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分开修行

嘎玛丹增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嘎玛丹增  

页数:

216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看不见的修行(序)我是一个诗人,总以为只有虔诚地跪在椅子上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诗,并且认为只有诗歌才是人类语言皇冠上最夺目的钻石,直到读了嘎玛丹增的修行散文,我彻底地征服了,面对聆听神谕的语言,我必须跪在椅子上读,才能参悟字里行间流露的那种对天地人间的敬畏和感恩。对于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仓央嘉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而嘎玛丹增的散文给我们的灵魂打通了一条通往神途的修行之路,那就是要让自己的灵魂长在天上,长在地里,长在人间,要让天空、大地、人世在自己的魂里生根。在嘎玛丹增的散文里,语言只是一块块聆听神谕的石头,天地人世间的事物按照原初的模样活脱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过去就像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让我们看得真切,却又显得那么遥远,遥远得让人忘记现在。而现世的景观却让我们穿越到遥远的记忆。人类一生有三种根本无法彻底突破的困境:一是孤独,人从一脱离母体就与他者产生距离,注定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二是痛苦,因为人能够实现欲望的能力总是跟不上产生这种欲望的步伐;三是恐惧,因为人一出生,死亡就开始了,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伴随人的一生,这种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这些无法逾越的困境具有永恒性,构成了人这个物种无法摆脱的虚无背景;于是人类总是设法摆脱古老精神的羁绊,囚居物质的牢笼,因为内在的欲望驱动,人的生存有其本能的理想性、开放性,人总是要为他生存寻找理由,我们在意活得怎样,从不思考为什么活。嘎玛丹增这种看似傻子式的徒劳冥思与生活没有直接意义,但是它可以从另一个管道让我们得到片刻的清净,人类活在物质社会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但它终究还是需要空气。这就是嘎玛丹增的醒世良言——信仰跟呼吸同在。正如黑格尔所说:“束缚在命运的枷锁上的人可以丧失他的生命,但是不能丧失他的自由。就是这种守住自我的镇定,才可以使人在痛苦本身里也可以保持住而且显现出静穆的和悦。”在嘎玛丹增的散文里行走,你会单纯得像一个独自在天地人间玩耍的小孩,名利淡漠如风,甚至死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对于囚居在名闻利养的人们,这是直面自己心灵的绝佳妙方,在嘎玛丹增的眼里,活着的阿蓬江可以成为圣经,先知穆罕默德说:“如果你有两片面包,请你拿一片去换取水仙花。”在物质社会,如果你不放下妄想、分别和执着,你会活得很累,更谈不上幸福。当代的人们太缺乏虚构,一切都算计得那么精细,细到心眼比针眼还小,只有你的心眼能穿过骆驼,你才能感受天地人间那种神谕般的力量,内心才充满天籁的宁静,而嘎玛丹增的散文就能引领你抵达这样的圣境。大美无言,大象无形,这些天地人间的神谕,人类语言对此的描摹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对于一叶障目的物质社会,嘎玛丹增的散文试图看护着整个人世的悲伤。

内容概要

  本书是嘎玛丹增,一个孤独的行者的心灵游记。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山川河流、古镇老宅、暮鼓晨钟,他探寻、他叩问。沿着他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可以抵达人类精神的源头。嘎玛丹增文笔冷静细腻,喜欢用哲理类思考来行文,并且喜欢用行走的方式表达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眷恋和热爱。这本文集是对大地、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回归。

作者简介

  嘎玛丹增,四川富顺人。作家、旅行家、摄影师、旅游规划师。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四川作家协会会员。当过知青、工人。1978年入伍,在军营16年,从事宣传、电视新闻记者、编导。曾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电视纪录片《千里成昆线》、《为了永远的春天》等获得CCTV和总政奖项。退役后从事影视制作、编导、广告、餐饮娱乐、旅游规划等职业。2006新浪论坛十佳写手亚军。著有《越走越远》、《在时间后面》。
作品散见《散文》《民族文学》《诗刊》《青年文学》《读者》《新华文摘》《山花》《作品》《滇池》《山花》等。数十篇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多种文学选本。十余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其中《旧物上的时光》、《杰玛央宗的眼泪》等入选杭州市、镇江等城市高中试卷,入编《中学生创新阅读?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学生阅读?2008年佳作》(高中版)等多种学生教育课外读本。作品数次选入散文排行榜。十余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

