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侗族篇

张中笑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中笑 著  

页数:

4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贵州位于祖国大西南云贵高原东部,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97%为山地和丘陵。全境山脉纵横,珠江、长江水系的支流奔流于万山丛中。在中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贵州是一条民族交会的大走廊,是一块多民族的集结地。华夏族系、氐羌族系、苗瑶族系、百越族系的诸民族及蒙古、回、满等民族于不同时期、不同方向进入贵州,与贵州的原住民相交会,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这种分布特点,使贵州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呈现出了小块多元的特色!  贵州高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贵州历年来多处出土的史前文化遗址,清楚地显示出贵州高原上古人类活动的足迹。出土文物还证明,商周时期,贵州逐渐从铜石并用过渡到青铜时代;战国晚期,贵州开始有了铁器;西汉中、后期,贵州快速进入铁器时代。

作者简介

  张中笑,1940年生于贵州天柱县,侗族。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并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主编出版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贵州民间音乐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等论著;参与编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任戏剧分支副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贵州卷》(任常务副主编);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思绪录》、《歌乐——民族音乐学分类中的新成员》、《民族音乐学与贵州》等文章数十篇;发表了歌剧、舞剧(蹈)、影视、声乐作品300多件,获省级以上奖60余次。《园里牡丹芍药》获文化部首届“群星”大奖;《拉太阳》获获首届贵州省“文艺奖”一等奖;《黄果树瀑布》获2008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十大优秀歌曲”奖。

书籍目录

题引一 侗乡二 侗人三 侗俗四 侗乐第一章 伴和着山风荡漾的缕缕情话——玩山歌第一节 玩山歌的诱惑——《出门得见对门坡》第二节 玩山歌的摇篮——《好个小妹好人才》第三节 玩山歌的色彩——《不是花椒不麻口》第二章 浸润着姑娘后生情思的青春恋曲——月堂歌第一节 行歌坐月吐心扉——《变成蝉儿随你飞》一 谦虚是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二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是侗族男女青年的爱情基础三 “姑表婚”是侗族男女青年婚姻自主的最大障碍四 争取婚姻自、王是侗族男女青年的共同愿望五 潜在语言表达了侗族人民的丰富感情第二节 贝巴、果给交相辉映——《我恋情郎就像米恋糠》第三章 彰显着亲缘情愫的侗乡夜乐——婚俗歌第一节 月夜鞭炮声声脆——《脚来到耶门前》第二节 伴嫁歌多情又长——《出门得见轿子红》第四章 装点着中华乐苑的古榕新技——歌乐第一节 一人拉唱出“多声”——永不消逝的记忆第二节 “歌乐”理论诞生记——来自总部的首肯第三节 “歌、乐”互动展新颜——民族音乐分类新成员第五章 展示着远古遗风的艳丽山花——拦路歌,踩堂歌第一节 侗寨门前歌声欢——莫怪我们来拦路第二节 族众“哆耶”祭祖母——家家户户都吉祥第六章 辉映着侗乡歌海的耀眼明珠——乐班第一节 歌的海洋惜无器乐第二节 远方信息传来佳音第三节 深山探宝喜获“金矿”第四节 声、乐并茂音乐民族第七章 负载着宗族信仰观念的巫风乐语——祭祀乐第八章 光耀着农业文明社会的艺术奇葩——侗族大歌结语音画的绚丽光芒参考书目编后 闭卷遐思浮想联翩歌碟目录

章节摘录

  几百年来,那些拥人清水江畔的古老侗寨三门塘的中原商人充当了中原文化的传播者,土著村民在保存着生命力极强、特色浓郁的语言、习俗的同时,又以博大的胸襟在生产、生活上吸纳了中原商人带来的许多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有着汉文化尤其是楚文化的明显烙印,并将其巧妙地融合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  三门塘的侗歌也很动人。当杨老师知道我想听当地侗歌的愿望后,请来当地几位青年歌手,满足了我的要求。我知道,这里是清水江边,流行的应该是天柱玩山歌调中的“河边腔”,我惊异的是,他们竟然非常熟练地唱完“河边调”后又同样熟练地唱起了“高坡腔”、“后山洞腔”,几乎天柱各地侗族的各种歌,他们都会唱。“怎么这么多地方的歌,你们也会唱啊?”他们说:“怎么不会?现在交通方便了,赶场、走亲戚、各种歌会,我们都能碰上,都能在一起交流。再说啦,他们高坡有姑娘嫁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这里的姑娘也有人嫁到那边去——人一走动,歌也就跟着走动了。”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文化交流方面的特征。  结束了在三门塘几天的活动,我们就要离开这个令我今生难忘的小寨了,真没想到,全寨的大伯、大妈、妇女、儿童,倾寨相送。在热闹的鞭炮声中,身穿节日盛装的妇女们拉着我们每个人的手,一边送出寨门一边唱着那略带忧伤的送别歌,小孩子们簇拥着几天来辅导他们的李妈妈(孩子们这样亲切地称呼李慧敏老师)。更没想到,出了寨门,热情的人们居然并未止步,跟随一起登上了开往远口镇的大小木船,上了木船,歌声不断,抽泣声不断,真是唱哭了几船人,唱哭了一江水啊!那天正逢远口赶场,这些唱着送别歌的妇女和儿童们,在那拥挤的乡场上,旁若无人地簇拥着我们,一边哭一边唱,赶场的人群全被吸引了过来,在场坝上不知又唱了多少时间。歌声撞击着我的心灵,那难分难舍的情意,使老泪夺眶而出,后来竟泣不成声,心也碎了!可是,歌声再醉人,亲情再醉人,我们总是要走的啊!车子启动那一刻,我的视线已被泪水挡住,再也看不清那渐渐远去的亲人们的脸庞……  几年以后,有人再去三门塘,村民们还向他们讲,那年张老师他们来,离寨时,张老师哭了,哭得很伤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侗族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