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叫板

董永翔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董永翔  

页数:

333  

字数:

3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被美军追得走投无路的“基地”组织策划与训练专家率部属武装潜入中国,他们伏击了不期而遇的边防巡逻队,巧妙诱杀潜伏在部属中的美军间谍,两次突破中国军警密不透风的封锁线。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追捕并将其消灭?一支全新又神秘的突击队诞生了。他们发现,所谓走投无路竟是将计就计的圈套,其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恐怖阴谋……扣人心弦的悬念,生动逼真的角逐,令人好奇紧张得喘息,仍不停止阅读的步伐。  这是一个反恐故事,更是一个命运的故事,还是一个时代爱情故事,阴谋与爱情、光荣与梦想、岁月与命运、生活与激情,这些古老的命题均是本书试图阐释的内容。

作者简介

董永翔,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现系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1990年开始陆续发表小说、诗歌。2001年起致力于“当代反犯罪小说”的创作与研究。2002年出版当代反犯罪小说《天敌》,2003年出版该系列第二部小说《像上帝一样饶恕》,先后被《南国都市报》、《海南日报》、《成都晚报》、《金陵晚报》、《天府早报》、《成都商报》等10家报刊连载。其中《天敌》被《南国都市报》连载7个月,《像上帝一样饶恕》被《海南日报》连载10个月。

书籍目录

编者荐言序章 狼烟在东方升起第一章 英雄美女皆寂寞第二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三章 人质第四章 假如美梦不醒第五章 声东击西第六章 暗度陈仓第七章 无法修改的草图那是人生后记

