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广州沉香笔记

王美怡 广东人民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广东人民  

作者:

王美怡  

页数:

16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上面这个标题,我是抄了川端康成的。 我嘀咕了很久,总是不能为这篇小序取一个较为妥帖的名字,无奈之 下,只得厚着脸皮,去邻居家借一只鸡来下蛋。所幸的是,据我所知,美 怡向来对日本文学情有独钟,想必会对这种善巧方便投以随缘的一笑。 《广州沉香笔记》的面世是一个异数。熟悉美怡的朋友都知道,简静 和雅的美怡,长年以来一直是勤于阅读而疏于写作的。她有一个不无道理 的认识:该写的东西都被前人写尽了,而该读的书却水远读不完。因了这 个理论,她整日涵泳于她钟情的书中,且深契其神默会于心。有那么一阵 子,她醉心于明清笔记小品,一时间张岱张潮袁枚袁宏道冒辟疆钱谦益屠 隆余怀沈复们如旧友重逢一般,坐满了她的几案床头。接着,一件有趣的 事发生了——在一个燥热的下午,忽然来了一股意外的风,将案角边一本 极不起眼的小书吹落在地。美怡捡起清人蒋坦的这本《秋灯琐忆》,顺便 朝被风翻开的那一页瞄了一眼——恰巧,她看到了书中女主人翁秋芙写的 两句诗:“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惮?”美怡不禁微微一愣,随 即想:我是否也来写一些文字?而几乎就在同时,她朝自己点了点头:我 要试着写一些有关旧广州的东两! 美怡的写作,一如她平日里的喝绿茶,临碑帖,听古琴,是毫无适俗 韵且心远地自偏的。她不紧不慢地读着,不紧不慢地想着,不紧不慢地写 着,带着定慧之心和自在之意。缘于她历年来对广州历史的兴趣和研究, 于是,广州的一些前尘影事,在美怡的散点透视中,水墨写意般地向我们 幻化而来。种种影事最终被定格在一本书里,此刻正呈现于你的面前。 美怡对美有着超乎寻常的感应力和发现力。就像川端康成能在餐厅的 玻璃杯上发现《源氏物语》的内在美、在旅店里半夜醒来会发现《花未眠 》那样,一张旧书签、一幅老照片、一栋老房子、一叠尘封散乱的残篇断 简、一段词曲不全的旧歌谣……乃至于一块旧砖、一片老瓦、一束草花、 半扇破窗格等等等等,都会在美怡的心中引发悠远的神思和无限的感喟。 是的,美一直就在那儿,它没有动过,也不曾消失。然而与其说美怡用心 发现了它们,毋宁说她和它从来就是心心相印的。 我不是评论家或理论家,但《广州沉香笔记》的文本意韵,还是让我 想到了诸如“赋比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感与形式”乃至 “遗文以得意,忘意以了心”等句子。然而当有朋友对美怡的这本书表示 赞扬时,她却不无羞涩地说:这只能说是如虫御木,偶尔成文。 在这篇小序就要结束时,我仍不明白美怡何以对旧广州怀有如此精微 的眷恋之意。或许是广州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她绝妙相关?抑或是她经 年来对广州历史的深切契入如今果缘已熟?又或这本书仅仅是美怡透露老 广州的微熹初现,尚有五彩慧光行将穿云而出?我想了很久,忽然,几乎 是不着边际地,我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员问一个 又老又傻的和尚老家在哪里,老傻和尚回答:“家住闽山西复西,山中日 日有莺啼,而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大员没有听懂,重新问了一遍,老傻和尚又答:“家住闽山东复东, 山中日日有花红,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好了,我的话讲完了。

内容概要

王美怡的写作,一如她平日里的喝绿茶,临碑帖,听古琴,是毫无适俗韵且心远地自偏的。她不紧不慢地读着,不紧不慢地想着,不紧不慢地写着,带着定慧之心和自在之意。
《广州沉香笔记》缘于她历年来对广州历史的兴趣和研究,于是,广州的一些前尘影事,在美怡的散点透视中,水墨写意般地向我们幻化而来。种种影事最终被定格在一本《广州沉香笔记》里,此刻正呈现于你的面前。

