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宰兽簋

李绪杰//蒙中 重庆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重庆  

作者:

李绪杰//蒙中  

页数:

27  

Tag标签:

无  

前言

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兴趣侧重于铭文文献价值,对于这些铭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到宋代才较为重视。宋人薛尚功所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书,已将这些铭文视作「法帖」。可见士人们对于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清干嘉至民国期间,金石学走向繁盛,许多重要铜器也相继出土。皇家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的编撰。私人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大潋《宪斋集古录》、吴式芬《捃古录全文》、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孙饴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罗振王伞二代吉金文存》等专著的相继出现,足见一时之盛。众多的书法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不仅对铭文文字的辨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对青铜器铭文书法的关注和理解,也远超两宋。其时擅长金文书法的书家林立,其中著名的如张廷济的摹写规矩;陈介棋的『兼体」并杂。天大激以小篆笔法写金文,精熟过人;黄牧甫在小篆金文间徘徊,静穆端饬;吴昌硕以石鼓为本,苍雄浑厚;王福庵取小篆笔意结合金文字形,古雅严整;罗振玉、容庚自然古雅,文气浓郁;胡小石驳残迟涩,金石味十足;黄宾虹揉进昼法,古意别具。他们从斑驳古奥的前代铭刻中各自获得艺术的灵感,超越前代,自立面目。不仅在书法创作上,在篆刻作品中也大量地借鉴和运用金文,以金文入印,开了一代风气,影响深远。因此,乾隆年间出土的散氏盘,道光年间出上的大盂鼎、毛公鼎,光绪年间出土的大克鼎等重器铭文,被人们奉为经典,竞相临习,至今成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声名显赫的法书名帖。

内容概要

  《宰兽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色彩静物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宰兽簋》是盛世吉金·1949年后出土铜器铭文书法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宰兽簋 PDF格式下载



这本拓片原大全幅那一页是另印一半后粘上去的,补粘痕迹很明显,要命的是粘贴处整整把一行文字糊在里面了,无法看到。这是这本书的硬伤,也导致整个系列无光,真是一马勺坏一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