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顾保孜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顾保孜 著  

页数:

24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南海——她不仅是中国政治的心脏,也是一处庄严神圣且充满神秘的地方。因为它与昨天古老悠久的历史、与今天波澜壮阔的局势、与明天充满希望的新岸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中南海是美丽的,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这里的一草一木记载着新老主人的足迹,一砖一瓦记录了从古至今高层人物的故事,一桌一椅记述了无数引人人胜的传说。 因此,当镜头成为书写历史的巨笔时,按动中南海快门发出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要震撼人心。 这支“巨笔”将一个美丽神秘的中南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手握这支“巨笔”的摄影师的心中也封存了数不清的故事和传奇……

内容概要

一本书,一段历史,两百张照片。红镜头摄下的永恒的瞬间之外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毛主席身上的灰色中山装掩盖不住他诗人的浪漫气质,明明是笔挺的毛料服装,他这么一穿,什么样都没了,松松垮垮的耷拉在身上,把每个细节都勾画了出来。杜修贤看见,他一个口袋盖掖在口袋里,另一个盖则一半在里一半在外;衬衣领口的扣子没扣;袖口敞着……不过,在杜修贤看来,眼前的毛泽东比心目中的毛泽东更有魅力,他活生生的叫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亲。特别是他对生活细节的粗略,使他更像个男子汉,尽管已是老人,但男子汉的魅力丝毫不减……

