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半轮秋

邓高如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邓高如  

页数:

318  

Tag标签:

无  

前言

  认识邓高如将军,已有很多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将军。最先接触的是声音,尚不是将军的邓高如先生,把电话打到我家,以一个读者身份,谈对我第一部长篇小说的看法。具体谈的是什么,已渐渐淡去,但他的睿智和幽默,还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给我留下了长久的印象。  后来,我读到了邓先生的很多文章,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邓将军是我所认识的一位丰富多彩的军人,这令人钦佩。我当过兵,知道军营的严谨和庄重,这使得军人在大众的印象中,威严有余,活泼有限。不过你要是到过邓将军家里,这个印象就要修正。  因为是多年的朋友了,我结识了邓将军的妻子和儿子,曾几次到他家中做客。除了书籍之外,繁茂的花鸟鱼虫令人目不暇接。我不内行,看不出品种有多么名贵,只见无论是上蹿下跳的小狗,还是摇头摆尾的龙鱼,抑或摇曳生姿的水草,以至大智若愚的顽石,一概生机勃勃纤尘不染,让人感叹主人对它们的精心照料。这些动物植物,如同无言的证人,昭示着这家人热爱生活富有情趣,快乐和睦。  一个人有责任让自己过得色彩斑斓。环顾我们四周,高尚而色彩斑斓者,并不太多。因为生活的重负,因为种种的压力,很多人囿于职业和职务的小圈子,加之金钱浸淫,愈来愈干瘪,愈来愈无趣,愈来愈丧失活力。邓将军绝非这样的人,他能文能武,兴趣广泛,写得一手好文章。现在他的作品集出版,可喜可贺。  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当然是把所有的文章都读一遍,我断定你会很有收获。如果你光阴有限,那么无论如何请读读有关邓高如先生写老父亲的那几篇文章。那种绵绵的暖意和练达的人情,那种发自内心的尊崇和恰到好处的调侃,那种对时代风云的勾勒和对普通老百姓惟妙惟肖的摹写,都让你觉得目不识丁然威严慈和的邓老爷子,微笑着端坐在了你面前。

内容概要

  一个人有责任让自己过得色彩斑斓。环顾我们四周,高尚而色彩斑斓者,并不太多。因为生活的重负,因为种种的压力,很多人囿于职业和职务的小圈子,加之金钱浸淫,愈来愈干瘪,愈来愈无趣,愈来愈丧失活力。邓将军绝非这样的人,他能文能武,兴趣广泛,写得一手好文章。现在他的作品集出版,可喜可贺。  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当然是把所有的文章都读一遍,我断定你会很有收获。如果你光阴有限,那么无论如何请读读有关邓高如先生写老父亲的那几篇文章。那种绵绵的暖意和练达的人情,那种发自内心的尊崇和恰到好处的调侃,那种对时代风云的勾勒和对普通老百姓惟妙惟肖的摹写,都让你觉得目不识丁然威严慈和的邓老爷子,微笑着端坐在了你面前。

书籍目录

开篇杂文如何经营方圆之问圆的魅力你会答话吗曾皙会答话转得快朦胧计拜佛的艰难“顺杆爬”足戒留有余地词判中洋人第三个W书友关门大吉但说无妨说态说技说小人聪明累另一种“艺术家”话满则过媒子情形帕帕拉兹人生面对两只船赛先生赛跑解读匿名信弦外之音锣鼓听音岂能“换个说法”“颠倒”的艺术“足球热”质疑司农寺的教训征大宛与失荆州神仙会提案狗咬人也是新闻吆喝的遐想张敞画眉别议谁说洋人无嫉妒彼此之误青山依旧儿子要过圣诞节错出魅力来想起了方孝孺不忘“黑色记忆”我要拥抱大姐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土若洋输得起么我见青山多妩媚酷食者戒雁过留声探子屠生买票野鸣梅花落冻桐花剑胆琴心都江堰的意义灯火未灭电视机前买表燕剪春风梅花三弄往事如烟难忘白果园月夜蛙声牛儿哞哞娘在唤我那卷兵书燕子狗哈猫古镇赞古将饮茶降使自东来飞越大峡谷植柳絮语今日老山兰谈花论木历尽风霜为花王花相的品位花胆之识……围城管见邓老太爷两江冲浪并蒂莲开后记

