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传
2008-7
湖北人民出版社
廖小东
246
无
他在美国设计肯尼迪图书馆,他的作品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他在香港修建中银大厦,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他在法国改建卢浮宫,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他的建筑精致、美丽,充满人性的光芒。 他,就是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本书揭示了这位举世知名的杰出华人贝聿铭的生活道路和事业成功的奥秘。 在他身后,耸拔着激动人心的卓越建筑: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整修一新的巴黎卢浮宫,香港中银大厦…… 深湛、独到的现代主义建筑艺术与非凡的个人魅力、社交艺术:其客户和朋友包括法国总统密特朗、美国肯尼迪总统夫人…… 本书以引人入胜的文笔深入揭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举世知名的杰出华人贝聿铭的生活道路和事业成功的奥秘,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启发性,是一本令人赞叹的佳作。
第一章 名门之秀 1.名门之秀 2.少年丧母 3.苏州与上海第二章 远渡重洋 1.宾大过客 2.从麻省到哈佛 3.艰难的选择 4.追随大师第三章 弃教从商 1.滞留哈佛 2.奇人泽肯多夫 3.新搭档 4.建筑研究部主任第四章 一展身手 1.处女作 2.消灭贫民窟 3.奇思妙想 4.“重新开发先生”第五章 一败再败 1.最后的胜利 2.折戟华盛顿 3.得不偿失 4.兵败基伯斯湾第六章 分道扬镳 1.泽肯多夫之死 2.独立创业 3.新的转折点第七章 初露锋芒 1.筹备图书馆 2.选中贝聿铭 3.难定的地址 4.马州大学的努力 5.完美设计第八章 遭遇重创 1.汉考克的决定 2.突然生变 3.新方案遇挫 4.多灾的大楼 5.水深火热 6.坠入困境第九章 绝境重生 1.从容面对困难 2.西边不亮东边亮 3.机遇与转机 4.梅伦的抉择 5.三角形建筑 6.喜获成功第十章 旷世之作 1.复杂的三角形 2.昂贵的造价 3.建筑与雕塑 4.盛大的揭幕式第十一章 事实证明 1.大师之死 2.遭受冲击的现代主义 3.站在顶峰第十二章 走进巴黎 1.密特朗上台 2.卢浮宫改建 3.雀屏中选 4.金字塔的诞生第十三章 风刀霜剑 1.方案遭遇批评 2.冲突升级 3.扭转危局 4.难题接踵而至 5.颂歌声声第十四章 中国之行 1.男扮女装者 2.重返祖国 3.频访中国 4.设计香山饭店第十五章 中银大楼 1.中银与汇丰 2.风水问题 3.北京中银大楼第十六章 大师暮年 1.达拉斯的交响音乐厅 2.好莱坞的邀请 3.激流勇退 4.最小的“女儿”附录 贝聿铭及其事务所作品年表
第一章 名门之秀 2.少年丧母 贝聿铭13岁那年,一件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贝氏家族的幸福生活,特别是贝聿铭和他的父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的母亲庄氏,一个善良贤惠的女人因为患上癌症,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贝聿铭与母亲的感情很深,因为他是长子,每次都是他陪母亲去一座山里的寺庙静养,在那里,贝聿铭长时间打坐静思。贝聿铭后来回忆道:“母亲让我在那里呆上一个星期左右,那真是难呆的地方,因为无事可做,又没有人和你玩。不过我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沉寂——连一星半点的声音都没有,然后,天快要破晓的时候,响起一种嘎吱嘎吱的古怪的呻吟声,那是一只只竹笋从泥土一齐向上钻出来时发出的。听辨寂静,这是我母亲给我的非同寻常的天赋。” 在母亲弥留的那天,贝聿铭站在母亲床前,最后一次为母亲装了止痛的鸦片、最后一次为母亲点起了烟枪,眼含热泪,听母亲讲完了最后一一句话:“孩子,要好好照顾好弟妹,做他们的榜样。” 年仅13岁的贝聿铭,正当少年的美好时光,不幸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亲人。在回忆中,他曾经说道:“我刚满13岁,我伤心极了,这一点我的弟妹们都看到了。那个年纪的我已经明白母亲的重要性,所以她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
他在美国设计肯尼迪图书馆,他的作品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他在香港修建中银大厦,他的伤口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他在法国改建卢浮宫,他的作品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他的作品不仅包括工业的、政府部门的以及文化领域里的殿堂,而且还有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建筑。 他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才能和技巧,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他的建筑独特地反映了欧亚两大传统交融产生的新美学标准——永恒的石材和玻璃。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他的建筑精致、美丽、充满人性的光芒。 他,就是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任教,后跟随美国知名的都市改造营建商泽肯多夫工作,之后于1955年创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广及许多国家和地区。著名作品包括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
无
香港中银大厦是令我很早就一见钟情的香港标志。但接触并了解贝聿铭大师,却是大学的图书室的《方法》杂志里的一篇文章中。那是对比贝聿铭大师和他的同行康的,贝聿铭大师的睿智和精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回得其传记真是一睹其叱咤风采和人格风范,过瘾!
