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国文人风骨

韩石山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韩石山  

页数:

273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个中国的杰出的知识女性.在碧海蓝天间,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感到亲近,感到震惊,也迎着她走过去,然而.不管她怎样不停地走着,也不管我们怎样不停地迎着她走着,我们永远也走不到她跟前。这不光是因为我们和她之间隔着时间的距离,还因为,我们和她之间隔着时代的文化的距离。这是本书《碧海蓝天林徽因》一文中的两句话,也可以说是我几十年来,研读、书写现代文学人物的感触。让你振奋,也让你气短。他们已然走远了,然而他们的流风遗韵,却不时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有时温馨,有时痛楚。最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该是他们那飘逸而刚烈的风骨。你无法用此一时彼一时来宽慰自己,你只能自叹也自勉,昔时的明月仍朗照着今人,岂可辜负了这一抹清辉!全书收文十四篇,写了十几个民国年间的文人,事前虽没有统一的规划,但我心中最为敬仰且迷醉的,是他们那清风朗月的品格,苍松劲竹的风骨,因此上,不管写的是什么样的人与事,或正或反,或迟或早,总要涉及这些关节处。至于文章翰藻,倒还在其次。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者,但我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欣赏者,也是一个不错的挑剔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梁实秋的私行》《叶公超的脾气》等篇,前些年曾收入我的一本文学批评集子,这次拽了过来,不是为了聊充篇幅,主要还是为了拢成堆儿。毕竟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出这样一个集子的机会不是很多的。这些文章,以篇数而论,大都写于六七年前,不能说多么早,此番重读,还是让人感慨不已。这才几年!那时的我,文笔多么的飘逸灵动,思绪多么的放荡飞扬——往后还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朋友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心力。是为序。

内容概要

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 本书作者韩石山先生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他书写民国文人,不被既有的定论所囿,不人云亦云给人物贴标签,而是从翔实的史实,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处剖析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全貌。十四位民国文人由他娓娓道来,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可敬、可佩,可亲、可感,读后只会觉得,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我们中的一员。

作者简介

韩石山,当代作家,学者。一九四七年生,山西临猗县人。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谁红跟谁急》等著作三十余部。
《民国文人风骨》系作者近年来所写现代文化名人文章的结集。无论史料的爬梳,还是人物的品评,均有不同流俗之处。

书籍目录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以傅斯年和黄万里为例梁实秋的私行叶公超的脾气潘光旦的文采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胡适的败笔碧海蓝天林徽因金岳霖的逻辑老英雄的风流一代名家李健吾

