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国人物过眼录

杨奎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1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奎松  

页数:

476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者看到“新史学”三字,也许会联想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发动的那场史学革命。其实我们并没有梁启超那样的雄心,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和他那时大不相同了。昔日梁启超们痛感旧史等同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而不载”,所以他主张要写“新史学”。今天,大概已经很少有人以为历史只与帝王将相有关了吧?这也是梁启超们努力的结果。  我非史学界中人,但雅好读史,对史学研究的现状,觉得有这样几个毛病:一是对待史料,常凭个人好恶和口味而取舍。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每置大量“不利”的史料于不顾,却把孤证当宝贝津津乐道;二是回避真问题。1949年以来,连篇累牍讨论的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分期、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关于农民起义性质等等问题,几乎都成了毫无意义的废话。反之,对日本侵华战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行,却很少写成历史。到了和日本右翼较量时,历史学给我们准备的证词却是令人沮丧的单薄,拿不出扎实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实证研究。三是忽略了宏大背景中小人物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情感。就像前辈史学家所说,哪一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哪一年哪个大臣受到了什么赏赐,史籍上都清清楚楚,而当时老百姓用什么餐具吃饭,婚娶的风俗是什么样的,寻绎却十分困难。在近现代史研究中,这个毛病更为凸显,小人物的史迹越来越被一个个宏大的浪潮所淹没。至于为时风所侵袭,或躲躲闪闪,不敢直面历史,或哗众取宠,制造“史学泡沫”,或急功近利,专以“戏说”为事,就更是等而下之的通病了。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不同于象牙塔里的高头讲章,要让普通读者有阅读的兴味;要讨论一些真问题,虽不必让所有读者都同意你的看法和说法,但至少要引发他们的思考;当然,更不能打着史学的旗号,兜售私货。要做到这些,我得承认,我的学养是不够的,但心是虔诚的,算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由于个人的兴趣,我更喜欢那些以史料说话的书,因为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都可能过时,而以扎实史料说话的书,即便“结论”过时了,但史料也许还会活着:尽管它也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不能不受记录人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还有,我是本丛书的策划人,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我个人喜好的影响,这些都是要向读者说明的。  钱潮汹涌,书斋寂寞。当下,有真学问的史家也许不少,可要在现有条件下,推出一套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对当下一些真问题有所回应的史学书却并不容易。组来的书稿,本来有十余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的只能暂且搁置。恰好手头另有一套文史丛书,和这个选题互有交叉,于是将二者合而为一,这套书也就成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学丛书,而是一套比较开放的丛书:无论何种写法,无论何种体裁,只要有新的材料,或是有新的见识,都拿了进来。鲁滨孙说:“就广义说起来,所有人类自出世以来所想的,或所做的成绩同痕迹,都包括在历史里面。大则可以追述古代民族的兴亡,小则可以描写个人的性情同动作。”据此,说这套“新史学文丛”所反映的是广义的历史,也应该是可以的吧?  几年前编“文史年选”,我在那篇短序里说过:“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联共(布)党史》曾被我们奉为圣典,当斯大林走下神坛之后,才知道那并非历史的真实。有人说‘那是用血写成的谎言’,这话确否暂且不论,但它确实只能算是布尔什维克‘斯大林派’的历史。要是站在托洛茨基的立场上看,那当然全是颠倒黑白的。”也许可以这样说,任何历史都是片面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从片面中感知全面,对历史保持一种温情和敬意,并且要有个基本的底线,即使不能全说真话,但决不说没有根据的假话。向继东  2008年10月于长沙

内容概要

《民国人物过眼录》中所谓的“过眼”,倒不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意思,其实是不拘一格随便谈的意思。因为这里所集的文章,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讲演的现场录音稿,甚至也有带些“演绎”味道的历史纪实。总之是五花八门,没有体例上的一致性。包括专门的学术论文,笔者也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即把它们尽量变得通俗、更好读一些。

作者简介

杨奎松,中国现代史研究学者,侧重中共党史、国共关系史、中国与苏联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等项研究。出版有《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以及《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等十余部著作和相当数量的文章。

书籍目录


一、华人洋事
瞿秋白与共产国际
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
二、洋人华事
牛兰事件及其共产国际在华秘密组织
苏联大使罗申的秘密使命
三、联苏秘闻
孙中山的西北军事计划及其夭折
抗战前夕陈立夫赴苏秘密使命失败及其原因
四、抗日秘辛
蒋介石与1936年绥远抗战
蒋介石与中国抗战之开启
蒋介石抗日态度之研究——以抗战前期中日秘密交涉为例
五、党人内争
向忠发是怎样一个总书记?
毛泽东的崛起与共产国际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
论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
六、读史札记
蒋经国莫斯科历险记
王明上台记
宋庆龄何时加入共产党
七、人物纵谈
蒋介石与民国外交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
八、历史纪实
李、白反蒋和共的密谋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事件始末
后记

