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动机与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亚伯拉罕·马斯洛  

页数:

407  

译者:

许金声  

Tag标签:

无  

前言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心理学家之一,《动机与人格》一书是他的研究成果的原始记录,它已经成为对马斯洛理论感兴趣者的主要参考书。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心理学、教育、商业、社会研究以及其他领域中诸多专业杂志的作者对其关注的与日俱增得到清楚的证明。该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54年,第二版出版于1970年。它的影响在逐年增大。从1971年至1976年,《动机与人格》一书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了489次,平均每年超过97次。在该书出版20年之后,从1976年至1980年,对该书的引用增加至791次,平均每年超过198次。  《动机与人格》修订后的第三版突出了马斯洛的创造性思想,强调了他所提出的意义深远的概念。在本书中,我们重新编排了前两版的章节,给其中一章增加了新的标题和副标题,并删除了一些过时的材料。第十三章是本书新增加的部分,是1958年马斯洛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演讲内容。为使读者更加了解本书的历史和学术背景,本书第三版还增加了以下内容:马斯洛的简要传记,马斯洛的前瞻对现今时代生活的深远影响的回顾,章节介绍,引文研究,以及马斯洛著作的完整的书目。  本书分以下四个主要部分: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章“动机理论引言”,是对传统的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批评。马斯洛系统地列举了传统动机理论的局限。他强调了考虑完整的个人、文化影响、环境、多重动机、非动机行为和健康的动机的必要性。简而言之,马斯洛为真正的人类动机理论奠定了重要的某础。  第二章“人类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关于需要层次论的经典阐述。马斯洛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需要层次论已经在商业、广告、教育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马斯洛指出,所有人类的需要可以根据层次进行排列,从对空气、食物和水的生理需要开始,接下来是心理需要的四个层次——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强调,我们的高级需要与我们对食物的需要同样是真实的、不可缺少的。在人类的需要问题上,他尽量避免了行为主义学派和弗洛伊德学派的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在第三章“基本需要的满足”中,马斯洛讨论了需要层次论的一些含义。包括需要的满足、需要满足的后果,以及需要满足与学习、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病理学和其他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等。  在第四章“重新考察本能理论”中,马斯洛重新考察了传统的心理学本能理论。这套理论将生物学的本能概念应用到人类行为之中。本能学派的学者在遗传性的本能中寻找所有行为的根源,而与此相反的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倾向于用学习(learning)来解释所有的行为。  在这一章中,马斯洛总结了在行为主义学者的研究方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认为,任何对人类行为的详细观察都会显示出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马斯洛写道,在人类需要中的确有本能的成分,但一般来讲很小。正常健康的人类并非由其本能需要主宰,而且如果他们某些本能需要未能满足,也不至于非常沮丧。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自我(ego)和文化的需求是不可避免地与我们内心最深处、最基本的自私的本能相互冲突的。马斯洛对此持否定观点,他认为我们在本质上是好的、具有合作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文化得到满足而不是受到挫折。  在第五章“需要的层次”中,马斯洛探讨了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差异。他认为高级需要是进化过程较晚的产物,而且在个体中也是较晚发展起来的。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生存来说越不迫切,其满足越可以被推迟。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够产生更大的幸福感,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而这也要求有一个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接着,马斯洛探究了需要层次的含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公正地看待人类高级功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将人类行为与所有生物的动机、行为放到了一个连续统一体之内。马斯洛还概括了需要层次论对于哲学、价值观、心理治疗、文化和神学的意义。  在第六章“非动机的行为”中,马斯洛拓展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把表达性行为和艺术性行为也包括进来。与他同一个时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习惯于忽视学习、动机的行为之外的所有其他方面。马斯洛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或有目的的。包括唱歌、跳舞和游戏在内的表达性行为可以是相对自发的、无目的的。它们也值得从心理学角度去关注。  在第七章“心理病理的起源”中,马斯洛讨论了两种不同的需要受挫(need frustration)的情况。威胁性的受挫可以造成病理表现,而非威胁性的受挫则不会。马斯洛强调,并非所有的受挫都是威胁性的,实际上,剥夺(deprivation)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马斯洛还讨论了威胁性和非威胁性的冲突,同时还指出,某些冲突也有其正面的影响。  在第八章“破坏性是本能的吗?”中,马斯洛指出,破坏性不是天生的。他列举了在对动物、儿童和跨文化行为的研究中得到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事实上,在健康的、适当的环境下,是不会产生破坏性行为的。他认为,对破坏性和任何行为来讲,我们必须考虑三点:个人的性格结构、文化压力和当前情形。  在第九章“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中,马斯洛将心理治疗与包括威胁、行为完成和需要满足等在内的实验心理学传统概念紧密联系起来。  ……  在第十八章“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中,马斯洛指出,复杂的人类行为不能够被简化为更简单的部分。甚至在研究具体人格方面时,马斯洛坚持主张要牢记我们是在研究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一个分离的实体。马斯洛引入了“人格症候群”的概念,即一个有结构、有组织的多成分的联合体,并且具体讨论了这一研究途径的不同含义。  我们真心希望您能享受这本书给您带来的乐趣,就像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所享受到一样。亚伯拉罕·马斯洛激励我们成为一个人、一位思考者。如果他关于心理学和人类潜能的理论能够对您有所触动,并引导您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深思,那么这本书就大功告成了。  罗伯特·弗雷格  (Robert Frager)

