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2009-2
湖北人民出版社
许传华/杨学东 主编
283
《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和银行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作为经济金融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代表了该专业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最基本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本书对货币金融学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重构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货币金融学学科总体框架。全书共十三章,在体系上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三章,是全书的基础部分,阐述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及利率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知识;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理论概括,并介绍现代金融领域的新业务、新工具和新技能;第三部分是第八、九、十章,从宏观金融的角度阐述货币运行和调控机制的基本状况,介绍了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的理论知识,分析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第四部分是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国际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五部分是第十二、十三章,对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作了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大量货币金融学方面的专著、教材及其他参考书,充分借鉴了同类教材的经验,吸收了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了教学对象的特点,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可以说,本书在结构上既注重金融运行的微观化和市场化,又注重金融控制的整体化和制度化。该课程教学坚持突出系统性、务实性、新颖性、相关性、适度性等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货币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对金融实务知识的理解,提高对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拓展金融学科知识。 本书由许传华、杨学东担任主编。各章节的执笔者是:第一章、第六章,许传华;第二章、第五章、第十一章,杨学东;第三章、第八章,熊劫;第四章、第七章、第十章,王瑞华;第九章,张远为;第十二章,杨雪莱;第十三章,林江鹏。 本书适合于作为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和经济学有关专业的货币金融学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以及在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士参考。 尽管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反复对书稿进行讨论、提炼和修改,但限于水平和能力,难免仍有不当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不断完善和提高。
《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和银行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作为经济金融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代表了该专业最核心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最基本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货币金融学》对货币金融学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重构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货币金融学学科总体框架。全书共十三章,在体系上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三章,是全书的基础部分,阐述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及利率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知识;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进行理论概括,并介绍现代金融领域的新业务、新工具和新技能;第三部分是第八、九、十章,从宏观金融的角度阐述货币运行和调控机制的基本状况,介绍了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的理论知识,分析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第四部分是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国际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五部分是第十二、十三章,对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作了综合分析。《货币金融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大量货币金融学方面的专著、教材及其他参考书,充分借鉴了同类教材的经验,吸收了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了教学对象的特点,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可以说,《货币金融学》在结构上既注重金融运行的微观化和市场化,又注重金融控制的整体化和制度化。该课程教学坚持突出系统性、务实性、新颖性、相关性、适度性等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货币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对金融实务知识的理解,提高对金融宏观调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拓展金融学科知识。
前言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第三节 货币的实证定义与层次划分第四节 货币制度第二章 信用第一节 信用概述第二节 信用形式第三节 信用工具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第一节 利息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及其决定第三节 利率的结构与功能第四章 金融市场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 货币市场第三节 资本市场第四节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第五章 商业银行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与收缩第六章 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结构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第七章 其他金融机构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第二节 专业银行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第二节 货币供给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及治理第四节 通货紧缩第十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第一节 国际收支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第三节 国际储备第四节 国际金融组织第十二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风险概述第二节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第三节 金融监管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 金融抑制论第三节 金融深化论第四节 发展中金融自由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第五节 金融创新参考文献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的起源问题进行了三四百年的探索的基础之上,第一次对货币起源问题进行了理论阐明。马克思是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的。在远古的原始共同体中,人们的劳动是直接根据整个共同体的需要并在共同体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劳动产品则归整个共同体所有,并由共同体统一分配,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既没有商品,也不存在货币。原始社会的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私人所有;社会分工使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不同的劳动产品。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导致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所有的商品生产者的产品都不会无偿提供给别人,所以劳动者除了自己生产的产品以外无法得到其他产品,而每个劳动者的产品需求又是多元化的,这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经济的必然产物。解决矛盾的方法只能是进行产品交换,也就是商品交换。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早期的交换采取了直接物物交换的形式,即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以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去直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他人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在这个阶段,人们的交换方式非常简单,买卖双方以物易物,同时完成买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