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美)富兰克·H·奈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2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富兰克·H·奈特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书共三篇12章。  第一篇为导论,由第1~2章组成。其中,第1章主要讨论利润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该章强调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科学假设的重要性,完全竞争意味着完备知识,因而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利润是不存在的。第2章主要讨论了利润理论。该章对经济学的动态理论和风险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历史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态理论混淆了变化的后果与变化中不确定性的后果;风险理论则混淆了可度量的概率意义上的风险与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这里奈特再一次强调,遵循已知规律的变化不会导致利润,可度量的风险同样也不产生利润,因为这样的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或其他措施来消除。  第二篇探讨完全竞争理论,由第3~6章组成。其中,第3章主要讨论了选择和交换理论。从经济秩序出发,作者认为经济秩序是协调和满足需求的经济活动机制,而不同需求之间却存在着多种冲突,比如,资源与资源在满足多种需求时的使用;效用和效用递减规律;鲁宾孙和鲁宾孙经济;具有相对性的快乐与痛苦;成本是牺牲的选择机会;资源的真正意义和资源成本等。该章使用函数、曲线和均衡等工具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第4章主要讨论了联合生产和资本化。作者试图说明多种资源在商品生产中的使用问题和组织中的效果计算问题。在分析报酬递减规律的基础上,他把生产价值归因于资源或投资品。由于时间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时间偏好的谬误,任何把生产能因分类为各种“要素”的分类方法都不可能成立。第5章主要讨论了机会和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社会的进步问题。具体分析了静态条件的含义,以及进步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了把生产“能因”按传统三分法进行分类的问题,并对在没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与实际回报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利息的本质。第6章主要讨论了完全竞争的小前提。作者分析了不存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垄断和垄断的不同形式,以及竞争性体系走向垄断的可能趋势。  第三篇探讨由风险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由第7~12章组成。其中,第7章阐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含义,主要分析了知识在行为中的作用。作者认为,行为是面向未来的,知识是预测未来的,虽然经验能够被分解为特性不变的物体的行为,但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来说,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无法完全把握,以致我们依赖于从一种行为模式推断另一种行为模式。由于我们不可能对穷尽性的和进行数量的分析,我们只能“估计”,由此推测出来的行为模式具有多样性,导致利润产生的“风险”是判断错误的机会,在本质上是不可度量的。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类对付不确定性的建构和方法。我们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化,保险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二是专业化,企业的联合有助于克服不确定性。第9章主要讨论了企业和利润。作者在静态社会中引入不确定性概念,说明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的特殊决策与风险分摊机制,以及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和需求。第10章继续讨论企业和利润问题,主要说明管理人员的特有素质是对人的判断,最终控制是控制企业组织的人的选择。第11章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和社会进步。变化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功能与储蓄功能的分离,并由此产生了利息理论,利润资本化所导致的复杂问题成为利润的恒久来源。第12章主要讨论了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方面。作者提出,减少或重新分配不确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并且,这些方法被运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是人们所不希望存在的。

作者简介

  富兰克·H·奈特(1885-1972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于经济学发展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创新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古典自由主义者,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作这一介批评家,他告诫公众,经济学家的知识是有限的,其预测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教师,他培养出了像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布坎南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  1885年,奈特出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一个农场里,1911年在田纳西州的米利根大学学习哲学,一年后开始学习经济学。1916年奈特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就是本书--《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毕业后,奈特在康奈尔大学任教一年,然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两年,接着移居艾奥瓦,并在艾奥瓦大学晋升为教授。1927年,奈特回到芝加哥大学,成为在芝加哥大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到退休。  奈特也是美国经济学界最具权威性的人物之一,1950年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论第1章 利润和不确定性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第2章 利润理论:变化、风险与利润第二篇 完全竞争第3章 选择和交换理论第4章 联合生产和资本化第5章 不确定性不存在情况下的变化和进步第6章 完全竞争的小前提第三篇 由风险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第7章 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含义第8章 应对不确定性的建构和方法第9章 企业和利润第10章 企业和利润——薪金经理第11章 不确定性和社会进步第12章 不确定性和利润的社会方面索引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典范之作,奈特认为现实社会中的竟争同理论上的完全竞争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区别:前者在竟争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后者则没有。因为面对着不确定性,竞争者需要判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由简单的工场主变为企业家。成功不可能重复,也不能复制或通过学习获得,只能靠人本身的判断能力。以这种不确定性为基础,奈特解释了利润的由来,建立了利润的理论基础。此外,书中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也被广泛接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PDF格式下载