内容概要

本书是“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书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本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该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它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关于人性的观点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马斯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致谢写在前面的话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第一部分 动机理论 第一章 动机理论引言 第二章 人类动机理论 第三章 基本需要的满足 第四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第五章 需要的层次  第六章 非动机的行为第二部分 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 第七章 心理病理的起源 第八章 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第九章 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 第十章 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第三部分 自我实现 第十一章 自我实现的人 第十二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第十三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第四部分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第十四章 新心理学的问题 第十五章 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第十六章 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 第十七章 陈规化的认知与真正的认知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走向积极的心理学参考文献后记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丰硕成果 对《动机与人格》引用的回顾 推荐阅读马斯洛著作年表主题索引附录 马斯洛与马克思

章节摘录

  从这些观察以及其他类似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一点:我们社会 中的普通儿童以及成年人(在后者身上不甚明显)一般更喜欢一个安全、可 以预料、有组织、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他可以依赖的。在 这个世界中,出人意料、无法应付、混乱不堪的事情或者其他有危险的事 情是不会发生的;而且在这个世界里,无论遇到了什么情况也会有强大的 父母或者保护人使他免于受难。 在儿童身上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这些反应,这从某个方面来说,证明 了我们社会中的儿童不安全的感觉极强(或者一句话:他们没被抚养好)。 在一个没有威胁的、洋溢着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通常不会有我们描 述过的那种反应。在这类孩子身上,大部分威胁反应往往起因于连成年人 也觉得有危险的事物或情况。 在我们的文化中,健康或者幸运的成年人在安全需要方面享有很大程 度的满足。安全、运转顺利、稳定、健全的社会通常都会使自己的成员感 到不受野兽、严寒酷暑、非法攻击、谋杀、动乱、暴政等的威胁。因此, 从一种非常现实的意义上看,不会再有什么安全需要能成为他的有效 (active)动机。正如一位吃饱了的人不再感到饥饿,一个身处安全之中的 人不会感到危险。如果我们想直接、清楚地观察到这些需要,我们就必须 把目光转向神经质的或者接近神经质的人,转向经济上和社会上的穷困潦 倒之辈,或者转向社会动乱、革命或者权威的崩溃。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我们只能在下列现象中观察到安全需要的表现:例如人们一般都愿意找有 保障的、可以终身任职的工作,渴望有一个银行户头和各种类型的保险(医 药、牙医、失业、残疾、老年保险等)。 在世界上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努力还有一些范围更广的方面,这些方面 见于一种极为常见的偏爱:偏爱熟悉的事物,而不是不熟悉的事物 (Maslow,1937);或者偏爱已知的事物,而不是未知的事物。那种想用某一 宗教或者世界观把宇宙和宇宙中的人组成某种令人满意的、和谐的、有意 义的整体的倾向,多少也是出于对安全的寻求。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将 一般科学或者哲学列为部分地是由安全需要所促成的(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 ,科学、哲学或者宗教方面的努力同时还有别的促动因素)。 不然的话,只有在真正的危机状态中,才能将安全需要看做是调动机 体潜能的活跃和支配因素,这些危机状态包括:战争、疾病、自然灾害、 犯罪浪潮、社会解体、神经症(neurosis)、脑损伤、权威的崩溃、长期恶 劣的形势等。