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璞娜的真相

卡琳·佛森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卡琳·佛森  

页数:

316  

字数:

150000  

译者:

杨怡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未出过远门的冈德去印度旅游时,找到了梦中情人璞娜,两人在当地结了婚。冈德回到挪威的家乡,准备迎接从印度飞来的璞娜。就在璞娜飞到挪威当天,冈德的妹妹玛丽因车祸重伤住院,而她丈夫卡斯滕出差在外,冈德必须去医院看护玛丽,因此无法去机场。于是他委托出租车司机卡莱去机场接自己的新娘,而卡莱却没有找到璞娜。第二天,在离冈德家不到一公里的草坪上发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印度女尸,使宁静的小镇沸腾起来。警方很快介入调查,警官塞吉尔和他年轻的搭档斯凯尔负责此案。目击者纷纷出场,卡莱因有所顾虑而语焉不详,杂货店老板冈沃德因视力不好而无法提供有效线索,咖啡馆老板遮遮掩掩,女学生琳达出于幻想,提供的线索半真半假……每个人似乎都在刻意掩饰什么,提供一部分真相的同时,也在制造谎言。这些零散的线索无法拼成完整的拼图,而嫌疑犯的名单却越来越长,令案情陷入胶着状态。

作者简介

  卡琳·佛森(Karin
Fossum):来自挪威的小说家,1974年第一次发表她的诗作之后,开始从事短篇小说的创作。到目前为止,她以侦探塞吉尔为主角的系列罪案小说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与冰岛的阿诺德?英卓达森、瑞典的曼凯尔、丹麦的彼得?霍格,并列北欧四大犯罪小说家,被誉为“挪威犯罪女王”。卡琳?佛森最大的特点是,擅长一步步逼近罪犯心灵深处,尝试去揣测那些被社会遗忘的“局外人”的内心,并通过细致入微的内心描写,让读者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那些犯罪的心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阵狗吠划破了寂静。母亲正在水槽边洗碗,听到狗叫后抬头朝窗外望去。狗正从喉咙深处嘶吼;健硕,漆黑的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随即她看到儿子从红色的高尔夫车里走下来,身后一只蓝色的袋子掉在了地上。他朝窗户瞟了几眼,度量着他母亲隐约的轮廓。然后走向狗,解开了狗链。狗冲向前把他扑倒在地,主仆两个滚在一边,地上一片尘土飞扬。狗狺狺地咆哮。儿子对着狗耳朵不停亲切地骂,有时还扯着嗓子喊,抽打这条罗纳威狗的鼻子。最后狗终于顺服了。儿子慢慢站起来,拍掉裤管上的尘土,又朝窗户瞟了一眼。狗不情愿地起身,耷拉着头蜷缩在主人面前,直到主人允许才顺从地向前去舔他的嘴角。这时候他才起身走向屋子,进了厨房。  “老天爷,看看你这幅德性!”  他的蓝色T恤上血迹斑斑,手上道道割痕,脸也被狗抓伤了。  “从来没见这样的”,她一脸不高兴,一边唠叨,一边用鼻子嗅,“把包放一边。等会我还有很多衣服要洗。”  他双臂交叉在胸前,抓伤的双臂跟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孔武有力。体重近100公斤,却没有一丝赘肉。肌肉由于刚刚得以施展,还在冒汗。  “别大惊小怪,”他说,“我自己来”。  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洗衣服。就他?  “你去哪儿了?”她说,“该不会从六点一直锻炼到十一点吧?”  他咕哝了几句,背对着她。  “跟邬拉在一起,看孩子”。  她盯着他那宽阔的背看。头发金黄,像刷子那样直立,其中细细的几束染成了猩红色,好像着了火似的。转眼他进了地下室的楼梯。母亲听到洗衣机启动的声音后,放掉水槽中的水,盯着院子看。狗已经躺下了,头倚着爪子。