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风波
1998-1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阿加莎・克里斯蒂
296
孟红云
无
在人们纷繁的事物中 总是有机可乘 由此导向无尽的财富 忽视这一点 整个生活的航程 将搁浅于浅薄和痛苦中 我们时下漂泊在浩瀚的汪洋之上 时机成熟时 我们当乘风破浪 否则将痛失前程
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许多侦探小说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和英国乡村女侦探简·马普尔的形象。 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于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义郡托荩市。她原在法国巴黎学习声乐,但以后放弃歌唱家生活转而从事写作。九四年她与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上校结婚,于一九二八年离婚。两年后,她又与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结婚。一九七年她获得女爵士封号。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日阿加莎在英国沃灵福德逝世。在人们纷繁的事物中总是有机可乘由此导向无尽的财富忽视这一点整个生活的航程将搁浅于浅薄和痛苦中我们时下漂泊在浩瀚的汪洋之上时机成熟时我们当乘风破浪否则将痛失前程。
引子第一卷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二卷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每个俱乐部都有令人讨厌的人,科罗内申俱乐部当然也不例外;就连不断升级的空袭也没有对俱乐部正常规程产生丝毫影响。 波特少校,前任印地安陆军军官,摩挲着手中的报纸,清了清嗓子。在座的每个人都尽量躲避他的目光,可是这没有用。 “我看他们已经在《时代周刊》上登出了戈登·克洛德的死讯,”他说,“当然是措辞很谨慎了。十月五日,敌军空袭所致。没有写出地址,其实就发生在我住的那个地方不远处的拐角。在凯普敦山顶的一个大房子里。你别说,这事还真使我有点儿震惊。大家知道,我是一个英国防空队队员。克洛德刚刚从美国回来。他去那儿是为了那笔政府购买交易。在那儿结了婚。一个年轻的寡妇——年轻得可以作他的女儿,安得海夫人。其实我还认识她在尼日利亚的第一任丈夫。” 波特少校停住了。没有人表示出兴趣,也没有人要求他继续说下去。人们把报纸高举在面前,似乎在聚精会神地看,但这并不能打消波特少校的积极性。他总是有很多奇闻逸事,而且多数是关于谁也不认识的人的。 “很有意思,”波特少校断然说道,目光茫然地落在一双极尖的新奇皮鞋上——一种他极不赞成的鞋子。“正像我刚刚说过的,我是一个英国防空队队员。这次爆炸真是滑稽。怎么也想不出它的目的是什么。轰炸了地下室,掀翻了屋顶,可二层几乎没有被碰着。房子里共有六个人:三个仆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女仆,戈登·克洛德,他的妻子以及他妻子的弟弟。他妻子的弟弟(前水陆突击队员)喜欢呆在二层的卧室,其他人当时都在下面的地下室里。上天保佑,他逃了出来,只有几处碰伤。那三个仆人全给炸死了——戈登·克洛德肯定得值一百多万。” 波特少校又停住了。他的目光从那双新奇的皮鞋往上,沿着带条纹的裤子,黑色的外套,一直看到卵圆形的头和浓浓的胡须。外国人,没错儿!怪不得穿着那样一双鞋。“真是的,”波特少校想道,“这个俱乐部正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即使在这儿也摆脱不掉外国人。”他的这一系列思想活动是跟他的叙述同时进行的。 上面提到的那个外国人似乎在认真地听着波特少校的讲话,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少校对他的偏见。
无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收藏
阿加莎的书一直都是我的最爱,总想能够购买到一套完整的可惜没有,只能慢慢收集啦。好喜欢波罗那一撇胡子和走起来碎碎的步伐...已经看完波罗13季,泪奔
虽然是98年版本,但是纸质不错,内容也很棒哦~~推荐!
阿加莎波洛系列里中规中矩的作品,仍然沿用不到最后一刻无法得知罪犯的理论,人物描写比较细腻,情节略有些拖沓,但不影响观赏性。
首先,说实在的,看到“安德海”这个译名,顿时觉得囧囧有神……正文里有时用安德海有时用安得海,估计是译者自己也囧得很吧……话说回来,这个名字按音译,还真是安得海最标准=。=可我总是忍不住往大太监上脑补。
故事本身和阿婆的其他作品并无不同,偷龙换凤,冒名顶替,为钱杀人,为情作伪…………看完之后只想说,金钱不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但起码是大多数罪恶的目的。
推理过程么,怎么说呢,看多了之后,惊艳之感会骤降。但仍然很是一场头脑风暴。
另外,我特别不理解那个追求激情的姑娘……她会因为一个男人声明“得不到你我就杀了你”而爱上这个男人!OMG,这种时候不是应该离这个男人越远越好吗?
阿婆的爱情观有时挺神秘。
嗯,波洛老爹为数不多地又放过有罪者一次呢,虽然罪行并不深重。
第一本阿加莎的推理小说,因为没看过其他推理类,所以不知道推理小说的吸引力在哪?有说阿加莎是优雅又恐怖的,我想我得再多看一些才知道。
另外我讨厌的是为什么侦探类、推理类必须要死人呢?好像故事都得因为死人才能发展下去,然后一些性格啊,证据都是隐藏在背后,我还看不懂,我也许可以猜到,但是分析,真的不能,好吧,权当消遣,为什么一定要懂呢?觉得看得开心就好,嗯,我想看福尔摩斯了...
