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纸上故乡

胡丽华,张志芳 编 胡丽华、 瞿鸿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胡丽华、 瞿鸿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

胡丽华,张志芳 编  

页数:

418  

前言

腾冲在我怀抱里·余炳武 山在江河的怀抱里 和着风伴着雨 相恋相依 云在天空的怀抱里 一朵朵一片片 相恋相依 海在地球的怀抱里 踏着浪唱着歌 相恋相依 腾冲在我怀抱里 美着天美着地 美在心里 腾冲在我怀抱里 情系你情系我 相恋相依在一起

内容概要

  第二届“腾冲·荭森杯边地文学奖”首次将征文范围定为中短篇小说,旨在抛砖引玉,激发创作热情,在腾冲大地掀起文学创作高潮,进而培养出一批文化人才,建设起一支高素质文化队伍。《纸上故乡》是本次征文的成果集。

书籍目录

腾冲在我怀抱里【小说】 贞女\李继东 腾越道(节选)\邵生松 翡翠情缘\杨益菊 石头城\张月和 并蒂莲\王艳艳 远征M3A3(节选)\李根志 遗落的滇西梦\素馨梦 乡长亦将军\韦成树 逃兵\祈佑 奔腾的泉水\瞿鸿生 河头女春红\李燕滔 梨花遍野\杨星芬 痴语未归人\聂正科 留守儿童\杨荣光 古乐寨\柏叶 跳跃在槟榔江上的浪花\郭云在 婚变\樊朝俊 长角大爹\周宏武 编织青春的憧憬\尹锦 手机\沈祥贵 信\李继翔【诗歌】 仰望是一种姿态\杨清敬 腾冲,一个醒着的梦\尹祈晓后记\胡丽华

章节摘录

贞女/李继东 腊月十八,是个吉祥的日子、大喜的日子,太阳正当午的时候,贞女从王家坝被大红花轿风风光光抬到了百万巷贾宅,嫁到了和顺乡,成为贾氏家族的一员。告别了养育她十八载的父母,坐在大红轿子里,贞女轻轻抹去了离别时留在双眼角下的泪珠,父母的叮嘱不时地在脑际里回放,眼中虽然渗出一丝丝忧虑,不过通红的鸭蛋脸上却遮不住少女对未来的企盼。 唢呐声,鞭炮声,嬉笑声,让少女变成了女人。 “有女莫嫁和顺乡,才是新娘就成孀,异国黄土埋骨肉,家中巷口立牌坊”,这首民谣,贞女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讲,可父亲硬是把她嫁过来,说什么她公公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生意人,靠帮人家挑水、做饭、割马草卖,开起了号铺,在阿瓦地没人敢指过他一指头。 结婚两个月后,丈夫就跟着马帮出门了,那一年,贞女刚好十八岁,十八岁的女人就挑起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孝敬婆婆,操持家园。 公公在她过门时就在缅甸发哑瘴死了,一座深宅大院,只有两个女人,静得可怕,连桂花叶落地点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 每天早上,贞女开大宅门的声音,让邻居们知道贞女又到河边挑水去了,挑水的桶是当年公公从英国定制来的,缠足的贞女挑着“洋桶”走在灯芯石上,铁钩和铁桶摩擦发出的声音,让河边洗菜、洗衣服的妇女们好羡慕。“天不亮起来挑水,河水清”,进门的第二天,婆婆就这样说,贞女从来就不敢怠慢,一担又一担清汪汪的河水,灌满了水缸,婆婆在堂屋的祈祷也结束了。 生火做饭,烟囱冒出了青烟。 隔壁张嫂舍不得划一根火柴,从贞女家的灶洞里,掏了几个红火炭放在草团上,回去引火煮饭。婆婆常唠叨贞女浪费,男人在缅甸挣钱不易,等别人家烟囱冒烟,再去借一个火种来,不就省了一根火柴。可是贞女总想自家的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巷子人家的灶洞,乡里乡亲的不就饭煮熟了。 苦和累不畏,最怕是寂寞,婆婆每天便是烧香念经,祈求平安,在木鱼声中度过。贞女白天学刺绣,时光也就打发了;晚上守着一盏青灯,微风吹来,灯光摆动,扑灯虫飞来飞去,微弱的灯光洒在空荡荡的屋内,让人感到阴森;老鼠“沙、沙、沙”的在屋顶乱跑,不知道是谁家嚎春的猫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与贞女家的小花猫在房头嬉闹,叫声嘶厉,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孤寒的月光从窗外射进来,贞女躺在床上长夜未寐。 第二年,贞女生下来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丈夫不在家,婆婆为她接的生,取名为盼儿。有了盼儿家里就有了生机,贞女有了寄托,有了做不完的事情,深宅大院有了声响和气息,日子也就一天天地过去了。 丈夫两、三年回来一次,带来了德国的挂钟、美国的马灯、法国的香水,还有香港的旗袍,无数家乡女人没有见过的稀奇用物,温馨的夫妻生活每次不超过半月。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贞女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养儿育女,独守空房,这是贞女嫁到和顺乡就注定了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大多数和顺女人一生就是这样度过。 和顺的小河日夜长流,春去冬来,日子如同流淌的河水年复一年又一年,贞女每天都在祈盼丈夫的来信,可丈夫每次来信,就是说生意丢不开,等忙过这阵子,待下次回来,带她出去一次门,看看瓦城的火车站、看看仰光港口停着的轮船。丈夫的来信就是她的希望,希望支撑着她,让她苦苦地等待。 贞女常常带着盼儿到村子后面的隔娘坡上,遥望远在天边的丈夫,过往的商队,来来往往,不是驮着棉纱就是驮着玉石,沉重的驮子压得骡马喘着粗气,不停地打鼻气,清脆的铃声在古道上回荡。 “娘,等我长大了也去做生意”,望着盼儿,贞女一惊,既是无限的苦楚,万般的无奈,又是将来的希望,因为那是和顺的男人必须要做的事,不然在乡亲面前就抬不起头。 又到了冬天,丈夫在缅甸去世的消息,是邻居黄三爷带着“押书钱”来告之的,两条长板凳、一丈白布、凄泣的哭声把丈夫的灵魂接进家,家堂里祖宗牌位上摆上了新的灵位,一世夫妻姻缘算起来只有半年。 这一年,贞女三十二岁,成为了贾家第二十代寡妇。 丈夫在缅甸还有财产,要有人去打理,贞女想了一夜,盼儿也该走和顺乡男人该走的路了。 第二天,贞女把盼儿送上了路,母子俩到财神殿祭祀财神爷,祈求财源广进、兴旺发达、立家立业,能过上富足的日子,千叮万嘱,含泪送别,盼儿踩上了那块被磨得油光闪亮的上马石,被贞女扶上了马,与马帮一同走了。 “娘,儿会回来孝敬您的”,盼儿的童稚之声顺着隔娘坡传回来。 “盼儿,莫回头,往前走。” 后来,盼儿真的回来了,赚了很多钱,还带来了一个金发蓝眼的洋太太,为贞女在巷道口建了一座牌坊,请名人题了字、题了旌,在乡里算是第一,他还捐款给学校,修道路,盖洗衣亭…… 六百年的和顺历史,不知道演绎了多少个贞女的故事。苦难也许是一种财富,贞守是对一个家族延续的一种付出,惨淡而凄凉的日子,虽然换来死后的殊荣,冰冷的贞节牌坊,一座座的屹立在和顺村头巷尾,显示着它的富贵,但那不知是多少女人付出的代价。 做和顺的女人难,做和顺的女人苦,做和顺的女人艰辛,可和顺的富庶功劳有一半是女人的,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和顺女人,孕育出了一部和顺斑斓的历史,让人寻味,让人感叹! P1-4