最后一丝天光渐渐退去。这时儿子已经回来了,说要去冲个澡。  “这时候洗澡?不是刚从健身房回来么?”  他没回答。过不多久就听到儿子在浴室里唱歌,歌声在贴了瓷砖的浴室里沉闷地回荡。然后医药柜的门砰了一下。估计是在找石膏吧,傻孩子。  母亲笑了。这些粗鲁的行为都可以理解,毕竟是个男人么。她将永记这些。好日子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了。  ……  故事从冈德o约曼的旅行开始。他大老远跑去印度给自己找了个老婆。有人问起时,他并没有说他是找老婆去的。甚至自己也不承认。他是去看看世界的,他同事问起时他这么说。这是多么荒唐又奢侈的事啊!他从来都不在自己身上花钱。几乎不出去,纵然受邀也从不去圣诞晚会,一直不是忙家里,就是忙院子。要么就是车子。就人们所知,他也没谈过女朋友。冈德不受谣言所困,他不折不扣的是个坚定的人。虽然无法否定他慢,但是都能不动摇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自己掌握时间。那年他51岁,晚上的时候会坐着翻一本书-他妹妹玛丽送给他的礼物-书名叫《世界各国人民》。冈德在一家小而稳当的农用机械专卖店工作,除了家里单位两点一线,哪儿都没去过。玛丽想让他至少有机会看看大千世界的图片。冈德看看书,浏览下插图,其中对印度最感兴趣。女人前额上有红色的点。还有浓妆的眼睛,妩媚的微笑。冈德被书中其中一个女子吸引住了,不由得做起美梦来。冈德是个独一无二的梦想家。他闭上眼睛,思绪也随之飘走了。那红衣女子如羽毛一般的轻盈。双目如黑水晶般深邃而乌黑。她那镶有金色荷叶边的头纱包住了头发。他如此凝视这张照片已经好几个月了。他清楚他想娶个印度老婆。不是要个顺从,奉献的女人,而是找个人来珍惜和宠爱。挪威女人不喜欢受宠。事实上,冈德一直不了解印度女人,不了解他们所欲所求。他自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缺:房子,园子,车子,工作,设备齐全的厨房。浴室有地暖,有电视,录像机,洗衣机,烘干机,微波炉,一颗热忱的心,以及银行的存款。冈德不傻,他也清楚能不能在爱情中成为幸运儿,还有其他更抽象的决定因素。但是如果这些因素学不会买不到,对冈德就派不上用场。“会轮到你的”他母亲躺在医院那张巨大的病床上时,常这么说。他父亲早他母亲几年就过世了。冈德从小到大生活中就母亲和妹妹玛丽两个人。他母亲七十岁时得了脑肿瘤,很长时间神志不清。但他则耐心等待妈妈再次成为那个他深爱也深知的人。会轮到你的。你是个好孩子,冈德,是的。总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个女人出现的,你看着吧。  但是他没看到什么人出现。所以他定了张去印度的机票。他知道印度穷。有可能他找到的女人是因为身不由己,而不得不随着他来到挪威,来到他那座漂亮的房子。如果她家人愿意,他愿意出钱让他们都来挪威看看。他并不像爱屋而不及乌。如果她信仰复杂的话,他肯定也不会不让她遵守那些规定。冈德是出了名的耐心。但愿他能找到了个妻子!  当然还有其他选择。但是他鼓不起勇气和陌生人一道做大巴去波兰。他也不想坐飞机去泰国。有关泰国是是非非的听闻太多了。他要自己找老婆。一切都是自己来。他想到过坐着浏览有女人照片和介绍的目录,或者看不同女子轮流出场自我介绍的电视。但这些对冈德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给他一千年他也做不了决定。  阅读灯的灯光照得他渐秃的头顶暖暖的。他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了印度和几个主要城市:马德拉斯,孟买,新德里。他喜欢靠海的城市。很多印度人能说英语,这点更是让冈德信心倍增。《世界各国人民》上说有些甚至基督徒。如果他遇到的女子既是基督徒,又能说英语,那就是天缘之喜了。年纪倒没那么重要,二十五十都可以。他不敢奢望她有孩子,但是如果有,他也照单全收。他可能得讨价还价。其他国家的很多风俗习惯和家里很不一样。如果是钱的问题,他会很慷慨。