书籍目录

天途:听神说话——城市和天葬之间,隔着一段打满补丁的路程
落在甘南的羽毛
呼吸山南
呼吸兼及信仰
站在过去城堡的门口
雍布拉康,有一些东西留了下来
昌珠寺
杰玛央宗的眼泪
雪地上的声音
桑耶寺,和一只鸽子说话
追寻藏王的羊群
格敦伦珠的村庄
尼玛的塑像
在扎日沙巴以北
云雾缭绕的远方
贡嘎读本
九龙的森林
银雪贡嘎
鹰翅的背影
物质是一个漂亮的魔鬼
毛垭的秘密
神在远方等我
道路之外,看格桑花开
地途:新疆秘符——大地总是无私地为我们库藏一切
在暗夜里穿行
上帝的耳语
一只羊和一匹马的幸福
一滴水对虚构的食言
停留的时间
恰克拉克的眼神
塔什库尔干
苏巴什的水草
亲密一条远方的河流
白哈巴的马头琴
燃烧的盆地
东天山的阳面
轮台到库车的诗歌地理
人途:古镇流水——一条活着的河流可以成为圣经
旧物上的时光
三匹亮瓦
哨楼湾
云顶寨
慵懒的下午
等雨降落
在釜溪河畔侧卧而眠
西来古镇的幸福生活
上里西
春天里的时间片段
夏天到秋天的一场梦游
青草地
活着的阿蓬江
后记:找一把椅子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无数涌向远方的脚步,总有人内心是一只鸟的漂泊惊魂。懂来每个牵注目光的风景,都是心底旧痕。触摸不可言说的灵魂,把视线转向同样伟大无声的雪岳江川。逝水千年里,谁在看护整个人世的悲伤。 如此和更恒久更沉默存在的对望。彻见彼此,如何一体相依,就是怎样独自空旷。  ——叶隐·格桑梅朵


编辑推荐

《分开修行:在路上找到自己》编辑推荐:腾讯读书、新浪读书、搜狐读书联合推荐。中国第一本聆听神谕的旅行散文集。天途、地途、人途,一个人的西藏,一个人的新疆,一个人的古镇。

名人推荐

无数涌向远方的脚步,总有人内心是一只鸟的漂泊惊魂。懂来每个牵注目光的风景,都是心底旧痕。触摸不可言说的灵魂,把视线转向同样伟大无声的雪岳江川。逝水千年里,谁在看护整个人世的悲伤。如此和更恒久更沉默存在的对望。彻见彼此,如何一体相依,就是怎样独自空旷。——叶隐•格桑梅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分开修行 PDF格式下载



