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大椿  

页数:

371  

字数:

43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性著作,其特点在于,它是一部专著性教材,既涵盖该领域的主要内容,又充分吸纳了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着重考察了科学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活动与方法问题、技术创新问题、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变革问题、科技运行机制问题、科学与反科学问题、科技与文化的整合问题等,都有基本和独到的论述。

作者简介

刘大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主要代表作有:《科学哲学》、《知识经济:中国必须回应》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 一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二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哲学的难题及其展望 三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第二章 现代科技概观与自然观的演化 一 科学活动论。科学共同体 二 现代科技结构及其演化 三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四 自然观的变迁。机械论自然观与还原论 五 辩证的、历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章 生态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一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 二 科学万能论与生态价值观 三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与对策 四 对自然的道德关系与环境伦理学 五 传统发展观及其负面作用 六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国21世纪议程》 七 回应中国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 第四章 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多重分析 一 科学认识和方法的层次与灵魂 二 发现的逻辑与创造性问题 三 发现与辩护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 直觉思维与灵感。机遇及其利用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经验基础 一 科学实验及其作用 二 科学实验的结构和特点 三 科学仪器与测量。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 四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必然规律与统计规律 五 归纳问题。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六 大数现象与统计方法。类比方法 ??第六章 科学认识的理论建构 一 科学抽象。理想化方法 二 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方法 三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四 科学理论的功能。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发展 五 科学理论的结构。假说-演绎方法 六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 第七章 数学方法与系统科学方法 一 数学的方法论意义。模型化原则 二 系统观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特点 三 系统科学体系的结构与性质 四 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功能 五 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思路、运作要点和主要种类 第八章 技术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一 技术哲学研究的缘起和发展。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二 技术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技术结构 三 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与创造力 四 技术转移的方式与战略选择 五 熊彼特假设与创新。需求拉力与技术推力 六 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扩散模式 七 高技术创新。高技术公司与企业家精神 ??第九章 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变革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 现代科技作为经济内生变量并入生产过程 三 现代科技并入经济宏观运行 四 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 五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文明进步 六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第十章 科技运行的支撑体系 一 建立恰当的科技运行机制 二 在科技教育领域提高质量、调整结构 三 加强科技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四 完善科技奖励的制度和机制 五 科技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第十一章 科技与文化的整合 一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迷信 二 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 三 科学理性与人类精神 四 对传统文化与西方化的反思 五 不利科技事业的文化成因 六 克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是一部专著性的学科基本教材,涵盖了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主要内容。第2版立意创新,增添了近四成新文字,充分吸纳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作出了更加系统和独到的哲学回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内容全面,观点主流,虽然有一些官方哲学的厌恶感。


需要的同学读一读 不错的书


科学技术哲学的入门书,值得好好看看。


以后能不能大点折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