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韩石山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韩石山  

页数:

260  

字数:

23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本书。当时觉得真理在握,气冲斗牛,现在老了,不这么看了,觉得自己也可能是错的。 最近看到一本专为反驳我而写的书,名为《著名作家的胡言乱语——韩石山的鲁迅论批判》(房向东,2011年1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前面还有北大某教授的万字长序,名为《“反鲁英雄”韩石山、苏雪林优劣比较论》,前者说我的言论怎样的“操蛋”,反来则让它“见鬼去吧”。护法的韦驼不过尔尔,其所护之法,又能如何了得。拜读之下,又犯了心思,觉得自己很可能还是对的。 退一万步,即使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鲁迅研究既然是一种研究,也应当允许有这么一个思路,有这么一个观点,何至于到了“操蛋”且“见鬼”的地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总比一家独尊好些。只能说好,不能说一个不字,叫什么都行,叫研究总觉得别扭。我的看法是在读书中发端的,也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完善的。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德行与智力,却不敢无视那么多书本的品质,还有它们的作者的诚挚。 当年书成之后,送了几家出版社,这家让删一些,那家让删一些,删了又不出,后来还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给出了。此番修订,原本想将删去的恢复过来,想想,还是免了吧,还是尽量保持原先的模样。有两三个材料,实在不忍心舍弃,加在了书中适当的地方。有看过原书的朋友,粗略翻阅,不难发现。 原书中的一些掉字衍字,错了的人名地名,凡是看出的,都改了过来。 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朋友,给此书一个修订再版的机会。 2011年4月3日于潺谖室

内容概要

  本书鲁迅和胡适,后人对他们的议论可以说不惜笔墨,洋洋洒洒。而韩石山先生的这种比较研究,在汗牛充栋的鲁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评论文字仍络绎不绝。当时,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的认同基本有三点,一是材料翔实,考证有序;二是观点明确,绝不含糊;三是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有这三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至于“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个说法能否让人接受,已无碍它的流传。

