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自由之声

米歇尔·维诺克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米歇尔·维诺克  

页数:

675  

译者:

吕一民,沈衡,顾杭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对现代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一些中心论题提供一个导论。为了适应篇幅有限的情况,我决定对有限的重要论题作较详细的论述而不是就广泛的主题泛泛而论。虽然《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在性质上是一本基本读物,但我力求避免误导的过分简化,并且我还提出现时的研究和讨论的课题中的某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想对这里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作更充分的探讨或者想要了解科学哲学的其他问题领域的读者们,他们会发现在《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末尾的简短目录中有有关进一步读物的建议。《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的实质性的部分是在1964年写的,那是我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当研究员的最后的几个月,我乐于对得到这个机会表示我的谢意。最后,我衷心感谢本丛书的编辑,Elizabeth和Monroe Beardsley的有价值的建议以及Jerome B.Neu在阅读校样和准备索引方面的有效帮助。

内容概要

血雨腥风的历史平台上,知识分子如何捍卫自由之原则?桎梏横行的年代里,怎样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以动荡不安的19世纪的法国作为解读的背景,通过描述维克多·雨果、乔治·桑、马尔所克等活跃于各个时期的精英知识分子坚持不懈的斗争历程,彰显出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风起云涌的斗争氛围、针锋相对的笔墨论战和悲欢离合的生活际遇交织成一幅既有生活质感又充满睿智思想内涵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米歇尔·维诺克(1937—)当今法国名列前茅的历史学家,以高产而作品又高质见称。曾长期担任巴黎政治学院历史学教授,现已从该校荣退。
维诺克的成名作是1970年与人合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75年,他在《杂志的政治史(1930—1950)》一书中对以《精神》杂志为阵地的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和透彻的分析。该书后来被视为法国知识分子研究的代表性著作。1997年,维诺克又出版了全面梳理与审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的新作《知识分子的世纪》。该书出版后颇为畅销,并很快就荣获该年度法国图书大奖——美第奇奖。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编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 1.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龚斯当与基佐 2.一位不屈服的保王分子 3.邦雅曼·龚斯当与自由主义反对派 4.人民的自由派:库里埃与贝朗瑞 5.基佐与“空论派的长靠背椅” 6.维克多·雨果:向左转的浪漫主义 7.1830年革命 8.上帝与自由 9.圣西门的时代 10.亨利·贝尔:法国领事 11.法郎斯泰的乌托邦 12.托克维尔在美洲 13.巴尔扎克创办《巴黎评论》 14.欧仁·苏揭开《巴黎的秘密》 15.“创造”了工人阶级的女子:弗洛拉·特丽斯当 16.“全身心投入政治的”乔治·桑 17.亨利·海涅、卡尔·马克思:在巴黎的德国人 18.蒲鲁东致信“亲爱的马克思先生” 19.米什莱、基内与密茨凯维奇:在法兰西公学喧哗 20.通过历史回归革命:拉马丁 21.基佐的失败第二编 从1848年革命到第二帝国的终结 22.1848年:人人出场 23.维克多·雨果成为共和派 24.奥古斯特·孔德的遗嘱 25.官司缠身的福楼拜与波德莱尔 26.路易·弗约:“基督的田径运动员” 27.《悲惨世界》的冲击 28.勒南引爆炸弹 29.蒲鲁东的离别 30.皮埃尔·拉鲁斯出版《大词典》 31.埃德加·基内,共和国与恐怖统治 32.普雷沃斯特-帕拉多尔归顺自由帝国 33.《路灯》对拿破仑三世的致命抨击第三编 从普法战争到雨果逝世 34.可怕的年份:1870—1871 35.泰纳与勒南反思法兰西 36.路易丝·米歇尔成为传奇中人 37.新闻宣告自由! 38.左拉:不情愿的社会主义者 39.衰落的大环境 40.维克多·雨果:至高荣誉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编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1815年3月1日,拿破仑在儒安湾登陆。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1.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龚斯当与基佐巴黎不久只流传着一个消息:他回来了!1815年3月1日,已被打败他的人打发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在贝特朗、康勃罗纳与德鲁奥将军的陪伴下,率领600名亲兵抵达邻近戛纳的儒安湾,为了重新征服法国与向欧洲挑战,善于操纵舆论的拿破仑宣称自己要为他的军队复仇,同时要恢复通过大革命获取的自由。国民们为之激动不已,而不安之情却在侵袭维也纳会议。在这一会议上,君主们与大臣们正致力于在历经使他们颤抖的23年战争之后重建王朝统治的欧洲。为了到达首都,皇帝没有重新登上罗讷河谷——因为在1814年4月由此出发前往厄尔巴岛时,他已经感受到了它的敌意——而是取道阿尔卑斯山区的崎岖小路。他在这条路上所经过的每一个市镇都对他抱以热烈欢迎。在1814年被反法联盟扶上法国王位的路易十八力图以大军来对付拿破仑,结果却白费力气,因为这些部队已同拿破仑近卫队的老兵们和好,而它的军官们亦在弃战。

后记

卡尔·G·亨普尔1905年出生于德国奥兰尼恩堡。他1923年就读于海德堡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1924年转入柏林大学,跟随马克斯·普朗克学习物理,跟随冯·诺依曼学习逻辑,并深受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数学统一纲领的影响。他在著名哲学家赖辛巴赫指导下于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参加维也纳学派并成为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并且是这个学派活得最长的一个成员。1937年跟随R.卡尔纳普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系。1948一1955年任教于耶鲁大学哲学系。从1955年起他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1973在那里获得终身教授职位。其后,1977年至1985年在匹兹堡大学继续担任哲学教授。1985年退休回到普林斯顿,1997年在那里逝世。


编辑推荐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绝对是一部别具风采的法国19世纪知识分子史。理由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盘踞学界领地的现在,19世纪是一个常因充满狂热理想而让人诟病的世纪,然而作者依然用充满敬佩之情的笔调展示出这些精英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朽贡献,既让尘封的思想超越历史的时空,又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新的视角。崇尚自由、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因患咽喉痛而蓄满胡须的雨果,陷于狂热偏执爱情中不能自拔的奥古斯特·孔德,一生仕途不顺而处处遭人奚落的司汤达……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一个个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僵化的史料背后的知识分子变成鲜活的人物回到了人们的阅读视野。作者就是这样将深邃的思想史与感性的生活融为一体,在铺陈法国19世纪精英知识分子生活常态的基础上,构建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捍卫个人和集体的最高原则——自由的图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自由之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