贝聿铭作为华人出名设计师,很喜欢他,想多学习大师的东西。
买回来很久 一直没看 喜欢贝聿铭 真正的艺术大师
对于喜欢这类的朋友,我万分万分推荐这本书哦!虽然我还只是看了三分之一,但我几乎是被它每字句给引进去了!记得某章节说到~葛洛佩斯~“包豪斯”这些!当初教科书其实有教有学!但就算我死记硬背也没有看这个来的深刻明了!真心推荐给正在学习着包豪斯这些的同学们看看!好好体会一下~很喜欢这样的感觉!脑海从字句里不自觉地浮现那时那刻的画面,生活,故事!个人觉得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贝聿铭的了解!很值得好好读·好好保存好好回味的一本书籍!
真实记录贝聿铭的一生,值得一读
一本贝聿铭的回忆录,讲叙他的一生
要是有谁问我喜欢的设计师是谁,我铁定会说贝聿铭,传记学校时候看过,后来觉得自己手上没有一本,很是不好,于是又买来一本,闲来无事,必定说一下。
这是一本好书,使我了解贝聿铭的一生,值得敬佩~~~
故事性强,对从事建筑设计的也有帮助
知道贝是从他的建筑开始,而认识他的建筑却是从他儒雅的一生。智慧、醇厚和严谨、雕琢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格。
建筑大师的生长环境与其成名前后前后的大小事
成功的华人,讲述大师的传记,了解大师的风范……
华人的骄傲,值我们去读他得一生
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贝老的大学是在美国读的,,以当时的条件来说,水平根本无法比拟的,他很幸运,可以有机会接受那么好的教育。。当然,他在中国也留下了作品,很期待去见识见识
像读完一个故事,很精彩,终于理解梁思成所说的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实践与精确、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最本质的他应该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这样的话很适合来评价贝老,值得一看。
想当建筑师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 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建筑师的成长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写的很好 见证了大师传奇的一生
大师之路,很好
内容很好!非常喜欢!了解大师的经历,更加佩服他的才华!好书!推荐!
给我家亲爱的买的,坐车看吃饭看,应该不错
tokk
给孩子买的,说很好。
书挺好的,价格也合适。应该是正版的。字很清晰,纸张翻阅的时候舒服。值得买。就是快递有点。。。。。。。。。。。。。。。。。。。。慢慢的。。。
我喜欢,呵呵
值得的看的书,,对他有很大的认识!
内容不错,但里面的图片如果是彩图最好。
好书不用太多的评论,个人非常喜欢。
买了你就知道好了!图片不是特别清楚,但都挺好的!
当当网邮购不错,特别是不收邮资,货到付款,解决了没有网银的烦恼
不但了解了贝聿铭,还了解了建筑,对比大师的工作方式,对自己也是更好的激励。
贝聿铭 华人的骄傲
书中人名译得太没水准了
柯比西埃 无语了
我想没有人不知道法国罗浮宫前的小金字塔吧~》那个非常有名的建筑~~看了这本书了解了很多这位建筑家的生活感受~!
热爱贝聿铭~~始终如一~
这本自传会很真实,没有神化的那种感觉。。。值得去了解一下这位让人敬仰的老人的一生。。。很佩服一个华人能打入美国建筑界的主流,而且能有那样多的佳作。。。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很感动。。。
作为了解,这本书算是不错的了,分了不同的年龄时期来讲述大师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可惜了不是自传体,文字读起来就像在看CCTV的人物介绍.倘若要了解贝氏建筑,那还是买作品集吧。
纸质很一般就是了。
都是讲一些经历,对设计讲的不多。
应该将大师的经典之作出彩色照片,里边的照片质量不高
这本自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启发很多,大师就是有大师的人生!经典
只因为是大师
所以没得说
大师即便是你写也会出名
表妹考上大学了,建筑系,送她一本,据说很喜欢,希望能踏着前人的脚步学有所成
此书就看了一小部分,因为我是学建筑学学生,所以希望看到里面较多的学习方法,但里面较少。但写的还不错,有很多值得学习。
只是简略的说了下贝律铭的一些事儿。了解下就够了。
还未看,没什么说的。
真是大开眼界!
书本纸张都很舒服,内容也很棒!
书的开始介绍他的时候内容有点扯,
书可以,期待内容更有深度
华人很多,但是让人钦佩的不多,华人很多,但是在学术上有这样成绩的不多,中专和大学修的都是和建筑有关呢的学科,可以说是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贝老,看了这书,发现.........原来贝也是有背景地位的,可想而知.......出身还是很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的
我很喜欢贝聿铭,但书写得一般
介绍的挺详细的,但是作品资料比较少,适于励志
贝大师非常值得崇敬。内容介绍比较详细。可以简单了解到贝大师的经历。
书的上下封面都是土,翻开后里面的书页边角处都泛黄了。。。。虽然不耽误看吧,很影响心情!!
值得看 书质量不错 OK
看了一部分了,感觉写的般般子吧!人名的翻译好像不是很大众化。不仔细看的话还真不知道是谁。
写得还可以,挺客观的。可惜印刷出了大问题!有重印错印现象!!
贝是我崇拜的一位建筑大师,可是在作者的笔下,我看不出,除了贝聿铭设计建筑的名称和时间年限,作者只是罗列了贝聿铭的事迹,甚至连时间都“错落有致”的分开了,我搞不清作者那些所谓的挫折与机遇,究竟是贝遇见的、经历了,还是作者为了写书需要冗余堆叠的,这不是一本传记,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纪录片,晦涩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