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并未远去的背影

王彬彬 广东人民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广东人民  

作者:

王彬彬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者看到“新史学”三字,也许会联想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发动的那场史学革命,其实我们并没有梁启超那样的雄心,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和他那时大不相同了,昔日梁启超们痛感旧史等同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而不栽”,所以他主张要写“新史学”。今天,大概已经很少有人以为历史只与帝王降相有关了吧?这也是梁启超们努力的结果。  我非史学界中人,但雅好读史,对史学研究的现状,觉得有这样几个毛病:一是对待史料。常凭个人好恶和口味而取舍,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每置大量“不利”的史料于不顾,却把孤证当宝贝津津乐道、,二是回避真问题。1949年以来,连篇累犊讨论的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分期、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关于农民起丈性质等等问题,几乎都成了毫无意义的废话i反之,对日本侵华战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行,却很少写成历史到了和日本右翼较量时,历史学给我们准备的证词却是令人沮丧的单薄,拿不出扎实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实证研究,三是忽略了宏大背景中小人物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情感。就像前辈史学家所说,哪一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哪一年哪个大臣受到了什么赏赐,史籍上都清清楚楚,而当时老百姓用什么餐具吃饭,婚娶的风俗足什么样的,寻绎却十分困难在近现代史研究中,这个毛病更为凸显,小人物的史迹越来越被一个个宏大的浪潮所淹没。至于为时风所侵袭,或躲躲闪闪,不敢直面历史,或哗众取宠,制造“史学泡沫”,或急功近利,专以“戏说”为事,就更是等而下之的通病了。

内容概要

《并未远去的背影》基本是对民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进行再梳理。民国时期(当然也包括共和国时期)的许多人与事,其实都扑朔迷离,真面目始终不为人知。过去的“定论”,显然已不足为信。《并未远去的背影》所收文章,则意在对那些有意义也有意思的旧人旧事进行再解读。

作者简介

王彬彬,1962年11月生,安徽望江县人。1978年参加高考,被洛阳外语学院录取。1982年7月毕业,在部队工作四年。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春提前进入同一专业博士学位攻读阶段。1992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9年在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工作。1999年后在南京大学任教。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已出版《在功利与唯美之间》、《鲁迅晚年情怀》、《为批评正名》、《城墙下的夜游者》、《给每日以生命》、《独白与驳诘》、《文坛三户》、《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往事何堪哀》、《一嘘三叹论文学》等著作多部。

书籍目录

辑一
  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
  胡适、鲁迅与陈德征/
  唐德刚笔下的胡适/
  顾顺章叛变之后/
  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从一个角度看文学
  与政治的歧途/
  沈定一的向右转与瞿杨之结合/
  瞿秋白的“名誉”/
  瞿景白之死/
  柳亚子的“狂奴故态”与“英雄末路”/
  郭沫若与毛泽东诗词/
 辑二
  一九三六年的“双簧戏”/
  一九三六年的“救国会”与“民族魂”/
  谁是“反动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的相互哺育/
  《八一宣言》、“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
  中国的传播/
  《敌乎?友乎?》的前因后果/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辞典中的历史——读1953年版的《新名词辞典》 /
  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毛泽东:遗物见真情/
  革命与流氓/
  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
  长话短说六则/