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些患神经症的成年人在对于安全的渴望 上,有很多方面都与感到不安全的儿童一样,只是这种现象在成年人身上 表现得更特殊罢了。他们的反应往往是由巨大的、心理上的威胁所引起的 ,这些威胁存在于一个被认为是敌对的、势不可挡的、充满着威胁的世界 之中。这种人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得好像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难临头,也就是 说,他随时都好像是在对危急情况作出反应。他的安全需要往往有着独特 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寻求一位保护人,或者一位可以依赖的更强大的人, 或许是一位搞独裁的“元首”。可以极为有用地将神经症患者描述为保留 着童年时式世界观的成年人。也就是说,一个患神经症的成年人,其一举 一动都仿佛是真的害怕要被打屁股,或者惹母亲不高兴,或者被父母抛弃 ,或者被夺走食物。仿佛他的孩子气的惧怕心理和对一个危险世界的恐惧 反应已经转入了地下,丝毫没有受到长大成人和接受教育过栏的触动,现 在又随时可以被一些会让儿童感到担惊受怕、威胁重重的刺激因素诱导出 来。在这方面,特别是霍妮(Horney,1937)写了一些有关基本焦虑的很好的 文章。 在一种类型的神经症中,对安全的寻求表现得最为明晰。这就是不由 自主的、如痴如醉型的神经症。这类神经症的患者发疯似的想要使世界秩 序化、稳定化,以便确保绝不会出现无法控制、无法预料或者不熟悉的危 险情况。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礼节仪式、清规戒律和程式将自己围护起来, 这样,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偶然事变都能应付得了,这样,也可以使新的 偶然事变不再发生。这类病人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例如通过避免接触所有奇特、陌生的事物,通过将他们有限的世界整理得 有板有眼、井井有条,使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事情都出不了格。他们试图将 世界安排得使任何出人意料的事情(危险、都不可能发生。如果竟然发生了 什么出入意料的事情,而且又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所致,那他们就会有一 种惊惶失措的反应,似乎这个出人意料的事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我 们在健康人身上所看到的不算过分的偏爱,例如对熟悉的事情的偏爱,到 了不正常的人身上,就成了一种生死攸关的反常需要。对新奇和未知事物 健康的趣味,在一般神经症患者身上是缺乏的或者只是在最低的限度上存 在。 在存在着对法律、秩序、社会权威的真实威胁的社会环境中,对安全 的需要可能会变得非常急迫。混乱或极端的威胁会导致大部分人出现退化 现象:从高级需要向更加急迫的安全需要退化。一个常见、几乎是预料之 中的反应,是更容易接受独裁或军事统治。这一点对所有的人都是成立的 ,包括健康的人,因为他们在对危险做出反应时,也倾向于现实主义地向 安全需要的层次退化,以备防御。但这似乎最有可能发生在生存在安全线 附近的人身上。对权威、合法性、法律的象征的或胁特别能使他们感到不 安。 4.归属和爱的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 要就会产生,并且以此为中心,重复着已描述过的整个环节,对爱的需要 包括感情的付出和接受。如果这不能得到满足,个人会空前强烈地感到缺 乏朋友、心爱的人、配偶或孩子。这样的一个人会渴望同人们建立一种关 系,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他将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作出努 力。他将希望获得一个位置,胜过希望获得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东西,他甚 至可以忘记:当他感到饥饿的时候,他把爱看得不现实、不必需和不重要 了。此时,他强烈地感到孤独,感到在遭受抛弃、遭受拒绝,举目无亲, 尝到浪迹人间的痛苦。(P19-20)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动机与人格(第3版)》  马斯洛最重要著作二十年后完整出版。  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马斯洛的代表作,心理学、教育、商业管理和文化研究领域公认的经典名著。  久违了,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 奠定了其学术地位。本书中文版最早由华夏出版社在1987年出版。此后的二十年里,人本主义的号角在中国越吹越响,马斯洛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的思想成为我们考察探究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实质的锋利武器,成为无数管理励志著作引用最多的源泉。但是我们一直无缘再看到这部伟大的著作。人大出版社这次推出完整版的《动机与人格》,让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向这位当代最伟大的人本心理学家致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动机与人格 PDF格式下载