章节摘录

  大乱之中左右为难  自中共四大以后,瞿秋白开始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成为中共中央局5名委员之一。但严格说来,除了总书记陈独秀以外,瞿秋白这时在党内的地位还排在张国焘、彭述之和蔡和森三人之后。甚至在实际工作中,瞿秋白还处于彭述之的领导之下,因为彭述之是中央宣传部部长,瞿秋白只是具体负责主编中共的机关刊物。  瞿秋白在上海工作的两年左右时间里,除了夜以继日地从事宣传工作,以及短时期出外执行任务以外,一项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协助中央领导人接通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之间的关系。因此,瞿秋自在这段时间始终与共产国际代表有着密切的接触。两年问持续从事政治宣传工作,使瞿秋白在理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这时主要的中央领导人比较起来,他显得更容易与革命经验相对丰富的共产国际代表沟通,这些无疑都使先后来到上海的国际代表普遍对瞿秋白抱以好感。但瞿秋白已渐渐注意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和鲍罗廷之间明显地存在着矛盾,使他颇感为难。像1925年12月,鲍罗廷正在广州全力筹划召开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设法赶走国民党右派,打击那些尖锐批评共产党的国民党中派领袖,努力扩大中共及国民党左派势力。而上海这边维经斯基等远东局代表却对国民党中派领袖提出的撤换鲍罗廷的要求不置可否,甚至拉上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三人去与做孙科、邵元冲、叶楚伧这些中派领袖的工作,表示在国民党二大上中共保证不要求超过1/3以上的中央委员名额。1926年8月,张国焘、瞿秋白、张太雷在广州与鲍罗廷、维经斯基举行联席会议,鲍罗廷提出“社会革命政纲”,主张迅速提出土地革命的斗争任务,维经斯基却坚持只能实行“民主革命政纲”,反对立即提出土地革命任务,双方意见分歧。面对这种情况,瞿秋白处境显然困难。


编辑推荐

  《民国人物过眼录》是著名史学家杨奎松的读史札记。史料扎实、学风严谨、观点独特、叙述老到通俗是杨先生的一贯风格。民国史上的一桩桩公案、一个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蒋介石的选择,中东路事件的历史真相,孙中山西北军事计划的夭折,蒋介石的抗日态度以及民国外交的风风雨雨等等,无不在历史陶片的相互辉映中折射出斑驳的光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国人物过眼录 PDF格式下载



《民国人物过眼录》中所谓的“过眼”,倒不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意思,其实是不拘一格随便谈的意思。因为这里所集的文章,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讲演的现场录音稿,甚至也有带些“演绎”味道的历史纪实。总之是五花八门,没有体例上的一致性。包括专门的学术论文,笔者也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即把它们尽量变得通俗、更好读一些。


几篇文章的合集,,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讲演的现场录音稿,甚至也有带些“演绎”味道的历史纪实。总之是五花八门,没有体例上的一致性。


喜欢杨奎松老师的著作,几乎都看过,看到书名时以为会讲胡适、梁启超等等人物,不过中共党史背景的杨教授写了瞿秋白、陈立夫、蒋介石等等。杨教授总是能够让我看到不同于以往的许多视角,引发我的思考,许多民国人物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人物。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值得反复读。


新史学的作者 杨奎松水平一般,美化历史倾向太严重。民国人物真像你说得那么好,也就不至于留给你去挖掘了


就是我在评论《革命年代》时所说的,历史在哪个时段哪怕是拐一点点弯,都会比现在好吧?民国时期的一些人和事,一些理论和实践,都让你觉得,历史最终选择的路径让人多么失望。


一本不错的书,主要是关于中共党史 中苏关系 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情况 研究的很深 令人受益匪浅


本书是杨奎松先生关于民国人物的评述,突破以往我们的看法。


了解民国人物历史的一本好书


值得一读的民国人物,但很浅显!


汇总民国人物的一本好书!民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些事


诚如杨老师讲的,这本书是命题编成的,所以不追求学术性和严谨性,类似于“走笔”成书。不过,对于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倒更好读。


了解民国时的一些人物,很感兴趣


学校里学过的近代史的历史在被一点点地打破架构,这是事实!专题性很强的研究文章汇编,很是让我阅读轻松,但并不意味着内涵的缩水!新史学,希望在第三辑里,有更新的主题!