喜欢看阿婆的书很久了,因为我喜欢阿婆讲故事的风格,像个见多识广的老奶奶在把她一生的智慧和见闻用不经意的态度娓娓道来。同简·奥斯汀一样,阿婆的文字总是带有那个时代独有的韵味,优雅而淡然,即使是血淋淋的凶杀案经过阿婆的手也会立即变得温文尔雅起来,可以这么说,阿婆笔下最最凶残的凶手,放在今天也是个翩翩绅士,这么美好的年代,在今天读来实在让人有几分嫉妒。
而阿婆笔下的两个神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则各有各的味道。波洛是个长相奇特,打扮更奇特的小个子外国人,马普尔小姐则是个外表平凡却拥有敏锐洞察力的乡下老太太,这种独特的侦探形象也带有阿婆时代的独特风貌。波洛的自负、绅士态度和马普尔小姐的温柔、从容不迫都带着一股独特的时代韵味,让人为之着迷。但要是让我给他们的传奇故事写书评,我又总是感觉很为难,因为他们两人都是看重人性的人,一个个案件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一出出人性的表演,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对我来说太过困难。
致命遗产的故事很老套,一群人为了钱而互相仇视,甚至动了杀心。这种在现代时空见惯的事情在那个温文尔雅的年代也不少见,但那个时代的多数人只从小说和戏剧中见过这种事。本书的题目是致命遗产,致命的遗产,遗产总是个危险的东西,毕竟这往往意味着一大笔钱,所有人都想凭空得到一大笔钱,甚至不惜为此铤而走险,那么这个“致命”甚至可以说是遗产必然会有的属性了。
书中的遗产夺走了三个人的性命。按波洛的说法,这是人性的问题。但我更想谈谈琳恩的问题。
琳恩和罗力的婚约已经六年了,六年间罗力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在战争时老老实实地留在家乡的农场里伺候植物,而他的好友却在前线阵亡,未婚妻琳恩也参加了妇女队伍加入了战争。琳恩觉得自己变了,觉得自己不爱罗力了,她被外来人大卫吸引,甚至可以说是疯狂地爱上了他,但到头来她知道自己从头到尾爱着的一直是罗力,那个她一直认为自己不爱的罗力。
琳恩和大卫是同一类人,他们热爱冒险和危险,视安逸为最大的死敌,在和平年代他们恐怕更喜欢呆着危险的监狱了,而在战争年代他们可以很轻易地成为英雄,这就是他们的属性。波洛说琳恩一直没变,他指的是人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哪怕你经历过再多东西,你还是你,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永远是你。
琳恩认为自己爱大卫,大卫也爱自己。其实大卫拿她当一个棋子,而她拿大卫当一个替身,冒险这个概念的替身。琳恩最爱的是冒险,而不是某个男人,所以她遇见大卫意乱情迷,他身上的危险气味让她疯狂,她以为自己爱上了大卫,还不如说是她爱上了他的味道,危险的味道。
而罗力的疯狂让她知道了自己真正爱的人还是罗力,抛开冒险,她最爱的人是罗力。我不知道这是否因为她见识过罗力的疯狂,知道了老实人的爆发才是最危险的东西后才会爱上罗力的。她喜欢危险,而罗力的疯狂恐怕是唯一一个让她最接近死亡的,所以她选择了罗力,或者说她选择了最危险的东西。如果可能,她会嫁给死亡吧。
罗力是个可怜人,在老实的外表下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边的好友在前线惨死,未婚妻也作为一员参加了战争,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一个并不光彩的事情,他会觉得别人认为他是缩头乌龟。直到最后甚至连自己深爱的女人都为了追求危险而离开自己,所以他崩溃了,这很正常。但也需要感谢这次崩溃,这让他彻底俘获了琳恩向往危险的芳心。
要是让我说的话,我会让罗莎琳和罗力在一起,是的,他们才是最适合田园生活的人,但战争打破了一切,大卫夺走了罗莎琳的心,罗莎琳死心塌地地爱着大卫,这是否因为每个人都喜欢那种带着危险气味的人物呢?我不知道,但好像真的有很多人喜欢危险,适当的危险,而大卫这种坏男人正是她们梦寐以求的危险。危险而不致命,十分浪漫。
看来没人向往安逸的田园生活,也许只有罗莎琳一个人向往这种生活吧,但是她可悲地死去了,如同一头被送去屠宰场的小牛,可爱但又必须走上死路。是谁害死她?我们都知道,却又说不清楚。
刚开始读的时候被前面有些冗长的铺垫弄得有些心烦,还下定论说这是看过最糟糕的阿加沙的书了。
但是到最后的结尾,谁都没有想到不仅大卫是假的,连罗莎也是假的。其实最后只有一件命案,非常神奇,值得一读。
波罗还是波罗,一如既往~但是稍微有一点假
最后谈一谈里面的小细节,是因为阿加莎本人经历的关系吗?她的作品里面,非洲国家经常出现,这次是埃及,下次又是南非~
看来还是没有学会看侦探小说,凡是有明显提示的那一定是错的。
罗利 vs 罗莎琳
大卫 vs 琳恩
这样的配对最后被拆成了对角线。阿婆还是很懂得互补的道理的。
回头去看罗莎琳对大卫说过的话,活脱脱一个想要受保护的小女人。对大卫这样的男人,所有女人都会动心的。
其实看书的时候一直以为大卫跟琳恩在国外就勾搭上了……sigh
1、爱情无法超越金钱,那试图两者同时拥有的,便如同渴望日月永远同辉的疯子。
2、波罗对陷入情迷的女孩子说了一句话,我希望有一天可以用在剧本里:亲爱的姑娘,人们从不会改变……这才是人生的悲剧。
3、阿加莎的笔下上帝嫉妒的美貌不是被毁灭便是毁灭者。
4、对于那一大堆亲戚来说,勤俭并不是美德,独立才是。
大卫不是假的吧····
我也以为他们早就认识呢。
这四点写的非常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