作者是个敢于深深倾听自己,倾听自己对人类积极潜力的坚定不移的信仰的人,他被称为先驱、梦想家、科学哲学家和乐观主义者。他是人本心理学或“第三势力心理学”最重要的发言人之一。这本书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有关人性的观点方面,有着巨大影响。迄今,他仍然是一个独特、有感染力以及影响力的源泉,这一点可以从当代心理学、教育、商业和文化趋势中看出来。


在国图看完马斯洛传,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让我对自己身边的人和对自己的各个时期思考了很多,不少当年的迷惑拨云见日。
   我喜欢马斯洛,他对我有很大影响,以前只是浅浅地了解到几大需求层次,但他的《动机与人格》让我对自我实现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合上书,我想了想自己身边的人,在对待爱情、友情和事业上,有两三个人确实符合自我实现者的特点的,比如他们都强调对别人的肯定、希望他人成长、对个体的独特人格非常尊重,具备这位同伴的胜利感到高兴而不是受到这种胜利威胁的罕见能力;他们很少角色扮演,他们从不伪装无知、掩饰智慧,而是流露本身具备的天真或沉稳,用无邪或是坚毅的眼神和语言,都是他们的本色……。更多的人,仍然奔忙于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仍然被乌云蔽日,他们对高级需求置若罔闻或根本就无暇问津。
   受到马斯洛的推荐,阅读了佛洛伊德的“离经叛道”门徒阿德勒的《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收获很多。佛洛伊德狭隘的思想筑就的许多暗门,被阿德勒悄然推开,一道道明亮的光洒了进来。阿德勒强调一个人要融入社会才能找到各种价值;他继承了他老师的衣钵,同意幼年经历对一个人毕生的影响,但又认为环境对后天的改造有重要的作用。这才是我理想中能带来启发、改变人生的心理学大师。
   当然,马斯洛在强调积极人生上仍然更胜一筹,在他的成名作《动机与人格》中,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同样的潜能,只是某些人被低级的需求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束缚,腾不出精力去追求高级需要,而只有高级需要如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才是人之所以感到幸福的源泉。”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就像是身在异乡的异客”,自我实现的人的想法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按照世俗的要求和别人的眼光行事,对待有制度有瑕疵的社会时,他们更愿意从内部去改良,而不是在对外部的叫嚣中去试图毁灭,我特别赞同这句话。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从外部去改变它,只会出现两种情况:隔靴搔痒或是彻底覆灭。而从个人成长的源头找到问题的根源、从社会的发展的核心找到症结的发端,都可以避免彻底推翻后出现体无完肤的局面。对待个人尤其如此,何苦用外部战争的方式瓦解自己?如果内部的矛盾没有疏通,添加再多的外在社会头衔和位置,对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无济于事。
   生存、安全、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审美……铸成了一个金字塔,前一个需求总是后一个的地基。
   我的耳旁能萦绕着巴赫温柔轻快的乐声,想来也是源于此。不管是马斯洛还是巴赫,他们都是灵魂最纯净的天使。


马斯洛引用杜威的话,说“我们有意识地渴望一切实际可能获得的东西”。这个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平时或真或假的淡泊名利,到头来一旦机会出现就全都变成了假的。就连自命视功名如粪土的李白,在得知被皇帝召见之时,也按耐不住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因为他是名人,所以我们不能说他小人得志,但多少看得出来,他也不过是个凡人,可以用凡人的标准来衡量。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西一个很大的差别之一,就我所感知的,中国重实用性,不重视理论研究所以形不成体系,也就不能用理论产生理论,所以严重缺乏可持续性;而西方重视理论研究和思维训练,这种理论可能暂时不会带来任何收益,但却可以走的更远,为将来可以带来巨大收益的理论做铺垫。

这样的差别表现在心理学上,在中国是厚黑学,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测揣摩。在西方是荣格或者马斯洛。即便是心理分析的弗洛依德,体现的也是对个体的人的极大同情心。这样的一种实用主义至上,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独独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以生存和实用为第一需要,缺乏理论和理想主义,所以中国的文化得以流传延续,但却缺乏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在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下,很难想象会产生堂吉诃德。

这样的差别表现在哲学上,在中国关注的是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在西方早期表现为智力游戏后期更多关注终极问题和自我认知。即使在二者共同的对社会组织的关注上,孔子体系体现极大的实用性,但不免失之保守和狭隘。相比之下孟德斯鸠要宏大的多。西方的文化更多的体现了人类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2.