作者简介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书籍目录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要不要把胡适赶出北大课堂
北京大学学术流派的变迁
鲁迅的幸与不幸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
胡适:如今我们回来了
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给社会一点清凉作用
白话文的意义和《白话文学史》的失误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先行者
鲁迅,新文化人物强有力的批判者
鲁迅的耳光扇给谁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前后不同的两种评价
鲁迅的思想资源
新文化人物强有力的批判者
从撤稿事件到两大营垒的对峙
谁敢把鲁迅的稿子撤了
《我的失恋》是讽刺谁的
两大营垒的对峙
和"新月派"结仇的第一步
"青年必读书"中的暗斗
孙伏园敲响了开场锣鼓
还得往前推溯
徐志摩的"跑野马"
这可让鲁迅作难了
鲁迅真的反对读中国书吗
女师大风潮中的明争
两方的阵势
法日派与英美派
鲁迅的用心与用力
鲁迅与陈西滢的论战
章士钊有多少书
难说胜负的结局
"闲话事件"中的纠缠
周作人首先发难
陈西滢紧追不舍
凌叔华暗中求情
关于"剽窃"的辩驳
李四光的薪水是多少
闲话事件的余波
胡适来信调停
三一八惨案中的对抗
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
鲁迅这天在做什么
陈西滢的看法
周家兄弟的反击
现代评论派的战绩
南下:真的是向往革命吗
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
胡适的文风
鲁迅的文风
鲁迅的社会理念
胡适的社会理念
中学课本里的鲁迅作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胡适的文风 这一章说说鲁迅和胡适两人的文风与社会理念的不同。先说文风。 不管两人的留学背景有什么不同,思想品质上有着怎样的差异,也不管他们生前身后有着怎样的遭际,作为后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文章,想学的和不想学的一切,也都包含在他们各自的文章中。换句话说,他们的文章写得怎样,能从中学到些什么东西,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全面地谈两人的文风,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择其大端,略加论列,有个大致的判断就行了。为了保持论述的公允,每人只选两篇文章,且都是前期的。 先谈胡适,以便谈鲁迅时有个比较。 什么是文学,或者说什么是好文章,胡适有固定的看法,终其一生没有什么改变。 一九二一年年底编辑出版的《胡适文存》,后来称做第一集,收有一篇《什么是文学》。一开头便是,他曾说:"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接下来说,怎样才是好与妙呢,这就很难说了。他曾用最浅近的话说明如下:"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这是篇文章,也是写给钱玄同的一封信。原信没有署年月日,《胡适文集》的编者注明,此信写于一九二○年十月十四日。信中引用的那句话"语言文字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云云,就更早了,是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的。该文载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可说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作品。 这些,可说是胡适关于文学与文章的最初的主张。 一九五九年,胡适已六十八岁,眼见就是古稀之龄了。五月十六日这天,有台湾大学的六名侨生代表到南港"中央研究院"来拜访胡适,这些学生组织了一个海洋诗社,还带来了他们的刊物《海洋诗刊》。交谈中,胡适说: "大部分的抽象派或印象派的诗或画,都是自欺欺人的东西。你们的诗,我胡适之看不懂,那么给谁看得懂?我的《尝试集》,当年是大胆的尝试,看看能否把我的思想用诗表达出来;如果朋友们都看不懂,那成什么诗?白居易的诗,老太婆都能听得懂;西洋诗人也如此,总要使现代人都能懂,大众化。律诗,用典的文章,故意叫人看不懂,所以没有文学价值。我的主张,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做美。如果不明白清楚,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美’了。" 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胡适和胡颂平聊天时说起,过去有一位朋友请他吃饭,这位朋友的儿子写了一些诗,说是新诗吧,又带些旧诗的样子,已排印好,预备出版了。主人夫妇对他们的儿子很夸奖,要他看一看。他看了之后,发现这孩子写的诗,全是不通的。他在他们家里,他们又预备了很好的饭菜请他,怎么说好呢?这让胡适很犯愁。只好说,这是孩子的老师不好,不肯好好的指点孩子的错误。又对主人夫妇说了下面一段话: "无论诗或文,第一要做通。所谓通,就是通达。我的意思能够通达到你,你的意思能够通达到我,这才叫做通。我一向主张先要做到明白清楚。你能做到明白清楚之后,你的意思才能够通达到别人。第二叫力量。你能把你的意思通达到别人,别人受了你的感动,这才叫力量。诗文能够发生力量,就是到了最高的境界,这个叫做美。" 这两件事,都记在胡颂平整理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与一九二一年的看法相比较,将近四十年后六十八九岁的人,和四十年前二十八九岁时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不光对写作,就是一些小的事情上,也是这样。胡适晚年曾在台湾师范大学演讲,提到律诗和京剧,斥为下流。座中喜欢律诗和京剧的人听了大为惊愕,事后梁实秋告诉他们,这是胡先生数十年一贯的看法,可惊的是他几十年后一点也没有改变。确也是的,无论是对文学艺术,还是对社会政治,胡适的许多观点,一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有浅的一面,也有执著的一面,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胡适平日谈论他人的诗文,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最爱用的一个术语是"通"字。仍以《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的事情为例。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对胡颂平说:"韩退之提倡做古文,往往也有不通的句子;他的学生皇甫、孙樵等,没有一个是通的。但白香山的文章就写通了,元微之也写通了。在唐宋八大家里,只有欧阳修、苏东坡两人是写通了。" 同年三月二十七日,胡适看过《张荫麟集》,上面有红色原子笔的批语。其中一条是:张荫麟说他的译文受林琴南翻译的影响,这话不确切,还有一些句子不通的。对书中译笔不通的地方,都划上了红杠。又对胡颂平说:"你们做文,先要把句子做通。像某君‘天道循环之’的‘之’,无论如何是不通的。"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看了胡颂平抄录的《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后,胡适说:"中古时代,从三国末到唐朝的文章,有许多文章是不通的;因为活的文字已经死了,用死的文字来写活的语言,所以很少能做通的。" 以上是胡适本人的看法,再看别人对他的文章是怎么看的。温源宁的《一知半解》书中有篇《胡适博士》,谈到胡适的文笔时是这样说的: 胡博士的文笔,清清爽爽,受到应得的赞赏,正是文如其人。我们一想到赫克尔的文笔那么清清爽爽,于是,可以依据物质、力和遗传的习性来说明的简单的宇宙机构,一下子在我们心目中出现了。我们一想到赫胥黎的文笔那么清清爽爽,于是,人类一下子成了一种容易理解的很简单的动物。我们一想到约翰?司图阿特?米尔的文笔那么清清爽爽,于是,我们一下子认识到,思想过程要靠三段论法和命题来形成。胡博士的文笔清清爽爽,值得赞赏,他的信条清清爽爽,更值得赞赏,这跟赫克尔、赫胥黎和米尔不是有些关系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编辑推荐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编辑推荐:我的看法是在读书中发端的,也是在阅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过程中完善的。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德行与智力,却不敢无视那么多书本的品质,还有它们的作者的诚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PDF格式下载



内容不错,有胡适也有鲁迅


刚入手,封面感觉非常好,对鲁迅胡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最近对胡适比较感兴趣,又对韩老倍加崇敬,故而买来此书,受益匪浅。


韩石山先生的作品,错不了


书写得好,有独特看法,有个性,是当今难得的好书,拿到手一气读完了,真想再看一遍。


1949年以來我們接受的是片面的魯迅宣傳,請看看此書。


这商品不错,价格比较高.没有买错.


思想挺让人耳目一新的,不过书本有些久了


手感不咋地


对于鲁迅对于胡适历史已经有了评价,


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虽然后来分道扬镳,但各有个性和主张,各有道理。值得大家一读。


有助于了解五四,了解民国初期的中国文化文艺思想


内容看了几页,可以看一下,


看过之前版本,非常好的书,韩老的书,肯定没的说。感觉新版的封面比原来那一版好太多了


角度新颖,不同常识。


虽然是第二版,不过内容同样精彩


之前看过好些鲁迅、胡适的书,还有民国时期其它人物、历史的书,对这些大家不敢贸然做些评论,但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却是自己很清楚的……关于韩先生对于鲁迅杂文评价的一段话却不甚赞成,原文是这样的:鲁迅的这类杂文,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人的文风。不可否认,有正面的影响,那就是说理透彻,词锋凌厉,也有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强词夺理,尖酸刻薄。中学生要学讲道理的文章,即便是批判,也要走分析、说理的路子,不能走这种通篇斥责甚至谩骂的路子……但凡读过鲁迅的文章应该都懂,可是通篇斥责甚至谩骂的路子……


韩先生必读书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