他母亲死后留下了客观的遗产。  首先他得找个旅行社。总共有四个可供选择。一个在购物中心内,只是一个柜台,得站着翻宣传册子。冈德喜欢能坐下来的。这可是件重要的事,不是站着匆匆忙忙就能定得下来的。他宁愿去镇上。那儿有三个旅行社。他查了查电话黄页,记起来玛丽有一次在他家留了本度假宣传册来引诱他。这就是典型的玛丽。他一边想一边查看册子中的“I”目录。他看到了“亚里索斯,伊比萨,爱尔兰。难道印度没有节假日么?他在印尼群岛下面找到了巴厘岛,但是翻过去了。非印度不可。大不了直接打电话给机场订票。他自己可以搞定的,就跟往常一样。而且在大城市里游客很多。但是现在天色已晚,来不及打电话了。  他又翻了一遍《世界各国人民》。长时间凝视着那个印度美人。想象她非凡的美丽,肤色金黄,肤质细腻,精致优美。她用纤纤素手把头纱拢在下巴下。手腕上带着首饰。她用她那黑但是闪着光,可能是太阳光的双眸盯着冈德,直入他渴望的大而蓝的眼睛深处。他慢慢闭上眼睛。女子随机进入他的梦乡。冈德在椅子上打起了盹,梦中与金色美人一起翩翩飞翔。她轻若无物,血红的衣裳在脸上飞扬。  他决定中午午休时打电话。他走进几乎弃之不用的办公室。现在几乎已经是个储藏室了,靠墙堆着一箱箱的活页笔记本和文件。墙上贴着一张彩色的招贴画,画中田野上的拖拉机上坐着一个粗糙的男人。那无边无际的田野最后跟海平面一样消失在了模糊但湛蓝的天际。招贴画上写着”没有农民就没有挪威“。冈德拨通了电话。”国际旅行请按2“电话中一个声音说。他按了2.等了一会另一个声音说”您现在排在第19个。请稍等“。这个声音间歇性地重复。他在手边的板上涂涂画画,试着画个印度龙。透过窗户他看到一辆车停了下来。”您现在排在第16个……第10个……第8个“。他觉得这是通往某一决定性时时刻的倒数。他心跳开始加快,更加认真地画起了那条笨拙的龙。接着他看到农民萨瓦斯塔德从黑色福特车上走了下来。他是个好顾客,每次来都问冈德买,也不喜欢等人。现在越来越紧急了。电话听筒里传出了音乐声,一个声音说马上就会有旅行顾问接听电话。就在这个时候,比约恩松,一个年轻的销售冲进房间。  “萨瓦斯塔德,要你过去。你坐在这儿做什么?”他又加了一句。  “我马山过去。你跟他先聊会天,聊聊天气。最近天气不错。”他听到话筒里一个女子的声音传了过来。  “他根本无视我,叫我走开”,比约恩松说。冈德示意他先离开。终于比约恩松会意走掉了。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萨瓦尔斯塔德一脸不满。他迅速地瞟了一眼手表,表明他没时间等,而且对这种不热情的接待态度非常不满。  “你得先飞去弗兰克福,10点15分起飞”,她说,“弗兰克福有13:10起飞的航班,当地时间00:40到达。”  “什么是当地时间”?冈德问,一边疯了似的涂鸦。“时差是3小时30分钟”。她说  “很好。我就订这票。多少钱?”“往返么?”  冈德犹豫了。如果两个人一起回来呢?这正是他一直以来希望,梦想和期望的。  “我以后可以改票么?”  “是的,有可能。”  “那我要往返的”。  “总共6900克朗。你可以在机场取票,或者我们可以邮寄给你。你要哪种呢?”  “邮寄”他说。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地址,信用卡号告诉她。“布兰德维恩,2号。”  “还有一点,”电话那头的女子订完票后说“已经不叫孟买了”。  “不是了?”冈德惊讶地说。  “现在叫孟拜了,从1995年开始的”。  “我记下了。”冈德真心地说。  “SAS祝您旅途愉快。”  他放下话筒,说时迟,那时快,萨瓦尔斯塔德推开门,朝他瞪了一眼,想把冈德吓个屁滚尿流。他是过来买收割机的,这事着实使他捏了把汗。他铁拳般死守着家族农场,没人敢和他合买新机器。他是个绝对没法与之共事的人。  “萨瓦尔斯塔德”,冈德说着几乎跳着站了起来。刚刚发生的一切已经是他满脸通红。“我们开始吧。”  接下来的几天冈德都魂不守舍的。注意力不集中但又非常清醒。晚上很难入睡。他躺在床上想马上要到来的旅行,想那个他会遇上的女子。孟买-他自我纠正了下-孟拜的一千两百万人当中,必须得有一个合适他的。