作者简介

顾保孜,女,1957年生,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正师职创作员,二炮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
著有《红墙里的瞬间》、《铁血N4A》、《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我的父亲朱德》、《红镜头》、《跨出中南海》、《中南海人物春秋》等纪实文学著作;并创作有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五个一”图书工程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首届图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等全国奖项。
杜修贤,1926年出生,陕西米脂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4年在延安八路军电影团学习摄影,从师吴印咸先生。曾任八路军关中前线野战军政治部摄影员;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副组长。1954年调新华社北京分社任摄影组组长、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摄影记者。1960年任新华社驻中南海摄影组副组长、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1971年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组组长、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组长。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任中国图片社副总经理、新华社高级记者。1986年离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美丽神秘的中南海
第二章 走进毛泽东的本色世界
第三章 繁忙的晚年外交活动
第四章 庐山飞云雾
第五章 日出日落天安门
第六章 九一三——惊心动魄的时刻
第七章 面对诗友的遗像
第八章 最后一次南巡
第九章 巨星陨落前的霞光
第十章 无尽的思念
第十一章 泾渭分明的较量——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第十二章 患难见真情 同志加兄弟——毛泽东与胡志明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中南海高大的院墙内,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从中南海的南门,也就是新华门进人中南海,顺着南海西岸的马路行至北头,便会看到一个大院,院门口上方的黑色大匾上,书写着乾隆皇帝的三个金色大字“丰泽园”。 丰泽园建于清康熙年问,正门上所悬匾额“丰泽园”为乾隆手书。门外原有稻田数亩、桑树数十株,为清王室每岁仲春亥日演耕之所。“丰泽园”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它由许多小院落组成。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清代曾名崇雅殿。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一座四合院,就是著名的“菊香书屋”,康熙题联曰:“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净香。” 毛泽东住进了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之前曾是周恩来进京后的临时居处,毛泽东搬人中南海,周恩来比较各处房屋,感觉还是菊香书屋综合条件好些,便请毛泽东住进,自己搬到西花厅。 如果说丰泽园古朴敦厚,不尚华丽,那么“菊香书屋”更显清幽典雅。 现在想想也很有意思,将毛泽东安排在菊香书屋居住是多么美妙,因为这和意志坚强酷爱读书的毛泽东个性很贴近!同样,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里有一个名为“不染亭”的四方亭,和她的主人个性多么相似!有幸走进挂着“菊香书屋”匾额房子的人都知道,这里只是一个过厅,穿过它才是一所院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把菊香书屋改成“菊香书院”更为合适。 通过菊香书屋过厅走到院内,可以看出这院子是南北向的、长方形的结构,是北京标准的旧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有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 北房五问成一明两暗的形式,挂有“紫云轩”匾额的房子是这五问中的当中一间,是个过厅。东侧的两间是通间,是毛泽东的起居室,成东西向的长方形。为什么有人将毛泽东比喻为“紫云轩主人”,就是由这个牌匾而来。西侧的两间有山墙相隔,靠过厅的一间曾是江青的寝室,但她在这里住的次数很少,更多的时间是住在本院的南房。西侧的里间与西厢房相通,都是毛泽东的藏书室,是名副其实的书屋。穿过北房的过厅出北门,则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可称为后院,与中海岸边上的马路仅一墙之隔了。这个小院内有个简易的防空洞,是进驻后由卫士挖的,毛泽东从来未使用过。这里杂草丛生,只有在防疫搞卫生时才清除一次。这样,过厅的北门也就不开了。 南房与北房的结构相同,也是五间。东侧的两间是江青的起居室,靠近过厅的一间是卧室,东边的一间是洗漱室,中间一间是过厅,南可去南院,北可去菊香书屋的院落。西侧的两间毛泽东的女儿曾住过,这南房实际上也是北房,因为穿过它的过厅出南门又是一个院子,工作人员称它为南院,这样菊香书屋的南房就成了南院的北房了,因为这所房屋的南、北门窗是一样大小、一样格式相对称的。 东厢房也是五间。中间的一间是过厅,靠北侧的两问是通着的,这就是毛泽东的办公室,与过厅相通。靠南侧的两间不与过厅相通,也不在菊香书屋院内开门,而是开在东厢房东面的夹道内。这里是贮藏室,若去这贮藏室,需要走出菊香书屋这所院子。 西厢房也是五间。挂“菊香书屋”匾额的过厅是西厢房中间的一问房子,南北两侧的两间房都不与这过厅相通。北侧两问是毛泽东藏书室的一部分。过厅南侧的两间,至今没人披露它到底作何用途。 北房外面的东头有个夹道。夹道西侧的房屋从南往北数,南侧两间是卫士值班室,北侧的两间是厨房。夹道的北头有个便门,走出去就是中海西岸上的马路了。毛泽东去怀仁堂开会时,常从这个小便门出入。夹道的西侧北头也有一个便门与另一群建筑相通,去贮藏室时就从这个便门出入。从西便门走出去,经过弯弯曲曲的夹道就是南海北岸上的马路了。 周恩来把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让给毛泽东住后,自己搬到中院居住和办公。不久,江青要搬来,周恩来又让出房子,迁到前院的东厢房。可这里屋少人多,长住下去也不是办法,得另寻地方。一天,周恩来来到中南海的最西北角,院前的匾上写着“西花厅”3个字,一进院内,正是海棠花盛开,周恩来为之精神一振。他非常喜欢海棠花,称它们为“群花”。以后,周恩来就住到了“西花厅”。 而毛泽东在菊香书屋一住就是17年,直到1966年搬进中海西岸的“游泳池”居住。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以后,很喜欢这里的自然景致,院中的遍地小草给了他幽静恬淡的心境。有一次,工作人员打扫院中杂草。忽然,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莫拨莫拔,莫伤了无数生命。” 就这样,被毛泽东保护下来的小草日夜簇拥在菊香书屋的四周,为彻夜操劳的领袖置换新鲜的氧气。 初夏时节,这座古旧的四合小院门口摆放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盆花。 “过去这里是公园,由他们随意美化,我们不干涉。可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了吧,摆一点松柏怎么样?”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商量。 工作人员露出了不解之色。 “你们知道,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会有工人农民来。”毛泽东解释道,“他们来了,就是为了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虚荣的风气就不好了。” 工作人员立即同花工商量,挪走花盆,只在院内十字路口处,摆了一棵常绿的棕树和一对无花果木,走廊上摆的也是两盆绿草。 毛泽东十分满意这绿色的世界。 毛泽东很少从西便门出人,它常常是警卫人员进出的地方。厨师运粮运菜大都经过此门出入,有时也利用北侧的便门。南房的东头外侧也有一个夹道,它通往南院,这是毛泽东的孩子们及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常走的通道。这条夹道比较忙,因为工作人员常与他的孩子们打交道,毛泽东的孩子们也常经此到菊香书屋院内来,找毛泽东,找卫士等。 南院的东房是毛泽东孩子们的宿舍,准确地说是孩子们的集体宿舍。这里住着江青的姐姐李云露老太太,她是照看李讷的,她的儿子王博文也住在里屋,外屋住的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毛泽东儿媳刘思齐,以后又加进来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这里又好像是“客栈”。孩子们上中学后,都在学校住宿,只有节假日来这里居住。这里常来一些工作人员的孩子。


