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中西之间

陈乐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乐民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带有思想自述的性质。作者将自己半个多世纪来家庭教育、求学、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主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娓娓道来,并不时融入当时和现今的思考,犹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发人深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学者的精神风貌及所处时代的特点。

作者简介

  陈乐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1930年生,在大学毕业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戴高乐》、《撒切尔夫人》、《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扩张史》(其中三章由周弘撰写)、《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资中筠主编,第二部《欧洲:分与合、衰落与中兴》及《后记—全球化与中国》)、《陈乐民集》、《欧洲文明十五讲》。   散文随笔主要有:《文心文事》、《学海岸边》(与资中筠合集)、《临窗碎墨》。   译作有:《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马勒伯朗士著)。   摘编并序:《莱布尼茨读本》

书籍目录

从“家门”到“学校门”一个“大家庭”的衰落和我的少年启蒙我走马灯似的上了四座大学马不停蹄,岁月流逝进入“机关”门维也纳——我生活四年的欧洲城市从回国到“文化大革命”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人生行旅中的“中转站”什么叫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学”?从对国际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到康德的魅力两种文明?全球化?世界历史假如我能活到八十岁域外拾遗我记忆中的人文法兰西德意志民族情结——分裂与统一奥地利访旧浮光掠影意大利“虚君”与宪政民主的不列颠印象模糊的亚非拉物化加政治的美利坚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带有思想自述的性质。作者将自己半个多世纪来家庭教育、求学、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主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娓娓道来,并不时融入当时和现今的思考,犹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发人深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学者的精神风貌及所处时代的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中西之间 PDF格式下载



最近看陈乐民老先生的书——《在中西之间》,跟随陈老的回忆,回看从民国以来国家的变迁,特别喜欢陈老的古韵洋调,句句都是真性情。带着虚弱的身体坚持研究欧洲文明,研究成果不忘反哺社会,桃李满园。放眼西方世界,心怀中国文明。这样的老者,这样的知识分子,让我肃然起敬。初识陈老,是读《西方文明十五讲》,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的通识教育丛书。根据陈老在清华的授课时的讲稿辑录的,写得非常棒,书中的章节脉络清晰、泾渭分明,书中饱含陈老独到的历史观点和文化观点,一个年界八十的老人,思维和视觉一点都不落后,让我由衷起敬。更令人起敬的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之独立精神,正值品格。陈老年轻时从事外交事务,中年转而深入研究欧洲文明,老年已修炼成知名学者。这样的人生历程造就了他的伟大。


从欧洲文明15讲认识陈乐民老伯,很喜欢他讲课、写文章时亲切的感觉,看他的书感觉非常的舒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