她在那儿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丝毫没有察觉。他想给她买件小礼物。一件挪威产的,她从未见过的东西。挪威银丝胸针兴许可以,可以配她的红衣裳。或者蓝衣裳,或者绿衣裳。不管什么衣服,胸针就是搭配衣服的。第二天他就开车去镇上买一个。不买硕大的或者浮夸的,而是小而清爽的。如果她带头纱的话,可以用来别头纱。但也许她穿裤子和毛衣,这个他也没法知道。他的想象天马行空,根本睡不着。她前额会有朱砂么?他脑子里浮现他把手指放在那红点上,然后她羞涩地微笑的画面。“非常好”,冈德黑暗中用英语说道。他得练习英语了。“非常感谢。等会见。”他还是会说一些的。  萨瓦尔斯塔德已经基本决定买克拉斯产的“Dominator”,58S了。  冈德赞成这个决定。“只有最好的才够好。”他笑道,把自己的印度之行藏在心底。“六缸的帕金斯发动机,100马力。三段式机械齿轮箱,配有液压变速器。切割板长三米,宽60厘米”。  “价格呢?”萨瓦尔斯塔德不高兴地问道,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是五十七万克朗。冈德把手别在胸前。  “你还需要一个新的打捆机。一次性做好投资,买个Quadrant牌的吧。你的仓储空间不够”。  “我要圆捆的,”萨瓦尔斯塔德说,“我弄不了大方捆”。  “你这只是习惯成自然了,”冈德镇定地说。“如果你有合适的工具,就可以少雇季节工人。你雇的那些波兰人也要花钱的么,不是么?买一个新的Dominator,再加一个打捆机,不要帮手你也能完成工作了。我给你最低价。相信我。”  萨瓦尔斯塔德在啃一根稻草,饱经风霜的眉头紧锁,内陷的眼睛中先是流露出悲伤,然后慢慢舒展开朗起来了。换任何一个其他销售员,都不会向连一台收割机都买不起的人再推销一台其他机器。但是冈德赌了一把,跟往常一样大获全胜。  “就当是为将来做的投资吧,”他说,“你还年轻。没必要买次的。现在你工作太拼命了。让Quadrant替你堆大方捆吧。好堆,占地少。我们这地区还没其他人敢堆大捆的。过不多久他们每个人都会跑过去参观了。”  这番话起效了。萨瓦尔斯塔德对这个画面欢欣鼓舞:一小群邻居往他院子里偷窥。但是他要打个电话先。冈德带他去了空荡荡的办公室。然后走开去起草合同。这笔销售基本已是囊中之物了。简直绝妙。长途旅行前还能做比数目客观的生意。这样他旅行花钱就心安理得了。  萨瓦尔斯塔德回来了。“银行给了绿灯,”他说。他跟煮熟的龙虾般红彤彤的,但是浓密的眉毛下的双眼却闪闪发光。  下班后冈德去了镇上找了家珠宝店。他看到玻璃柜台中只有戒指,提出要看看民族服装的银配饰。店员问他要哪种。  冈德耸了耸肩。“呃,任何一种。胸针吧。当礼物的。但是她没有挪威民族服饰。”  “只有穿民族服饰时才戴银丝胸针”。  “但是一定要挪威产的,”冈德说,“挪威特色的”。  “给外国女士的么?”店员刨根问底。  “是的。我想她穿自己民族服装时戴”。  “什么样的服装?”她问,越发好奇了。  “印度纱丽,”冈德自豪地说。  柜台里面没有做声。店员肯定是不知所措了。她不免对冈德颇为迷人的固执感动,几乎无法拒绝卖给他。但是另一方面挪威手工艺艺术家协会确实有佩戴准则的规定。但是,如果一个女子想把银丝胸针戴在橘黄的纱丽上,在印度四处游逛,工匠委员会肯定也会一筹莫展。所以她拿出民族服装银饰的托盘,挑选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银丝胸针,一面怀疑对面这个奇怪又自制的顾客是否清楚行情。  “1400克朗。给你比较下,这个是哈当厄尔产的。我们有比这个大的,也有比这个小的。但是纱丽中一般镶有很多金线,所以我想要素些的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她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夹些讽刺,但是当她看到冈德时控制住了。他把螺旋状的胸针从天鹅绒面料中取出,用几根粗糙的手指举起来对着光看,一脸梦幻的表情。她被感动了。尽管种种,她被这个迟缓,笨重,害羞的男人的某些举止融化了。