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商
2009-9
广东人民出版社
闫恩虎
126
《广东客商》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前言一、源远流长四海为商二、开埠先锋功垂南洋三、桑梓情怀实业报国四、声教南暨千秋功业五、义举社团结盟华商六、力助革命青史留名七、儒商本色崇文重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促进粤东地区工业的发展,海外客商纷纷集资,协助地方政府兴建公路。1927—1937年为梅县公路建设的鼎盛时期,先后兴建了十余条公路,初步形成了以梅县县城为中心的公路网。客商投入资金最多、里程较长、存在较久和影响最大的首推梅松公路(梅城到松口),它建成于1931年,全长90公里,投资8万银元,其中侨资5万银元,并组成利群行车公司,每日行车12班次,有力地推动了粤东地区近代工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印尼客商罗寿环20世纪30年代回乡筹修蕉武公路(从广东蕉岭县城到福建武平县城),自己带头先捐1万大洋,召集乡绅募资,后又回到印尼在华侨中筹款。历时两年,全长55公里的蕉武公路终于建成。这条公路对于沟通当时闽、粤两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山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40年,罗寿环又筹建蕉岭大地到梅县嵩山的公路,在总结蕉武公路经验基础上自行设计。就在准备开工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交通中断,罗寿环病逝巴城,工程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