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2012-5
宁夏人民出版社
王树理
226
155000
透过《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第二百零七根骨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王树理,回族,1951年生,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省德州地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庆云县县委书记、山东省民委副主任、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等,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196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黄河咒》、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散文集《灶地背影》《九河梦寻》《哦,金合欢》、诗集《拥抱太阳》等。曾获《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佳作奖、全国首届时光杯文化艺术大奖赛特等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沙窝故事
第二百零七根骨头
米粮川
桑落屯
铁匠女人
亲亲那捧黄河土
斋月
琴声
以六股道为圆心,画一个半径约为四华里的圆,是一片只要走路就能蹚起尘土来的沙荒大洼,俗称沙窝。九座沙丘均匀地散落在村与村之间,大的像小山,小的像柴火垛,宛如一本发了黄的线装典籍中的句读,或问或叹地被置放在特定的段落,期待着后人的解读。 二百多年以前,沟盘河就是从这里穿过广袤的黄河冲积平原,在武定府以东的河口平原夺道人海的。那时这里也曾是树木蓊郁,田畴广袤,嘉禾茂盛,生民安居,一派祥和气氛。嘉庆三年黄河发大水,决堤的洪流咆哮着,肆虐着,顷刻间注满了下游所有的内河。鲁北平原上的沟盘河,承受不起来自上游的滔滔洪水,把大量泥沙滞留在这里,形成河道壅塞,造成了从第二年起连续三年河道决堤。从此,肥沃的土地沙化了,茂密的植被稀疏了,就连鸣啭的鸟儿也远走高飞,择木而栖。取而代之的则是流沙肆虐,土地泛碱,一个接一个的沙丘就像人体的疖子相继冒出来。尤其是冬春季节,呼啸的东北风像是可以任意胡为的霸王,将一边倒的沙尘搅动得神色慌张,混混沌沌。原本紫膛色脸面的人们,经了沙尘暴的吹打,一个个乌眉皂眼,皮肤呈胆汁色,眼角处总是积着厚厚的黄眵,仿佛总也洗不干净,越发显得寒酸潦倒,贫病交加。大片土地被糟蹋了。过去好好的庄田,如今播下种子刚一出苗就被沙土盖住,要么旱死,要么碱死,成片成片的土地粮食绝产。然而,官家的横征暴敛却并不因此有所削减。明明是颗粒无收的沙压地,却要征收与上等地相同的税赋,缴不上粮食就砍树扒房牵牛牵羊,逼得众多百姓从此进入了离乡背井的流民行列,走上闯关东走西口抑或沿街乞讨的道路。 铁根生的六世祖铁士杰,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那片杨树林顷刻之间便被官家以欠交官粮为名而砍伐殆尽。他仅有的二亩地早在三年前就变成沙压地而寸草不生了,哪里还有粮食上缴!可是,官家的捕役只管按丁口收缴银两,哪里还容平民说理。再说,铁士杰也知道,被砍了树、扒了房、牵走了牲口的并非只有他一家,本村的洪玉海、沙顺元和孤儿寡母的刘张氏以及大胡村的霍光照、路家村的路金山、康元村的康六增、张家村的张清池、张希宁……好多好多老实巴交的庄稼人,都未能免遭厄运。天灾人祸让原本富庶的沟盘河两岸从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不是说嘉庆爷体恤臣民爱护百姓吗?村上那个在新疆赶骆驼的三丑子回来时不是说嘉庆爷下了圣旨免除阿克苏所属阿哈雅尔村回民应缴纳的官粮吗?难道新疆的苛捐杂税可以蠲免,山东就不可以蠲免?自古讲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对臣民应当是一碗水端平的。想到这里,铁士杰渐渐生出联合周围村子一起赴京告御状的想法。 这想法究竟对不对,他得去清真寺问问阿訇。慈祥的老阿訇告诉他,按照回旧人的信仰和《古兰经》的教诲,告御状应属于“劝人行好,止人干歹”,也没有什么不可,只是这大清朝歧视回民,律条中有回民告朝廷命官必须先行接受重罚的规定。倘若有个一差二错,岂不吃大亏?不如一是暂时忍了,二是请一个汉族人挑头,免得受皮肉之苦。士杰一听,此事既然经典允许,我就是替主行道,争个公道。哪有将难处推给别人的道理!纵然是下火狱,也应由我带头。再说前朝本家的铁铉爷靖难之役的时候,被挖眼割耳,死于磔刑都不屈不挠,更况我乃一介草民,哪能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于是便联络四周八村三十二人,分头了解地方官吏虚报地亩、隐额侵蚀、滥增官税、勒索百姓的事实,暗地请本邑秀才赵大顺代笔写了状纸,将县令沈铨和山东巡抚祖望之告上刑部。 刑部依例受理了这桩公案。升堂那天,刑部捕役将铁士杰一千人等带到大堂,主审官将惊堂木狠狠一敲:“大胆刁民,竞为区区小事僭级进京状告朝廷命官,敢是吃了豹子胆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