章节摘录

  作家池莉小姐有文——《学说话》(见1996年第4期《随笔》)。她认为,“说话始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同行之间,不会说话,多少就要受点冷落和压抑”云云。  我以为说话要得体、对路,固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相对于“答话”、“对话”而言,却只能算“小儿科”了。因为说话的“语境”毕竟要宽泛一些,而答话则常使人有人窄胡同之感。比如“吟对”之人就有体会,出上联较易,而答下联较难。1949年10月14日,国民党又一次将残存的“国民政府”迁设于重庆,张群见到周恩来脱口就是一句:“四川重庆成都”。周公明白,这不仅仅是三个地域名词,而是一句别有用心的上联,但一时苦思冥想也未答出针锋相对的下联来,终生引以为憾。  答话本是一种公众语言行为,若过细分析,大约有三种情形。  一是“上问下答”。比如某领导到某地检查工作,劈头就问该地属官:“辖区内社会治安如何?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如何?”本来据实回答就是了,但有经验的人又说,这样回答“吃过大亏”!如何是好?附耳过来,我告诉你一道秘方——你记得战国末期的宋玉吗?对!就是那个小神童。他五六岁时,父亲去郢都(楚国都城)办事,数月未归,时值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照,母亲不禁潸然泪下,便问宋玉:“玉儿,你说是月亮离我们远,还是郢都离我们远呢?”宋玉答道:“当然是月亮离我们远啦!孩儿只听说有人从郢都来,却从未听说有人从月亮来。母亲不必伤心,父亲很快就会回来的。”果然,三天后,父亲便回来了。其父又问:“玉儿,你说郢都比月亮离我们更近,是吗?”宋玉不假思索地答道:“不对,郢都比月亮离我们更远。”父亲大惑不解,宋玉却说:“举头见明月,不能见郢都。父亲以后不要再去郢都了,免得母亲和孩儿挂念。”同志哥,这故事你听懂了吗?就是说,你答话的内容左说右说、正说反说都不要紧,关键是一定要真正领会领导的意图,说到心坎上,帮他解除忧愁。否则,你就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处事’要当心”啊!二是“下问上答”。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许多同志都处于一种l“链条环节”,你可能是某些人的下级,又同时可能是某些人的上I级。“下问上答”的责任,你也同样可能承担。比如,不识趣的下级向你要官职、待遇之类,这类东西历来“弥足珍贵”,能随便给;吗?对这类答话,我再告诉你一条妙法,保证灵验有余。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文臣武将们都想趁此捞一把。而谋士兼“后勤部长”萧何把这事看得最淡,结果所得位置最尊,封侯,任相国,食邑万户。众功臣不服气,对刘邦说:“臣等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而萧何仅兼通文墨而已,未有汗马功劳,为何位居群臣之上?”刘邦拉下脸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你们见过打猎吗?那追杀野兽狡兔的是什么呢?猎狗也!而放猎狗去完成追杀任务的又是什么呢?猎人也!你们不过是跑得最欢的‘功狗’罢了,而那萧何却是指挥你们去完成追杀任务的‘功人’哩,如何比得!”看看,这生动有趣的回答告诉了你这样一个道理:那既做了重要工作而又不伸手要这要那的,则是“功人”了;虽做过一点工作却讨官要爵的,活该遭训了,其智慧、情操也与“功人”差得远呢!那些非分之想难道不该当头一棒打回去吗?  三是 “平问平答”。你哥子巧言令色,且又手握大权,同行自然群起而攻之,使你处于一种“如芒在背”的境地。出现这种局面你又如何回答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呢?作家池莉告诉了你一个范例,可供参考——两位著名的洋作家,一贯十分敌对。一次他们同去参加一个舞会,冤家路窄,两人在花园小径上迎面相撞了。其中一位站在小径中间傲慢地说:“我绝不给一个无耻下流的流氓让路!”另一位作家却从小径上退了下来,冷静地说:“我却让。”想一想,这个结局就可能给人造成这样的联想:自己不是“无耻下流的流氓”,而是别人。一句用心险恶的起问,得到的却是倒打一耙的回敬!倒打一耙,反唇相讥,转移视线,移花接木,难道不是用来保护攻讦自己的“平问平答”的有力武器吗?  好了,三种对答算是三面镜子,有染之人不妨“端袍撩带”照一照!你看你像哪条。曾皙会答话  写完《你会答话吗》,停笔四顾心茫然。随手翻开《论语》,蓦然发现孔子的学生曾皙就是答话的高手。 《先进篇》里说:一天,孔子的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老师身旁。孔子一番“毋吾以也”地谦虚后,就动员弟子们谈谈各自的志向。  子路第一个发言。这个素有“军事专家”美称的学生坦率地说:要是给我一个“千乘之国”治理,它周边环境并不安宁,内部还有饥荒,但我只要三年时间,就可以使这个国家的臣民英勇善战,而且遵守礼仪。孔子听后,讥讽地一笑。  接着,孔子又让冉有发言。冉有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更小一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时间,这个国家就能达到温饱水平,至于要让人民懂得“礼乐”嘛,那就得另请高手了。显然,冉有答话的口气就小了许多。  孔子又让公西华发言,公西华更谦虚了。他说:不敢讲我能做什么,但是愿意学习。学什么呢?比如在宗庙祭祀或与别国的盟会中,穿着礼服,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  最后,孔子让曾皙发言了。正在弹琴的曾皙缓缓收住琴音,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与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啊!接着讲了一通什么暮春时节,换上春衣,随一群青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之类的闲情淡话。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曾皙的这番答话,此话正好说到了老师的心窝里。于是孔子当即大加赞扬:“哈哈!我是支持曾皙观点的!”


编辑推荐

  作者主要作品:《回眸》——1991年3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巴蜀鬼才魏明伦作序。这是一本新闻散文集,25万字。至近部队新闻工作者也甚为喜欢。  《中国人的情态》——1998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余秋雨作序。这是一本杂文集,15万字,可以让你感受到作者广博的知识,辛辣的笔锋,深邃的思考。一度足各书店的畅销书。  《横断山梦》——1998年5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与人合作。这是一本反映大西南解放之初,人民解放军展开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的历史报告文学。25万字,多少电视剧、电影引用过其中的情节、内容。此书一版再版,至今仍很畅销。  《天变川康》(多次再版,后由出版社改名为《秘密使命》)——1999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与人合作。26万字,这是一本反映我地下工作者策划刘义辉、邓锡候、潘文华起义的长篇报告文学,有的情报部门把它作为学习教材,有的电视剧、电影也吸收其中不少情节资料。至今仍是热门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半轮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