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荣辱
2006-9
新疆人民出版社汉文发行部
刘学杰
214
150000
无
本书内容包括:帕米尔悬案、收复新疆的功臣刘锦棠、哈萨克抗俄英雄塔扎别克、普尔热瓦尔斯基、新疆文物劫难记、“神父”亨德里克斯、瑞典传教团逸事、不可遗漏的麦奈黑姆、俄自卫军窜扰新疆纪实等。 这是本新疆地方志,以历史故事形式呈现。除了讲述新疆内部的历史故事,还讲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本书故事情节性强,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适合作为休闲读物。
莎车王的“汉朝心”耿恭孤军战匈奴李圣天与于阗国叶尔羌保卫战噶尔丹此人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东归嗜乱成性的张格尔沙俄抢占伊犁始末帕带尔悬案收复新疆的功臣刘锦常流窜南疆的魔影塔吉克雄鹰库尔察克哈萨克抗俄英雄塔扎别克普尔热瓦尔斯基新疆文物劫难记“一张牛皮大”的俄国领事馆马嘎特尼“神父”亨德里克斯瑞典传教团逸事不可遗漏的麦奈黑姆喀什哥老会日寸的外国人俄自卫军窜扰新疆纪实英国豢养的“独立国”覆灭记在国门两边参考资料
书摘耿恭孤军战匈奴 耿恭此人,在新疆反侵略史上非同寻常,至今谈及,仍让我们感慨系之,肃然起敬。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公元74年冬,他随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由敦煌再出昆仑塞,在蒲类海与匈奴交战。 此次战役,耿恭是刘张的部将,任司马之职。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汉军气势极盛,连战连捷,匈奴军节节不支,使车师前后两部重归附东汉统辖,匈奴势力终于退出天山东麓。中断了许多年的丝绸之路又大畅其道,恢复了往昔东西商队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 鉴于西域局势日趋稳定,东汉王朝很快恢复了都护和戊己校尉,代表中央王朝行使统治权。陈睦为都护,耿恭、关宠分别为戊己校尉,各率数百名士兵屯田车师的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和柳中城(今鄯善县)。 车师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早在西汉时,西汉大军与匈奴军队,曾在此地打过许多恶仗,双方势在必争。谁占有了车师,谁就会有立足的中心。对东汉王朝来讲,车师的得失直接关系西域统一大业能否巩固。故而就不难理解当年西汉大军“五争车师”的战争。东汉政权深谙车师的轻重,投入很大兵力、财力苦心营造车师。 耿恭部众屯田于车师后部的金满城,与驻车师前部柳中城的关宠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耿恭经营得法,稼穑殷盛,兵强马壮,百姓拥戴,并出使乌孙国,与之重建亲密友好的关系,让中断了六十多载的丝路北道畅通无阻。 车师地位如此重要,匈奴岂肯罢手不管。公元75年3月,匈奴单于调集精锐骑兵两万,由左鹿蠡王挂帅,大举进攻车师。耿恭急令司马率兵三百人前往救援,途中与匈奴兵遭遇,三百兵士全部牺牲。气焰嚣张的匈奴很快占领了车师后部,将后王安得杀死,转而围攻金满城。 耿恭早有准备。匈奴大军兵临城下时,耿恭督率将士们把草药汁浸涂在箭头上,声称这是“汉家神箭”。匈奴兵只要被箭射中,皆不治而死,匈奴兵个个恐惧不已,都成了缩头乌龟,没有人再往前冲了。 这一天,夜色阴沉,雷声轰鸣,狂风乍起,暴雨倾盆,耿恭率兵悄悄地打开城门,潜入城外匈奴营中,喊杀声震耳欲聋,火光四处而起,酣梦中的匈奴兵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成了汉军刀下鬼。匈奴大营人喊马嘶,乱成一团。惊醒的匈奴兵来不及携带兵器和马匹,就在大雨滂沱中夺路逃命。匈奴之围被解,耿恭大获全胜,班师回城。 5月,金满城水源枯竭,全城军民的饮水成了一大难题,耿恭不得已将屯田中心移往“有涧水可固”的疏勒城(今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梁的石城子遗址,并非南疆的疏勒城)。