他爱上别人了。  冈德不想再看其他的胸针了。那样他只会犹疑不决。所以他买了第一个,也是最好的一个,然后让人包装起来。他打算回家后再打开,好好欣赏下。在回家途中,他不断敲打方向盘。因为他脑子里想象那女子用棕色手指打开包装的画面。包装纸是黑色的,带有一丝丝的金色。绕着盒子的缎带是血红的。盒子在冈德边上的座位上。也许他得去买点药,以防拉肚子。那些外国食物!米饭,咖喱。辣的跟什么似的。还有印度货币。自己的护照过期了么?肯定要忙了。最好给玛丽打个电话。  冈德住的村子叫埃尔维斯塔德。有2347个居民。一座始建于中世纪的木头教堂,1970年重修过。一个加油站,一所学校,一个邮局,还有一间路边咖啡馆。咖啡馆是类似小木屋和尖顶仓库的杂交体,很难看。下面是柱子支撑的,通往大门有几级陡峭的台阶。走进咖啡馆就是一个自动电唱机,Wurlitzer牌的,还在使用。屋顶上是红白色的招牌,写有“艾纳咖啡馆”。到了晚上,艾纳会打开招牌上的灯。  艾纳o桑德经营这家咖啡馆已经有17个年头了。他有老婆孩子,还有堆到嗓子眼的债务,就因为村外那所富丽堂皇的瑞士木屋式的别墅。但他有卖啤酒的许可,他也因此终于可以按时还上按揭贷款了。就因为这个简单的理由,咖啡馆不愁没顾客。他认识村里所有人,铁拳般经营这个生意。他来没过多久就打听到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哪年生的,如果未成年人要去买酒就用手按住啤酒龙头不放。还有一个村礼堂,用来举办婚礼和坚信礼。大多数村民都务农。还有好一些新搬来的。他们逃离了城市,对宁静的乡村生活有罗曼蒂克的观念。但这都是曾经了。大海只有半小时车程,但是村子里的空气并没有飘荡着咸咸的味道。这里的空气是洋葱和韭菜的味道,或者春天里肥料的恶臭,秋日里苹果的甜香。艾纳是首都搬来的,但不想回去。他是咖啡馆唯一的所有人。  只要他经营咖啡馆,方圆几英里内不会有第二人敢开第二家。他会把咖啡馆继续经营下去,直到自己被装在盒子里抬出去。因为他能控制人们不过度饮酒和打架,大家都乐意去他那儿。女人们去喝咖啡,吃点心,孩子们去吃香肠喝可乐,年轻人喝杯酒。艾纳咖啡馆没有异味,及时倒烟灰缸,灯一有烧坏马上就换,里面一尘不染。他老婆在家里的洗衣机里洗红白格子的桌布。虽然这地方没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并不庸俗。没有塑料花。最近艾纳花钱买了一个更大的洗碗机,以节省手洗玻璃餐具的时间。卫生巡视员随时可以去检查厨房。里面的设备和卫生状况是过关的。  人们在艾纳咖啡馆里打听村里的小道消息。谁跟谁在约会,谁在闹离婚,哪个农民可能随时要变卖家产。村子里只有一辆小出租车。司机叫卡莱o莫,开的是辆白色奔驰车,他滴酒不沾,随叫随到,可以通过固话或者手机联系到他。如果他没空,他会从镇上调一辆过来。只要卡莱o莫一天是村里的出租司机,别人就拿不到许可。他已年过六旬,很多人在后面排队。  艾纳每周六天在咖啡馆,工作日到晚上十点,周六则营业到午夜,周日不开门。他工作很卖力,行动迅速,像竹竿般瘦削,红兮兮的头发,细长胳膊。腰带上挂着一条茶巾,上面一有污点就换掉。他老婆莉莲除了晚上基本见不到他,她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夫妻两个已经没什么共同点了,甚至连吵架都吵不起来。艾纳没时间想象更好的生活,他工作太忙了。他们那所瑞士木屋式的别墅价值160万克朗,里面有一个桑拿浴房,一个健身房。但他从来没空使用。  村里部分或者所有的核心人物都在咖啡馆聚会。大多是18到30岁间的年轻人,有女朋友的,也有没有女朋友的。因为艾纳就有卖啤酒的许可,他们就不去镇里见其他地方的女孩子了。从家里走走就到咖啡馆,整个村子也就那么点大。他们宁愿花钱多喝几杯啤酒,也不愿把坐镇上昂贵的出租车回家。所以他们到头来都和本地的女孩子结了婚,留在了本地。但是,结婚之前,女孩子们和不同的男友交往。这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默契,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  在地方议会无数次的辩论后,埃尔维斯塔德建了一个购物中心。