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沉香笔记
2010-11
广东人民
王美怡
168
无
上面这个标题,我是抄了川端康成的。 我嘀咕了很久,总是不能为这篇小序取一个较为妥帖的名字,无奈之 下,只得厚着脸皮,去邻居家借一只鸡来下蛋。所幸的是,据我所知,美 怡向来对日本文学情有独钟,想必会对这种善巧方便投以随缘的一笑。 《广州沉香笔记》的面世是一个异数。熟悉美怡的朋友都知道,简静 和雅的美怡,长年以来一直是勤于阅读而疏于写作的。她有一个不无道理 的认识:该写的东西都被前人写尽了,而该读的书却水远读不完。因了这 个理论,她整日涵泳于她钟情的书中,且深契其神默会于心。有那么一阵 子,她醉心于明清笔记小品,一时间张岱张潮袁枚袁宏道冒辟疆钱谦益屠 隆余怀沈复们如旧友重逢一般,坐满了她的几案床头。接着,一件有趣的 事发生了——在一个燥热的下午,忽然来了一股意外的风,将案角边一本 极不起眼的小书吹落在地。美怡捡起清人蒋坦的这本《秋灯琐忆》,顺便 朝被风翻开的那一页瞄了一眼——恰巧,她看到了书中女主人翁秋芙写的 两句诗:“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惮?”美怡不禁微微一愣,随 即想:我是否也来写一些文字?而几乎就在同时,她朝自己点了点头:我 要试着写一些有关旧广州的东两! 美怡的写作,一如她平日里的喝绿茶,临碑帖,听古琴,是毫无适俗 韵且心远地自偏的。她不紧不慢地读着,不紧不慢地想着,不紧不慢地写 着,带着定慧之心和自在之意。缘于她历年来对广州历史的兴趣和研究, 于是,广州的一些前尘影事,在美怡的散点透视中,水墨写意般地向我们 幻化而来。种种影事最终被定格在一本书里,此刻正呈现于你的面前。 美怡对美有着超乎寻常的感应力和发现力。就像川端康成能在餐厅的 玻璃杯上发现《源氏物语》的内在美、在旅店里半夜醒来会发现《花未眠 》那样,一张旧书签、一幅老照片、一栋老房子、一叠尘封散乱的残篇断 简、一段词曲不全的旧歌谣……乃至于一块旧砖、一片老瓦、一束草花、 半扇破窗格等等等等,都会在美怡的心中引发悠远的神思和无限的感喟。 是的,美一直就在那儿,它没有动过,也不曾消失。然而与其说美怡用心 发现了它们,毋宁说她和它从来就是心心相印的。 我不是评论家或理论家,但《广州沉香笔记》的文本意韵,还是让我 想到了诸如“赋比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与形式”乃至 “遗文以得意,忘意以了心”等句子。然而当有朋友对美怡的这本书表示 赞扬时,她却不无羞涩地说:这只能说是如虫御木,偶尔成文。 在这篇小序就要结束时,我仍不明白美怡何以对旧广州怀有如此精微 的眷恋之意。或许是广州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她绝妙相关?抑或是她经 年来对广州历史的深切契入如今果缘已熟?又或这本书仅仅是美怡透露老 广州的微熹初现,尚有五彩慧光行将穿云而出?我想了很久,忽然,几乎 是不着边际地,我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员问一个 又老又傻的和尚老家在哪里,老傻和尚回答:“家住闽山西复西,山中日 日有莺啼,而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大员没有听懂,重新问了一遍,老傻和尚又答:“家住闽山东复东, 山中日日有花红,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好了,我的话讲完了。
王美怡的写作,一如她平日里的喝绿茶,临碑帖,听古琴,是毫无适俗韵且心远地自偏的。她不紧不慢地读着,不紧不慢地想着,不紧不慢地写着,带着定慧之心和自在之意。
《广州沉香笔记》缘于她历年来对广州历史的兴趣和研究,于是,广州的一些前尘影事,在美怡的散点透视中,水墨写意般地向我们幻化而来。种种影事最终被定格在一本《广州沉香笔记》里,此刻正呈现于你的面前。
序言 美的存在与发现
素馨花笺
草木春秋
茶事
香语
色识
广作
香云纱
木屐
市声
下九路
闺阁
艳影
旧时月色
谭家厨娘
太史第
小画舫斋
白云楼
陈公馆
老屋
街巷
珠江上的船
桨声艇影
广州岁俗
乡村本色
花道
后记 天地万物,人间情意