未等城内构筑防御工事,7月,匈奴大军又逼到疏勒城下。耿恭从容指挥,屯田兵英勇反击,匈奴兵仍前进不得。狠毒的匈奴将城外所有水源切断,妄图将城内官兵置于死地。 匈奴的“断水”,给汉军以极大威胁。酷暑炎夏,兵士们不得不杀马取血饮之,乃至取马尿解渴。将士们一边守城,一边挖井,深挖到地下十五丈仍不见水,耿恭仰天叹日:“闻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便整好衣服向井再拜,顷刻间,水泉喷涌,众将士欢呼“万岁”。耿恭命兵士捧泉水从城头泼下,匈奴兵惊愕地瞪眼不解。因为匈奴人不懂掘井之术,以为汉军得到天神的相助,于是赶忙撤兵逃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耿恭“疏勒拜泉退匈奴”的千古佳话。从此,东汉名将耿恭与古疏勒城的泉水连到了一起,还引出了一段历史的误会。 正在此时,西域局势发生了大逆转。焉耆、龟兹叛军杀死了都护陈睦、副校尉郭恂,并“悉没其众”两千多人。北匈奴发大军再次围攻关宠于柳中城。关宠急书求救,正值汉明帝驾崩,救兵迟迟不见到来,柳中城被匈奴攻占。匈奴又大搞策动,车师后部反叛,与匈奴军联手共击耿恭。耿恭内外受敌,情势十分危险。开始急于攻城的匈奴军,却突然放缓了进攻的节奏,原来他们改变攻城策略,采用长期围困之法,企图将耿恭困死在疏勒城内。耿恭看破了敌人的伎俩,不断激励屯田士兵,坚守阵地,绝不屈服于敌人重兵合围的压力。车师后王夫人临危不惧,她极力主张统一,反对分裂,一面向耿恭通报匈奴的情况,一面暗中资助汉军粮饷。围困长达数月,城内粮食已达日计,最终粮尽援绝,金满城孤立无援。军马也杀掉吃光了,将士们只好煮皮制的铠甲充饥,不少士兵因饥饿而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耿恭与士卒同生死共患难,全体将士“皆无二心”,虽然仅剩下二十余人,但无一人投降。匈奴不失时机地派人来劝降,许诺如果耿恭投降匈奴,将得到高官厚禄,美女任意挑选。耿恭不为所诱,他愤怒地挥刀杀了匈奴使者,让士兵们把其尸体挂在城头示众,表明他与匈奴血战到底的决心。匈奴首领怒火冲顶,屡次调来一批又一批援兵加紧攻城,却始终不能如愿,疏勒城头的“耿”字大旗高高飘扬。 东汉政权在是否救援耿恭、关宠的问题上,态度很不一致。司空第五伦一方,反对救援。司徒鲍昱一方,坚决主张救援,认为汉军处于危难之地不予援救,以后谁还会赴边塞为王朝尽力。况且,汉军仅靠几十人,使匈奴“历旬不下”,足见将士之忠勇。并建议让敦煌、酒泉各派骑兵两千,昼夜兼程,解救东汉被围之将士。鲍昱力主援救的肺腑之言令汉章帝点头称是。汉章帝于公元76年正月发出诏令,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遣太守秦彭等人,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七千余人,会师柳中,与匈奴决战。匈奴兵败,车师又复归汉军统辖。援军进入城内,只见守城将士因饥饿战死甚众,最后仅剩下了奄奄一息的二十六人。 中郎将郑众上书汉章帝,说耿恭在兵力极少的弱势下“固守孤城”,面对数万匈奴,毫无畏惧之色,“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建议汉章帝“宜蒙显爵,以励将帅”。鲍昱也奏请汉章帝,耿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汉章帝因耿恭统一东汉疆土有功,官封骑都尉,以示奖掖。 大概是耿恭其人其事让国人为之动容的缘故,人们对那则“疏勒拜泉退匈奴”的故事坚信不疑。东汉年间位于奇台的那座疏勒城早已荡然无存。凭吊和怀念耿恭,需要一个英雄出处之地,古称疏勒的喀什噶尔便成了一些史学家的理想古迹。说来也巧,喀什有古城墙,有泉眼,又称疏勒,完全符合“疏勒拜泉退匈奴”的条件,人们就这样传播开来。 当年左宗棠率大军入疆,前线总指挥刘锦棠将阿古柏侵略军赶出新疆,将大营扎在喀什噶尔后,由他主持,在喀什噶尔老城最高处,修建了一座颇为壮观的耿公祠,祠堂下面即是九眼泉水。官兵和百姓常常去耿公祠祭奠,烧香磕头,倾注着对这位爱国将领的敬仰与厚爱。直到1956年3月的大地震中,耿公祠才坍塌,渐渐地成了废墟,凭吊者逐年稀疏…… 但人们一直没有忘记耿恭,仍将那则“耿恭疏勒拜泉退匈奴”的故事相传下去…… P5-9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