章节摘录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在我的一册邵洵美的书的扉页上,竖写着这样几行字:这本书是昨天上午在湖滨南路对外书店买的。当晚就读完了。今天上午又去买了另外三册,有一册可能尚未出版。邵洵美其人当另眼相看。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英才。二○○八年三月十四日于厦门。诠释几句。这册书是《儒林新史》,上海书店出版社二○○八年一月出品,“邵洵美作品系列”之回忆录卷。该系列共五卷,另四卷分别是诗歌卷《花一般的罪恶》、散文卷《不能说谎的职业》、艺文闲话《一个人的谈话》、小说卷《贵族区》。我又去买了的是前三册,认为尚未出版而未买到的是后一册。据书前“编辑说明”所言,这五册仅是邵洵美作品系列的第一辑,意思是以后还会一辑一辑地出下去,将邵氏作品悉数出版。随着这些书的出版,邵洵美的文学成就,会像一座冰山似的浮出水面,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我写在扉页的话中,最妙的是称邵氏为一位英才,记得写罢还为自己这个小小的概括而得意了那么一会儿。于此也能看出我前后两天买书的思维过程。写过《徐志摩传》,对邵洵美其人有相当的了解,但我注重的是他的为人行事,便买了“回忆录卷”。看罢回忆录,觉得还是应当买下另外几册配成一套,便又去买了。当时买了的,还有陈子善编的《洵美文存》,厚厚一大册,辽宁教育出版社二○○六年六月出版。这也是我买书的一个毛病,不买则已,买开了就想买个全乎。这些年,每看一本书,总爱在扉页上写几句话,有时是读后的感受,有时是买书的经过。以平日的习惯,每则当在两三百字,像这则,说了买书的经过又说了读后的感受,仅寥寥百字的情形是不多的。身在客中,无心多写,是一个原因;邵氏其人身世太凄惨,不忍多写,该也是个原因。此刻,若让我补足先前没写的话语,会写什么呢?这样的意思是要写的:那一茬文化人中,论身世,数他最高贵,至少也是不多的几个高贵者中的一个;论家产,数他最富有;论学历,国内国外上的都是名校;论才华,少年时便显现无遗;论功业,中国唯美主义诗歌的擎旗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编辑家与出版家。然而,数他的人生最为坎坷,数他的命运最为乖蹇,数他的结局最为悲惨,铁石人知晓了,也会洒一掬同情的泪水。造成这一奇崛变化的,大的说,是时势的移易;小的说,则是人际的因缘。时势的移易,不用说了,是一九四九年那场革故鼎新,新中国的建立。处此变局中,也有与他经历相似、甚或功德不及他的,均能自全其身,乃至荣宠有加,可知时势的移易虽是大的原因,却不能说是决定的原因。那就只能在小的上头,也就是人际因缘上找了。这一来,话就长了。简略地说,是他跟一个人走得太近了,又因文章惹下了另一个人。走得太近的人是徐志摩。两人不光是走得太近了,简直,怎么说呢,贴在一起就是一个人——长相都一样。徐志摩在上海住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精美的册子,专供朋友们来了随意写写画画之用。志摩去世后,小曼将此册子作为一辑,编进《志摩日记》书中,名为《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其中一幅画,是邵洵美画的,墨笔刷刷几下,涂抹出一个长长的脸,猛一看像现在一些人家里挂的那种带角的羊头骨。旁边他的题词:“长鼻子长脸,没有眼镜亦没有胡须,小曼你看,是我还是你的丈夫?”光凭这几句话,只能知道两人都是长鼻子长脸,谁戴眼镜谁有胡子就不好说了。且看洵美《儒林新史》中的一段话:“我们的长脸高鼻子的确会叫人疑心我们是兄弟;可是他的身材比我高一寸多,肌肉比我发达,声音比我厚实;我多一些胡须,他多一副眼镜。”这下就知道谁有什么谁没什么了。全句的意思成了:“你看这幅画,脸儿长长的,鼻子长长的,说是志摩吧没戴眼镜,说是洵美吧没有胡须,小曼呀,你说我画的是你丈夫志摩,还是洵美我?”这是一九二八年前后的事儿。更早几年,为了这份相貌的相似,两人在欧洲互相寻觅,真还费了一番精神呢。一九二五年春,洵美赴英留学,上的是剑桥大学,市中心广场上一位卖旧书的老人,一见面就问他是不是姓许,或是徐,或是苏?说三年前有一个和他同样面貌的中国人,说是要翻译《拜伦全集》,后来他就回黑龙江的老家去了。洵美听了,莫名其妙,弄不清这个人是谁,只知道当年在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姓许或徐或苏的人,长相与他几乎一样。洵美夏天去了欧洲,在巴黎见着徐悲鸿,悲鸿和他的一班朋友,都说洵美太像徐志摩了。只是他们也弄不清,徐志摩是海宁人,为什么那个卖旧书的老人会说他是黑龙江人。都说志摩这一段时间在欧洲,一定要两人见上一面。又过了几天,洵美和一位谢姓朋友在大街上行走,他们前面走着两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回过头来是洵美先前认识的一位严姓朋友。