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开国前奏

朱苇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朱苇  

页数:

318  

字数:

3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49年国共和谈,是当时国内外瞩目的一件大事。南京政府同意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进行谈判,因而就有四月间在北平国共双方的和谈。谈判中,中共方面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以诚相待,一再让步,南京政府则实际目的是以谈判拖延时间,妄图划江而治,将中国一分为二,结果谈判破裂,人民解放军迅速渡过长江,解放了整过祖国大陆。而南京政府代表团人员后来都留在北平,参与筹备新中国。通过本书解读周恩来在一九四九年和谈中的事迹。

作者简介

  朱苇,原名周子中,生于1922年,浙江嵊州人。参加过鲁南、宿北、孟良崮、淮海、懈放上海、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岛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等战役,1943年开始文艺创作。著有《胜利的进军》、“老房东的故事》、《险境千里》、《四明山》等报告文学和小说,由其撰写的“烽火千里行》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力平,原名沈思源。1927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北京大学毕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及原室务委员兼周恩来研究组组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主编《周恩来年谱》、《朱德年谱》,撰写《周恩来传》,著有(或合著)《开国总理周恩来》、《“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周恩来军事生涯》等书籍。

书籍目录

1 西柏坡的早晨周恩来机智退敌 作战室里遣将毛泽东笑谈大局2 南京城的黄昏蒋介石顽固到底 国防部里开会张治中力主言和3 挑灯夜战五位书记论战局 响应号召民主人士作贡献4 美帝要换马急着寻找替身 白崇禧通电意在逼蒋下野5 毛泽东献词决心革命到底 蒋介石文告妄图求和备战6 三篇文章鼓舞全国人民信心 一个声明判决蒋介石的命运7 静观大势李宗仁守株待兔 屈驾访李蒋介石以退为进8 蒋介石下野梦断金陵心不死 李宗仁上台一心想做真皇帝9 白崇禧抡旗妄图充当和平主角 蒋介石来电打破健生如意算盘10 各有打算李宗仁忍让就职 欺人太甚代总统到处碰壁11 米高扬秘密访中国毛泽东畅谈中国革命 黄启汉直接飞北平周恩来阐明和谈方针12 黄启汉尽责为和平重返南京 李宗仁作态为和谈制造空气13 代表团访平四位元老开眼界 叶剑英设宴和平障碍在南方14 周恩来迎客战争罪犯成功臣 毛泽东接见和平代表受感动15 开国前夕毛泽东产生两大忧虑 战略转移西柏坡召开二中全会16 告别西柏坡意味着中心转变的开始 进入北平城毛泽东发誓不做李闯王17 白崇禧出尔反尔黄绍骇当面斥责 小诸葛患得患失刘仲容秘密北上18 为和谈张治中应命回京 光大火蒋介石严拒出国19 张治中机智采取迂回战术 蒋介石滑头巧妙拒绝亡命20 刘仲容奉命充当秘密使者 毛泽东接客静听不同观点21 张治中受命明知不能为而为之 顽固派施压张文白再谒蒋介石22 溪口镇谒蒋好心成了驴肝肺 蒋介石演戏恶意成了如来佛23 出门迎客毛泽东肝胆相照 倾诉衷肠李济深同舟共济24 六国饭店迎和谈周恩来亲临检查 双清别墅议文白毛泽东果断决策25 饯行宴会各有打算食无味 刘斐摸底当面说假李宗仁26 三到延安成了历史佳话 刚到北平出了天大意外27 机场遭冷遇张治中百思不解 饭店表歉意周恩来开门见山28 开辟第二线周恩来再派联络员 长夜思战局毛泽东挥笔指方向29 自欺欺人李宗仁是违心表态 充满幻想白崇禧想南北分治30 会外也会谈毛泽东再派联络员 幕后做文章蒋介石忍痛送黄金31 竭尽全力周恩来登门邀客 赤诚相见毛泽东接见代表32 何应钦来电不识时务发狂言 毛泽东下令推迟渡江表善意33 全会交锋张治中寸土必争 和平为重周恩来一让再让34 刘仲容竭尽全力白崇禧使用拖延战术 毛泽东针锋相对周恩来提交最后方案35 深夜思故友周恩来亲自送定稿 和谈成定局张治中当众诉衷肠36 对历史负责代表团决定送协定 作最大努力周恩来深夜见代表37 北京饭店民主人士忠告共产党 双清别墅毛泽东命令准备渡江38 历史关头李宗仁还是动摇不定 真相毕露蒋介石断然破坏和平39 顽固透顶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 革命到底共产党百万雄师过江40 幕后转幕前蒋介石再耍代总统 难醒总统梦李宗仁赶回南京城41 为国为民为和平周恩来热情留客 怨天怨地怨自己张治中进退维谷42 炮轰紫金山李宗仁含泪离南京 日出天安门张治中机场迎骨肉

