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麦田里的人

林和生 四川人民
出版时间:

2000-5  

出版社:

四川人民  

作者:

林和生  

页数:

476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
  1853年。荷兰南部。荷兰第二大省北布拉班特。3月30日,大约在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前后,在离重要城市布雷达约80公里的津德尔特,一位浅红头发的男婴呱呱坠地。
  如果把一头鲜见的红发算作一种重要特征,那么,这孩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该算作是一种神秘了。
  恰好一年前(不早也不晚,就在3月30日这一天!),父母先已生下另一位男婴。这位男婴带给父母极大的喜悦,这不仅因为他是头生子,而且更因为,这一年,他的父亲已经30岁,而母亲已经33岁了。沉浸于幸福之中的父母为这位男婴取名文森特·威廉·凡·高。
  然而,也许正像有人所说,幸福总是为不幸所包围,就像海上的孤岛。至少,对于这对情感虔诚、品德高尚、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夫妻,中年喜得头生子的幸福短暂得令人伤心。姗姗来迟的儿子只活了短短几个星期,便重又消失到永恒的黑暗和虚无之中,让他们猝然面对一片无边的悲哀。这悲哀已足以令人心碎,更何况,在这悲哀之外还隐隐另有一种恐惧:毕竟,孩子的母亲已经33岁了,而孩子的夭折是否意味着某种更大的、永远的不幸呢?--直到第二个孩子又从浑沌和希望中孕育而来、并降生于世。
  多半出于对长子的深情眷念,也出于某种隐秘难言的期望,父母没再为次子(实际上的长子)另取名字。于是,这位一头红发的孩子承继了死去兄长的姓氏。
  在北布拉班特麦浪滚滚的黑土上,文森特·威廉·凡·高没有再次死去(如果将姓氏看作真实象征的话),带着一头火苗般的红发,他长大了。
  孩子的父母成婚于1851年。父亲提奥多勒斯·凡·高(1822-1885),荷兰归正会(属基督教新教)津德尔特教区牧师;母亲安娜·科妮莉亚·卡本图斯(1819-1907),荷兰海牙一位法庭资料装订员之女,这位装订员曾经装订了荷兰第一本宪法,因而被美称为"国王的装订员"。
  提奥多勒斯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位牧师,一共养育了12个孩子,其中有6个儿子,他是第四个。弟兄6人中,就只他一人并非十分自愿地继承了自己父亲的事业。1849年,提奥多勒斯毕业于乌得勒支神学院,随后在北布拉班特津德尔特定居下来,由父亲亲自洗礼做了牧师。北布拉班特省是一个天主教大省,境内居民绝大部分信奉罗马天主教。这意味着与罗马天主教相对立的荷兰归正会属于极少数派。……

书籍目录

序 第一部 “在上帝之城” 第一章 北布拉班特的耶路撒冷  第一节 津德尔特  第二节 学习与成长  第三节 教堂、墓地与麦田 第二章 高比尔公司(海牙时期:1869.8-1873.5)   第一节 荷兰艺术的薰陶  第二节 米 勒  第三节 画与书·思想·提奥及其他 第三章 高比尔公司(伦敦时期:1873.5-1875.4)  第一节 艺术之爱与人生之爱  第二节 能量的汇聚:"文森特之爱"  第三节 初恋和转折第二部 朝圣者之路 第四章 巴黎的基督徒(1875.5-1876.4)  第一节 印象主义  第二节 在上帝与艺术之间·伦勃朗  第三节 仿效基督 第五章 传教英伦(1876.5-1876.12)  第一节 第一次传教  第二节 一封奇怪的信 第六章 圣徒行迹:走向博里纳日(1877.1-1878.12)  第一节 多德雷赫特的《圣经》翻译家  第二节 阿姆斯特丹的神学预习生  第三节 布鲁塞尔传教学校 第七章 博里纳日的受难与救赎(1878.12-1880.10)  第一节 在命运的深处  第二节 博里纳日的受难:1879  第三节 博里纳日的救赎:宗教还是艺术?   第四节 走向艺术:告别博里纳日第三部 在人性与艺术的麦田 第八章 艺术与人性的播种(海牙:1880.10-1883.12)  第一节 克 依  第二节 西 恩  第三节 德伦特 第九章 北布拉班特原野上最后的日子(纽恩南:1883.12-1885.10)  第一节 印象派和织工系列  第二节 玛高特  第三节 父亲之死  第四节 德拉克洛瓦和《吃土豆的人》 第十章 巴黎的碰撞和融合(1885.11-1888.2)  第一节 安特卫普的序曲:日本的发现和"肉体季节的收获"  第二节 巴黎的麦粒  第三节 蒙蒂塞利  第四节 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  第五节 高 更  第六节 告别巴黎 第十一章 阿尔勒大地的收获和悲壮的陨落(1888.2-1890.5)  第一节 盛开的果园  第二节 不朽的文森特艺术  第三节 黄房子:“南方画室”之梦  第四节 不屈的文森特  第五节 圣雷米 第十二章 文森特之死:欧韦的最后时光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麦田里的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