他一见是洵美,马上拉了洵美跑回同伴那儿,高声狂叫:“志摩,我把你的弟弟给找来了!”志摩呢,没等这位严姓朋友把话讲完,两只手早已拉住了洵美的两只手,动情地说:“弟弟,我找得你好苦!”接着讲了徐悲鸿怎样说他俩最像,他怎样四处打听洵美。四人一同走进附近一家咖啡馆。闲谈中方知,志摩在剑桥读书时常买书,因而认识了卖旧书的老人。志摩说过要翻译拜伦的诗,但没说要翻译全集,他那次回国走的是西伯利亚,说到了中途还得经过黑龙江,没想到老人竟以为他的老家在黑龙江。问及洵美在剑桥的学业,一听说想学政治经济,志摩并不表示失望,又好像有些不相信地说:“真奇怪,中国人到剑桥,总是去学这一套。我的父亲也要我做官,做银行经理;到底我还是变了卦。”一个多钟头很快就过去了,严姓朋友提醒志摩还要去买船票,这才分手,原来志摩明天就要动身回国了。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一个多钟头的谈话,改变了洵美的志向。洵美回到英国后,入剑桥大学依曼纽学院,不过他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研修英语文学。和志摩相同的是,洵美迷恋的也是诗歌;不同的是,洵美最初迷恋的是古希腊唯美派诗人莎茆,还为此写了一出短剧并自费出版,遗憾的是一本也没有卖出去。正是这一转变,使洵美回国后,成为中国唯美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一九二六年五月,家中有事,洵美提前回国。这年秋天,志摩与小曼婚后也来到上海。他们回硖石老家住了一阵子,正赶上北伐军进入浙江,乡下大乱,匆忙间又回到上海,从此在上海住了下来,直到一九三一年春天志摩北上教书。这五年,未必是志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却着实是洵美事业大发展的时期。洵美事业的发展,与志摩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志摩长洵美十岁,比洵美出名早,此时已是新月派的领袖人物。洵美一直以兄长待之。凡志摩参加的各种社交活动,常能见到洵美的身影。志摩发起组织国际笔会中国分会,洵美积极参加,一度出任笔会的会计,资金方面,常帮志摩的忙。薪月书店到了后期,维持不下去了,经志摩说项,洵美接手注入资金,又延续了一个时期。胡也频遇难,沈从文要送丁玲母女回湖南老家,没有盘缠,向志摩告贷,志摩手头也紧,转求洵美,洵美如数借与。正因为时常接济朋友,洵美当年在上海有“沪上孟尝君”的雅号。要当孟尝君,先得有钱。洵美出身世家,本是二房的长子,伯父无子嗣,他一身而兼祧两房,等于是一人继承了两房的资产。如果说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个灵通宝玉的话,那么,洵美则可说,出生时嘴里就衔着一个钱折子,上面不是三十万五十万,也不是三百万五百万,少说也在三千万,单位是银元。有人说洵美是“纨绔子弟”,挥霍成性,把一份上好的家业捣腾空了。说这话的,有的还是当年受其泽惠的人。在这上头,中国人最是乖张,他要是不借给你钱,是吝啬鬼,是守财奴;借给你了又是二百五,是不谙世事的纨绔。看看洵美的传记,就会知道,这个人,既不是守财奴,也不是二百五,而是有经济头脑的人。至于借给你三百,送给他二百,实在是手头太阔绰了,不把小钱当回事儿。纵观他的前半生,他手里的钱,主要还是用于创办文化事业了。据统计,抗战前他就办过金屋书屋、时代图书公司和第一出版社,先后拥有十一种杂志,即《狮吼》《金屋月刊》《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文学时代》《万象》《声色画报》《论语半月刊》《十日谈旬刊》《人言周刊》。还不算由新月书店出版的《新月月刊》和《诗刊》。关于这些刊物的作用,仅举一例就知道了。老画家黄苗子说:“《时代画报》《时代漫画》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漫画的发展也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洵美,没有时代图书公司,中国的漫画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新文学史料》二○○六年第一期)最能看出邵洵美出版家胸襟的,是早在一九三。年就斥巨资,向德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套影写版印刷机,开办了时代印刷厂。这套机器,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征购,运到北京,成为印制《人民画报》的机器。可以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多年它都不落后。