章节摘录

  1 西柏坡的早晨周恩来机智退敌  作战室里遣将毛泽东笑谈大局  东方破晓,鲜红的太阳磅礴而出,顿时,金光洒向大地,世界立时变得耀眼、美丽和温暖。  一个北国的小村沐浴在金光下,七八十户人家,矮小土屋。在全中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叫西柏坡。  西柏坡当时属河北省建屏县,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在柏坡岭的前面。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在地图上都没她的名称的贫瘠小村子,却藏龙卧虎,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日头已有三丈高,大地上的浓霜刚开始溶化,土地湿漉漉的。各个院落里的梨树和枣树,里里外外挂满了橙黄的梨子和枣子,阳历10月下旬,已是收获的季节,枝茂果硕,煞是诱人。  一个穿灰色棉军衣的机要秘书急呼呼地奔来,径直奔进周恩来的小作战室。  警卫员急忙用食指竖放在嘴上一嘘,严厉地制止机要秘书,不准他声张。  “四个。”机要秘书用手指作了个“A”字,扬扬电报夹子,轻声说。  警卫员把机要秘书拉到一边,压低声音说:“急电也不行。睡下去不到lO分钟,已经两夜没睡啦!”  “那怎么办?科长要我请副主席马上就看。”  “又不是敌人从后面杀来,又不是天要塌下来……”  “快拿来给我。”  原来是周恩来。他听见了,说了话。  警卫员因为机要秘书吵醒了他的首长,狠狠地向机要秘书白了一眼。  机要秘书根本没有注意,连忙进屋把电报夹交给周恩来。当周恩来取出电报时,机要秘书退出去,还友好地向警卫员打了招呼,就走了。  周恩来从来遇事不慌,可看了这个特急电报,竟吃惊不小,连忙走到挂满整个墙壁的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前,观察用红蓝两色小旗标志着的敌我态势。  共产党和国民党双方的战局,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已到了全武行、压轴戏、生死搏斗的高潮时刻。1946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曾作出分析,大抵五年之内就可打败国民党蒋介石,今年(1948年秋)是第三年,是决定性的一年。决定在长江以北打几个决定性大会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解放全中国。10月开始,辽沈战役就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已成惊弓之鸟。现在,东北野战军正在休整,华北解放军已在猛攻张家口。等东北野战军进关,就可与华北解放军一起发起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枪声也已打响,将由华东和中原野战军一起,全歼长江以北之敌,饮马长江。  纸夹内是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来的紧急情报。说是蒋介石来北平,与华北“剿总”总指挥傅作义密谋,乘我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在察绥地区作战、石家庄周围空虚之机,决定集中国民党第九十四军、新二军,配备汽车400辆,组成一支快速部队,经保定南下偷袭石家庄,袭击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  看来,辽沈战役的失败,使蒋介石意识到危险的处境,他要狗急跳墙了!  这一着对我中央机关来说,不能不说是个相当严重的威胁!  怎么对付?  周恩来现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战场的战斗。他得提出各个战役方案,军委批准后又要具体组织实施,要随时掌握战斗进程,向毛主席、党中央请示汇报……他日夜在忙碌之中。  他看了一阵华北敌我态势,边看边想,打好了对付敌人的腹稿,就拿着电报去见毛泽东。  为了工作方便,毛泽东和周恩来住得很近,没几步路就到。  毛泽东住的也是北方式的矮小土屋。像个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南屋住的是警卫人员和开水房。西屋住的是家属,毛泽东住北屋两间房,里屋是卧室,一张双人木板床,一张小桌,两把木制沙发,一只茶几。外间是办公室,也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会议室。墙上也和周恩来的小作战室一样,挂满军事地图,敌我态势也是红蓝两色小旗,标得明明白白的。辽沈战役开始以后,五位书记整日整夜聚会于此,指挥战争的发展,这里就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指挥部。室内陈设极为简朴,一张办公桌,两套木制沙发,两张茶几,“最豪华”的要数一张帆布做成的活动躺椅了。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的会议室,一仗就能消灭敌人四五十万的总指挥部,只此而已,和刚刚被毛泽东打得焦头烂额的蒋总统的官邸简直无法  相比!  周恩来走路从来轻捷,这次走得特别快。他走进毛泽东办公室的时候,其他书记还没有来。毛泽东刚起床,刚洗好脸,正要吃早餐。小圆桌上已摆好一碗小米粥,两只馍馍,一碟酱菜,一碟红辣椒。  毛泽东挂好毛巾,一见周恩来就问:“怎么?有急事?”  周恩来点了一下头,把特急电报交过去。  毛泽东一看,不由地把周恩来看了一眼,马上叫警卫员去请朱德等几位书记,一面走到地图前面研究形势。周恩来已经研究过了,在一边指点敌我阵势。  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先后来到。