编辑推荐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老一辈领袖工作和生活细节的好奇,也给了读者一个全新视角,让大家能够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PDF格式下载



书中内容很充实,一本书,一段历史,两百张照片。红镜头摄下的永恒的瞬间之外的不为人知的故事……毛主席身上的灰色中山装掩盖不住他诗人的浪漫气质,明明是笔挺的毛料服装,他这么一穿,什么样都没了,松松垮垮的耷拉在身上,把每个细节都勾画了出来。杜修贤看见,他一个口袋盖掖在口袋里,另一个盖则一半在里一半在外;衬衣领口的扣子没扣;袖口敞着……不过,在杜修贤看来,眼前的毛泽东比心目中的毛泽东更有魅力,他活生生的叫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亲。特别是他对生活细节的粗略,使他更像个男子汉,尽管已是老人,但男子汉的魅力丝毫不减……书中分为美丽神秘的中南海、走进毛泽东的本色世界、繁忙的晚年外交活动、庐山飞云雾、日出日落天安门、九一三——惊心动魄的时刻、面对诗友的遗像、最后一次南巡、巨星陨落前的霞光、无尽的思念、泾渭分明的较量——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患难见真情 同志加兄弟——毛泽东与胡志明等内容非常详细!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能够看到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照片,尤其是生活照片,大部分出自杜修贤之手。作为中南海有特殊任务的摄影师,杜修贤不仅用专业老道的摄影技巧记录下了无数精彩珍贵的历史瞬间,也用心记下了伟人毛泽东在这些瞬间之外的喜怒哀乐。这些喜怒哀乐由杜修贤娓娓道来,由红墙女作家顾保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写作手法向您展示。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老一辈领袖工作和生活细节的好奇,也给了读者一个全新视角,让大家能够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毛主席身上的灰色中山装掩盖不住他诗人的浪漫气质,明明是笔挺的毛料服装,他这么一穿,什么样都没了,松松垮垮的耷拉在身上,把每个细节都勾画了出来。杜修贤看见,他一个口袋盖掖在口袋里,另一个盖则一半在里一半在外;衬衣领口的扣子没扣;袖口敞着……不过,在杜修贤看来,眼前的毛泽东比心目中的毛泽东更有魅力,他活生生的叫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亲。特别是他对生活细节的粗略,使他更像个男子汉,尽管已是老人,但男子汉的魅力丝毫不减……


一本书,一段历史,两百张照片。红镜头摄下的永恒的瞬间之外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杜修贤看来,眼前的毛泽东比心目中的毛泽东更有魅力,他活生生的叫人感到真实可信可亲。特别是他对生活细节的粗略,使他更像个男子汉,尽管已是老人,但男子汉的魅力丝毫不减……