马斯洛说,“如果你要求有一位完美无缺的领袖或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你就会由此而放弃在较好与坏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把不完善界定为恶,那就没有不邪恶的东西了,因为事物总是不完善的”。具体到我们的改革,哪些才需要改,改到什么程度,如何把改革的范围和程度与相关政治体系的配套结合起来,应该最大限度予以考虑。比如说教育改革。我觉得在我们的政治体系没有很廉洁,监督制度不很得力和经济成果分配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单纯照搬西方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尤其是大学选拔办法,无疑只会滋生腐败,把弱势群体唯一公平的机会堵死而已。无疑现在的教育体系不是最好的,但与坏的比起来,它至少是可以选择的。比如我知道窝头肯定不美味,但在你无法给我找到更好替代品的时候,你不能干涉我拒绝吃窝头。发现问题加以激愤故作高深地鞭挞,总是比找到解决办法来的容易而且更能获得掌声。

3.

马斯洛的学说,提到了需要的更替的概念,即一种需要满足了之后,更高的需要产生了。他说“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他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总是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联想到[明]朱载育的《十不足》,想想确实如此。可惜朱载育只是善于总结事实,并不能生发成理论,更无意拓展研究。

《十不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4.

“我们需要某种大于我们的东西,作为我们敬畏和献身的对象”,也许毛时代给人们提供了这种近似的需要,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现代的物质丰富,只是满足了人的最低级的需要。在这个层次得到充分满足之后,如果没有一种相应的新的更高层次出现,那只能是世风日下。所以我们曾经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双丰收。

5.

他说人是一个整体,对此他解释说“当约翰·史密斯感到饥饿时,他被饥饿所主宰,他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时刻的人”。我们历史上那些善于见风使舵投其所好的人,其实就是发现了主宰上司的第一需要,满足它的同时主宰了他。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不容易找出一个一以贯之的人,他在不同时期应该是不同的他。当然,出于某种目的被塑造出来的名字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在此列。


要了解需要层次理论读这本书很合适,不同于其他专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3rd,中文版)通俗易懂,很适合刚刚接触并喜欢心理学的朋友阅读


这本书是马斯洛最经典的研究专著,虽然这本书是在几十年前写出的,但其很多观点在目前看来还都是非常新颖、十分深刻的。

难得的是,全书贯穿着马斯洛对整体论研究方法的推崇、介绍和运用。

马斯洛提出的多层需求理论非常伟大,其研究中采用的思想方法更值得我们许多从事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们去学习。


心理学经典,马斯洛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在创建一个积极而全面的人格方面有深远影响。


喜欢心理学的读者都可以去读一读马斯洛的这本经典名著,有很深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他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从自我超越来产生对人的完美的追求!意志力在行动中的体现,重复证明可知论,很喜欢这本书,给人以思!
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马斯洛的理论是上心理学课时候重点讲的内容,其实读他的书也受益匪浅


名著,不仅是动机理论,更多地从马斯洛的话语中看到人性的正面


马斯洛的5大需求很多人都知道,但往往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位心理学界大佬的著作,初读大作,只感叹为何当初为何不学一直想学的心理学专业,只叹造物弄人,为了所谓的生活,为了所谓的工作前景,放弃了自身的理想,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有多少人遭遇了这样的一种抉择和尴尬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代表著作,专业性强,适合心理学专业人士。


 诚如本书的主译者许金声在“译者前言”中的讨论,马斯洛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层次需求理论、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论说。马斯洛发现和总结了人的需求的一种层次递进的关系,它们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的这本作品从人本心理与兽性的类比,以及人类的


马斯洛的书即使经历了这么久依然经典,心理学在这最近几十年并没有大的突破。


马斯洛代表作,需求层次理论影响很大,还是要读读原著的!