心灵的证词,在路上找到自己——读嘎玛丹增《分开修行》西安 野水这个中秋的夜晚,我没有去看月亮。一样的月光,来来去去地照耀了好多年。清辉如水,遍洒俗世。可有多少灵魂,是被那一汪皎洁之水,濯洗得洁白如玉?不染纤尘?承载我们灵魂的心房,早已拥挤不堪,太多的欲望,占据了逼仄的心室,而更多的新生的欲望,已经迫不及待地融化于涌动的血液,正在那些因为堆积的油脂,而变得窄细的血管里左冲右突,试图到达拥挤的心室,占据一丝空间。于是,我们孤独,恐惧,忧虑,烦躁,意欲在俗世之外,给心灵寻找一块干净的居所。那么,就让嘎玛丹增的《分开修行》带你上路吧。背负你的灵魂,庄严地行走于高原,雪野,古镇,古堡,那里,或许有你想要的热情,淳朴,简单,沉静。当然,因为外来文明的入侵,也许,你“到”的地方,是又一个“马孔多”。略有不同的是,出售的不是布恩迪亚上校手工制作的“金鱼”,而是萨提拉迪手中亮闪闪的“宝石”。你也许会看到枯瘦的漂着**的河水,诡异的不可猜测的微笑,纷乱的人群的踪迹。感受到和都市一样的狡黠与浮躁。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在跟着他“行走”的路上,会得到沉淀,净化,升华。 一* 天途: 聆听神谕 抛弃杂念碧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远山的脚下,一个身穿红色长袍的少年,伫立戈壁。看不清他帽檐下面的表情,“那是某个遥远的早晨,太阳刚刚从喜马拉雅山的东端升起,没有温度地照耀着冰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一个母亲站在草木葱茏的山冈,眼泪像帕隆藏布河的水流一样奔流不息,无奈而悲伤地把儿子送上了漂泊的旅程。年轻的聂赤赞普佩带着刀剑,非常坚决地告别了母亲,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我相信,书封面的那个红衣少年,就是年幼的聂赤赞普,而他的母亲,站在看不见的远处。他的瞭望,或许是最后一次对俗世的留恋。正是这个当初长相怪异,可能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少年,在日后的岁月里,成为藏王,他率众建成了藏族历史上第一座地面建筑:雍布拉康城堡。现在,作者随着朝圣的人流,拜谒藏王聂赤赞普。周围是心静如水的朝拜者,而“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为什么?煨桑炉前的藏族老阿妈,并没有因为“我”的大方而占便宜,坚持找零;“他们对信仰的执著无我,远远超过了我们对宇宙世界的肤浅认知和世俗理解。”“我想多给洛桑20元钱的善意,再一次遭遇了古老传统的拒绝,洛桑还免费送给我一块酥油。”“这块发源过吐蕃王朝的土地是古老的,依然保持着藏民族古老的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气候、信仰,乃至简单纯净的生活态度,使得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完全独立的人文生态。世界并不像传言那样已经彻底改变,或者大同,改变的往往是我们的意识和立场。••••••这个世界,还不像我们正在紧张的那样功利和混乱。”在这些语句里,我似乎找到了他在藏王面前内心不安的原因,而这,也许是他行走的动因。“我”是一个缺乏信仰的人,但在这里,“我”却听到了神的声音。行走就是放下,寻找就是回归。回归原始与淳朴,他的内心才能安静下来,从而舍弃掉一些繁冗的尘念,“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在黄龙,“我准备了半生的激情,再一次遭遇冰冻。”那些曾经饱满的美丽,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珍珠一般的水,已经成为高原忧伤的泪珠。不幸中的幸运,是他在雪宝顶的山下,遇到了泽戈。在这里,他“无数次坐在同一个地方,跟泽戈一家亲人样唠嗑家常,一边喝酥油茶或青稞酒,一边享受世界上最澄明的阳光和最干净的空气。泽戈家的露台,是我在城市的牢房,经常想念的地方。”与朴素热情的泽戈多年的来往,完成了他对一个民族从陌生到接受、融合、崇敬的过程。也荡涤了他的同事心中那些俗世的隔阂与不屑。在这众神居住的高原,他意欲用自己一生的流浪,煨桑爱恨情仇,将自己血管里拥挤的欲望摒弃,和那些山一般匍匐在地的兄弟姐妹,陶醉在青稞酒的浓香里。在热闹的昌珠寺,他看到了和内地一样的热闹。昔日冷清的寺庙,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游人与信众混在一起,在经筒前转来转去”,那些游人的心思,又有几人能够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藏民族终身旅行的不是今生,而是灵魂流转的心灵长途。”“中国大大小小的寺庙,总是拥挤着各式各样的人群,怀着各式各样的心事,烧着各式各样的香烛祈祷,管他是何方神灵鬼怪,对着金身塑像叩头膜拜••••••包括福寿久长、子孙满堂、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等等关于俗世生活的愿望。”往日清静的佛、道之门,如今以市场化运作,甚或以传销的模式,经营得风生水起,门庭若市。高香林立,烈焰熊熊。佛像的微笑是真诚的,而面对香客信众大把掷钱的热闹场面,暗自窃笑的又是谁呢?面对这繁华的景象,作者的头脑是清醒的。然而,在这万众匍匐的场景面前,任何俗世的灵魂,也会畏惧于神灵的威严,或者被“虔诚”的人群瞬间同化。于是,“我也急匆匆地加入了这个庞大的烧香队列,心甘情愿地将被汗水打湿的钞票,塞进世俗化寺庙经济的虎口。”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有点悲凉,但我完全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因为他尘心未泯,六根不净。在桑耶寺,他说,“如果我的身体能够代表心灵发言,我可以从此不再开口,但我在烟火户籍的儿子、父亲和公民身份,房子的按揭和子女学费,还有一些责任和义务没有完成。我寻找古老而神性的场,追寻圣人踪迹,用以削弱和减少我对焦虑、惶恐、贪欲、痴谵、悲伤和绝望的叫喊•••••”正是这样矛盾心理的作用,作者笔下的文字,很多时候充满了自责和失望。他一方面痛恨感官对心灵的戕害,一心追求朴素圆满的心灵回归,一方面又不能放弃俗常的物质精神的愉悦。而这一点,正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于自身的诘问和对心灵的狠狠撞击。当很多作家还在谈论及物,在场,技巧等的写作手法的时候,嘎玛丹增却一边行走,一边为自己的心灵写作。他不惧怕暴露自己的灵魂,相反,他背负着自己在潮湿的城市里“行将腐烂”的灵魂,庄严上路,在广袤的原野,在这众神居住的地方,将灵魂铺展开来,并接受雪域高原日光的曝晒,试图用强烈的紫外线,杀死寄生在他灵魂上的那些“病毒”。这样的文字,有几人敢于在散文这个难以藏身的文体里写出来?他们总是将自己的心思,小心地隐蔽在富有意境的语句下面,对花泣泪,感月伤怀;面对一片荒芜的土地,聊发空泛的思乡之情,或者在小说里,以自身的真事虚构他人的故事,亦从来没有认真地探讨过自己心灵不安和焦虑的深层原因。但是,在格敦伦珠的村庄,嘎玛丹增就说:“我们在老房子面前拍拍照片,甚至可以欣喜若狂地惊呼赞叹,真要住在老屋,我怕清楚地知道,除了急切地想念舒适,分秒都想逃跑。”从这一点来说,我很佩服嘎玛丹增,他不怕被人识破藏在他皮袍下面的“小”来。敢于暴露,意味着准备舍弃。舍弃的,是心中的俗常;接纳