  周老师的课上推荐这本书,所以就买回来了,跟其他很多书一样,几次想打开都没成功,终于这次能坚持读读看了。
  首先,初版前言,再版前言,1948年版前言,1957年版前言~~~~很少有书有这么多前言,这么长的前言,而且基本每个前言的内容都各有不同,并非对自己文章的简单总结,包含了作者思想的变迁。不像一般前言简单感谢一下郭嘉再感谢一下老婆孩子以及七舅姥爷等等,再谦虚两句问题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斧正就结束。
  从整体来看,本书流露出老派博士论文的浓浓气息。从开始的思想史追溯,到建立模型再到一步一步放宽假定。其中的某些警句颇有熊彼特的风范。
  读完后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才发现目录里对各章的主要内容已经做了概括。省去了很多机械归纳内容的时间。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导论,第二篇完全竞争,第三篇因风险与不确定而导致的不完全竞争。显而易见,第三篇是作者主旨所在。
  
  几篇前言和第一章都更多的从方法论这一角度出发,甚至整个导论都可以视作一篇综述,对古典时期以来的经济学发展,特别是与本文相关的利息、利润理论进行了回顾。
  
  第二篇,作者仍然在进行梳理新古典理论的工作。但与此同时,已经慢慢在与新古典理论的对话中渗透入了自己的观点,从作为理论基石的选择理论和偏好理论开始对新古典理论的诸假定以及推理过程进行了重新审视。特别是把效用建立在相对性概念上这点颇有新意,把奥地利学派建立的效用价值论进行了新的发挥。接下来,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增加完全知识这一假定把视角从微观行为体扩展到了整个静态经济体系。建立了一般均衡。其中的要点在于通过对满足欲望的能力的调整时长划分1)商品给定,2)生产资源给定以及3)欲望及生产资源均可改变三个阶段。另外,对生产要素的划分,奈特特别关注了三种要素的价格弹性。在他看来,土地、资本和劳动,分别代表了完全刚性供给,价格敏感和主要受外生因素控制三个不同情况,而并非从要素的物理特性出发。在第六章中讨论何为“原因”时,奈特对因果关系的独到见解也值得重视,“原因”这一概念与“生产”这一概念密不可分,而什么因素能被归结于“原因”很多场合取决于主观选择而非客观存在。
  
  第三篇的开始部分第七章与经济学无甚直接关系,却更像是一篇讨论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哲学论文。作者讨论了我们做决策时的思维活动,究竟是什么过程让我们能下定决心做决定呢?又是什么让我们对自己的决定惴惴不安?人们的知识来自过去,又是什么让人们觉得这些知识可以应用于未来?简而言之,作者似乎把事物分为可知和不可知两类,可知的部分都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摊平,不论是完全可知(比如1+1=2还是虽然不完全可知但仍可把握起某些特征(特别是收益或损失及其概率),而不可知的部分,也即不确定性则成为了利润的来源,也成为了作者超越第二章中论述的完全竞争理论的出发点。作者把概率又进一步细分为三种,事前概率,事后概率和“估计”,在作者看来,“估计”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人们都按此种“估计”进行决策,而“估计”和实际的误差造成了经济活动的多彩多姿。为了减小这种误差的损失,从而形成了诸种经济组织。除了发展技术知识以外,主要的减少不确定性方法是通过所谓的“合并”将不确定性分散,从而产生抵消或降低每个个体的损失,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保险。另一种“专业化”则意味着一类在应付此类“不确定性”问题上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成为经济运行的核心,这就是“企业家”。在这个意义上,循着相似却不完全相同的另一条路径,奈特达到了与熊彼特同样的结论。而整个企业组织的秘密正在于将不确定性的风险层层分散到基层,企业家的主要任务与其说在思考市场不如说是在选择合适的人才出任中下层岗位以更好的应付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而其收益也来自不确定性产生的“利润”。
  