以前只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读了这本书后,对其核心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推荐阅读。


一直对心理学挺兴趣的,膜拜这本书,膜拜马斯洛


非常喜欢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这本书中被细致的分析,值得一看


金典原作。老在别人的著作里达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就不如度原作理解深刻


买来在春运火车上消磨时光的,以前关于马斯洛只有书本上短短的一篇需求层次理论。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个理论已经尽人皆知,但关于这个作者却没有更多的信息。粗看了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并不是很艰深,内容都很符合逻辑,易于消化


很好的一本书,对于深入学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帮助很大。


在改变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方面,马斯洛所做的,比过去50年中其他任何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所做的都要多。他的影响,仍在继续直接或间接地增长。。。


对于马斯洛真是相见恨晚!《动机与人格》是我读的第一部,到现在,已经几乎看完了能找到的马斯洛的书。读这些书,就好像与智者在面对面的交流,给我答疑解惑,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决定,怎么看待生活和人生。心里充满感激,总感觉读了还想读。我已经向所有的好友推荐了,还买了送给他们。


马斯洛经典著作,强烈推荐!里面的需求理论很值得一看


纸张与印刷同样没得说,更喜欢的是马斯洛所阐述的理论,让人相信人性的力量,相信人性本善,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好书,经典,作者马斯洛(1908—1970) 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的著作我已经读了几遍 买了几本 还是百读不厌 值得大家收藏和研究 不愧是大师中的大师 他所影响的领域太广了


马斯洛的理论想看懂,此书必读


伟大的人本心理学,感动~
很厚,而且需要慢慢研究。


马斯洛需求无层次的经典之作


知道马斯洛已经十多年了,每次谈起五层需求模型,总是头头是道,不过毕竟没有拜读过大作,所以内心总是有点惴惴不安。

买了书已经差不多一年了,终于读完了这本厚厚的著作,感受是如此的震撼,清新隽永,智慧的火花无处不在。

无法描述这样的智慧,是多美的美妙,是多么的人性。

收获的厚重的,喜悦的,清新的,生动的,明丽的,美好的,从容的。

感谢作者马斯洛,感谢让我看到此书的所有努力过的人们。


这本书是因为我想了解一下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五个层次而买的。虽然没来的及看完,但这是一本好书。


马斯洛的观点我感觉好


学术名著,马斯洛的思想,很好的一本书


马斯洛哲学体系的奠基之作。


拿到手一周了,阅读中,书的纸张以及印刷风格都还不错,是我喜欢的版本,看的马斯洛的第一本书,感觉很不错,值得反复阅读理解。。。


以前看得马斯洛是九州出版社的哲人咖啡厅系列中的,当时看得时候真是废寝忘食专注入迷,一本书两周就看完了,而且印象深刻。感觉以前那本马斯洛虽然能表达出了马斯洛的一些思想但是还是不够原汁原味,于是买来这个版本的准备仔细研究研究。


马斯洛经典,好好研读必有好处。


马斯洛的经典之作。


马斯洛就是牛逼,就是经典,翻译还凑合,买吧


马斯洛的代表作吧,但是读起来很慢,要边思考边读才能读进去。


买得到的马斯洛的书很少啊


马斯洛的需求 中国的七情六欲 六根清净 值得一看


心理学的专业著作,有写句子很深,要多读几遍才懂,但例子丰富,帮助理解,是本好书,但对心理学没兴趣的人恐怕读得很辛苦。


因为本人对人本主义非常感兴趣,当年就是因为人本主义的影响,考上研究生,所以人本主义很有好感。这本书对了解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很有帮助,当然人本主义远不止这些内容,而且也有自身的诸多局限性,但就这本书而言,还是很值得拥有的!


积极心理学,自己受益


心理学,需要好好静下心来钻研


很好的心理学著作


读心理学倒不是为了去参透别人的想法,而是帮助一个人了解自己,也在根本上解释了很多迷惑。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值得阅读!


别人推荐的,读一下心理学更方便教育工作的实施。


心理学的书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活得更好


对于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是一本不错的书!


