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的声音
2012-4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
火会亮
252
从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回忆,只要有意境、氛围,回忆会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样,四处飞翔。这个时刻是美妙的,而这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却是那样的曲折而不可预见啊。最后,回忆便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就像经过树隙过滤的阳光一样,似乎唯有斑斑点点,它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沁人心脾与摇曳多姿。
火会亮,汉族,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一个叫火家集的村子。1989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至西吉县兴隆中学任教,1994年底调入固原日报社,2007年调入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工作至今。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在《中国作家》《十月》《时代文学》《天津文学》《山花》《朔方》《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选载,并入选中国小说年度选本。小说三次获宁夏文学奖,三次获固原市文学奖。出版小说集《村庄的语言》。
散文荒园故乡的小河瓦子窝窝红土梁上的画乡下日子老家的七月山野小镇村子塬上的钟声走走城里走彭阳路边的风景下四川山城小记初读居延海写写叔父有风的早晨浮山的怀念小说羞与人言的故事腊月冬天的故事相思坡把名字刻在树上小品文榆树泾源的水画图登山格言与条幅等车教子求人闲着的恐慌头一回吃麻辣烫昔日校园随笔细微的声音熟悉的风景灯光下的书桌感觉片断“非典”时期的夜晚……述评世界人物素描
因为编辑报纸副刊的原因,我和他之间的来往较多一些。记得他那时老在写,不停地写,不管见报不见报,他都会定时寄来一些很有思想的杂文与随笔。他的那些碎玉毛坯一样的文字,总是满含了某种骨气而使人不敢轻看。即使是一般不能公开发表或够不上发表水平的东西,也是散金散银,光影四溅。 有一段时间,他对于当时写作的朋友格外关注起来,他觉得这帮朋友已形成了一种掎角,完全可以在江湖上扯旗挂号了。于是,他便频繁地约见一些能谈得来话的人,到处陈说自己经过了许久思索的那些话语,那就是,要给这帮朋友一个写作现象上的共同概括,或一种流派性的称谓,这就是后来被大家用来用去的“西海固文学”。 话说至此,我不觉想起了那个谈话的晚上。那是一九九六年抑或是一九九七年夏季的一个深夜,大约十一点钟,他突然托当时尚在固原文联的王漫曦兄打电话来说有事相商。匆匆出门,匆匆走去,到了当时文联的一个大办公室里,却见他与王漫曦正席地而坐,悠然地在一起喝罐罐茶。开始谈话,他便提出了自己的这个观点。他说据他的考察,在一个小地方形成这样一支整齐而又年轻的写作队伍并不多见,而这支队伍无疑应有一个较有名份的说法加以概括。之后他就提出了“西海固文学”这一概念。我记得当时自己还辩解过几句的,大意是,但凡在文学上能形成一个流派的,一是要有代表性的作品,二是要有代表性的作家,如“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等等,而我们实在缺乏这样具有全国影响的扛大旗者。我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觉得给一种事物过早地定性或规范会束缚了某些创造,尤其是文学。而他听了后不以为然。他说,我们自己就是代表,我们的作品就是代表作。之后我们就围绕着这一话题一直絮谈到晚上一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