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

奥斯特罗姆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奥斯特罗姆  

页数:

365  

译者:

王巧玲,任睿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们何以会选择工业化,何以会选择官僚化,聪明人为什么并不一定会选择聪明的政策,科学技术何以成为生产力,本套丛书试图找到答案,而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思想有事,干预权利与金钱博弈的契机。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著的《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从制度理论角度研究公共池塘资源的难题,在政治、经济、行政、公共政策分析等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运用多中心学派开发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分别从三个角度对公共池塘资源的问题进行了考察:理论的、实验的与实地的。

作者简介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中文名为欧玲,193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中心主任之一、政治学教授。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200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成为首位获诺贝经济学奖的女性。
王巧玲,博士,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政府治理基础理论研究与政府改革实践。已出版的译著有《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和《解读亚当·斯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理论背景第一章 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第一节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关键术语第三节 公共池塘资源情境分类:提取与提供第四节 公共池塘资源情境与公共池塘资源困境第五节 消除公共池塘资源困境的协调策略第六节 本书要探讨的中心问题第七节 本书的规划第二章 制度分析与公共池塘资源第一节 模型、理论与框架第二节 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历史根基第三节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第四节 行动情境第五节 行动者第六节 影响行动场景的因素第七节 相互关联的行动场景第八节 多层次分析第九节 多层次分析与更高层次困境的解决之道第十节 结论第三章 提取者博弈第一节 形式模型的使用第二节 两个局中人与两个策略的公共池塘资源博弈第三节 重复性公共池塘资源博弈第四节 结论第四章 规则与博弈第一节 规则如何影响博弈结构第二节 权威规则变化的案例第三节 捕鱼规则与捕鱼博弈第四节 结果比较第五节 结论第二篇 实验研究第五章 公共池塘资源基线提取实验第一节 公共池塘资源的提取问题第二节 实验室中的提取行为第三节 结论附录5.1 公共池塘资源的提供问题零提供环境与简单的投入机制离散的公共物品与自愿投入机制离散的公共物品与替代性投入机制附录5.2 实验编号附录5.3 市场群体投资决策第六章 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毁坏第一节 可毁坏的公共池塘资源的模型第二节 有限重复博弈第三节 实验设计第四节 实验结果第五节 结论附录6.1 各期行为:投资到市场的代币第七章 公共资源中的交流第一节 有关交流的理论探讨第二节 一次性无成本交流第三节 重复性无成本交流第四节 高成本交流第五节 结论第八章 制裁与交流制度第一节 基本博弈中的制裁第二节 实验室场景与结果第三节 结论第九章 实验室得出的规律以及可能的解释第一节 为什么交流实验中有如此多的合作?第二节 结论第三篇 实地研究第十章 灌溉系统中的制度与绩效第一节 比较灌溉系统第二节 绩效衡量与行动场景之间的联系第三节 规则与自然领域的匹配第四节 多层次制度安排第五节 制度安排的监督与执行第六节 结论附录10.1 案例清单第十一章 渔民对公共池塘资源困境的制度回应第一节 作为公共池塘资源困境的近海渔场第二节 公共池塘资源困境、复杂性与近海渔场第三节 渔民对公共池塘资源困境的回应第四节 公共池塘资源困境与有组织的渔民第五节 渔民组织的绩效第六节 结论第十二章 规则、规则制定与犯规:规则系统与资源利用的配合第一节 历史背景第二节 当地背景第三节 与分配有关的权威规则第四节 监督第五节 制裁第六节 仲裁第七节 结论第十三章 改变规则、改变博弈: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地下水系统的证据第一节 作为公共池塘资源的地下水流域第二节 行动层次第三节 相关联的行动场景第四节 操作层次的规则体系第五节 操作层次的规则与博弈结构第六节 规则、行动与结果:来自案例的证据第七节 结论第十四章 实地研究得出的规律与可能的解释第一节 自组织公共池塘资源的共性第二节 自组织公共池塘资源的差异第三节 具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特征第四节 结论第四篇 结论第十五章 合作与社会资本第一节 政策分析中的理论选择第二节 战胜公共池塘资源困境

章节摘录

  瓦伦萨渔民经历的问题——技术外部性与分配问题(见第一章),是绝大多数捕鱼活动缺乏协调的近海渔民遇到的常见问题。像其他很多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的近海渔民一样,瓦伦萨渔民也根据具体情境的特性开发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安排。这并不是说,近海渔民只会遇到与技术外部性和分配问题有关的困境。他们也可能面临其他问题,例如,影响渔业资源存量与每单位捕鱼成本的提取外部性问题。不过,近海渔民采取的自主治理制度安排,一般是直接针对技术外部性与分配问题的;这些制度安排可能只能间接地解决提取的外部性问题。  本章为渔民倾向于采用某种类型,而非其他类型规则的原因提供了解释。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渔民所面临的典型困境。渔民解决此类困境的可能性,受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渔业资源流量不可预测的波动性给渔民对流量的控制构成了挑战。不过,另外一些自然环境是可预测、有规律的,例如近海捕鱼场地的自然结构。渔民通过积累有关捕鱼场地的自然结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协调捕获活动,就能够减少或消除特定的公共池塘资源困境。  我们有关自然环境对渔场困境复杂性之影响的分析,将推导出一个关于渔民们更倾向于通过运用规则来解决的困境类型的假设。世界范围内30个近海渔场案例所提供的有关实际运行规则的数据资料,验证了我们的这个假设。渔民经常采用的规则类型表明,他们为减缓特定类型的困境付出了直接的努力。  第二节 公共池塘资源困境、复杂性与近海渔场  近海渔场的公共池塘资源困境包括提取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与分配问题。由于渔民从公共存量捕获渔业资源的同时,并没有考虑自己的捕获活动对其他人的影响,因此,会产生提取的外部性问题。渔民捕鱼时,减少了可捕获的鱼量,增加了再提取渔业资源的边际成本,降低了再捕鱼努力的边际产出。因此,由于减少存量而增加的捕获成本,不仅影响捕到鱼的渔民(即他们增加了成本),还会影响到从该存量捕鱼的其他所有渔民。  渔民在捕鱼时相互之间发生的物理干涉,产生了技术外部性。威尔逊将技术外部性界定为“装备冲突或由于渔民在彼此很接近的点捕鱼而产生的其他形式的物理干扰”(见J.Wilson1982,423)。间接的物理干扰也会产生技术外部性。因为渔网虽然没有缠在一起或受损,但靠得太近,通过渔网的资源流量会受到影响。史密斯曾解释说,“拥挤现象也可能导致外部性:如果鱼群高度集中,每艘船的效率就可能由于渔场中渔船的拥挤而降低”(见Smith,1968,413)。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