  最后一章则进一步超越了经济分析,讨论了这一理论的政治、社会学含义,让人不禁联想起《通论》的最后部分,作者从个人对自身能力和所有物的所有权出发,关注了风投,大企业的股权分散化等等当时出现不久的经济现象,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关于政治经济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家庭相关的遗产,财产赠与等等的讨论都很有趣。
  
  总之,即使是阅读中文版在语言上没有障碍,阅读速度也正如看那些哲学名著一样缓慢,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很多地方都能引人深思,比如人们究竟是喜欢波动更大也增长更快还是波动更小而增长也更慢?这种替换是否有其比率,又如何测量?一件事的概率究竟是多少?掷骰子时,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全部信息,从手劲,角度,高度,风,湿度到遥远星座的角度,那是否其实在出手的那一刻这个骰子的点数就已经确定了?进一步说如同爱因斯坦那句名言,上帝是否真的掷骰子?宇宙的演变是否有其理性的方向?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所有权即使从法律来讲可以被剥夺,比如奴隶制,但是个人依然可以隐藏自己的能力,比如消极怠工,但是能否虚张声势超水平发挥?供给的完全刚性,比如土地的位置,产生了租金。那时间层面的这种刚性是否有着同样的意义,比如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古董的价值?
  
  全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私有制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愿意维持这一制度,仅仅是因为财产所有者能够比其他形式的社会机构所承诺要做的,更有益于社会的利益……当然也有很多关于天赋人权,过去的社会制度神圣不可侵犯等等的废话(!!!!)
  
  
  
  
  