后记

后记/胡丽华 腾冲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文学创作的一块膏腴之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多年来我们凝心聚力,孜孜以求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先后出版了以生态、地质、丝路、抗战、翡翠、乡村等为主题的腾冲“六种文化”书籍,这些书籍对加快腾冲发展、扩大腾冲对外宣传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腾冲文化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挚爱这块土地的人们,得益于腾冲文化人执着的坚守和艰辛的努力。如今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腾冲荡气回肠的抗战文化、神秘的翡翠文化、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正借助影视的力量传播到世界各地;火山热海、国殇墓园、和顺古镇、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景区景点成为了宣传推介腾冲的华丽名片。与此同时,腾冲历史文化遗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图书馆、农家书屋、娱乐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夯实,通俗音乐、广场舞蹈等民间文化空前繁荣……全县出现了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促文化繁荣的可喜局面。然而,就文学创作方面而言,至今仍是我们的一个短板,截至目前,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们缺乏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缺乏一批造诣深厚的文学大师。第二届“腾冲·荭森杯边地文学奖”首次将征文范围定为中短篇小说,旨在抛砖引玉,激发创作热情,在腾冲大地掀起文学创作高潮,进而培养出一批文化人才,建设起一支高素质文化队伍。本书收录数十名腾冲文学爱好者作品,这些作品围绕“腾冲六种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用腾冲语言写腾冲人自己的故事,读之亲切,如沐春风,当中不乏佳作,虽然部分作品稍显稚嫩,然而我们毕竟走出了繁荣文学的第一步。 文学的兴起离不开作家群,每一个作家群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每一位作家的代表作,都离不开自己熟悉的生活。根植于文学膏腴之地,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造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块土地的优秀作品。 社会变迁日新月异,人类追求文明的步伐永不停息。我深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久的将来,腾冲大地一定能铸就一批经典作品,成就一批文学大家。 此书的出版得到了《边疆文学》杂志社及腾冲荭森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编辑推荐

第二届“腾冲·荭森杯边地文学奖”首次将征文范围定为中短篇小说,旨在抛砖引玉,激发创作热情,在腾冲大地掀起文学创作高潮,进而培养出一批文化人才,建设起一支高素质文化队伍。《纸上故乡(第二届腾冲荭森杯边地文学奖征文选辑)》由胡丽华和张志芳主编,是本次征文的成果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纸上故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