书又厚又大,纸张和包装都很不错。

贵在内容。

全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非常客观,建立在大量史料论证的基础上,并非信口胡谈,不像某些不负责任的评论员说的那样属于东拼西凑。而且许多观点打擦边球,给人很大启发。


杨先生的文章读过很多,爱读是因为他的史料翔实,从人的角度分析改变了很多原来公式化的教科书式的理念。本书中的瞿秋白、向忠发、顾顺章等都和原有的说教不符,所以还原历史是一个过程,是回归人的过程。


特别适合了解民国人物书


让我们了解到多姿多彩的民国人物。也许真实本身就是魅力。


对民国人物很感兴趣,好看


民国的故事,好多讲起来似乎就在眼前,历史很好看很好玩,值得读读。


还原了一些历史的真相,也改变了我印象中一些历史人物的单一形象


不错,具有史料价值、
全书分为三册,以年代、论文、会议资料分开编排,第一册有总目录,其他两册没有。
三本一共800多页,不是很厚,字体5号左右,所以全部资料数量不是很庞大。
印刷清晰,纸质很好。
我是限时特价买的,9.6元,对爱书的穷人来说,实在很划算。

如果你想很全面、很深入地理解80年代,这套资料无疑很有参考价值,很多观点可以帮助你去理解那个年代。


民国那些事,真的很有意思


杨奎松的党史研究还是见功力的,
这一本也不例外。
不能错过,收下。。。。。


杨奎松先生的著作,值得一读。


给我们展示了许多模棱两可的历史原貌,许多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历史上许多问题还是需要后人去解读,读书就要带着疑问去读,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作者的中国共产党史研究,和近代史研究,不同于正统宣传读物。有价值。读读,可以清醒头脑。


通过细节来读历史不容易断章取义....


总体来说,相当一部分文章在史料梳理上的价值很高。至于说基于这些历史史料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不同作者的视野和视角。但无论如何,这本书都能成为奠基的石头之一


杨奎松的书值得一读


杨奎松的书,这本绝对应该读一读的。


杨奎松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资料扎实,立论平实,值得一读


读史看天下


几乎被遗忘的人物,还原历史!


民国,有一种独特的景象,那些年的那些人,就是。


在现在众多幽默说史的书中该书学术味比较浓


民国的许多事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关于民国的事情杨老师的确是大家,写的不错。可是这书的配送实在太差,我拿到手都已经折了,实在心痛。


好好,真的不错。一贯的冷静客观,应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领军人物。


开创党史的新境界!业余爱好者休闲时间的好读本


很好的书,杨奎松的书我买齐了,这一本同意的好啊 。


杨奎松老师的书 就是好啊


广东新史学丛书,非常好


说实话,不觉得现在没几个真正治学的人物,好像严谨的治学态度终止于民国,熏陶下大师的情操还是很好的,不过这书只能快速的看


比较喜欢杨奎松老师的书,没见到一本都会买来收藏的。


杨奎松老师的书必须支持的


杨奎松先生的!!!想必都是精品


好书杨奎松的书 应该买


杨奎松的作品代表品质


本书的作者杨奎松先生是民国史四大天王之一,这本书是活动时候买的,非常厚实,内容充实且观点独到,推荐购买


新史学的系列丛书,这个系列都很赞。


新史学,新视角。。。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感受


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我们的历史,同时展望未来


不一样的历史


普及那一段历史的好书


走近历史


了解当时的历史 有大大的益处


穿透历史的迷雾,展开鲜活的面目!


正在读,感觉很不错.....一个字,值。


对此之后,对于当代史学之水平当能廖略一二


杨老师的书因其史学功底扎实,态度客观,使之阅读太值,这次以这么优惠的价格买到,真是太令人高兴了


没想到书挺厚,内容翔实、资料丰富,良心学者。


杨先生的著作,史料丰富,论据有力。


书的质量和内容很好,很赞


好厚的一本书啊~~~~


听朋友说很好猜买的,看目录就想看


书很好,很厚。没看完呢


品相好,发货快,价位低。


书很好 值得推荐


一系的丛书,每一部都值得去看


不错!!!喜欢看,生动好看。。。可以买买


谁都是匆匆过客,留下点痕迹便知足了。


史料丰富,文笔流畅,值得购买。


名家水平。


这一套书都很不错,值得收藏


没来及看,只看了介绍,送给了一位外地上学的学生。


杨先生的书,有保证,有深度,有责任感。


包装精美,翻译准确


好书,不错,继续努力,优惠多来点


还没来得及看,帮别人买的


早上刚收到~书应该不错,就是二本书刚下单第二天就跌了11块心里不平衡~~~~~(>_


翻了几页,有些枯燥,要有耐心看啊


书中观点很犀利


内容肯定ok的,品相也不错


杨先生的书,必买必看啊,有思想,分析犀利独到,并且有根据。


杨先生的文章读过很多,爱读是因为他的史料翔实,从人的角度分析改变了很多原来公式化的教科书式的理念。本书中的瞿秋白、向忠发、顾顺章等都和原有的说教不符,所以还原历史是一个过程,是回归人的过程。


资料详尽,论说有有据,好书。


这个系列大部分都挺好的


各方面都没得挑


买200元减100元,超划算,还是好书,值呀,快抢


杨教授的书风格一贯,质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准,这本也不例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