《分开修行》读书笔记 紫袖斋(一)翻开书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随手把一枝桂花夹入,权作书签,香气也随着那些魂牵梦萦的场景游走于字里行间,潋艳开来。走了一遭大漠,未能圆预期的会晤,于丹增的指尖徐徐绽放,有些温软,又有些疼,原来,扎根在心底这么多年的情结,是有条件的,太多的附属条件,所以爱得不够纯粹,不够彻底。也顿悟,当年那样迷恋黑豹的特立独行,天马行空,期许有天和他一样,且随风吟,或效三毛远足,手写我心,终擦肩而过。根源只在于以为•爱。爱的境界不同,注定结果的背离。同样的不洁,丹增觉得猪和狗的气味比香奈儿好闻,而我却坐立不安,每天都食不果腹。也曾有那么一瞬,以为冰到零下的情结,被他一语“如果那一天你觉得牛粪和青草一样的干净,你的文字就有新台阶上了,这些都只是形式”激得热血沸腾,心底犹有一个声音不迭提醒自己,你做不到的。很刺耳,却真实。无意再感伤,遗憾,无所谓失去和得到。如果注定想象与现实难以交融,且在丹增天籁般的文字里,延续吧,又或是一种重生。于那些厮缠在记忆深层,蔓藤般蓬勃生长的情结,也是最好的去处。免了连根拔去,割除的切肤之痛。(二)读得最多,是西藏。我小心的翻着每一页,仿佛捧着尘封多年的心事,唯恐碰疼惊扰了它们。一幅朝圣的画面,伴随着丹增字字灼心的描述——“不断有殷红的血渗露在皮肤上,给人一种醒目的疼痛”,还是惊醒了蛰伏的记忆。我抗拒也好,迎合也好,心都不由自主遁着爬到了西藏情结蒂结的源头。时隔太久,竟忆不起何时,何地,也是惊人相似的朝圣镜头,只记得彼时很年轻,震撼不已,恍惚半晌,蓦然间对那个遥远的地方,生出了强烈的好奇和向往。因为高原反应,一直未能成行,梦自此深锁,多年后在丹增的笔端重逢,匍匐在原地的记忆悉数勾起,潮涌般卷没了我。我触摸着它们,仿佛那薄薄的几十页,浓缩着我已经远去的往事,打开,合上,经年一瞬。那一瞬,我觉得我一下子提前衰老了,象极了《康定情歌》里的苏杰,喃喃念叨着,我已经八十五了,再不去,就再也去不了。老泪纵横。不管是多年前涉世尚浅,孩子气的自己,还是如今蜕变成所谓成熟,懂得掩饰的自己,相同的场景再次上演,感觉都一如初始的敬重,仰视。我们在这浊世呆得太久,诱惑贪欲,一次次把我们定格在自设的囚笼里,我们已经失了毫无保留,全力以赴的勇气,习惯了权衡利益得失而决定投入的比率多少,精打细算着每一份付出。我们再不可能做到如丹增画里的妇人一样,不辞千辛万苦,只为了圆一个单纯的信仰。很多年前,我满怀憧憬和朝圣者零距离接触的梦,一搁浅就是经年,丹增走了过去,瞬间就站在了1231年前,我的灵魂也随之穿越。如果可以,我愿意变成桑耶寺那只和丹增私语的鸽子,疏离灯红酒绿,“世界很静,静得只剩下风,在经幡上吴侬软语。”却止一霎,书里书外,已然天上人间。(三)心随丹增漫游,仿佛聆听着许巍的歌,明明是辗转奔波于都市的尘俗中人,心却总在竭力寻找一个出口,身体在红尘游走,灵魂于圣地匍匐。一场背道而弛的较量,不是妥协,便是茧破。或许是心向灿色,即使生在冰天雪地的悬崖峭壁,一样会努力的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出花来。心由初始被丹增饱满的笔触感染得忧伤无比,仿佛被卷入巨大的漩涡,不能自拔,渐趋平复。一个自由开阔的行者,忧伤,绝非文艺怨男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忧伤,而是一种与粗糙现实对抗的高洁,沉甸甸的悲悯情怀。