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同济人在新疆

陈震东,吴建主编 新疆人民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新疆人民  

作者:

陈震东,吴建主编  

页数:

188  

前言

  新疆是一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祖国的六分之一画卷在此舒展。虽然戈 壁、沙漠、荒地占了全疆面积的十分之六七,但同济学子在这里获得滋养, 茁壮成长,驰骋挥洒,建功立业,洋溢着宏大的气度和满怀的豪情。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冰峰雪岭显伟岸、村庄城市绿洲里、森林草原 多青翠,岩魂窟影透神奇。这里虽然奇旱、奇荒、奇热、奇寒,强烈的气候 反差却为同济学子提供了坚强意志锻炼自我的机会,使其得以焕发出精神光 彩和体验人生奋斗的意义。 新疆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深邃的土地,东西文明互交融,时代脚印留 陈迹,虽然曾经战乱频乃、多端变异,但祖国的日益强大、民族的坚强团结 ,为同济学子开拓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使其如鱼得水般发挥师长们传授 的学识和才艺。 新疆是一块和谐的土地,各民族人民共存、共荣建家园,华夏子民们同 乐、同衍、情谊深。这里虽然宗教纷呈、习性迥异、风俗不一,却为同济学 子开阔了眼界,提供了再学习的场地,使其发挥聪明和才智,拓宽了“为人 民服务”的领域。 新疆是一块与时俱进的土地,传统的流光溢彩,现代的变幻多姿,一景 一影反映出世代建设者的心智,光照着时代前进的步履。 新疆和上海都是祖国的宝地,同济学子为新疆奉献理当义不容辞。历代 的建设者可谓成千上万,同济在新疆的学子也可称成百上千。这对于我们每 个人来说,恐怕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们的合力却体现着同济人对新疆的特殊 贡献。今天聚结这本集子只不过记述了极少部分同济学子的亲历事迹,却映 现出新疆同济人的坚实脚步和闪光的足迹,权且以它作为呈与母校百年华诞 的厚礼和敞向祖国无悔的忠心。 2007年3月12日于乌鲁小齐

内容概要

  新疆和上海都是祖国的宝地,同济学子为新疆奉献理当义不容辞。历代 的建设者可谓成千上万,同济在新疆的学子也可称成百上千。本书为其中的 学子所编写,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恐怕只是沧海一粟,但他们的合力却体 现着同济人对新疆的特殊贡献。本书记述了部分同济学子的亲历事迹,体现 出新疆同济人的坚实脚步和闪光的足迹。

书籍目录

序50年代1953年日记一则许学渭往事踪影我的第一次60年代修筑特克斯牧道援巴筑路二三事乌鲁木齐人民路立交桥方案选择我的读书生活校园回忆大泉沟生活15年回忆崇明岛围垦凝翠堂随笔假如我还有记忆烙在人生脊梁上的数字陆易农王长根庄才庆心香一瓣祭春秋70年代乘火车进城学业同济立言天山80年代有趣的大学生活和田扶贫纪实三岔河口的裸体测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舍不得离开同济”90年代张永强郭晓宇后记同济大学图书馆致新疆人民出版社感谢信新疆校友会简介遥祝同济百年前程更辉煌