书籍目录

序言 美的存在与发现
素馨花笺
草木春秋
茶事
香语
色识
广作
香云纱
木屐
市声
下九路
闺阁
艳影
旧时月色
谭家厨娘
太史第
小画舫斋
白云楼
陈公馆
老屋
街巷
珠江上的船
桨声艇影
广州岁俗
乡村本色
花道
后记 天地万物,人间情意

章节摘录

  木棉是一种令人惊诧的植物。  第一次在春天看到盛开的木棉花时,我猛吸了一口气。这些红彤彤的硕大的仡朵,让人看得心里怦怦直跳。在广州这样一个温和而平稳的城市,盛开的木棉花其实是一种异数,它把这个城市深深隐藏的另一种惊人的气质,通过那怒放的火焰般的花朵表达出来了。这座城市隐藏着的热情、冒险的精神气质,飘荡在木棉花的枝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向着天空尽情倾诉。  木棉树很高。春天的早上,站在阳台上看满城密密麻麻的楼群,总是可以看到木棉树顾长的枝条在楼群之上伸展,那些鲜红的花朵,浮在这个春天的早上,浮在这灰色的楼群之上,显得卓尔不群。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有力量的存在,都会给沉寂的生存环境带来某种震动。木棉花的力量,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上,向着四方八面渗透,不一会儿,就和早晨的阳光交融在一起,那些飘在枝头的红色几乎要放出光来。  木棉花的力量从何而来?也许看看它的枝干就会知道。每一根枝条都很干很干,虬曲着,皱缩着,像耗干了生命的精血。所有生命的养料,它们都给了那些红得耀眼的花朵。木棉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枝干上没有一片叶子。除了干皱的枝条,满树都是红艳艳的花朵。它像盛宴上盛满红葡萄酒的酒杯,让满城的人都为这春天的盛宴,喝下这生命的美酒。它又像一盏盏华灯,在春天的夜晚静立街头,让那些夜归的疲惫的人,在抬头的刹那,感觉到某种热烈的存在。是的,明天是从另一个早上开始,那是春天的早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座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植物蓬勃生长,可人们情愿把目光盯在股市商场上,就算是眼睛发酸,也不愿去看一眼近在眼前的花朵。所以,木棉花以一种令人惊诧的姿势,在这个城市的上空伸展,把那种灼人的奇异的美暴露在天空之下。它的火焰般的花朵分明在提示你:你在哪里失去了那些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因了它的热烈,木棉花其实又是让人伤感的。它曾经在梁实秋的生命中打上过深深的烙印。梁实秋在《槐园梦忆》里回忆,1948年底到1949年初,北平风声日紧,他和妻子程季淑退到广州中山大学教书,住在文明路的平山堂。这半年间,他们“开始有身世飘零之感”了,每天捧读《金刚经讲话·附心经讲话》,心有所契。他们在教书、读经之余,还是不能忘情,常常到平山堂附近的大礼堂后面观赏盛开的木棉花,“花败落地,訇然有声,据云落头上可以伤人”。季淑从地上拾起一朵,赏玩久之。那么艳丽的生命,当它凋落时,也是惊心动魄的。季淑当年捧着那朵跌落的木棉花,她的种种关于生命的感慨也早已随花凋零了。可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能忘记平山堂附近的木棉树吗?有些东西真的是不该被遗忘的。  好在这座城市里,还有一些百年木棉生长着。晚春时节,总是可以看到老人带着孩子在树下捡木棉花,只要几朵,就可以装满一只小竹篮。木棉花捡回去,铺在阳台上晾干,是拿来煲汤的。喝着这祛湿的靓汤时,谁也不会多看一眼这些从老木棉树上落下来的花朵。  ……


编辑推荐

  大道至美大美至简,一本安静温暖的小书。一卷淡若水墨的沉香笔记。一个女作家对城市历史的无限温情和敬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广州沉香笔记 PDF格式下载



我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马上说了句:速度实在太快了!然后打开书就开始看,一天半看完,里面写得都是老广州的让人很怀念的东西.虽然我不是广东人,但是看了以后,感觉实在是太给力了,文字很唯美,对了解广州文化的作用很大!


叙述广州的浪漫风情


书总得而言还是写的不错的,内容有很多共鸣处,惋惜很多故里不再,实为大憾


我是在图书馆借的书,看完后,觉得很喜欢,所以又特地在当当买了一本作为反复阅读的好书。

书比图书馆要小一号,不过内容是一样的,可能图书馆的是精装版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