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艾迪斯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0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艾迪斯  

页数:

320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开头提了三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艺术史课?艺术史对教育不生有必要、有用吗?难道不能把这门学问交给“专家”搞吗? 这些问题既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给我们的机会。本书论述了艺术史提供的许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尤其是激发直接参与。通过开设艺术史这门课,从各个时期和各种文化中人类精神的表现,我们可以探讨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作者是斯蒂温·艾迪斯,就艺术中学科作了介绍并提出一些问题;第二部分的作者是玛丽·埃里克森,就如何能使艺术史成为美国青年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方案。本书主要是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编写的,但也欢迎包括学生家长、居民和学生在内的其他人阅读。

作者简介

艾迪斯,美国里士满大学艺术和人文学科教授,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馆馆怅。主要著有《武士画家》和《禅宗艺术。等。
埃里克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担佩分院教授,曾在宾夕法尼亚州库茨敦大学教育系任教多年。
宋献春,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导言第1章 史前艺术第2章 传统艺术观第3章 20世纪研究艺术史的方法第4章 艺术史学家如何工作第5章 艺术史教学的传统有无可靠的基础第6章 艺术史的性质和教育作用:什么是艺术史,为什么要教艺术史第7章 艺术史和教育阶段:什么时候教艺术史第8章 课程设置:怎样组织艺术史教学第9章 结合:艺术史在学术课程中的位置附录1 中小学生艺术史课程《世界艺术故事》教学提纲附录2 《世界艺术故事》教案及描述附录3 学习艺术史的技能和学习态度是教学的目标附录4 创作分析练习题后记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与可画竹时, 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 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 谁知此疑神。[15] 苏轼的两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总序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艺术作为学校教育之“副科”的时代即将结束了。现代人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艺术世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但是,艺术又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艺术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都离不开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因此,美学、艺术制作(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四大关键要素。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我们才决定编辑和出版这套丛书。值得一提的是,正当我们策划本丛书的时候,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这是一个波及全国、影响深远和含义深刻的“事件”。众所周知,自从已故宗白华先生在东南大学开设艺术学课程至今,我国艺术教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仍然以艺术技法教育为主。北大成立艺术学系(而不是艺术系),其动机之一就是要改变上述单一局面。其注重的艺术教育,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艺术,而是整个教育领域。众所周知,由于受市场机制影响,目前我国教育出现了理工科压倒入文学科的趋势,这种失衡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极其不利。同自然生态一样,失衡会使各种物种急剧退化和丧失,多元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由此造就的大千世界就会走向死寂。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北大推行的艺术教育,是一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它处于教育神经中枢中的最敏感部位,意在贯通理智和情感,辐射各门学科,自然举足轻重。 很明显,这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又不同于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用中国传统的话说,一般艺术院校追求的是由技入道,最理想的状态就像庄子说的那个游刃有余的屠夫。但这条路充满陷阱,弄不好就会成为匠人。所谓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路走(本国的或外国的),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美学理论训练则是由理入道,即从弄通道理入道。但自相矛盾的是,美学自身又是一门专门研究感性的科学,其自身的性质规定了,学习美学的人必须通过对感性的理性认识,方能入道。可以设想,这条道比由技入道还要难。美、艺术等,本是感性的和精神的东西,不像物理学、化学研究得那么具体,却要用理智去认识它,弄不好就是从教条到教条。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干巴巴的东西。作为北大艺术学系兼职教授,我主编的这套丛书,追求的是一种适合北大人文倾向的艺术教育,它所张扬的,是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和全新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张扬“艺术化生存”的教育。这种生存方式,是一种全面的和整体的生存方式,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更成熟的人类情感。按照这种生存方式,从事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是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人类必须通过这种艺术,在技术发展遭遇的暗礁中踏出一条回归自己的路。因此,这种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又能帮助他们科学地思考。艺术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感情,科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丰富他们的才智。经过这种艺术学薰陶的学生,必将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进取精神。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对深化我们的艺术教育,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PDF格式下载



艺术史部分不够详尽(不能苛求),可以看一下贡布里希的书来补充。艺术教育的精髓是让人们懂得美的来源,学会欣赏、感受和创造美。值的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