悲悯太多光鲜文明的背后是对古老美好的摧残,悲悯返朴归真已经渐渐淹没在七彩霓虹灯下,悲悯我们离最初赤条条来到这世界时的纯净,愈走愈远……无法想象,在这个俗世,以如此纯粹的姿态,关注苍生的姿态写字,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也让一贯写字自娱自乐的我,对文字第一次有了敬畏感。格桑梅朵语“和世界两不相伤,清水照初颜。”是最完美,最恰如其份的诠释。有时候,穿越徜徉于虚拟的字世界里,只为遇见另一个自己,有如偶尔向禅,是为濯心。更多时候是爱嗔爱闹的鲜活俗人。因为俗,所以鲜活着,也因为俗,愈发心仪区分于尘世,辟一处静地的清欢,有距离的相望,止于字里的纯粹会晤,有时更让人向往和留恋,也更持久。(四)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温存的影子,如果说初始,丹增笔下的影子,是一个孤独的男人背影,有些苍凉,有些冷,慢慢的,影子愈来愈有温度,愈来愈柔软,又有些疼。我知道那里面是他母亲的气息。一个善良隐忍,有着一头美丽长发的女子。“黄昏时份,放下针线,深情的对着釜溪河岸,呼唤着一个熟悉的乳名:幺儿,该回家咯——”或许还有另一个深潜的影子,摇曳在时光的深处,我们触及不到的角落,我翻到最后,也没有觅得这样的影子,书里的桂花却已经枯萎。重新夹入一枝,只是想用新鲜的香气,去复燃一些画面,“我再一次假想着披蓑顶笠,踏上湿漉漉的拱桥石阶,和桥上的女子步步紧握,共同纤长这个足音深透的晌午。”或许,能够给那个孤独的影子注入一丝生气和温暖。从此,他不再是独行,我们的指尖也有了热度。(五)桂花夹了一页又一页,字里行间满是幽香。忽然想起了高原大片大片开着的格桑花,柔美中有一种无以言喻的豪迈和洒脱。看过很多图片,却一直情有独钟蓝色背景下的格桑花。阅花无数,单论姿色,算不上花中翘楚,也不贵气,更似野花,也因为野,开得肆意,灿烂,自由,阳光,我行我素,散溢着囚养“深闺”的珍品无法比拟的气场。湛蓝的衬托,又挑脱得纯净澄静无比。而引人无限向往,更多是她美丽的寓意吧:找到了八瓣格桑花,便意味着找到了幸福。愿此花,在丹增的指尖永开不败,也泽及所有与此书结缘的人。好字,善缘。如是。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注定是要一直行走在路上的,而行走者的姿态和心灵却各各不同。一些人是为了增长阅历及开阔眼界,而一些人却把行走当作一种修行方式,并用自己的灵魂去感知行走过程中的一切所见所遇,去无限地接近他所渴慕的神谕。譬如嘎玛丹增。修行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虚幻的形而上的词语,而对于一些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状态。譬如嘎玛丹增。芸芸众生,浑浑噩噩者多,清醒者少,而经常于夜深人静处自省者更少之又少。嘎玛丹增是这更少数中之一。他一而再地申明自己是一个信仰缺失者,却从来不放弃寻觅灵魂皈依的正途。无论是行走在西部荒原,还是游走于古镇老宅。与其说嘎玛丹增是一位孤独的行吟者,不如说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修行者。生活在有重重压力与束缚的城市,人心有时候会像困兽一样,找不到出口。焦灼,迷惘,抑郁,这时候就需要走出去,像嘎玛丹增那样走出去,到旷野上,到高山上,到寺庙里,到小桥流水处。在感受自然的恩赐的同时,你困囿多时的心灵也会因此获释,或者更会受到某种触动,乃至震憾,有幸者甚至会找回迷失多年的本我。


