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正说明朝十八臣

桑希臣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桑希臣  

页数:

183  

字数:

2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应天称帝始,至1644年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止,共持续了278年的时间,再加上苟延残喘20年的南明,近300年的时间里,又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书写了一段令世人争论纷纭的篇章。 在这近三个世纪的历史中,明朝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一个辉煌与衰落同在、荣耀与耻辱共存、抗争与屈服交织的矛盾结合体。这是由封建制度自身的特征所决定,非人力所能左右。但总体来看,明朝相对于之前的各朝与之后的清朝,其本身还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而且,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措施与成就,较之明前,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书籍目录

武略文韬首推徐达 ◇英雄伺时而起勇士救主忘生 ◇一举灭陈友谅两伐平张士诚 ◇北上逐元顺帝功成封魏国公开国宰相李善长 ◇乱世难做陶朱公慧眼识主赴军营 ◇筹粮备饷兵马壮出谋划策定江山 ◇修史编律固国业恃傲难保晚节风“帝师”刘伯温 ◇负才人仕三挂冠明主再请始出山 ◇运筹帷幄诛友谅决胜千里灭士诚 ◇殚精竭虑固社稷坦言论臣遭毒戕僧人宰相姚广孝 ◇少入空门兼修儒道 ◇运筹帷幄助燕夺位 ◇呕心沥血修纂大典传播中华文明、构建友谊之桥的郑和 ◇皇帝意欲耀国富宦官扬帆赴远航 ◇再度扬帆除暴主三番出海平逆臣 ◇四下西洋行远海三保太监葬异乡调羹臣擘杨士奇 ◇家贫难挡少年志职轻依旧报君恩 ◇辅佐太子呕心力 布衣寒士冠人臣 ◇伴君伴臣善调羹为国为民步从容 ◇再辅帝王挥余热养子不教抱憾终留世清白惟于谦 ◇大器早成少年才廉洁奉公革弊端 ◇土木之变朝野耻保卫京都忠臣心 ◇夺门之变波澜起清白声名后人知宦党乱国贼刘瑾 ◇借得东风力直上青云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藩王叛平日 国贼碎身时除弊推新、惟理独尊的杨廷和 ◇巧对句语惊四座路曲折终成首辅 ◇辅朝政力劝昏帝扶新君革除弊端 ◇“大礼仪”失君信任罢官职晚年凄凉一代奸相严嵩 ◇少年才智自风流磨剑十年待封侯 ◇青云直上风借力 上楼抽梯窃国权 ◇奸相持政满廿载朝野黑暗二十年 ◇日落西山善恶报凄凉晚景儆后人铁骨青天海瑞 ◇少年树立报国志一篇《治黎》达众听 ◇拒拜御史“海强项” 严惩豪强“海青天” ◇扶棺进谏钢做脊铁骨铮铮胆气豪 ◇再次入仕理朝政夕阳依旧夺目红震南驱倭俞大猷 ◇将门虎子中武举平叛利刃初显锋 ◇几番沉浮轻生死屡败倭寇卫海疆 ◇巩边固防敌丧胆功高清廉震南方救时宰相张居正 ◇高才不负重望曲阿以得高官 ◇主教幼帝才识任贤安邦定国 ◇国政行“考成法” 财经挥“一条鞭” ◇生前权倾朝野身后一败涂地抗倭名将戚继光 ◇少怀报国志书剑一身轻 ◇筹划安国策经营戚家军 ◇浙江平倭患福建显神威 ◇南北戍边防睑蠛多悲情旷世阉佞魏忠贤 ◇市井无赖自阉身不择手段谋专权 ◇木匠皇帝帝无权庵党祸国国遭殃 ◇只手遮天明气尽一朝身死骂名留一夫当关袁崇焕 ◇急国难挺身请令受危命关外监军 ◇敢战敢胜捷宁锦为国为民假议和 ◇整边务欲复辽东严军纪斩毛文龙 ◇明思宗中反间计袁崇焕遭凌迟刑以身许国史可法 ◇因大才受青睐承遗志做好官 ◇节衣食以裕民严法度而治军 ◇守正气镇奸佞熬心血督四镇 ◇独力支撑危局誓死保卫扬州民族英雄郑成功 ◇归明因才得厚遇家国有恨不降清 ◇觅根基决心南渡展雄风收复台湾 ◇以仁以慈兴台策亦悲亦恨复国魂