章节摘录

  序章 狼烟在东方升起  1  卧室是玻璃做的,嘴边装着录音器,互联网上说几句悄悄话,收信箱总有一个心怀叵测的第三者。如果这是我们自己,那就不止是恐怖了。但是,在美军海军陆战队电讯侦听情报官沃尔福维茨眼里,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原因神秘却又简单,他领导的侦讯分队控制着一个全球最先进的卫星电讯侦控系统,无线电讯号及破译、无线及有线电话窃听、能分辨出汽车牌照的卫星摄影、电子邮件截获、黑客技术,无所不能无所不及。  好在他不是用来窥探常人隐私的。“911”以后,沃尔福维茨上尉一直用这个由中央情报局监制的系统寻找本·拉丹的下落。2年过去了,本·拉丹没有发现,形形色色的阴谋隐私倒见识了不少。王子偷情,皇妃不孕,克林顿与希拉里喊冤,陈水扁叫苦遇到克星,一名中国市长为了当上市委书记,与海外心腹秘商收买正在考查的省委书记,两个曾经一夜情的男女在越洋电话里做爱,其甜蜜的呻吟几乎乱真。  虽然是见多不怪有些麻木,沃尔福维茨上尉仍然保持着对可疑电讯训练有素的敏感。2003年暮秋的一天早晨,沃尔福维茨上尉正在阿富汗托拉博拉山区他的营地吃一份乏味无比的早餐,耳机里传来两个中国人的对话。在东南亚k国和北非G国的两个中国人,一半隐语一半直白说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他们获得一种最新式的引爆装置,可以把TNT的爆炸当量扩大20倍。在军事术语中,这种爆炸方式称为云爆弹。沃尔福维茨吃了一惊,果真如此,拥有1000吨TNT就等于拥有一颗当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奇怪的是,这是两名中国人。除了在自己的国家袭击同胞,中国人没有在国外制造恐怖的习惯。可正是中国人引起了他的兴趣,早在40年前他们就造出货真价实的原子弹,有什么理由在海外搬弄这种冒险而笨拙的举动呢?是不是他译错了?  沃尔福维茨重新核对了一遍,破译编程准确无误,他又听了两次电话录音,这才发现,这两个中国人不太地道,一张口就是没有标点的长句,尾音还拖着不易察觉的日本假名腔。沃尔福维茨松了口气,如果是日本人,就另当别论了。  二战后,美国给日本定了许多戒律,其中一条就是不能拥有原子弹。可是,好战而记仇的日本人太渴望这种玩意儿了。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际军火黑市就不时出现日本收购核燃料的传闻。到80年代,国际社会普通认为,日本虽未在本土试验核爆炸,海外早已成功进行了原子弹的实验室试爆。以日本人超乎寻常的制造与模仿能力,一旦再起战事,两个月内就可以制造出数百颗原子弹,并把它们投到头号仇敌中国和美国头上。  日本人现在就敢袭击美国吗?冒充中国人摆弄相当于原子弹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呢?沃尔福维茨在这个军营已度过2年了,冗长的等待总是乏味而无望,他信笔由缰在报告单上写下一段随想式的提示:A、日本人最仇恨的是美国和中国,前者是因为日本领受了两颗迄今为止唯一实战使用的原子弹,后者是跪倒在“东亚病夫“脚下;B、不能怀疑日本人会把仇恨付诸行动,日本的右翼势力强大,其中又以“新赤军”组织为极端,蓄意挑起中日冲突并升级为战争,历来就是他们的战略;C、日本人迟早有一天会拥有核威慑;D、决非谨慎的日本政府行为;E、中国的头号麻烦仍将是他的近邻;F、日本人为何要冒充中国人?值得寻找答案。  沃尔福维茨还没来得及去寻找答案,助手把一份新的电讯监听信送来了。沃尔福维茨一看,震惊得“霍”地站起身来,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东西!自2001年冬以来全球最大的悬念!恐怖大亨本·拉丹还活着!这是2003年10月4日,对美国人和他们选出的乔治·布什的儿子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珍藏的日子,“911“之后,纽约广场世贸大厦3000人的恶梦变成了举国一心的复仇,武力本就是美国与世界对话的首选话语。仅仅过了一天,总部设在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就播放了一段5分41秒的录像,证实了沃尔福维茨上尉对国人的贡献。  录像的背景是一块褐色幕布,因此无法判断录像的可能地点。本·拉丹头缠白色的阿拉伯头巾,手中拄着自动步枪,语气平静地警告美国:“以真主的名义告诉你们,我们的孩子已经做好准备。他们会让你们的内心充满恐惧,你们的经济生命线将成为袭击目标。但是,白宫的一伙罪犯及他们的犹太代理人仍然在策划对穆斯林世界发动袭击,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明白上两次(即911)袭击的含义。”  美国立即成立了新的特种部队,121特遣队,专门用于对本·拉丹的追捕。关于本·拉丹的下落,一下子传言四起,一会儿说还在阿富汗,一会儿说在巴基斯坦凯贝尔部落地区,美国CIA居然怀疑逃进了中国新疆的南疆丛林。