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事诉讼法

江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江伟  

页数:

6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并居于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世纪、新阶段,法学教育不仅要为建设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服务,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近年来,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科数量增长很快,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层次日渐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接受法科教育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优先选择之一。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法学教育的事业大有可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前途充满光明。第一,法学教材是传授法学基本知识的工具。初学法律,既要有好的老师,又要有好的教材。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一套好的教材,能够高屋建瓴地展示法律的体系,能够准确简明地阐释法律的逻辑,能够深入浅出地叙述法律的精要,能够生动贴切地表达深奥的法理。所以,法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向导,是学生步入法律殿堂的阶梯。如果在入门之初教材就有偏颇之处,就可能误人子弟,学生日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修正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第二,法学教材是传播法律价值理念的载体。好的法学教材不仅要传授法学知识,更要传播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理念,例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尊重权利的观念。本科、研究生阶段的青年学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一套优秀的法学教材,对于他们价值观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法学教材是形成职业共同体的主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赖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生成。一套好的法学教材,向法律研习者传授共同的知识,这对于培养一个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法律思维、共同的话语体系的法律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法学教材是所有法律研习者的良师益友。没有好的教材,一个好的教师或可弥补教材的欠缺和不足,但对那些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者而言,教材就是老师,其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书籍目录

导论: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第二章 诉与诉权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四章 基本制度第五章 受案范围第六章 管辖第七章 诉讼参加人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第十章 法院调解第十一章 临时性救济第十二章 诉讼保障制度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第十六章 上诉程序第十七章 再审程序第十八章 特殊程序第十九章 强制执行通则第二十章 强制执行措施第二十一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二章 涉港奥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重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事诉讼法 PDF格式下载



看完之后,还行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