期待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嘎玛丹增的文字,不得不说开拓了文字另一片宽阔的视野。曾在很多纯文学杂志上看过嘎玛的散文,一见难忘。这是一位真正的行者和写作者,他不仅用脚印见证世界,用热爱追踪信仰,也是用自己的灵魂倾听生命和大地的声音。宗教和文化,风景与人情,爱与生命皆是他笔下的图腾。这本《分开修行》每篇文章都值得一再阅读。喜爱。


读过嘎玛丹增的博客,感觉他的文章像一泓温泉,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你的心灵浸润了。你的思绪也会跟着他的叙述泛起粼粼波光。非常喜欢嘎玛丹增的文字,感觉他的文字非常有特点,优美灵性也不乏厚重深邃,字字句句都充满他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他的文字来自于心灵舞蹈与心灵,是一首首心灵的神曲。《分开修行》是我期待已久的书。这是一本让日子慢下来的书。这是一本让心灵平静呼吸的书。这是一本让人享受文字魅力的书。


每个牵住目光的风景,都是心底旧痕。封底题词诠释了行走和记录的心灵背景。这本书作者所到之处,所记所忆,苍茫有苍茫的宏阔,细腻有往昔的深情和叹惋。雍布拉康,桑耶寺,甘南,扎日沙巴,恰拉恰克,苏巴什,白哈巴,阿斯塔拉,边地苍凉辽阔;犍为县罗城古镇,阿蓬江,顾县,西来古镇,上西里,刘汝北,古镇故人旧事,珍惜爱重。作者笔力不凡,着眼现实关照流失,处处透出悲悯。很动人。期待作者有更新作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思想上的麦加圣地,这种神驰,这种向往,可能会蛰伏到我们老去,甚至死亡。感谢作者处身实地,用笔端的细腻及人性的豁达,将真实还原在我们思想深处的最远端,让这种心头积压的概念,变得越加的清晰。感谢作者,分开修行,或许路上不止有你,还有我们


