精英的出现而在文化上胜于县镇。在科举制度下,农村也有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中国历来地域辽阔,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力量都是有限的,都呈现出其松散性的一面。在地方上有着很大的“自治”性质。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有着一个以乡坤为主体的阶层,他们是地方文化的精英,也在实际上履行着对该地的管理职责。他们一般都是通过科举拥有其士绅的身份,作为知识文化的拥有者,他们在乡时,或告老还乡后,就起到了地方精神领袖的作用,对地方文化的构建、传承、兴旺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是地方文化的主导者、组织者。他们与乡民一道,共同创造了乡土文明。并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守望着这份文明。这就是中国各地的乡土文明曾经兴盛辉煌的原因吧。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乡绅这一阶层,便在制度上出现了断裂。由于新式学堂基本都集中在城市,原来学在乡野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私塾、族塾也日渐式微,大量学子涌入城市。整个社会的文化重心也移向城市。乡土文明迅速衰落,进而在文化上出现了断裂。尤其是1949年以后,乡绅,其经济基础不复在,作为一个...阶层,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农村,也就成为了贫穷、落后的文化荒芜之地。乡土文明的没落也成为了必然。科举的废除,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在“五四”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中,这断裂的传统更加支离破碎。尤其1960年代的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真的“革”了传统的“命”。有形的,无形的,都消散了。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乡土文明成了殉葬品。能够保存的,可以拯救的,仅仅是其躯壳,那梦里依稀的乡土文明,最终只会成为字里行间的遥远记忆。回望历史,回望传统,我们为什么这么多伤感,因为我们失去的太多、付出的太多。化用《葬花吟》里的一句诗:侬今“拯救乡土文明”人笑痴,他年拯救侬知是谁。 阅读更多 ›


比较老旧的信息和死去的村落的回忆,有着自己成长起来地方的记忆和祭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