读完此书 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老一辈领袖工作和生活细节的好奇,也给了读者一个全新视角,让大家能够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本书主要已毛主席御用摄影师的视角来描绘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晚年生活,里面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虽然里面有很多溢美之词,但抛开这些,还是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毛主席的晚年生活的。里面有对林彪叛逃、四人帮的描述。虽然不是很详细(毕竟只是一个摄影师的角度,不能接触到中央高层的决策问题)。另一个,相片跟该页的文字没有很大的联系。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看到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喜欢!!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伟大的领袖很伟大 你可以真正的了解


我爱红镜头,我爱红镜头里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值得看


这本《红镜头中的毛泽东》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看看。


能了解到毛泽东的生活细节和他的生活态度,还有珍贵照片,很好看。


让大家能够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通过红镜头更好的了解一代为人的生活细节


顾保孜,看过她的采访,对中南海历史和秘闻有研究的作家。


我的大学老师俞国,他所研究的领域是中国当代史,最常提及的人物就是毛泽东,他给我们讲过,毛主席抽烟很厉害,那时候好像是没有打火机的,而他每天抽烟只用一根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抽,哈哈,大概毛主席那时就懂的了低碳生活了吧,不知道我的老师是不是有点夸张,但是从这本书的封面来看,他手里的确是拿着香烟。哈哈希望从书中更了解我们敬爱的毛主席!!!


本书印刷精美,是一本叙述伟人生活的书。作者用历史珍贵照片和文字结合,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进伟人的生活,从伟人生活细节中了解到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更加对伟人崇敬之情。


虽然出生在70年代末,没赶上毛主席活着,但是并不妨碍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崇拜,通过这本书,对毛主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些,确实是本不错的书,唯一的小缺憾就是图片是黑白的。


主要写毛总的晚年,在中南海,看着不免让人感慨伟人晚年也只是一个老人,不介意年轻人可能,徒增伤感~


很不错的一本书写的公正客观,以镜头的视角看毛泽东,就像照相机运用的一样,焦点找到很准,光圈正好,景深到位,主次到位,按下快门……


可以把它当做舒心阅读,伟人一直给我们的是坦荡、广袤和激扬,我们置身于如今的社会,需要补充这些能量同时也更新我们的视野 ,正好可以和毛泽东传相辅相成的看。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是一部更加偏向于文学性质的作品,里面很多场景对话表情都像是作者自己的臆测。这么一来,人物形象丰富是丰富,但总觉得缺乏历史事实的支撑,少了一分厚重感,多了一份文学的修饰成份在里面。


昨天刚到手,浏览了一下。总体感觉不错,四封很有特色,图片选得不错,以晚年毛泽东为主,多为70年代以后的。书中图片有一些是比较少见的。美中不足是一些图片过于模糊,感觉很值,参加活动时买的。


毛泽东,是一个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似乎是一出生就莫名灌入脑海。 他一个是我非常尊重和崇拜的伟人,希望可以通过这本书,对这位伟人的了解多一些。


书是正版,纸张不错,印刷很好,走进毛泽东的本色世界,书中有黑白照片,对了解真实的毛泽东是有所帮助的!


是一本不错的书,毛泽东、周恩来都是伟人,永远缅怀他们!


了解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很有参考价值 书非常好 当当的配送也很快 满意


了解伟人毛泽东的一本书~~


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历史画面。


毛泽东思想万岁,愿毛泽东思想永照中国!


有不少珍贵的历史镜头,不管怎样终归是一代伟人。


本书介绍了伟大领袖很多凡人的一面,缅怀毛泽东。


这本书写的不错,真实中的毛泽东。


很珍贵的镜头,就是彩色图片再多些就好了。重温历史,感慨万千。


是了解毛泽东的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毛主席从画中走出来,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很不错,正在读