每天川梭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总在现实和理想间徘徊,社会的现实状态使我无法视金钱为粪土,为了家庭、责任不得不卸下梦想,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光鲜地来面对现实,其实早已身心疲惫。早想为疲惫的心灵找个出口,而这本《分开修行》的出版使我重温了自己的西藏梦,十分喜欢!


探索人类精神的源头,旅行中沿途的物景洗涤人的灵魂,心灵得以修行。


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在这一番旅行中收获比付出多的多。在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的心灵在不断的行走中获得了升华。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作为读者的我甚是喜欢,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生命的深度得到加宽,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去到那个地方,静下心来找到自己。


我一直信奉身体或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嘠玛老师是一个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的人,我很佩服,而且笔力雄厚,跟着他的书我去了好多不曾去过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是一趟心灵之旅,在旅程中我看到了作者悲悯的情怀和对尚未遭到现代工业荼毒的山山水水的热爱,在这喧嚣的都市里,这书象一汪清泉让我不仅也向往那些世外桃源,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但是我们可以怀念从前,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接受爱和美的洗礼,还可以为那些依然存在的美好贡献自己的爱心和努力。如果你有两片面包,请你拿一片去换取水仙花,这也是我所追求的诗意人生。


在路上行走,有朝阳,有落日,还有风景,感谢作者带我们一路向前感受风景!


喜欢旅游类的书籍。可以让心很广阔。


分开修行,或许也是分开旅行,别那么紧张,你不是一直说要去巴黎么


为了找到自己,出发上路,旅行也是一种修行


这本书为我开启了一扇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通过它突然使我明白了一件事:其实身边,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好多好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去阅读的人生。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好像被屏蔽掉了一样——仿佛我们周围只有一种作家——汉族作家。有谁曾经真正的去仔细品味过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汉族以外的声音?


结果想继续看的时候,被借去的书就回不来了。干脆就多买了几本,再有人喜欢就送。


很及时,昨天下单,今天就收到了,过节有这本书陪着,不会太寂寞。作者文字的厚度和图片的视觉意义,很独特,可以慢慢嚼。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更喜欢作者的笔锋。相当好的一本书。


心灵跟着一起修行。。。。。。


在路上找到自己......


有人推荐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所以一次就买8本,自己一本,然后送给朋友。


很好的读本,净化心灵!


很喜欢的一本书哟~而且到货速度超快。


书很好,看了以后让人的心情很开阔,值得一看。


还没有读,但是很喜欢平静的心写出来的东西,看完再回来


物流超快,十几个小时就送到了。印刷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喜欢。


西藏,是我梦想的地方。


收到书被小喇嘛吸引,随手翻开,差不多读到凌晨,如果不上班,会通宵读完。需要反复阅读的书。


在路上……


老爷的书我必须捧场,老爷的文笔毋庸置疑。


这本书是同事大力推荐的,收到书后感觉很棒


一块入手很多本,这本决定放在最后看,看过再来评价。。。


书很好地表述作者一路上的感想,引人入胜,能带着读者一起感悟美好情感


在网易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还没看完呢~~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看看!


作者的文风很美,时而描景,时而忆史,时而叙事,时而有感而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宝贝很好,以后常来


折扣这么低,真的巴适


好书,很好看,受益匪浅


在浮躁的世界上,能读到这种沉静的书,是件幸事


第一本送人了,又买一本


凡世的喧嚣中,需要这样的文字,扩宽眼界,放飞心灵。


是否有一种修行,可以为沧桑的心灵找到澄净的出口?是否有一种文字,可以为怀旧的情怀打上阳光的烙印?嘎玛的《分开修行》于我远不止这些,他坚定而铿锵地行走在雪域高原、山川河流,他痛快淋漓地在路上寻找自己,他用一颗敏感的心感怀苍生的生存态度和人文哲学。我能感受到,在那片信仰的天空下,心灵颤抖着仰望神灵,字字句句淌入血液,犹如草原盛开遍地的格桑花。


很好的一本书!嘎玛丹增以平静的叙述,直逼人的灵魂,这本书从头至尾在叙述山水,字字在引人思考信仰!