   一个多星期都在啃这本书,也在老师的授意之下不敬地忽略了好几章。
   我focus的章节有第一至三章及七至十章。牛哥给的重点只有七至十,所以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只看这一部分。
   正如作者在初版前言中所写“本书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只是试图比以往更准确地阐述传统经济学说的基本原则,并更清楚地提示其含义。这就是说,本书的目的在于改进而不是重建,是一种‘纯理论’的研究。”因此本书第一篇绪论与第二篇完全竞争,便是一种对经济学理论更细致地构建,重点尤其在于对经济学中“假设”是否完全是否合理的说明。一些经济学中耳熟能详的术语,如“完全竞争”“利润”都需要我们重新加以思考,以建立起缜密的逻辑,保证体系的正确。直至第三篇,作者才真正提出了基于一二篇构建起的完整体系上的新思想,即:如何定义风险,利润从何而来的问题。牛哥对这本书是这样总结的:整本书论证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家因为 承 担 风 险 而获得利润。其实在读完本书后我发现,确实如此,如果能深刻理解并接受这一观点,大可不必费心在这个庞大体系中不断迷失又不断理清思绪。不过所谓经典大都如此,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论证的问题清晰而不言自明,但在当时,确实划时代的突破。
   肩负传播经典的光荣使命,我把读书笔记录于此处,是对作者庞杂逻辑的一种自不量力的简化,也是一些感想启发。
   第一章是对经济学的总说。我在看《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一书的时候,发现经济学做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实有着非常有趣的两种特性:一种是力学特性,一种则是生物学的。力学着眼于静态的情况,最终求得“均衡”;而生物学则是动态的发展,着眼于阐释演化的过程。我觉得奈特在第一章讲的也大约是这么一种问题,他写道:“学者们在提出基本原理的时候,自己在心里都没有对假设进行清楚的定义……然而在经济学中,只要理论的先决条件是如此之模糊而且变幻不定,那么,对一般原理的怀疑,注定就像清晰的思维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做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本身就不可能对现实做出精确的假设,而这种假设上的不精确,就成了经济学的一个致命弱点。在第一章的后半部分,奈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利润从何而来。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论证,“竞争的基本特征,就是消除利润或损失并使经济物品的价值与其成本相等的趋势”(当然这里包括了机会成本);而只有在不完全竞争的时候,如“垄断”,厂商才能获得利润,即所谓“超额利润”。
   在第二章中,作者的思路是这样的:均衡的状态是没有利润的,一切收入刚好等于投入的成本(包括工资),而要获得利润就有变化必须打破这种均衡(如技术进步),然而,如果这种变化是可预知的(如大家都可以掌握这种新技术),那么显然利润仍会被竞争所抵消。因此,利润来源于不可预见的变化。原文是这样的:“对未来的一无所知是变化的必要条件,由这种变化产生的误差,才是利润的来源……引起利润的不是动态变化,不是任何一种变化,而是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的一种偏差,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出现了商业管理活动。要对利润有一个满意的解释,我们似乎要从‘动态’理论转向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们跳过中间对经济学体系的再论述,直接来看经典的第七章。在这里,作者给出了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定义。首先,奈特将概率分为了三类:先验概率,统计概率和估计。我想他大概说的是,例如在理想状态下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0%,这是一种先验概率,通过理论计算出来的。然而如果情况是在大马路上掷硬币,我们能得到的只是统计概率了。因为你无法真正断定影响因素有哪些。而当情况再复杂一些(具体如何解释我也不大清楚),那么连统计概率都无法运用,而只能靠人们的“心理逻辑”作出“估计”了。作者把前两种称为“风险”,它们可以通过将样本量扩大,使这种不确定转化确定已知的损失(正如保险公司做的那样)。而第三种概率,即“估计”,作者认为是真正的“不确定性”,它被经济学长久地忽略了。这种根据“直觉”对未来预期的正确概率,就是“不确定性”。作者进一步说“形成正确判断的这种能力,是使一个人能为企业所用的根本原因……人类在这一方面对概率进行估计的能力,就是分派什么人担任什么职位并且在获得这一职位后该获得什么报酬的理由。”作者由此论证了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企业家报酬的合理性。
   第八章的标题是:应对不确定性的诸种组织结构和方法。作者接着第七章说,由于面临不确定性,而又期望把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或降到最小,有三种方法:一是合并(mathematically,这是在大数定律指导下的理性行为,就像保险公司的原理一样),这也是公司制取代合伙制的原因,经营活动的扩大,可以更好的将风险变为一个确定的概率事件。二是专业化(如风投机构),把风险转移到专业投机者身上,而专业风投可以同样,将大量不确定转化为一定的概率事件。第三就是信息的完全。作者说道:“只要对未来的无敌是由于自然本身的实际不确定造成的,我们就只能求助于大数法则来分散损失……处理不确定性的最彻底方法,即凭借获得对未来的更多知识……”出售信息的产业以及诸多专家顾问便应运而生。
   第九、十章才是重中之重,全书之魂。前八章都在做重理框架的工作,把问题中心引至“不确定性”上,第九章终于阐明主旨“由于不确定性的出现,做事情即从事实际的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成了人生的次要部分,人生的首要问题或职责,就是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我在书旁注着:economists are born philosophers!)于是才有了“企业家”。他们通过对未来的决策,使产出多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的判断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而他们本人的收入,“是其他人的收入被确定了之后所剩下的部分”。这里作者又提出了企业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职业经理人是做出决策的人,承担了所有不确定性,那么为什么还是所有者占有利润呢?奈特回答说,因为企业最最终极的不确定性,就是对人能力估计的不确定性,而任命经理人,正是这一最终极的决策,因此,经理人只能得到合同工资,而所有者占有利润。奈特写道:“有组织活动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它具有一种凭借对人的判断力和才能的大致估计,把人的看法和行为中的不确定怀转换成可量度的概率的趋向”。最后几段十分经典:“(人们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如果是已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因人们运用这些才能而支付一笔报酬,即工资,只有在这些才能不为人知晓,或仅有拥有者本人知晓的条件下,这种能力才会引致利润的产生。这种领导才能和领袖品质,是人类最为神秘且最为重要的天赋……这种对履行管理职责的全体人员进行评价的天赋出现的误差,构成的竞争性组织工作中唯一真正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解释了利润一词的正确用法,这是经济学用法上一直探寻的信访我,是一种纯剩余收入的含义,这一剩余无法通过机制归于与其创造有关的任何要素。”
   这便是我读这本书的大致所得。从中我们可以感到一个伟大经济学家思维与论证的缜密与周全。做为一战前写就的制度经济学巨著,我们仍可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经济学的思考模式,不应该局限于数理分析,而更应该用它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是经济学大师弗兰克·奈特的扛鼎之作,问
  世之后启发了无数经济学家的工作。奈特敏锐意识到经济学关注的利润问题或者说财富创造问题,必须要面对真实的世界,而真实世界中可以以概率来测算风险,但是真实世界里唯一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性。奈特以经济学特有的分析令人信服的阐明了这一点。
  