章节摘录

  从5月4日起,我先后在新疆图书馆和新疆博物馆资料室等8家单位查阅 文献,查阅各种书籍资料近千册,缩微胶片700米,摘录文字17万字,搜集 图片69类,照片84张。当时的工作条件较差,文字部分只能抄写(一些线装 书如要复印,必须拆开),遇到图片和照片或复印或翻拍。有不少当时摘录 了内容的书籍,后来重新出版了,如《林则徐集·日记》、《阅微草堂笔记 》、《新疆游记》(谢彬)、《西域地名》(冯承钧)、《洛阳伽蓝记》、《西 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曾问吾的《中国经营西域史》、《斯坦因西域考 古记》等,但见到新版书后,我还是又一一买了回来,而且还不断地积累关 于西域历史和地理的书籍。 在我走访的单位中,新疆图书馆藏书最少,但向社会开放,查书方便, 我在那里工作的时间最长。开始着眼于地方志,如《西域图志》、《新疆图 志》、《西域闻见录》、《三州辑略》、《新疆志稿廿九种》、《西域水道 记》、《哈密志》等,后来又查阅了二十四史中有关新疆的部分和黄文弼的 《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近代人撰写的书籍。其中《新 西域记》(八开本,两册,厚约10公分)是日本的橘瑞超等人来华“探险”的 记录,书中有许多上世纪初在新疆拍摄的照片,非常珍贵。还有一部手抄本 的方志《伊江汇览》,是一个在伊犁供职的满族官员所撰写的,对惠远(当 时伊犁将军驻地)的城堡、官署、兵制、农业、牧业、贸易、水利……等做 了详细的记录,其中关于惠远城饮水问题的记载非常具体,是十分珍贵的史 料。这部方志可能只以手抄本方式流传,所以一些全国性的方志目录都没有 提到它。 新疆博物馆也有人参加《新疆建筑》的编写工作,所以我能进出于博物 馆资料室查阅资料。我在那里系统地查阅了《考古》、《考古学报》、《文 物》3种期刊,还见到了《嘉庆一统志》。《徐昶生西行日记》、《新疆文 化宝库》,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人士在新疆考察的记录,其中附有 不少照片。博物馆还有《哈密回王史料》、《哈密地区城廓、市街、庙宇、 会馆、寺院、古迹、机关、商号一览表》,都是其它地方少见的资料。 和历史研究所的蔡锦松讨论新老惠远城的问题后,他把我引进了历史所 的资料室。管理员是一个姓黄的小青年,勤奋好学,守着好几库的古籍。由 于很少有外人来访,所以他很欢迎我去查书。但那儿和古城有关的资料不多 ,所以去的次数很少。 新疆大学图书馆收藏新疆文献最多,但不对外开放。去了好几次才查到 一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在古城研究告一段落后,又在新疆地方志编纂 办公室的资料室见到一部从北京图书馆复印来的《乌鲁木齐政略》,其中记 载了兵事、政事等情况,还有许多经济资料和关于流放人员的记录,其中许 多人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出现过,互相印证,非常有意思。 1981年春天利用探亲的机会先后到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 馆查阅了不少资料。事前在有关书目中查清在各地可能找到的图书,并备了 新疆建筑学会的介绍信,所以在各地的工作十分顺利。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在龙蟠里(且条小路),环境非常好。馆舍二层,都有 外廊,中间是一个小花园。楼下藏书,楼上是阅览室二楼走廊上还放着椅子 、茶几、茶杯、暖瓶。阅览室内放的是八仙桌(大方桌),桌上放着笔砚、墨 盒等文具,有些老先生常年在此工作。我在这里见到了顺治七年《西陲经略 》的抄本,还有一部从未见著录的《新疆图考》,其中有彩色(人工填色)的 地图,大约是乾隆中叶的遗物,这些都是善本书。因为持公函而去,管理员 只说了一句“不要把它垫在纸下抄书”,就交给我了。我在那里只工作了半 天,但那种同古籍十分协调的雅致环境是难以忘怀的。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在西湖孤山。东面是中山公园、浙江博物馆f文澜阁 也在其中),西面是西泠印社,馆舍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中间有一 座大楼梯,后面是书库,前面是阅览室。孤山是游西湖者必到之处。大门外 人来车往,楼前的花草树木挡住街上的喧闹,楼内倒也清静。我在这里“享 受”了一个星期,查到的书有《西使记》(元·刘郁)、《佛国记》(晋·法 显)、《莎车纪行》(清-倭仁)等。走进这里时,感慨万分。多少年前多次路 过,而无缘入内,这次能因研究新疆古城而有幸拜访,实是难得。 上海图书馆位于南京路、人民公园西头,这里的古籍是不对外的,因为 是持新疆建筑学会的公函,所以破格受到了接待。没有古籍阅览室,就在他 们的办公室里查书和看胶片,倒也别有风味。在这儿查到了《于阗记》(晋 ·高居晦)、《喀什噶尔》、《喀喇沙尔志略》等书。 在新疆图书馆查阅的胶片,大多都是北京图书馆资料的翻拍片。其中有 一张哈密龙王庙1927年的照片,我通过信函的形式索要其复制品很快就收到 了。 少年读书只注意书中故事,对序、跋毫不感兴趣,不知道序和跋常可帮 助读者进一步掌握书中内容。这次为研究古城而查阅文献,更是感觉到序、 跋之重要,有时还嫌其内容太简单。遇到没有序、跋的书,读完后,总觉得 少些什么。 编写《新疆建筑》的工作开始是由自治区建委总工杨昆抓的,后来改由 总工刘禾田主持。1980年8月决定先出古建筑部分,现代建筑资料齐全,可 稍后编写。后来由于设计院逐渐实行收费制,编写书稿的难度就很大了。 1982年7月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召集了古建筑图书编写会议,会上决定 ,新疆先出一本关于古建筑的画册。直到1984年夏,画册所需的照片和文稿 才得以收齐,当年初冬由我将这些照片和零星片断的文字编辑成书稿,送到 出版社由责任编辑加工,1985年底,以《新疆丝路古迹》命名的新疆建筑画 册终于问世。两年来积累的古城资料虽然只用了极少的一部分,但我在工作 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却远不是画册所可比的。 自1981年6月,我重操市政工程和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后,所有关于古城 研究的工作(包括编辑画册在内)都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  ……


编辑推荐

  新疆是一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祖国的六分之一画卷在此舒展。虽然戈壁、沙漠、荒地占了全疆面积的十分之六七,但同济学子在这里获得滋养,茁壮成长,驰骋挥洒,建功立业,洋溢着宏大的气度和满怀的豪情。历代的建设者可谓成千上万,同济在新疆的学子也可称成百上千。本书为其中的学子所编写,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恐怕只是沧海一粟,但他们的合力却体现着同济人对新疆的特殊贡献。本书记述了部分同济学子的亲历事迹,并有大量的照片、证件、日记等等,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出新疆同济人的坚实脚步和闪光的足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同济人在新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