章节摘录

  当托派积极反对中共的新路线时,鲁迅的思想动态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1930年3月,当“左联”在上海成立时,鲁迅是参加了的。但鲁迅与“左联”的关系,与其说是与一种组织的关系,毋宁说是与瞿秋白、冯雪峰等几个较谈得来的友人的关系。几年后,瞿、冯离开上海到瑞金,“左联”由鲁迅所极不喜欢的周扬等人完全控制,鲁迅与“左联”的关系其实也就名存实亡。1935年底,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八一宣言》的精神传到上海,周扬们决定解散“左联”。不管王明等人是否明确地下达过解散“左联”的指示,周扬们做出解散“左联”的决定,都是符合斯大林为中共设定的新路线的。既然在政治上要与国民党旧梦重温、伯歌季舞,要与各种力量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在文艺上又岂能不服从这一总路线。对于解散“左联”,鲁迅一开始是不能接受的。他不能明白“民族统一战线”为何不能与“左联”并存,继而要求,在解散时发布一个宣言。在鲁迅看来,无声无息地散伙,那不是“解散”而是“溃散”。但周扬们急于要去闹腾“救国会运动”,终于连这点意见也未能接受,还是令“左联”作鸟兽散。在周扬们看来,“左联”是党领导下的组织,如何成立如何解散,都只能听命于党的指示和服从于党在当下的方针政策;而鲁迅反对解散“左联”,鲁迅要求发布解散“宣言”,都是无理取闹。当年与周扬一起工作的中共党员王翰,在1979回忆往事时,还有这样的说法:“对于工作的转变,也存在一些分歧。文委提出解散文总和各个‘联’,建立广泛的群众性组织,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当然是正确的。文委筹建救国会是有成绩的。鲁迅对解散左联一事指责周扬,这种指责是不对的。一则从全局看,为建立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和红军都改名了,那么,为了适应转变,左联等组织改变名称更无可非议了;二则当时党的力量有限,要另配一套干部做救国会工作是不可能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并未远去的背影 PDF格式下载



《并未远去的背影》基本是对民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进行再梳理。民国时期(当然也包括共和国时期)的许多人与事,其实都扑朔迷离,真面目始终不为人知.过去的“定论”,显然已不足为信。《并未远去的背影》所收文章,则意在对那些有意义也有意思的旧人旧事进行再解读。比起新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并未远去的背影》更注重对旧资料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利用内地公开出版的有关文献,利用从中南海里出来的各种书籍,对那些旧人旧事做出新的更符合真相的解说,是《并未远去的背影》的追求。


《并未远去的背影》基本是对民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进行再梳理。民国时期(当然也包括共和国时期)的许多人与事,其实都扑朔迷离,真面目始终不为人知。过去的“定论”,显然已不足为信。《并未远去的背影》所收文章,则意在对那些有意义也有意思的旧人旧事进行再解读。


新史学丛书:并未远去的背影 新出的好书


并未远去的背影,好书,你所不知道的真相,好


有些背影并未远去,但是我们的认识却已经模糊。


这些背影已经远去,甚至没有留下痕迹


背影己远去,但思索却仍在。


广东人民这套新史学丛书总体水平比较不错,值得购买和阅读。往事虽已远去,但不能这样忘记。


历史并未远去。怀念!


慢慢地等着看,我知道,正因为背影尚在,得以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历史解读;不希望在看不到背影的时候再来解读,那时的背影已过于模糊了,编辑们,慎重地努力吧!


南京大学的王彬彬教授当年的评论非常犀利,近年对历史的研究非常锐利,看他的书有种阅读的快感,之前看过他的《往事何堪哀》,听说这书被禁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南大教授写的。大家不妨一读


讲了民国时期的作家和现在的一些名人那些非主流的想法,嘻嘻


还是05年读《往事何堪哀》的时候,对王彬彬的叙述就很入迷,从细节勾连入手,史料翔实,生动不夸饰,好。


已经看了好几本新史学方面的著作,感觉都很好,小事件中看历史,似乎更有趣味,更能让人有所获。


第一次看作者的书是因为“猫眼看人”里网友的推荐,《往事何堪哀》这本书确实是好书。

今次看这本书,发觉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很特别,比如“唐德刚笔下的胡适”这一章,让人叹服。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作者的书总让人心情沉重,不由得经常要反思我们这个民族……


这次买了新史学丛书这套书中的两本。这本书已经看了一半多了。很好读,很吸引人的。看到写柳亚子那篇,我忍不住笑了,原来柳亚子是这样一个人啊!!


新史学丛书 经典中国当代史!!!


有可看性,看到了很多背后的东西,王彬彬横跨历史和文学!


不用说,这一套书都是值得购买的。而且王彬彬的书通常不会让我们失望。一般我不轻易推荐给热爱书的朋友们。但这本书是推荐给那些对史学、对社会、对政治都有兴趣的朋友们的!内容没得说,只是纸张要改进,用轻质的纸就更好了。


文学博士谈历史问题,会不会有问题?从文的角度解释历史是一种视角,是不是唯一的、更好的呢?


