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育基础

李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范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您开始阅读本书时,人类已经迈人了21世纪。  这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一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如此特点的书,我们虽然沿用了“教材”这个概念,但它与那种仅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讲、学生不懂,以“教”为中心的教科书相比,已经在内容安排、形式体例、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了。希望读者对此有所了解,以便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欢迎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祝每一位读者自学成功。

内容概要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书籍目录

美育基础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美育的学科性质一、美育学研究的对象二、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三、美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第二节 美育的发展历史一、古代美育思想二、近现代美育思想第三节 美育的现实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需要开展美育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加强美育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普及美育四、深化教育改革需要推进美育思考题第二章 美育的性质第一节 美育是感性教育一、感性的界定二、美育与感性第二节 美育是趣味教育一、趣味的界定二、美育与趣味三、趣味教育的意义第三节 美育是人格教育一、人格的界定_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三、美育与健康人格思考题第三章 美育的特点第一节 形象性一、美育的形象是活的形象二、形象性的特点第二节 愉悦性一、愉悦性的生理基础二、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三、美育愉悦的层次第三节 自由性一、非强制性二、自主性三、超功利性思考题第四章 美育的任务第一节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一、审美是人类独有的活动二、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三、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第二节 塑造审美心理结构一、审美心理结构的特点二、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第三节 提高审美能力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三、增强审美创造能力思考题第五章 美育的媒介第一节 现实美及其美育一、自然美及其美育二、社会美及其美育第二节 艺术美及其美育一、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二、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及其美育三、视听艺术、语言艺术及其美育第三节 科技美及其美育一、科学美及其美育二、技术美及其美育思考题第六章 美育的功能第一节 提高生活质量一、生活方式与审美二、生活质量与审美第二节 协调人际关系一、美育使人淡泊名利二、美育使人血气和平一三、美育使人相互沟通第三节 发展两个文明一、文明简析二、美育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三、美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思考题第七章 美育的途径第一节 家庭美育一、家庭美育的形式二、家庭美育的特点第二节 学校美育一、学校美育的形式二、学校美育的特征第三节 社会美育一、社会美育的形式二、社会美育的特征思考题第八章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第一节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一、美育与德育的联系二、美育与德育的区别第二节 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一、美育与智育的联系二、美育与智育的区别第三节 美育与体育的关系一、美育与体育的联系二、美育与体育的区别思考题第九章 少儿的审美发展第一节 少儿审美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少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二、少儿审美发展的主要内容三、少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少儿审美发展的过程描述一、前审美时期二、审美萌芽时期三、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时期第三节 少儿审美发展与审美活动一、游戏与少儿的审美发展二、绘画与少几的审美发展三、音乐与少几的审美发展四、童话与少儿的审美发展五、文学与少儿的审美发展六、大自然的美与少儿的审美发展思考题第十章 小学教育第十一章 老师的审美素质后记附 美育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章节摘录

  从总体上来说,近现代的中国美育理论,基本上是沿着“救国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救心须去欲,去欲靠美育”的思路来立论的。他们把美育与改造人性、改造社会联系起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们的美育思想已具有明显的科学形态和近现代色彩。但是,他们往往赋予美育更多的道德内容,让美育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过分夸大美育的社会功能,这种美育观是不科学的、不切合实际的。  (三)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美育思想是在批判地吸收以往美育思想的优秀成果,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关于美学和美育的专门著作,但是对于“美学方面的教育”,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十分重视的。在他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并具有开创意义的美育思想,这为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主要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育思想。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吸取了席勒关于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发展的思想,明确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的理论。他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不仅使劳动异化,而且也使人发生异化,人已经丧失了人的本性,而成为奴隶或沦落为动物。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这种劳动的异化和人性的异化,必然造成人的身体和心理的畸形发展,使人失去了原来的本质,人的才能被扼杀,人的全面发展遭到破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育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