章节摘录

书摘开国宰相李善长 李善长,元末明初政治家。在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南北之时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伊始,他被封为宰相,成为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之相,并被晋封为“韩国公”。明朝的种种制度,大多由他拟定。他是朱元璋身边的萧何。然而他却居功自傲,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己,晚节不保,被朱元璋赐死,李氏九族70余口,统被灭门。 乱世难做陶朱公慧眼识主赴军营 元延祐元年(1314),李善长出生在安徽省定远县李家庄的一户小康之家中。祖父原为南宋的一名伍长,南宋灭亡后,他不愿为元朝卖命,宁可回家种田。几十年下来,倒也攒了个富足之家。父亲李思远继承家业后,勤俭持家,不到十年,李氏就成为了李家庄中的小康之户。 李善长是李思远的长子,聪明伶俐,一表人才。李思远对其寄予厚望,从他五岁起即聘庄中老秀才为其授“四书”、“五经”。李善长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进人私塾之后,很快便成了乡里数百名学童中的佼佼者。 17岁时,李善长的学识已远超乡下的老秀才和私塾先生了。为了锻炼他的才能,李思远托人将他送到知县府内做幕僚,他成了县太爷的文牍官。在县衙的一年中,李善长真真切切地见识到了元朝统治的腐朽。蒙古县太爷天达可汗不学无术,判书满纸白字,“斩首”写作“战首”,“一命呜(鸣)呼”写成“一命鸟(鸟)呼”,真令李善长哭笑不得。而这位白字老爷的家中,却豪奢无比,细细一打听,才知道这老家伙是捐了10万两白银,买来了这顶七品乌纱。至顺二年(1331)秋,18岁的李善长再也无心给县太爷挑错别字,索性辞职回家了。 李善长回家后,父亲李思远的意思是让他刻苦攻读,以备来年科举。然而他却另有打算,决心弃文从商。重农抑商的政策,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那个时代,商人当然也备受歧视。李思远怒斥儿子道:“以你之才,定可考中,将来封妻荫子,亦光耀李家门楣,我送你至衙,实为让你通谙为官之道。而你一去经年,却欲从此九等之业,岂不辱我李氏一门?”李善长道:“如今朝廷,荒淫无度。官无官气,吏无吏风。但善于阿谀奉承,以银铺路,即可青云直上。”他将在衙门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向父亲细述一番,又道:“父亲试想,此种情形,读书又有何用?不如安安乐乐做一个陶朱公(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他在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隐居在陶地,从事商业,富甲一方,自称陶朱公。后人以此来指代富商)吧!”李思远转念一想,认为儿子所言不虚,遂不再逼他参加科举,转而支持他经商。 李善长的外祖父是茶商,家大业大,生意兴隆。老爷子听说外孙子不愿读书,想要经商,捋须一乐道:“外孙似我也!”于是就让李善长来滁州。老爷子正好缺一个管账先生,便让外孙来管理钱财。元统二年(1334),李善长来到滁州,走上了经商之路。 起初,他为两座茶庄和一个茶场管账,不仅账目十分清楚,而且常为扩大茶源、销路出谋献策,使生意更加兴隆。茶庄遂由原来的两座发展到四座,茶厂也发展到两个。老爷子见外孙是个经商的人才,便将其由管账的提升为场主,让他经营一个茶庄。李善长苦心钻研经营之道,将茶庄办得越来越红火,盈利超过其他三座,得到外祖父的夸奖。两年后,外祖父病逝。李善长离开滁州,回到定远县城,独自经销茶叶,开始办一个茶庄,名日百室香茗店,加工、批发、零售各种茶叶。不到两年,他的茶店竟遍布怀远、蚌埠、濠州、长丰、来安等11个城镇。其中女儿红、思春绿、十里香等销至大江南北各地,甚至远销至安南(今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几年以后,在李善长的苦心经营下,李家成为定远县的首富,生意也日益兴隆,日进斗金。 P13-14


编辑推荐

宦官刘瑾专政、严嵩一手持权,魏忠贤则将乱国败纲推上了顶峰,导致了明朝的一蹶不振,直至最终崩溃在农民起义的浪涛之下。明朝的臣子值得一说,值得一看。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明朝为什么可以在5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而满清在沿用了明朝的某些政治制度之后,又为什么可以延续268年的统治。 本书特意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让读者一领他们的风骚,也从另一个角度来全面地品味明朝近300年的历史。这些臣子,有文有武、有忠有奸。本书尽量全面地覆盖明代朝臣的众生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正说明朝十八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