  奈特认为现实中的竞争并非完全竞争,这种竞争条件的不确定性是利润存在的基础。另外奈特先于科斯提出了既然价格机制有效为什么还有企业的问题,尽管科斯并不同意奈特,但奈特对企业起源和性质的讨论无疑启发了科斯。当然奈特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导师,不止启发了科斯一人。与这样的大师对话,了解大师如何解释企业、如何提出减少不确定性的措施,这本书无疑是最佳选择。【文·李华芳】
  
  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6 年2 月,21 元。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是芝加哥学派精神领袖弗兰克.奈特的成名
  作。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个中译本,译者是王宇、王文玉两位先生,商务印书馆落了一个后手,可是敢于在前面一个版本出版不到3月就推出另一个译本,看来也充满了自信。商务版的译者是安佳,曾译过《熊彼特》等多部著作。我先将人大版书后索引中翻译的不是特别规范的人名列举一下,供大家讨论。
  
  人大版《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翻译商榷:
  Bagehot.W译为白哲特,应为白芝浩;
  Borel译为鲍利尔,应为波雷尔,著名数学家;
  Comte译为康德,应为孔德;
  Cooley译为考利,应为库利;
  Crusoe Economy译为鲁宾孙经济,从字面上看就应该译为克鲁索经济或者鲁宾逊-克鲁索经济;
  Deduction and Induction译为推断与归纳,应为演绎与归纳;
  Fisher,I译为费希尔,应为费雪;
  Geddes.Patrick译为吉蒂斯,在建筑
  学中一般译为盖迪斯,格迪斯等;
  Godwin译为哥德温,习惯作戈德温,台湾译作葛德文;
  Hobson译为赫希森,应为霍布森;
  James.Wm.译为詹姆斯,习惯作詹姆士;
  Large-scale business译为大型商业,应为大规模商业,scale在经济学上有特定含义;
  Maine译作梅恩,应为梅因;
  McCulloch译为库洛克,应为麦克库洛赫;
  Mataja译为马特嘉,应为马塔亚;
  Poincare译为波恩凯尔,应为庞加莱或者彭加勒;
  Ricardo译为里卡多,应为李嘉图;
  Rodbertus译为罗德伯特斯,应为洛贝图斯;
  Roscher译为罗斯克,应为罗雪尔;Schroeder译为史洛伊德,应为施罗德;
  Thunen译为图恩,应为屠能;
  Courcelle-Seneuil译为考塞尔,虽然这个法国经济学家不大为人所知,至少也应该把名字后一半译出来。
  