编辑推荐

《民国文人风骨》讲述了: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邵洵美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英才。傅斯年这样的人,真可说做到了孔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在他那一茬人里,论出身,论学识,论办事的能力,综合评定,叶公超确乎称得上头等人才。朱自清是这,是那,我都没有异议。我说一句话,想来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朱自清是个男人,然后才是这是那。谈林徽因,应当抱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不能光想着她多么的美丽,还应当想到她多么的高大。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上,一说到现代文学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我看了只觉得可笑。我只能说,这是现在的人写的,是只懂得政治,而不怎么懂得文学的人写的。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在乎,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国文人风骨 PDF格式下载



韩石山所著《民国文人风骨》选取邵洵美、梁实秋、叶公超、潘光旦、朱自清、郁达夫、徐志摩、胡适、林徽因等十四位颇具代表性的民国文人,依据翔实可靠的史实,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小事剖析人物的个性,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那“清风朗月的品格,苍松劲竹的风骨”,为后人全面了解、准确理解民国文人群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上,一说到现代文学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我看了只觉得可笑,.......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在乎,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太同意这个观点了,一针见血,爽


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


没想到竟然是山西人写的,篇目长短不一,我纯粹是因为仰慕民国文人,所以买来当轶事看的。诸君也可看看。


价格很便宜,闲来无事读一读回味下民国的文人生活,很有意思。文章通俗易懂


民国文人风骨


民国文人是中国最后的贵族,过后就只有流氓了


民国时的文人才是真正的文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书很好。


为了写作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专栏文章,专门购买了韩石山先生的这本书。韩先生的书我此前一直购买阅读的,喜欢他的文笔畅快。只是觉得他文学气息太重,有些断语显然缺乏法学和经济学的基本训练。这其实是中国文学人的普遍现象。


文人风骨跃然纸上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瞧瞧这凛凛英气吧


现代文人有风骨吗


第一次看到李国文老先生的书,就爱不释手,很过瘾。李老的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博古论今,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语言诙谐、幽默、“与时俱进”。此书不仅看到了历史上中国不少著名文人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而且也了解了封建统治者对待文人阴暗、残忍的原因。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孕育出那么多令人敬仰的文人


对中国近代文人会有一个比较粗线条的了解


买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很喜欢


好书,文人就要有风骨,向我们刚刚走远的先人们学习了。


要知道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文人簡況,請閱讀此書。


很好,对当时的文人的生活和性格,有点了解。


从那个时代的文人身上,我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才华和声名,更多的是他们作为知识分子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我曾经试图给知识分子下个定义,很难。但找出了二个我自认为的特点:一是必须有知识,书读得多;二是必须有骨气、正气、大气。而且坚定认为,二者缺一不可。然而,今天的所谓知识者,往往缺少第二个特点。建议看看民国的文化,其风肌,可与日月同同光,与天地永久。


最近不正好有本这书吗?民国人物是立体的,需要你在不同的文章中发掘。


介绍了很多民国人物,书 很厚超值


民国版《世说新语》


喜欢民国那个时代


怀念民国,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民国,而是因为当下。。。。


看看过去的知识分子,再看看现在的知识分子,真的没法比,虽然旧知识分子身上有很多小毛病,但是他们的人格、道德、知识等都是现在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没法比的。原因何在?鄙人觉得现在的知识分子有多少有信仰???有多少人有社会责任感?


