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黄浩 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黄浩 编  

页数:

390  

内容概要

  广东改革开放3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人民奔向富裕安康、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30年,也是风云跌宕的30年。在这时逢30年的大变局中,广东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其间必有其精魂,也必有其故事。这精魂,于今日观之,便是解放思想;这故事,便是在思想解放之下的一幅幅改革画面。这些画面在当时看来,也许十分平常,但却在平常之中蕴涵惊险,有的则惊心动魄,直接冲击着当时的广东,乃至当时的中国。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广东改革开放风雨录》这本书集结了30年来广东所发生的一系列改革故事,展现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的威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展现了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所创造的奇特辉煌。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今天面对已经深刻变化了的世界,广东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产业升级、地区发展平衡、自然生态平衡、社会人文平衡,都是历史发展的新课题。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创新”,力争继续走在历史发展前列,当个合格的“科学发展”排头兵。如果因循守旧,就有可能被追兵超过,被历史抛远在身后。

书籍目录

上篇(1978-1988)筚路蓝缕,杀出一条血路序幕:平息偷渡风波。发展才是出路一、真理标准讨论,思想解放开闸中央党校复学,拉开大讨论序幕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炉邓小平力挺,大讨论取得大胜利二、改革开放先行。历史选择广东三中全会定乾坤,改革开放广东先行特区决策初定,广东放胆要特殊政策蛇口工业区横空出世,改革开放走出第一步“罗湖风波”打响决战,深圳特区艰难起步蛇口风波此起彼伏,改革禁区逐一突破三、驱除极左迷雾。护航特区发展妙借列宁,洗刷“三顶黑帽”“排污不排外”,力抗“三顶黄帽”“猫论”、“摸论”、“灯论”流传,《“三论”“三辩”》正本清源抗压“租界风波”,引进外资加速发展邓小平视察南方“一字万金”,改革开放统一认识四、突破调整并举,杀出一条血路粤港澳合作埋下种子“菜篮子”改革率先启动“笼子与鸟”论引发政策拐点“改革开放第一案”从重惩处五、珍贵的“第一波”,可敬的先行者第一波国字号下海第一波乡镇企业第一波工业区、开发区第一波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第一波打工妹第一波个体户中篇 (1988-1998)风高浪急,摸着石头过河一、广东率先提出市场经济卓炯:“商品经济必将万古长青”1988年“市场经济大讨论”始末“论”何以能跟“资本”同行?二、南方谈话。东方风来满眼春多事之秋改革向何处去南方,还是南方在深圳:反对改革的人去睡觉好了在珠海: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南国起惊雷一锤定音,浪潮再起怀念与交锋三、1992年:股市风波在深圳钱是个什么东西?邓小平:“股票不是资本主义的”2000多万张身份证要多少个麻袋来装?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一次股疯“8·10风波”催生了证监会股票有“原罪”吗?四、顺德产权改革风波视察南方怎么到了顺德一“辉煌的成就,惊人的包袱”顺德糖厂的前世今生顺德“二建”风波“靓女先嫁”起楼还是跳楼多歧路,今安在五、广东出了本《新三字经》广东文化没有精品吗?京版为何不敌粤版?粤版《新三字经》凌空出世成功的奥秘下篇(1998-2008)高歌猛进,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从“变通时代”走向“规范时代”“地雷阵”与“万丈深渊”“建立广东金融安全区”中国第一破产案——广东国投破产案中国第一债务重组案——粤海企业集团重组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中国投机炒地“第一案”共和国第一税案——汕头骗税狂潮二、人大监督与法治广东“广东现象”,轰动全国明星代表,忠实履责开门立法,民主示范依法行政,法治广东26l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光照南粤在广东首先提出的重要理论作为新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三个代表”在广东的实践四、抗击“非典”,突显广东精神突如其来的风暴风暴中的“淡定”老广科学态度应对疫情胡锦涛、温家宝亲临指导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五、科学发展。和谐广东胡锦涛视察广东,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广东的“盛世危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见成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横空出世“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以“绿色广东”构建“生态文明”民生为本,和谐广东愿景让人期待六、反思孙志刚事件,外来人口管理破局孙志刚案件始末收容制度的反思唤起的公民权利意识流动人口管理的困局外来工当上了人大代表“梦总会实现的!”七、原罪之辩与民营经济之变“红帽子”与“洋帽子”原罪与问题富豪“让财富暴露在阳光下”规则与公平广东,民营经济大发展八、改革的方向不可动摇最后的“靓女”出嫁郎顾之争“经济学界集体失语”?健力宝的噩梦“国内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改革不可动摇九、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忧患意识世界眼光思想解放参考、引用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中央党校复学,拉开大讨论序幕  这要从中央党校的复校开学讲起。  1977年10月9日下午,中央党校在大礼堂隆重举行复校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这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秋高气爽,金色的阳光洒满党校大院,中央党校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兼任校长的华国锋和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先在礼堂前广场分别同学员和教工人员合影,然后进入礼堂。  开学典礼上,在华国锋讲话后,叶剑英也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的最后提出:“我希望在党校工作的同志,来党校学习的同志,都来用心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历史。”  总结这“三次路线斗争”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总结十年“文革”。这是当时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也是来中央党校学习的学员最关注的实际问题。  组织中央党校的学员研究总结十年“文革”,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教学任务,需要周密思考,制订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副校长胡耀邦对这项任务十分重视,又很慎重。  1977年12月2日上午,胡耀邦召开中央党校党委会议,会议由副教育长冯文彬主持,参加者有成仿吾、吴江等人,党史和党建两个教研室的负责人缪楚璜、周逸及有关人员列席会议。会议首先讲方案。缪说,学员问题很多。学习要求是划清“文化大革命”中两条路线的界限,主要是批判林彪、“四人帮”的观点,基本方法是编文献交给学员自己学习研究,教研室只是启发诱导,不讲大课。缪还讲,文件不好编。很明显,他们是在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来总结的。  胡耀邦听了他们的方案后说,我看你们的稿子不能用。你们自己把历史都颠倒了,这个不行。文件要立即收回。他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受林彪、“四人帮”干扰,没有按主席的想法搞,“文化大革命”的许多做法就不是主席思想。普遍夺权是主席思想吗?不是。坐喷气式是主席思想吗?主席领导几十年,是这样的思想吗?主席历来不是这个思想。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