  以上翻译名称多有约定俗成的中文翻译,而本书一共9页的索引有这样多问题,正文质量让人担忧。比如正文中有一处把革命导师恩格斯译为“恩格尔”,让人哭笑不得。不妨随手再举一例,Hart Schaffner & Marx是创建于1887年的极著名服饰品牌。Frank Knight这本博士论文
  亦是受到这家公司资助出版。译者在第一版前言p.3中称“1917年被选送参见哈特许厄福讷暨马克斯(Hart, Schaffner & Marx)论文竞赛。”到了p.23“编者的话”,就变成了“当时它是作为哈特先生、斯查弗耐尔先生和马克斯先生的一套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而出版”,译者的态度可见一斑。【文·梁捷】
  
  [美]富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王宇 王文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前几天,又重新把奈特的《风险,不确定和利润》重读了一遍。虽然这本书仔细地读过两三遍,不过总是读得不是太懂。这是奈特在80多年前的作品,其书内容的基本框架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就已经基本成型。
  
   奈特的书中哲学意味很浓,文笔也很优美,这可能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共性。马歇尔,凯恩斯以及奈特也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而在经济学数理化的历程之后(尤其是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出版之后),经济学中的哲学意味和优美的文笔似乎少了许多。
  
   最早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就是奈特,奈特主要是通过“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进行区分。“风险”的概率是可以预测到的,可以通过保险来转移。而“不确定性”则是客观概率完全不可知,利润之所以产生,也是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而企业家才能主要也体现在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诺斯在他的新作《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中提到制度产生的缘由在于"C-D之差”: 即人的认知能力与所要处理的事情的复杂性之间的差距,人们总是通过尝试设置规则来减弱选择的灵活性。诺斯在书中提到这种观点是来源于海纳1983年发表在AER(美国经济评论)中的一篇论文《可预测的行为的起源》(这篇文章汪丁丁老师在《制度分析基础讲义》中也曾经推荐过)。不过,如果仔细地阅读过奈特的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发现其实奈特当时就已经提出了这种观点。
  
   奈特在书中也认为“效用”和“快乐”应该区别对待。这种观点与边沁的观点有所差异,也与当代行为经济学中的"回到边沁“的观点差异很大。边沁认为,效用应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与快乐,痛苦等心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奈特并不这么认为。
  
   奈特的全书主要是围绕着“不确定性”在经济活动的各个不同层面的应用进行延伸,也许是因为他曾经与胡适同样是主修过哲学,所以他的言语中哲学意味很浓,言语也比较晦涩,往往会让人产生歧义。也许再读几遍,仍然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奈特也是一个治学严谨的教授,是“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他曾经让自己的学生仔细考虑“李嘉图租”是什么含义。而仔细考虑过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包括Stigler,Friedman等日后都成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当马克思鞭挞资本使工人阶级的劳动异化,成为被剥削的对象时,奈特却天才得指出资本在社会的另一批精英——企业家手中成为实现利润的工具。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的利润是罪恶的,是赤裸裸的盘剥与寄生;而奈特看来,资本家不过是追求利润回报的食利者,为了更高的回报并降低风险,他们不得不聘请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当然这些企业家可能自己也要投资或抵押,以对资本家提供担保),这样,劳动者就分成两种:寻求工资的打工者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这样,一个不断创造新的财富的治理机制产生出来,其演化的动力远远超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摆脱资本枷锁的想象。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三部分(第二部分描述企业拥有完备知识的假设下的自由竞争,还是看曼昆或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更轻松些),揭示了企业(科层)的发生机制,正是来自于对不确定性的分散和组织化的克服。
  
  张维迎的问题是伟大的:资本为什么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但他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回答:“社会观点来看,资本雇佣劳动是合意的,因为只有这样一种机制可以保证经营 工作由称职的人选来承担。相反,如果劳动雇佣资本,企业家市场将会充斥着‘伪劣商品’。”《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68057/ 就不如奈特对现代企业分散的所有权与集中的控制权是对风险的更好回应的机制更有说服力,同时奈特的观点也可以解释集中的所有权(计划体制)试图建立完善的科层,却可能阻碍企业家的创造与社会的进步。
  