与一般人物评论书不同。值得一读


就是里面涉及的人物太少了,参考文献也没有,包装也被拆开了


我喜欢那个时代的人,简单纯粹,这本书不错


真的读到了自己想要的书。


我们没有风骨了, 所以我爱看它


收到,还没读


好书待读,超值,满意


一直 想买的一本书,刚好这次打折


蛮好的一部书,值得一看


送货速度较快!刚粗翻了几页,还是比较好看的一本书。


这本书很好是特价时买的价格很便宜内容就不用说了很好喜欢


这本书的立意和内容都非常好,印刷质量也很不错。


很好的 推荐大家一起看看


确实好看,大家风范


朋友推荐,看过确实不错


那个时代,那些人和事。


休闲时看看


从来很喜欢那个年代。并不久远。得以些许触及。


真的很不错,这个真的看完了


很便宜,就是送来时书表面比较脏。但是这个价十分划算


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书很好,质量不错,正在看


如此最好,看看


民国文人风骨,不错哦


对步入成年的孩子来说,还是很好的。作为人文素养提升,也是不错。


看着名字就挺好的。


好看。蛮有意思的


很好!收益……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文人风骨》是我从某读书报上见到其片段然后才得到全书,飞快读完,很过瘾!尤其是傅斯年当年挺身而出,扳倒在台上的二位财政部长孔某人和宋某人。可见当年的知识分子和政府之关系,其中包括像鲁迅那样的人物也能够长期生存,笔者认为均得益于较为多元化的社会。国民党搞独裁,知识分子就敢反对,你镇压过来头,人家就投靠***。于是出现了“左联”、“新月”、“鸳鸯蝴蝶”。各家报馆也分别报道独家新闻,敢于提出和当局不同的政治观念,报馆经常被封,封完了再开。有了这样的土壤也就成就了一大批文化名人知识精英,敢于同不良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最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年为圈点北京名胜不被炸的二位干将专家、教授、建筑师梁、林,当社会转型后,因保卫古建筑及古城墙而孤军作战,全面败退并受批判郁郁不得志。文化名人也有超智者,如:鲁迅死在抗战前;林徽因亡于反右前。不然历史还会重写。也许像林那样的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有超越自我的智慧,提前去见上帝也许更是一种解脱。另黄万里先生文章所说的人才与奴才观,读来感人至深。


时常想起梅贻琦的“大学之大不在建筑,而在大师、学问和人品”,民国的知识分子无时不在扮演者中兴华夏,救亡图存的角色。清末民初,洋务运动盛行一时,新式学堂、留学日本、开工设厂,成为晚晴的新气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资本主义、西学东渐、欧美求学更是一度社会热点。 殊不知,正是留学日本的学生和新式学堂的新兵联手武昌起义,一起推翻了二千年的封建帝制;欧美同学和新的资本家借助巴黎和会掀起了五四狂潮,开始由穗抵汉的北伐,打倒了北洋军阀,创建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了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时代。 蔡元培开创北大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时代,引领中国大学发展半个世纪。借助美国的资金援助和教育支持,容闳成为留美第一人,继而胡适、冰心、林徽因、梁思成、梁实秋、叶公超等前赴后继,留学欧美。待他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之时,恰逢中日战争爆发,更是义无反顾的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叶公超任职清华大学教授,南迁之际,因保护国宝“毛公鼎”,踏入中国政界,最后担任外交部长,贡献力量。信奉“不任政府官员”的胡适,在中国内外交困之际,毅然决然的担任中国驻美大使,借助其在美的声望,对于中美两国的联合抗战直至日本投降,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了国内继续教学,放弃美国友人的邀请,紧衣缩食,艰苦度日,依然保守一份知识分子的风骨。特别抗战时期,他们生活在宜宾李庄,梁思成与林徽因双双病倒,当衣甚至当手表度日。由北平至长沙、辗转昆明、而后迁移重庆,战后回到北京,颠肺流离,在中国地图化了一个圈。定居北京之后,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成为当时京派文人聚会的代名词,让我们看一下当时都是谁去聚会便知其实力。胡适、叶公超、梁实秋、冰心、金岳霖、张奚若、钱端升、周培源、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邓以蜇(邓稼先之父)、陶孟和、李济和沈从文等等,这些大家分别在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等著书立说。受到林徽因赏识和提携的晚辈也不乏名人,李健吾(戏剧家、翻译家)、萧乾(战地记者)、卞之琳等。这些大家们的治学情操对于其后中国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为何民国战乱时期,中国的大学能培养如此众多专家学者呢?临时组建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更是保留了中国文人的薪火,不断传承至今。让人深思之处,和平年代的大学校园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级的教授和学者?为稻粱谋的岁月一去不复返,更没有国破家亡的民族仇恨,唯有歌舞升平的日子。学术的创作和发展大抵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宜吧。大学里面的“门门相扣”、“环环不断”,潜规则、伪学术、沽名钓誉谋身份吧!(2012.10.24)


很难得的一本书,讲述我们说不熟知的民国文人


了解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好书,只是作者未免把有些人捧得太高了。比如林徽因、徐志摩、郁达夫等人。


了解民国时期文人风骨,可作为当下文人之镜,对照之!


文字鲜活,言之有据,
真的能看出风骨,
那种“士”的风骨,
现在学者媚官、媚钱、媚大众,
能称得上风骨的人很少了,
民国,这个乱世真精彩


大文人必有大品格。现在社会没有了大文人,更没了文人风骨


见识了文人的真性情。


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民国拥趸,与南渡北归参阅着读更好。


是作者研究民国文化名人的作品。值得一看。


对民国,人们误解的地方着实不少,该书披露的某些材料,也许能让细心的读者发现某些我们曾一再误读的地方。


除了徐志摩 胡适 郁达夫 其他人都没什么印象 做些了解吧


民国才子多佳话


因为想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物,看了长了不少见识,多读点多了解点总是好的.