传阅电报之后,都站到毛泽东身边看地图。  毛泽东转过身来。他是老虎咬到脚跟也不着急的人,反而乐呵呵地表扬起蒋介石来了:“你们不要看不起蒋总统,他下的这一步棋还是相当厉害的哕!”  朱德说:“真是交易所出身的,会钻空子,我们华北的两个兵团正在北边作战,他却想乘虚直捣黄龙!”  任弼时和刘少奇交换了一下眼色。任弼时说:“这一带正是我们兵力最薄弱的。要调又太远,至少也得五六天才能赶到。”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毛泽东把大手一挥,问道,“恩来,有什么打算没有啊?”  周恩来从接到电报起,早就在考虑对策,他就提出方案:应立即电告聂荣臻、薄一波、滕代远、杨得志、罗瑞卿,进行紧急部署:估计蒋、傅定谋后,傅作义的第九十四军27、28日可能集中保定,29日可能会合蒋的嫡系新二军,向石家庄推进,我方华北解放军的七纵队主力,应立即开到保定以南进行阻击;另一个旅开新乐、正定间,沿沙河、滹沱河布置抗击阵地;在外边的第三纵队,要以五天行程,不惜疲劳、日夜兼程,赶到望都地区协同作战;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率主力相机行动;军事学校、地方武装要进行作战动员,中直机关要准备疏散。  毛泽东问朱德:“总司令以为如何?”  朱德笑了,说道:“办法是好。我怕国民党被吓回去。敌人如果真能进入石家庄地区,吃掉它两个军有何不好?”  毛泽东兴奋起来:“到底是总司令!相机歼敌,变防为攻。”然后对大家说,“我们的对策归纳起来就是公开揭露,暗中调兵,外松内紧,秘密疏散,相机歼敌。恩来,你就发命令,我呢,拿笔当大炮,写个新闻稿,把偷袭的阴谋公开出去,对蒋介石、傅作义轰他一炮,吓他们一跳,让他们老实一点。”  议论完了,雷厉风行。毛泽东就坐到书桌前起草新闻稿。周恩来就在小圆桌上起草给聂荣臻、薄一波等的电报稿。朱德继续默默地站在地图前,研究如何相机歼敌。刘少奇和任弼时分头到军校和直属队布置动员疏散转移的工作去了。  中国的20世纪,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的世纪。蒋介石出身于生意人家庭,靠投机买办发迹,用“革命”的外衣夺取权力,实质上是封建、买办和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的代表人物。毛泽东出身于农村,走上反封建、反军阀、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之道。周恩来则出身破落的小官僚家庭,走向反封建、反军阀、反帝国主义之道。毛泽东和周恩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在把它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中,团结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于是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政局就形成了国共两党,主要是毛、周对蒋较量的局面,双方时合时分,时打时和,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从未停止过斗争。半个世纪啊!现在已到了做结论的时候了。  第二天毛泽东起床,已是日上三竿。几位书记巳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周恩来汇报,他已和聂荣臻通过三次电话了,今天晚上七纵主力就可到达完县、方顺桥、高阳以西一线布防;三纵原定五天,他们争取四天就赶到满城;在北线,主力未赶到前,已组织冀中、冀晋的地方部队和民兵,部署在铁路、公路两侧,以便作大纵深的节节抗击。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汇报没有评论,没有补充,只说了声“好”,就兴致勃勃地说:“我来给大家讲个古希腊的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毒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  几位书记很清楚毛泽东讲这故事的意思,是不能怜惜与共产党坚持作战的恶人。  书记们的视线集中在毛泽东的身上。  毛泽东在昨夜对和蒋介石的斗争前前后后想了一夜,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他严肃地对大家说:“诸位,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农夫的遗嘱。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毒蛇,我们决不能怜惜毒蛇!”  周恩来说:“对!现在就是要争取打好几个大仗。”  毛泽东说:“老总,你不是说要相机歼灭吗?恩来,同志们,我的意见要四野立即停止休整,连续作战,迅速秘密入关,突然包围平津。”  好大的魄力!这就是说要提前开始平津战役!  同志们大为振奋,互望了一眼,把坚决的目光投到毛泽东身上。


编辑推荐

  《开国前奏:周恩来在一九四九年和谈中》  周恩来仍然保持着严肃的姿态,亳不客气地反问张治中:  “文白兄,你敢说蒋介石真的愿意和平吗你能认为蒋介石真的愿意终老故乡吗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要在溪口架设七部电台,为什么许多将领不断被召去溪口这是为了和平终老故乡吗”  周恩来进一步,温和而又坚决地对张治中说:  “文白兄,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开国前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