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编  

页数:

190  

译者:

刘悦笛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斯洛文尼亚科学及艺术研究院科研中心哲学所学术所长,卢布尔雅那大学美学教授,普力摩斯卡大学人文学院文化研究系主任。他曾是斯洛文尼亚美学学会的首任会长(1984—1999),国际美学协会会长(1998—2001)。他的著作包括《美学、艺术与意识形态》(1983)、《美学与认识论》(1984)、《意识形态与现代主义艺术》(1988和1991)、《20世纪80年代的斯洛文尼亚文化艺术》(合著,1991)、《美学与批评理论》(1995)、《图像时代》(1996和2002)、《后现代主义与后社会主义状态》2003)、《爱在最后一瞥:前卫、美学与艺术终结》(2004)。

书籍目录

■译者导言 当代中国艺术:从“去中国性”到“再中国性” 刘悦笛 许中云 一、四个艺术时期: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艺术”(1978-200) 二、妖魔化的来源:从政治到市场“意识形态” 三、三种文化符号:“民俗”、“政治”和“商业”图像 四、艺术家与创作空间:立法者与阐释者,公域与私域 五、双重标准:“本根的创造性”与“意义的复合性” 六、走向“新中国性”:中国艺术并不仅仅为了中国■全球化与美学,或作为全球化的美学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观念艺术:全球艺术的基础,还是艺术的终结? 柯提斯·卡特 观念艺术的一般原则 作为西方观念艺术工具的语言 观念艺术在中国 对全球观念艺术的展望■走向规范性而非文化理论:全球消费主义时代的美学保罗·克劳瑟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结论■在场与通道:当代亚洲艺术中的可能性条件 帕特里克·D.弗洛里斯 批判的话语 策展的视角■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高建平 一、“美学在中国”的不同形态 二、美学的普世性与个别性之争 三、一般与特殊观念及其在对话中形成的不同美学间的张力关系 四、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思路■从乌托邦的承诺到异托邦的不确定性,空间与场域——全球化时代审美体验的可能性 彼得·乔治 在普世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之间 博物馆、文化遗产、索还 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化 空间、场域、非场域、全球流散■谁的全球化?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异己-自己/自己-异己:全球化与文化差异哥拉多·墨斯凯拉■美学与全球化挑战海因茨·佩茨沃德■“艺术界”与常识:全球化与历史的形成佐佐木健一 0.谁决定什么是艺术? 1.《布乐利盒子》与“艺术界” 2.“常识版”的艺术史 3.从常识的角度看《喷泉》及《布乐利盒子》 4.全球化与艺术史■当今艺术具有何种美学意义?——论阿多诺《美学理论》的现实性 哈希达·布巴克?特里基■在全球化时代重新思考身份认同问题——跨文化视角沃尔夫冈·韦尔施 Ⅰ.跨文化视角的身份认同 Ⅱ.亚洲美学中民族主义观念的当前复兴 Ⅲ.日本的身份认同:跨文化是理所当然的■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这就是我想要指出的第一点:在审美或认知魅力的初级阶段,文化背景就是形成我们的倾向性的原因。——而且,我找不到其他与过去或遥远的事物相关联的原因。在场当然不能与这些事物当前用途画等号。它更大的作用在于,这些用途还可能发生转换。如果你认为某些特别的文化物品属于那个不可能重现的黄金时代,那么这个看法将成为你当前观点的一部分,而这代表的正是你更真实的观点——比你周围的人认为该物品是在文化沙漠中发现的标准观点更为真实。那么,正是这个看法(你自己还无法及时清楚表述)是你当前的世界观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关键的部分。在对在场的论述过程中,我就更怀疑那些一方面称颂传统事物,另一方面却显然并不吸取传统的任何营养、甚至传统对他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化观点。有时我看到对历史模式的强力推荐,而该历史模式却丝毫不影响推荐者——比如他的陈述方式。主题与态度形成明显反差,甚至彼此矛盾。我认为这是一种学术的(或历史的)病变。b.魅力不是文化内的,而是跨文化的我要指出的第二点是,与吸引力与魅力现象相关的一个事实是,伟大的作品或理念,其吸引力与魅力显然不会只局限在一种特定文化内,比如其来源的文化。它们拥有跨文化的吸引力与魅力。基本上我认为这是很明显的——尽管在当今它似乎被忽略了。因为在现代性中,我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事物都是严格局限在其文化之内的。我们的所有经验与认识都是由文化框架决定,由此也受文化框架的限制。这就是当今在人文与文化研究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相对论、语境论与文化多元论背后的典型现代公理——抑或教条。但根据这一公理,我们在理论上就完全忽视了伟大作品或观念明显不受文化约束的跨文化潜力。①我们这个研讨会就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意识到这种观点的目光短浅,并想办法来克服它。如果我们不是被那些异己文化的艺术或美学观念所吸引,我们今天也不会聚集在这里。


编辑推荐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 PDF格式下载



斯洛文尼亚人艾尔雅维茨编的论文集,大概有十多篇,其中还有一篇是中国高建平的。涉及到许多美学前言问题,还是值得购买的,我的感觉是看过一遍就想扔,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阅读过程还是能给许多启发。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者自己本身就没有真正研究透这个问题,读起来总是不那么容易理解呢


学术前沿性的好书


很好的书,现在找一本好的书真的不容易了


考试买的,学术性比较强。


这系列的书都很好,物超所值!!


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一本美学术书


有关全球化美学问题的论文集。艾尔雅维茨编,刘悦笛译,对此话题现在很感兴趣。


内容没怎么看,书的质量太次了,以后不会买这家出版社的书。


书的质量很好,可是翻译的人有的地方译的也太别扭了吧,中文都不通,读几遍才勉强理清逻辑,实在是有待长进啊,学学人家商务的那些翻译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