  按照奈特的观点,企业家创造的价值= 利润- 利息(资金)- 租金 (土地或资本性投资所产生)。这一算法其实是现代流行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EVA(经济增加值英文名称的缩写,其全称为Economic Value Added)。  
  
  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从数字的角度来说则是EVA=NOPAT-C%(TC)其中,NOPAT是税后净经营利润,C%是资金成本系数,TC是使用的全部资金。  
  
  EVA的出现,使股东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家的价值,并决定管理薪酬,可以说是奈特天才级思想的延伸。有趣的是,《财经》杂志曾发表思腾思特公司做的《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排行榜》
  http://www.sternstewart.com.cn/ss/46111.htm,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实际上是在毁灭公司价值,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实现企业家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创业战略》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42775/中将“公司创业导向”与公司绩效指标中的P/E, ROE,ROA建立模型有天生的不足,按奈特的理论,用EVA可能更能发现“公司创业导向”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好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读这本,不如读米塞斯的《人的行为》——Anna


以前看过上述两位翻译的经济数学,当时以为至少有一位是学数学出身的,现在看了把Poincare译为波恩凯尔,看来猜错了。


译者的水准:(


觉得人大版的翻译很成问题。


奈特的书比后来的芝加哥学派的书要精彩得多,对于哲学功底不深的人,或许是晦涩了一点
其实,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分开对待的,因为任何概率都是主观概率。所以对于一般人而言,他们只看得到风险。


我是非经济学专业的。但是特别喜欢奈特的这本书。很多观点对生活有启发。


确实有点难,经济学博士读起来都费劲


博士……叫兽预备役


2008年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科目考试最后一道大题: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主义”二字是亮点


不知道你读的是不是原著。
如果你读了很多遍都没有读懂,可能是因为翻译质量。
国内的两个译本都有很多问题。


我同意楼上的,这本安佳翻译的确实相当粗糙。


马克思是不愿意提“利润”的,他认为这个名词掩盖了剥削,只有“剩余价值”才能更好地表明其研究成果。在这个问题上“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区别表明的不仅仅是不同的立场,更表明了不同的研究基点。用可以说的对立基点的观点来对照得出“这样,一个不断创造新的财富的治理机制产生出来,其演化的动力远远超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摆脱资本枷锁的想象。 ”等一些结论,至少我是认为欠妥当的,完全是两条不同的线,可以选择赞同其中一条,但是不能模糊它们,变为只承认一个。赞同和承认是不一样的。
对于作者富兰克·H·奈特,我始终认为他在经济学家方面比思想家方面突出多得多。


感觉EVA是在计算资本的机会成本,感兴趣的是资金成本系数怎么确定呢?
  
还有风险在这本书中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呢?问题依旧多啊,:)


你说的资金成本系数是否WACC?
在《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57236/
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非效率性(很难计算资本成本),我们架构了一个适合中国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的算法,特别适合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智力密集型行业的绩效评估。
在奈特的定义中,利润可以看作 资本投入 × (ROIC-WACC)的增加值,这是企业家承担风险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至于这一“剩余价值”如何分配才算公平,马克思是想象不到“期权”这一资本市场的创新是如何激发劳动的价值的。


为什么总是非黑即白呢?
协作的产出大于分散的个体之和,在古典资本主义下,只有以资本为中心才能实现协作,同时在协作的增量中资本分得的份额超出其应得。
也就是说,剥削发生在增量中。也就是说,对劳动者而言,被剥削比不被剥削(不协作)收益高。也就是说,剥削是发展之母。


我倒是认为奈特是一个思想家而非经济学家。
他的东西是不能被形式化和模型化。“反向性引起不能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能计算的可能性。”思想颠覆了传统的市场有效利用(当前的金融危机不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像石油卡特尔的形成或解散——引起的,而是由金融系统自身所导致的。这证实了金融市场趋于均衡,背离是由外部冲击所引起的观点是一个谎言。而这个谎言就是市场有效利用)然而,市场参与者、评级机构以及监管者在计算风险上,都是依靠市场有效利用为假定条件设立定量模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