这样一来,冈沃德的开在壳牌石油加油站隔壁的杂货小店,就岌岌可危了。购物中心内,不知哪个大胆的开了个有两张日光浴床的店,还有人开了家花店,第三家是小小的香水铺。第二层是普通诊所和牙科诊所,以及安妮开的理发沙龙。村子里的年轻人的头发都是镇上才能打理的,他们不去安妮那儿理发。他们肚脐上耳朵上的钉和环也是镇上才能打的。安妮和孩子的父母们都认识,是出了名严厉。但是年纪大点的人还是忠诚地去冈沃德家去买东西。他们都拉着购物车,背着老旧的灰色背包,来买碎肝、血肠,质地软但味很冲的奶酪。对奥莱冈沃德来说这生意很赚钱。多年前他房子的贷款就已经还清了。  冈德从未去过咖啡馆,但艾纳很清楚冈德这个人。偶尔有几次,冈德会停下来买个科龙牌的草莓冰激凌。天气好的话还会坐在外面的塑料桌子边吃。艾纳认识冈德的房子,知道他家在往朗斯克格方向,离村中心四公里远。还有,村里所有的农民都跟冈德买农具。现在他正开门进来,手已经放在衣服内袋里了。  “我只是想问问,”他小心地说,就他平时的性格来说来显得有些急促,“这儿开车去机场要多久?”  “加勒穆恩机场么?”艾纳问,“一个半小时吧。你去国外的话要提前一个小时到那。我要是你的话再提早半小时,以防万一。”  他不停地擦一个三角形的烟灰缸,  “早上的航班么?”他好奇地问道。  冈德从冷柜挑了个冰激凌,“10:15的。”  “那你可得早起了。”  艾纳转过身接着干活去了。他既不友好,也没微笑,看上去像被人冤枉了一样,也没有看冈德的眼睛。“是我的话我就7点起身。”  冈德点了点头,付了钱。问艾纳比问SAS那个女接线员好。艾纳认识冈德这个人,不会让他难堪的。但是另一方面,不出当天晚上整个村子的人都会知道冈德要出门远行的事了。  “出远门么?”艾纳问道,漫不经心地,一边擦另一个烟灰缸。“很远,很远,”冈德淡淡地说。他撕开了冰激凌的包装纸,走了。一边吃,一边开最后几公里路回家。艾纳肯定纳闷了,但是冈德无所谓。  玛丽听到这消息非常激动。她马上跳上车就过来了。她老公卡斯滕出差去了。她很无聊,想听冈德说说前因后果。冈德有些不愿说,因为玛丽很有洞察力,冈德不想让她发现自己的动机。但是她却非来不可。一个小时后,玛丽登门了。冈德正在整理房子。如果他能带个人回家,家里一定得一尘不染才行。  玛丽泡了咖啡,又在烤箱中热了几块华夫饼。她自己在特百惠盒子里带了些奶油和果酱过来。冈德颇受感动。他们俩挺亲密的,但从不是无话不谈。他不清楚玛丽跟卡斯滕过是不是开心。她从来不提卡斯滕,就跟他不存在一样。他俩也没个一儿半女的。但是无论如何,她是个迷人的女子。黑头发,清清爽爽的,就跟他们妈妈当年一样。个头小但丰满,而且温柔聪慧。冈德曾相信她想嫁给谁就可以嫁给谁,但没想到最后跟卡斯滕定下来了。她看到《世界各国人民》在桌上,就拿过来放在了自己膝上。书自动打开到印度美女的那幅图。她抬头看着自己哥哥,大笑了起来。  “现在我可算明白你去印度的原因了,冈德。但是这本书挺老了。我猜她现在已经50左右了,估计也是又老又丑了。你知道么,印度女人一直到30岁看上去都像15岁?然后突然间就老了。是阳光的原因。也许你应该给自己找个已经过了三十的,那样就清楚自己找到的是什么样的。”  她笑得很开心,连冈德也一同笑了起来。他不怕皱纹,但玛丽怕。虽然她已经48了,但是脸上一条皱纹都没有。他在一张华夫饼上抹上奶油酱。  “我对那儿的美食和文化最感兴趣”他说,“文化,音乐,这类东西。”  “是的,我信,”玛丽笑了,“下次我来吃晚饭时,就能看到让我流口水的炖菜了。还有墙上会画满龙。”  “说不定你真会的,”他笑着说。然后他们俩都长时间不说话,只是各自吃饼喝咖啡。  “在外面溜达时,不要把钱包露在后口袋外面,”停了好久她说到。“买个小钱带。别,别买,用我的吧。我的很素的,一点不女气。”  “我不要拿着个包四处走动,”冈德说。  “不,你必须要。那样的大城市到处都是小偷。想想吧,你这样的乡巴佬,独身一人,在人口一千两百万的城市里。”  “我不是乡巴佬,”冈德说,有些受辱,  “你当然是了,”玛丽说。“就算其他人都不是,你也是。而且你看上去就像。