当时在学校看了作者往事何堪哀,还历史真相,很敬佩。现在优惠活动购书。物美价廉啊。


新史学的系列丛书,这个系列都不错


新史学丛书,的代表


这套丛书不错,新史学新观点,值得阅读


“新史学丛书”这套书都非常不错。


这套新史学丛书非常值得阅读,会有很多不同的启发


人已去,但精神还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


王彬彬,当代很有思想的一位作家兼教授,这本书对历史研究有很好的补充,可以参看


这套新史学的角度倒是很特别,看起来挺有趣的。。


传统史学到新史学。中间的联系有多深。看看这本书吧


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中的人物、事件,跳出传统视角的束缚,带动新思维


最喜欢这种讲民国的


书有点旧,但还是感觉挺值的


难得现代史著作,现代史料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和在世人牵扯太多,反而不好著述出版,这个是一本


历史真相就是要有眼光的历史学家来发掘,本书就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拨开了许多迷雾,接近了真相,还原了历史。


好书,全中国的人都要读一下,教科书上的东西实在是骗人,我们要重估一切价值!


王彬彬的书还能不买吗?太好了!


本次购买最划算的,也是最喜欢的书,王彬彬的作品,记得以前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过,这回集中阅读还是第一次,但看了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本是史家,却颇具人文情怀,文章写得极好啊。


还没看呢,但是很期望再这本书里找到我想要知道的答案


发觉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很特别,比如“唐德刚笔下的胡适”这一章,让人叹服。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作者的书总让人心情沉重,不由得经常要反思我们这个民族……


这套书新就新在对材料的选择上,有内涵,有新意!总编的话或许能代表这套书的选材“我们要学会从片面中感知全面,对历史保持一种温情和敬意,并且要有个基本的底线,即使不能全说真话,但决不说没有根据的假话。”


新眼光看历史,颇有体会。


新,特别是角度新,是最大特点。


对之前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看起来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没有历史书那种平淡的叙事和说教感,非常有意思。


已经看完几天了,对于一些历史又重新有了认识,不错!!


不想再忘记,就来读读这本书


有些事情,的确不能说的太多,不然让今人情何以堪


客观忠实地反映了真正的历史,让我们清楚认识我们早已熟悉的文人、名人、历史人物和他们所处的大时代,淘尽黄沙始见金,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练我们的智慧!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平常的史料中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作者的敏感与用心让人钦佩。


资料翔实,很棒


不错的系列丛书,希望当当上架的速度更快些


要了解并不遥远的过去,读本书是个好的选择。


喜欢并且感动于真实的历史,收益颇多。
了解过去在于更多的关注今天。


你不知道的事


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美,这是没想到的,内容也很好,从一个个小问题引出历史,像一本论文的总汇


知道一些以前不知道的


知道了一些原以为对的东西。


改变对历史的看法,能够启迪思维的一部书!


人性,社会,制度?一代知识分子的离情悲歌!


这类书总是让我惊艳,估计之前太缺乏了。


不错,有点意思


很喜欢这本书的文风,写的也很好。


买错了书,本来是想买高华的革命年代。


看看先吧看看先吧看看先吧看看先吧


读史可以明智。


开卷有益,我当时凑书单买的,冲着作者名字买的


史料很详实,问题探究很深刻。


光看目录就值得买了,印刷质量也很好


值得购买,历史的另外一面。


尊重事实的书,个人见解很独到。


功力浅了点吧


有良心的学者写的有良心的真正的的历史书


有自己的思考,值得一读。想起高华先生的革命年代


没看,据说不错


书不错啊,而且便宜


有很多文章有不同的角度


增加知识了


从这里看到了一段不曾知道的历史,值得一读


新史学好书


清仓买的,你说怎么样呢?


虽然还没看,但很有相信


非常好,价格便宜


带给我们教科书上看不到的历史


内容比较多,很超值的一本书


感觉好就是好


一本文集


袁伟时推荐的,值得购买又便宜


为了书名而买,为了证明自己的吉光片羽而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