看的时候五味杂陈。一本用心写的好书!


对历史文化有兴趣可一读~


——眼光有异于以往观点,读来又显得较为轻松。


喜欢作者的文风


本书买来许久,却已经找不到了


喜欢这本书···挺好的


价钱也不贵~~


不忙的时候看看


几块钱的不奢求太多.


很不错的书 暂时还处于学习之中……


算好啦


书很厚实 · 收藏 回头再细品


说实话,书名起的太过了,名不副实。因为里面介绍到的民国文人只是一小步分,根本不能代表“民国文人”。


作者写的很浅显,和想象的要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的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作者写的时候太过想当然了,还有就是文笔确实不怎么样,虽然作者在积集成册的序言里认为当时的文笔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但看着确实不怎么样!


民国类书看多了,也就那回事


文不符题,说到风骨,可说的人事实在太多,然,作者所选有点偏了


对本文作者这样的大家写这本书只能是还可以,离期望值还是有差距的.


书值得一看,推荐


属于炒冷饭类的书


昨天看了几篇,写李健吾的那篇不错,老英雄的风流,写的不明不白,不知道他要写什么道理。写金岳霖那篇,就有点像吃饭时候突然感觉有粒沙子在里面,再看写胡适的那篇,就有点推测过分了。今天看到写《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文不对题,推测过分。再看到写朱自清先生和他眼里的女人,就感觉这个作者太过分了。把人家日记中对女子印象的句子单独摘录出来,然后再说人家家庭不和睦,夫妻好像不像传说中那样好。真是无聊至极。说哪个女子“活泼可爱、颇有标格、嗓音甜美”,说那个妇人“甚美、甚和蔼、是个才华出众的女士”,这些评价和夫妻生活好像没什么关系吧?难道日记里写这些就说明作者对妻子不满?谁家没个暂时的矛盾和吵架呢?

我也不赞成过去对名人的过分赞美,有一时期甚至觉得鲁迅先生被宣传的太完美了,离我太远,我要找找他人性的一方面才感觉更好一些。对于朱自清先生,我也不觉得他是完人,肯定也是要吃喝拉撒的,但是这样摘录日记中关于对女子评价的句子,然后再联系人家的家庭、夫妻关系,然后以“这篇文章就这样完了。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朱先生这样的忠厚长者,人格上、生活上更丰富写,或者说更丰满些。”结束这篇文章,看似公正,实质真是恶毒之极。鲁迅先生说看红楼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道学家看到的是淫”,我看本书作者看到人家日记中有个“女子容貌较好”,就联系到人家夫妻生活不和谐,真正是个道学家了。这样的书,其他的文章我也不看了,浪费我的时间。


可惜发货时缺货,没有我的份,只好在amazon上买


文章写得不错,辉煌的民国


总体上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有五个字:男人和女人。考查他们的私生活!看来韩老师这方面研究很独特。哈哈。只有李健吾一章还行!


不管是装帧还是内容都不错.作者除了罗列事实之外,个人的观点也是很具特色的.可以购买.


什么样的材料到了水准很差的厨师手里,都出不来好菜啊。浪费了那么多的好题目。


韩石山先生乃是大才。无论做学问还是写作都游刃有余。无端地刻薄之,哈哈,太浅薄了!


人物描写很立体,一些情节引人深思,值得一读。


总体不错. 还是有一些内容,值得看一看,当然价格也算是便宜


本书涉及话题,我还是比较喜欢,就是每每说写东西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有点不痛不痒的感觉,只能以此为线索,好翻阅其他的书籍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较麻烦。


作者强调自己喜欢考证,写道胡适那篇以“自负”、“败笔”来定位,我想请问您,您是怎么个考证法,得出来这个结论呢。借用一句话:“放狗屁,放屁狗,狗放屁”,由此可见作者的水平。推荐看冯自由的《革命逸史》,民国时期的人物事,都是以正史为依据。


难得的好书,韩石山对民国人物的研究很专业,很精彩。


欲知详情如何,看看这本书就会领略旧时知识分子的风采,以及韩石山先生的水平与魅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