你在外面走路时可不能漫步走。”  “不能漫步走?”他有些不解。  “得阔步走,就像赶去开重要的会议,得装得看上去很忙的样子。你是个有重要差事在身的生意人,最重要的事,你要表现得对孟买了如指掌。”  “孟拜,”他纠正道,“对孟拜了如指掌”。  “人行道上有人找你走来时你要直视他们的眼睛。走路要挺直腰板,步子要坚定,扣上外套,这样钱带不会露出来。”  “那边穿不了外套,”他说,“这时候有40度”“你必须得穿,”玛丽说,“遮阳,”她舔了舔嘴角流出来的一滴奶油酱。  “不然你得买件罩衫。”  “罩衫?”冈德咯咯笑了。  “你到时候住哪儿?”他妹妹继续问道。  “当然是在酒店了”。  “恩,什么样的酒店?”  “舒服的。”  “叫什么名字?”  “不清楚,”冈德说,“我要到那边才知道。”  她睁大了眼睛,“你还没订酒店啊?”  “我知道住什么样的地方”他说,感觉有点被攻击了。他迅速地看了她一眼,看着她雪白的额头,细细描黑过的眉毛。  “跟我说说,”她说,把咖啡放在膝盖上。“说说你到底住什么样的地方。当你走出那又大,又复杂,又酷热,又嘈杂的机场,前后左右都是人,四顾要找一个出租车招呼站。然后一个陌生人走上前来,拉住你的衬衫,一边跟你说听不懂的话,一边抓走你的行李箱,径直向一辆破旧的车走去。你当时又累又热,脑子一团糨糊,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表上的显示时间晚了几个小时。你做梦都想冲个凉。冈德,你要怎么对这个黑黑瘦瘦的陌生人说。”  他放下华夫饼,回答不上来。她不是在开玩笑吧?然后他又镇定下来,看着妹妹的眼睛说,“你能带我去间舒适的酒店么?”  玛丽点了点头,“很好!但是问这之前你怎么做?”  “我不知道,”冈德说。  “要问下价格!谈好价钱之前,不要坐上那出租车。在机场内就问好。汉莎航空在那可能有咨询台,他们会站在你那边的。”  他摇了摇头,想说她很可能是嫉妒。她自己也没去过印度。只去过西班牙的兰萨罗特岛,希腊的克里特岛什么的。挪威人瑞典人都去那些地方。她不喜欢那些服务生在她走过后喊她,“喂,瑞典妞!”  印度不一样。  “你打过疟疾预防针了么?”她说。  “需要打吗?”  “你得打电话问问医生。回来时可不能染上疟疾,结核,肝炎或者之类的病。别喝自来水。别喝果汁,也不要吃水果。确保吃的肉都是全熟的。纵然你喜欢吃冰激凌,也要控制住别吃。冰激凌没什么不好。但是不要吃印度的就行。”  “可以喝酒么?”我问,精神很好。  “应该可以吧。但是看在老天爷的分上,别喝太多,不然会惹麻烦的。”  “我从不喝醉,”冈德说,“我已经有15年没有喝醉过了。”  “我知道。还有要给家里打电话,知道吧?你得跟我说你平安抵达了。我会帮你收邮件。浇花。你去的两个星期间,草坪要割个一次两次的。你也会开车把保险箱运到我那儿去的,对吧?省得放在家里招小偷。你把车停在机场的吧?我猜停车费可要放你不少血呢。”  “还不清楚,”他说。  “你不清楚?得提前预定长期停车位,”她告诉他说。“你明天就得打电话。可不能直接开车去机场,想停哪儿就停哪儿。”  “恩,我也觉得不能那样,”他说。她过来可帮了忙了。在这些批评的狂轰滥炸下,他有些许头晕,决意去拿了瓶干邑。是,老天作证,他该喝一杯了。  玛丽擦擦嘴巴,笑着说,“冈德,太让人激动了。我都等不及要听你回来后的所有见闻了。相机的胶卷买了吗?买了航班取消保险了么?你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列在单子上了吗?”  “还没,”他说,一边小口抿着干邑。“玛丽,你能帮我列个清单么?”  她起了怜悯之心,匆忙起身去找纸和笔。冈德正品着口中的干邑时,玛丽在纸上写下“清单”几个字。他在一旁偷偷地看。她用嘴唇吸了吸笔尾,又轻轻敲了敲牙齿,以集中精力。她的肩膀圆圆的,很干净。有玛丽当妹妹真幸运。他们俩之间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不管发生什么,玛丽都会在他身边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璞娜的真相 PDF格式下载