期待已久,直抵心灵的读本。


书中图片精美,文字优美,写的那些美景让我很是向往。尤其是写到了我曾去过的喀什高台民居,可惜我对那些文物古迹了解不深。遗憾!有机会一定再走一遭!


不错的消遣书。还是值得一读。


前段时间,经一个人的推荐,才知道这本《分开修行》,因为当时没有别的书要买,所以,等了一段时间才买下,11月1日收到这本书,但也只是粗略地翻看,不管别人怎么说好,也得我自己看过了,觉得真的好,才会去说好,不要说网络中人的推荐,即便是生活中的朋友推荐,我也是这样的态度!如果我不喜欢这本书,一定要我说这本书很好,我绝对做不到!如果,因为我不说好,就破口大骂,实在有失风度!!我想,如果一个作者,听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那么,他的文字,是不会有进步的,莫言也不敢要求所有的人都说他的书是好书呢。问好嘎玛丹增!买这本书,只因为好奇,不为别的,等有时间了,再细细读这本书,到时候,如果觉得有必要,再来写评论。祝你的书,越卖越好,也祝你,以后出更多受读者欢迎的书!还有,这个回贴,如果不满意,可以删除,不介意!


分开的修行,需要深厚的内涵……


一次买了很多本,这本还没有仔细阅读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要积极的生活。不管你面临什么样的得失。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不过如此”关于巴西足球的故事。一个老人在接待归国的足球运动员。举着一个牌子,上边写着这四个字。失败而归,原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后来足球队赢着归国的时候,他还是觉着这个牌子,人生的痛苦和不快乐或者是成功,其实不过如此。主要看你你一什么样的态度,态度是一种选择。是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心态,就会获得什么样的人生。


《分开修行》图片很精美,美到让你有一种立刻走近的冲动。这不是单纯的游记,作者更多地是捕捉美景之中生活的人,充满生命力。我想,书名之所以冠名之‘修行’,源自于,行走在西藏、新疆和古镇,完全能抛弃了所有世俗的熙攘,静静地聆听自然之音,这种原始的气息,似乎总能净化我们世俗的疲惫的身心。


喜欢作者的笔锋,完全有别于一般意义的游记散文。切合人们“寻归传统、敬畏大地、走向自然、朝向终极”的精神诉求。


让人能够潜心行走在信仰的旅程之上


很满意!已经向很多朋友推荐啦...不好意思!竟然忘记评论了,谢谢提醒!


整体感觉还可以,书还没有看。


很好的书,平装,看着很舒服,很典雅


《分开修行》传递给人一种静默的思考,诗意的情怀。


,同类型的有更好的,一样的时间可以读别的,没必要看这样的,我买了后悔了


不好,后悔买了。乱七八糟。。。。。


书店不打折,在这里买了五本,送喜欢旅行的朋友,很合适。可以跟着作者深度行走。


听朋友推荐,作者多次获得各项大奖。看了几篇,很喜欢,值得细细品读,净化心灵。


在网上看了几页电子书,被里面朴实的文字给吸引住了。向往作者那自在自在飞翔的心。看着能让人心静,宛如被风偶拂过的水面,微微地泛出一点涟漪,思绪仿如已经飞出这喧嚣的城市,来到一片寂静之处,只愿这样静静的冥想着,不做任何一点细微的动作,哪怕会影响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值得推荐!


不值得购买,就是普通的游记,带着些思乡。


作者去过的地方,还可以。


没有打开过,看来书应该是正版的,而且很新。正准备阅读。


我喜欢为疲惫的心灵找个出口


显旧的书


分开修行


价格实惠,很喜欢的一本书!


静下心来看看,还是不错的


一路走,一路修行


在路上找到自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