了解毛泽东了解共产党


感受真实的毛主席,通过镜头感受他在晚年想些什么


还没细看,写的都是晚年时候的毛泽东。


非常好看,讲述毛泽东的一生


书的包装、纸张以及印刷和内容都很好,涉及毛泽东主席的书我都喜欢,推荐给书友。


活动买的,展现了伟大领袖在镜头前的平易而真实的场景


最值得崇拜的伟人,推荐喜欢读书的人都来看看毛主席晚年的生活


毛先生远去,看看他的镜头,思考那段历史


好多历史瞬间,值得一读


毛主席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伟人


书中图文并茂,记载了毛主席的一些事情,那些照片非常珍贵,好书。


伟大领袖毛主席,了解一下那个年代那个伟人还是不错的


当当活动买的,内容不太多,有很多领袖的照片,包装完好,值这个价。同时也想了解下伟大领袖。


了解一下历史,有很多珍贵照片。值得珍藏。


里面的历史照片还是很珍贵的,想看看!


给爸爸买的书,自己也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同时也回顾了我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好1


正准备从头再了解下我们的伟人。是非功过,历史自有说法。


了解了很多未曾了解的镜头,多读史书真是好


书不贵,书中主席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又勾起我儿时的回忆(随处可见的主席像)!


本书价格合理,有极其珍贵的照片资料,值得一读


图便宜买的,虽然没有什么特殊价值,但起码可以看看一些照片。比想象中要好,


这本书籍非常不错。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真实写照!很实事求是!


一些照片从未公布过,文笔细腻。


大概翻了一下,里面很多珍贵的照片,不错


挺好的,我也看了几眼,那些照片挺珍贵的。


有些照片很珍贵,文字解说不错!


给爸爸买的,看了一部分感觉不错,很多珍贵的照片。。物流也很不错。


喜欢这类历史,里面的照片如果都是彩色的就好了


革命家,军事家,一代伟人,数风流人物,还看老一辈这些革命家


了解中国故去的伟人


让我们更了解了伟大的毛主席,向伟人致敬


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伟人,开卷有益,挺好。


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一代伟人,不错


了解历史,了解伟人,学习,好书


毛主席一生还是功大于过 多了解下


买了很久,现在在读,感觉这本书真是反应了领导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一直崇拜毛主席,高瞻远瞩,一代伟人


伟人毛主席,人民大救星。


爸爸很喜欢,类似的书收了不少,这本书的照片很好。


一直喜欢伟人,崇拜伟人,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多地了解他,了解那段历史,书是正版,我们一家都在看


内容还可以,照片拍得很好,值得一看


书不错,照片不错!可以看看!!!


内容还可以的,但印刷不给力哟,照片旧旧的,不太清晰。当然,原价36元,打1折买的,不能太讲究。


资料很好,如果照片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有很多照片,非常不错。我是看照片多过看文字的……


都是建国的照片,书挺薄,但也算是纪念。


原来以为是画传,但是里面的照片不是很大,彩照不多。


有些照片很经典。


质量很好,照片精细


毛晚年忙绿的生活纪实,很好的


很不错的一本书,有很多细节都挺感人


很值得一看,让我重温历史,向毛主席致敬!


这书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伟人的平凡与伟大。


可以一读,从各个角度了解伟人


刚刚看了一小部分,非常喜欢,可能是因为从内心深处来说自己对主席的敬仰,最崇拜的一位伟人!会用心读!封皮纸质包装都非常好!强烈推荐!!!


印刷的很精美!了解东北解放中的真实历史!


这是一位开天辟地的伟人,是他,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使的饱受近、现代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又必要去了解他,缅怀他,这本书是6块8买的,虽然不是1折时候买的,但还是不错的,平时随手翻看,亦作收藏也是件愉快的事呀。


真实再现了毛主席的从政人生,妈妈很喜欢


波澜起伏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段令人感慨、深思的中国现代史!


伟人历史书籍,收藏放着先


给老爸买的。属于他们那代人的故事啊。


珍藏的很多图片,很好,了解历史


关于毛主席的我也是想多了解的,特价,超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