看完最后一页,没有真相。那么好吧,我自己来分析推理。我一直认为作案者是莫德,因为他的车上有一个重21磅的保龄球,而且他也有作案时间,可是杀人总得要有动机,并没有发现他有这方面的疑点。后来格伦招供了,他供认的细节与现场目睹者提供的线索一致。然而这样也还是有不解之处:格伦作为杀人嫌犯已被关押,那么是什么人在深夜来到琳达家对她实施威胁要她闭嘴?璞娜原来的职业是烤肉店的女招待,可是她离开艾纳咖啡店时的举动怎么会那样粗鲁——椅子摔倒,脚步声,门被重重地关上,硕大的旅行箱也没有拿走(她的唯一一件行李)?艾纳知道璞娜是冈德的新婚妻子,知道大行李箱是璞娜的,知道她被杀害了,知道警察在调查,看着店内冷藏室里璞娜遗留的箱子他为何眼神痛苦啊?他选择在夜深人静之际把箱子扔进湖里而不是选择交给警察,他知道一些什么内情吗?这些问题找不到答案,因为这是作者刻意为之。 书里面有些描写很感人。冈德请求西拉到自己家里来看看,看看璞娜的家(璞娜自己从来而且永远也没有机会看到了),当然西拉心里对这个男人很有气,假如这个人没有跟妹妹结婚,妹妹怎么会这样悲惨地死去!冈德希望西拉能够同意让璞娜留在挪威,她将被安葬在教堂墓地冈德母亲的墓旁。他的诚恳与善良最终也打动了西拉。 冈德是个高大健硕的北欧男人,很善良,很有情义,很腼腆,很勤快,家境殷实。我在脑海中勾勒着璞娜的形象:160的身高(适中),45公斤体重(有点瘦),肤色偏黑(印度人),不要去想象她的五官(被残酷地伤害了),有一条非常漂亮的长辫子,里面编着一根红发带还有细细的金丝,她眉心里有没有点着朱砂?。。。。。。


冲着最流行的犯罪小说的名头买的。不知内容如何。读罢再来细说吧。


正在阅读中,头一次接触挪威作家的小说!


以前沒看過挪威的小説,所以就買了。


第一次看这个作家的作品,还是不错的


还没开始看 但是包装的蛮好的 书蛮厚的 感觉跟教科书似的,挺枯燥的,中间也没有图片


看了前2章故事,觉得简要精悍,悬疑有趣呢。


讓我想起了波羅,有點類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