由于情报似是而非追捕行动犹犹豫豫,除了发射了3次马后导弹并炸死几个“基地”组织低级成员和众多的平民之外,几乎所有的情报都象是离间美巴的谣言或戏弄美国的小道消息,以至巴基斯坦不得不出面澄清本·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内藏匿的传言,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肖卡特·苏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人说本·拉丹藏在硅达北部山区,那没有根据,“那一地区是在巴基斯坦境内,但那里什么也没有,生活绝对正常。你们可以去看看,那里没有军事行动,没有外国军队。”  就这样,疲惫不堪的121特遣队追了一个冬天,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基地”组织已经变成了一个松散的人群集合,本·拉丹切断了与分部组织的所有联络渠道,捉拿本·拉丹的希望则越来越渺茫。美国不得不改变了策略,从121特遣队分离出一个专门侦听本·拉丹电讯讯号的小分队,它的指挥官就是首次发现本·拉丹的沃尔福维茨上尉。这位上尉的格言是,特种追踪的目的90%是靠电讯侦听完成的。  看来,沃尔福维茨注定要为美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了,上任当天,他的分队就发现一组消失2年的无线讯号,正在这一地区出没。2年前,它是属于本·拉丹和他的高级助手的。情报专家或本·拉丹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本·拉丹有若干永久性的巢穴,沃尔福维茨认为恰恰相反,本·拉丹和伊拉克的萨达姆一样,也喜欢不断更换藏匿地点。最新发现的这个讯号的移动规律就有拉丹一贯的警觉和习性。沃尔福维茨花了一天一夜时间把这个讯号使用过的3套密码破译了半套,结果,对话中赫然出现了“L计划”几个字样!“L计划?”这意味着“基地”组织的又一次恐怖行动!3天!沃尔福维茨上尉决定3天找到它的答案。结果,没过3小时,答案就到了。  情况是这样的,美国捣毁了大部分“基地”组织的分部机构后发现,他们的情报也中断了,于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了若干分部,其中就有驻在K国的东南亚分部。这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与东南亚分部关系可疑的年青妇女,并从她发出的电子邮件中发现,一名“基地”组织联络员将在托拉博拉地区送达一份L计划,地点是吉沙瓦清真寺,这正是沃尔福维茨监控可疑讯号的托拉博拉地区。  2  沃尔福维茨上尉反应很快,但是,他更小心。无论乘“阿帕奇”直升机还是乘“悍马”野战吉普,都可能惊动接头双方,即便是那里的卡图阿族人,也个个是通风报信的行家里手。因此,沃尔福维茨和他的36名队员间隔出发时间,分散到通往吉沙瓦清真寺的各个路口,乘坐极负盛名的“驴吉普”,也就是当地特有的阿富汗驴,换上最常见的卡图阿族头巾和长衫,长衫下则是他们的冲锋枪、便携导弹,以及专供夜间追踪的红外作战头盔。当地时间下午4时左右,沃尔福维茨分队悄然隐藏在吉沙瓦清真寺的四周。  吉沙瓦清真寺孤伶伶的,在午后的旷野中安静而醒目。背靠的托拉博拉山硬朗苍茫,面前百里平川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数十个村落。如果没有战火硝烟,阿富汗的景色令人感叹,山河地貌壮观独特,没有欧洲养尊处优的富庶,也没有非洲赤贫的燥热。就连阿富汗人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从他们原始古朴和宗教自在的神情中,常常能看见不加伪装的人心和真情。  但是,他不是来观光的。沃尔福维茨有种直感,他设伏守候的讯号主人即便不是本·拉丹,也是其下落的知情人,他接收的这份所谓的“L计划”,一定是“基地”组织的新使命。下午正在过去,他们已埋伏了2个多小时,而接头时间也过了15分钟,可目标一个都还没有现身。是进还是守?沃尔福维茨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他决定先派4名队员进入清真寺。4名队员刚刚从埋伏处起身,吉沙瓦清真寺发出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墙石粉碎的灰尘放射状从炸塌的墙孔飞贱出来,一团浓烟顿时笼罩住了清真寺。这下,沃尔福维茨不敢再等了,和队员们蜂涌着从四面冲进清真寺。  清真寺静极了,没有抵抗的枪声,没有逃窜的人影,借着手电光,他们发现了一具体温尚存的自杀尸体,是一名年青的阿富汗人,身边是毁损的电脑磁盘的碎片,其中一个碎片上有一个字母“L”。队员们报告,爆炸是一枚远处射来的火箭弹。沃尔福维茨猜测,接头人很可能就是他所追踪的讯号主人,故意错过接头时间,发现接头地点被围,发射火箭弹向被围的联络员报警。于是,联络员自杀了,文件销毁了。  沃尔福维茨明白,接头人就混在附近的村民中,这让他无可奈何。“L计划”是什么他茫然无知,但他很快做出两个判断,一,讯号主人如果怀疑被跟踪,讯号很快就会消失;二,清真寺接头的情报是监听“基地”东南亚分部电话获得的,讯号主人如果自信未被发现,将继续使用他的讯号。沃尔福维茨上尉决定,耐心等待讯号再现,一心破译讯号密码。  仅仅过了1天,讯号就出现了。正确总是被对手验证的!问题是,他对讯号含义一无所知。当以色列摩萨德的盟友告诉他讯号内容时,他仍然不肯相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集结,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冒这种风险吗?  