书中的“高峰体验”理论让我买了这本书。


不容易看懂,懂了也感觉不透彻。因为不是学心理学的,所以目前也很难描述它的价值所在,我的目的是想寻找自身的缺陷,面的变成锤子


不买那些小说,或是空泛的心理学书籍,其实就是为了深入了解其本源。


对学习心理学的我来说,这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非常好的学习参考书。


心理学研究生推荐的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是本很不错的书。


自我实现的人是人格完整的人。他们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和自我和谐相处。他们也有痛苦悲伤,有人的一切烦恼和缺点,但他们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他们有智慧,有美德,这一切又让他们拥有金钱,拥有健康,和他人和谐相处。人格完整的人是世界上最成功幸福的人。


动机与人格这本书太有意义啦!


需求层次理论,不用多做介绍,好书


之前就听过有关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这次看后,感触深刻!


这本书对研究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看了之后就让我学会深层思考,看事情分析原动机。受益良多。


1、书是经典书籍,很多管理方法、措施都是依据此书的理论基础,值得学习。
2、书本身印刷很好,字体不大但是清晰,可以阅读。


解决心里问题的好书,可以理解各种人内心的动机或者说是出发点,以便理解别人!不过翻译的多少有些难理解。


伟大的人都是自我实现的人,这本书对自我实现的人分析的透彻


有动机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消费,有消费才能促成生意!


值得一看,看后告诉我,情绪取决于行为,符合需要的行为能带来高峰体验(幸福快乐的感受)


这个商品不错,理论多,须耐心读


对人格的探讨分析与论证有过很多文字,本书的论述更符合人性。


我们欣赏一幅画时,可以仅仅是欣赏,而不想把它偷回家,归为己有;
我们欣赏一株玫瑰时,完全可以只是欣赏,而不想把它掐断,一人独占;
我们欣赏一只小鸟时,可以被它的歌声陶醉,而不想把它关进笼子里,让它整日只对我们一个人独自唱歌。
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像欣赏伟大的音乐作品一样,毫无私心杂念地、无欲无求地去欣赏孩子——被他感动和被他征服,心存敬畏,对他细心呵护,而不占有他、利用他。
圣·贝尔纳说:“因为我爱,所以我爱。我爱,为的是我可以爱……”这样的爱,这样的情感,才是真实的,也才是纯洁的和神圣的,会使我们心,如圣徒一般美好、美妙。
当我们爱孩子,却试图占有他、利用他时,我们不仅糟蹋了我们对他们的情感,也让他体会不到我们真爱他,他会觉得我们根本就不爱他,我们说我们爱,其实我们只爱自己。
被真爱着的人,浑身都会散发着健康的气息。而缺真爱的人,便很是病态。
都说我们这个社会很病态,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里的绝大多数人都缺少真爱,绝大多数人也因此而病态,自然也就不会去爱,自然也就组成了一个很病态的社会。
我们真的会爱我们的孩子么?


经典著作,的确经典——经典的含义里包含一条,那就是文字要平白简单……


老师推荐的经典 经常看看 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这本书买的大概还没有几天,前几页的引言写的都相当的不错,内容没有读完,但是对于人性的探索是本很权威很好的书籍


第一次看作者的书,内容蛮好的,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在现实中挖掘。


包装精美,纸质很好,内容更不用说了,是经典著作。要多读经典著作。


超经典 一代先知马斯诺的著作 值得一看


绝对经典 但不能脱离生活,哲学很重要,就像微量元素,必须溶入生活这碗饭才有效果,否则谁也要饿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书不错,需要好好琢磨这本书!


购买后,该书有重复装订,错版的情况,请解决。


二十年前就看过的学说,发现连职场书都用上了。


书刚到,还没看,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点,还不错,只是比较深奥,得耐住性子看,解决了自己以前心理上的一些疑问


皮子有一点破坏 影响心情


很期待大师的作品!


读过了,内容挺好,只是有部分内容不同意作者观点


是本心理的经典之作,法律老师推荐之选。


为了深刻地了解人性,我买了这本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不错的书,值得购买,值得一看


送书快,正版书,值得购买


一个月,看了大半,完全更新了我的人身观,甚至我以为找到了幸福的真谛。强烈推荐阅读。请抛弃成见,静心阅读,以收获快乐。


是否研究这书,在于你是否要了解人性


解读人心的钥匙,完善人格的指南。


看着真心觉得不错,需要多看几遍才能看懂!


需要时常回顾的一本好书


需要深入 认真地阅读


了解人性,解放自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