木棉是一种令人惊诧的植物。 第一次在春天看到盛开的木棉花时,我猛吸了一口气。这些红彤彤的硕大的仡朵,让人看得心里怦怦直跳。在广州这样一个温和而平稳的城市,盛开的木棉花其实是一种异数,它把这个城市深深隐藏的另一种惊人的气质,通过那怒放的火焰般的花朵表达出来了。这座城市隐藏着的热情、冒险的精神气质,飘荡在木棉花的枝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向着天空尽情倾诉。 木棉树很高。春天的早上,站在阳台上看满城密密麻麻的楼群,总是可以看到木棉树顾长的枝条在楼群之上伸展,那些鲜红的花朵,浮在这个春天的早上,浮在这灰色的楼群之上,显得卓尔不群。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有力量的存在,都会给沉寂的生存环境带来某种震动。木棉花的力量,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上,向着四方八面渗透,不一会儿,就和早晨的阳光交融在一起,那些飘在枝头的红色几乎要放出光来。 木棉花的力量从何而来?也许看看它的枝干就会知道。每一根枝条都很干很干,虬曲着,皱缩着,像耗干了生命的精血。所有生命的养料,它们都给了那些红得耀眼的花朵。木棉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枝干上没有一片叶子。除了干皱的枝条,满树都是红艳艳的花朵。它像盛宴上盛满红葡萄酒的酒杯,让满城的人都为这春天的盛宴,喝下这生命的美酒。它又像一盏盏华灯,在春天的夜晚静立街头,让那些夜归的疲惫的人,在抬头的刹那,感觉到某种热烈的存在。是的,明天是从另一个早上开始,那是春天的早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座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植物蓬勃生长,可人们情愿把目光盯在股市商场上,就算是眼睛发酸,也不愿去看一眼近在眼前的花朵。所以,木棉花以一种令人惊诧的姿势,在这个城市的上空伸展,把那种灼人的奇异的美暴露在天空之下。它的火焰般的花朵分明在提示你:你在哪里失去了那些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因了它的热烈,木棉花其实又是让人伤感的。它曾经在梁实秋的生命中打上过深深的烙印。梁实秋在《槐园梦忆》里回忆,1948年底到1949年初,北平风声日紧,他和妻子程季淑退到广州中山大学教书,住在文明路的平山堂。这半年间,他们“开始有身世飘零之感”了,每天捧读《金刚经讲话·附心经讲话》,心有所契。他们在教书、读经之余,还是不能忘情,常常到平山堂附近的大礼堂后面观赏盛开的木棉花,“花败落地,訇然有声,据云落头上可以伤人”。季淑从地上拾起一朵,赏玩久之。那么艳丽的生命,当它凋落时,也是惊心动魄的。季淑当年捧着那朵跌落的木棉花,她的种种关于生命的感慨也早已随花凋零了。可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能忘记平山堂附近的木棉树吗?有些东西真的是不该被遗忘的。 好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一些百年木棉生长着。晚春时节,总是可以看到老人带着孩子在树下捡木棉花,只要几朵,就可以装满一只小竹篮。木棉花捡回去,铺在阳台上晾干,是拿来煲汤的。喝着这祛湿的靓汤时,谁也不会多看一眼这些从老木棉树上落下来的花朵。 ……
大道至美大美至简,一本安静温暖的小书。一卷淡若水墨的沉香笔记。一个女作家对城市历史的无限温情和敬意。
无
我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马上说了句:速度实在太快了!然后打开书就开始看,一天半看完,里面写得都是老广州的让人很怀念的东西.虽然我不是广东人,但是看了以后,感觉实在是太给力了,文字很唯美,对了解广州文化的作用很大!
叙述广州的浪漫风情
书总得而言还是写的不错的,内容有很多共鸣处,惋惜很多故里不再,实为大憾
我是在图书馆借的书,看完后,觉得很喜欢,所以又特地在当当买了一本作为反复阅读的好书。
书比图书馆要小一号,不过内容是一样的,可能图书馆的是精装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