怀疑归怀疑,沃尔福维茨还是赶到了以色列。正是午夜时分,特拉维夫正在降落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摩西路两边老式的二层楼,象两队候立迎宾的队伍一直排列到视觉尽头,风格各异的临街窗户,零星散亮着橙黄的夜灯。“57号,就是这幢!”摩萨德特工指着两扇大放光芒的窗户说。  沃尔福维茨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困惑和失望。在他的想象中,“基地”组织的接头地点是不会招遥的,可现在,这里却象一处被洗劫过的宝窟坦露无遗。  沃尔福维茨从黑暗中走出来,踏上门口的台阶,正思索着该推还是敲,门开了,接着,一个苍老的声音空空洞洞地传了出来,“不速之客请进吧!”  房间里,又一盏灯亮了,刹那间四支特种兵步枪长长地指向了端坐着的老人。  老人安详地笑着,手中捏着电动引爆器,腰里缠满了一块块的炸药,“我本可以让你们为我陪葬的。可是,夺了你们几条命会让这个世界更好些吗?可怜的孩子,你们还是活着吧!”  沃尔福维茨在老人身边坐了下来,不知为什么,他相信了老人的话,“前辈,您让我尊敬,可是,您是谁?”  “等你的人。”老人满腮的灰白胡子一翅一翅的。  沃尔福维茨上尉:“等我?”  老人:“主人让我告诉你,他走了。”  沃上尉:“他是谁?”  老人:“你去问他吧!”  沃上尉:“我想,你也可以告诉我的。”  老人神情超然,说:“孩子们,记住我的话,拯救你的常常是你的敌人。”说着就从椅子上倒了下去,瞬间就变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人。  沃尔福维茨上尉有种上当的感觉。但他说不清上了什么当。他开始怀疑,他能找到摩西中街57号,不是由于他半个月来的苦苦追踪,而是因为对手不露痕迹的引导。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沃尔福维茨检索了最近2个月的情报和他的反应,发现并没有得到过什么蓄谋的暗示。沃尔福维茨在以色列摩萨德总部停了下来,从哪儿丢失的线索,最好是从哪儿再拣起来。意外的是,无谓盘桓了72小时后,摩萨德中东分部提供了一份情报,说开罗警方在一群野狗和好奇儿童引导下找到一个神秘的地下建筑物,里面遗留了大量食品和多种军事装备的包装物。  沃尔福维茨感到了某种暗示,确切地说是产生了某种联想。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开罗这所神秘的地下建筑,他惊呆了!他发现了两样东西,一截4厘米长的555牌烟蒂,DNA鉴定表明,它的主人正是摩西中街57号遗留的一段头发的主人,另一样,是3枚贫轴弹头的包装箱,它是十年前在国际军火黑市神秘消失的10枚弹头中的3枚。  L计划,3枚高能炸弹,一个能使用本·拉丹讯号的人及若干名训练有素的同党,这意味着又一个“911”袭击的开始。问题复杂而且紧迫,首要的问题是:袭击的目标将会在哪里?  沃尔福维茨久久凝视着地图,从吉沙瓦清真寺开始,经以色列特拉维夫向开罗画了一条红色箭头线。阿富汗,以色列,埃及,这是他们行动的路线吗?沃尔福维茨心中又一次升起那种上当的感觉,然后用红色记号笔从阿富汗画了一个直指东方的箭头。正在旁边加热一份野战快餐的中士莫名其妙,问:“中国!中国怎么了?”沃尔福维茨:“希望他们能象说的那样保持警觉。”  3  中国风平浪静。尤其是中阿边境中国一侧,与山河破碎硝烟弥漫的阿富汗如同两个世界。黎明的第一缕晨光还未穿过夜空,这防巡逻队的铁蹄已经踏出军营。到上午10点钟,也就是沃尔福维茨上尉进入开罗那所地下建筑的第3天的上午10点钟,边防9团的一支巡逻队在明媚的阳光里已经开始返程。  2004年6月15日,针对中国工程人员在国外连遭袭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刘建超说:“中国已成为恐怖组织袭击的对象。”此前6个月中国公安部首批公布4个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东突恐怖分子有11名:艾山·买合苏木、买买提明·艾孜来提、多里坤·艾沙、阿木都吉力力、卡拉卡西、阿不都卡德尔·亚甫泉、阿不都米吉提·买买提克里木、阿不都拉·卡日阿吉、阿不力米提·吐尔逊、胡达拜尔地·阿西尔白克、亚生·买买提、阿塔汗·阿不都艾尼。)  ……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部反恐题材小说。情节曲折,想像力丰富,地域跨度很大。已经被多家机构看中,有意拍成电视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叫板 PDF格式下载



一本很好看的书,借反恐的的题材,表达了对婚姻底线的“反恐”态度。可惜女主角死了。作者也在承认“反恐”的彻底失败!


一般人是读的不太爽的!呵呵


就是有点看了稀里糊涂的.


情节有点简单了,任务刻画一般般,交代不够清楚.还是个算悲剧的结局,或者这就是作者作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吧,只能留下一个.


没事可以看一看


太乱了比国奥踢球还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