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比较政治

(美)马克·I. 利希巴赫(Mark I. Lichbach),(美)阿兰·S. 朱克曼(Alan S. Zuckerman)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马克·I. 利希巴赫(Mark I. Lichbach),(美)阿兰·S. 朱克曼(Alan S. Zuckerman)编  

页数:

441  

译者:

储建国等  

Tag标签:

无  

前言

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与政治生活的演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推进 改革从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雅进到各种社会要素相互匹配的综合体制改革。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如何营造一个经济与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保证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处推进.客观上需要人们思考.在经济之外的范围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这个时候.社会政治的思考,与社会的现代发展问题就紧紧地结合起来。现代政治学的理论需求也就随之产生。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急需政治学理论给予理论支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聚集政治学的理论资源.认真严肃地思考现实社会政治生活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考察了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三个主要流派——理性选择理论、文化主义分析和结构主义方法,对每个流派进行了简明的介绍,说明了每个流派的核心原则、流派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流派的新贡献。第三部分将各流派的方法运用于比较政治学科的传统领域——选举、社会运动与革命、国家等。本书主编在第一、第四部分中分别对本书核心思想进行了阐述和对比较政治学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简介

马克·I·利希巴赫,科罗拉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主要研究集体选择理论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主要著作《造反者的困境》、《欧洲政府的体制变迁和内聚力》等。

书籍目录

前言和致谢撰稿人第一部分 介绍 第一章 比较政治的研究传统和理论介绍  (马克·I·利希巴赫,阿兰·S·朱克曼)  比较政治的共同遗产  比较政治中的竞争性传统  促进比较政治的理论发展:本书的文章综述  文章  前面的路第二部分 比较政治中的研究传统 第二章 一个模型、一种方法和一幅图画:比较和历史分析中的理性选择  (马格丽特·利瓦伊)  理性选择模型:既非新古典经济学,亦非公共选择  理性选择的传统方法  分析性叙事  一幅关于经验理性选择未来的图画:未充分探索的领域  结论 第三章 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文化和身份  (马克·霍华德·罗斯)  介绍  文化和政治的文化分析  对政治的文化分析的批评  诠释在政治的文化分析中的核心作用  结论 第四章 比较政治中的结构与格局  (艾拉·卡兹内尔松)  宏观研究的全盛期及其余波:对摩尔和斯考克波尔的评论  复兴宏观分析:历史和理论,结构和格局  作为联结点的制度第三部分 比较政治中的理论发展 第五章 选举行为与比较政治  (塞缪尔·H·巴思斯)  导言  研究选举行为的方法  投票率  观念和文化的影响  大众理论和研究 第六章 社会运动和革命:走向一个整合的视角 第七章 利益、制度和观念在工业化国家比较政治经济学中的作用 第八章 国家研究第四部分 社会理论与比较政治中的解释:结论 第九章 社会理论与比较政治学 第十章 重定解释标准,促进比较政治的理论发展术语译名对照作者译名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这种研究已经转变过很多次,但大体说来,政治经济学对三种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并将自己与经济学区别开来。第一,政治经济学家特别关注权力问题。他们倾向于提出这样的问题:谁的利益在某种给定的经济安排中得到满足,而这种安排又如何在社会群体之间分配权力和资源?这种态度反映出对市场分配效率的一种有益的怀疑,它长期以来将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后者倾向于鼓吹市场机制的帕累托最优。第二,传统上,政治经济学家对支撑市场机制运作的制度安排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某些情况下,这激励着他们研究跨国家、跨部门或跨时间的市场制度结构的变化。在其他情况下,这导致他们强调市场运作受非市场制度影响的程度,这些制度包括国家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关系。第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长期优势在于它坚持认为,即使我们最基本的经济概念最终也都是一些人造的结构,它们被设计来模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事物。凶此,许多政治经济学家问道:这些概念来自哪里,他们如何变得具有影响力?他们常常质疑别人所认为的政府面对的“约束”,或者经济学的“铁律”,并且在似乎受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环境中倾向于强调政治的首要性。此类关注早在亚当·斯密的一些著作中就有所反映,他既写了《国富论》,义写了《道德情操论》。它们激发了卡尔·马克思及其追随者有关资本主义市场的分配效果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的论点(cf.Kaleckl,1943)。最近几十年里,它们构成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s)(1946)和约瑟夫·熊彼特(J0 seIJh schumpeter)(1947)某些观点的基础,前者对市场、国家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权威性的分析,后者则对资本主义和民主的有效性进行了反思。安德鲁?肖恩菲尔德(An drcw shonfield)(1969)在对支撑不同类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政治条件所进行的富有影响力的调查中,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后记

这是一本准确描述当今比较政治学主要方法的著作,它能够给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年轻人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我们很高兴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本人具体组织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其中,本人翻译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卜章;弓联兵、高卫华、孙琦和王瑕分别提供了第五章、第九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译稿;本人进行了部分章节的校译和重译工作,并进行统稿。感谢夫人王璟女士全方位的关心,感谢谭君久教授多年来的鞭策,感谢马骏师兄的鼓励,感谢中山大学政治学系诸同仁的信任与支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们的辛苦工作。全书翻译中的错漏之处,由译者负责。


编辑推荐

《比较政治:理性、文化和结构》全面介绍了比较政治中三大主导流派:理性选择理论、文化主义分析和结构主义方法撰稿人都是比较政治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和开拓者,他们的研究为比较政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激发政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的强烈兴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比较政治 PDF格式下载



保证好包装的话,还是一个不错的商品,内容绝对值得读,尤其做比较政治的


文明的冲突是当前国家间家政治的一个重要表现,本书为我们理性地看待他国政治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南。


经典书,需要好好读,不然对不起这个价钱!


书的学术质量很好,就是贵了点。


经典书目,不算难读


好书,堪称比较政治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还是很棒的。有例子,有理论。容易读,编写不错。当然了,我水平并不是很高,呵呵。总之,还可以,不错的购书经历。呵呵


貌似比比较政治的另外一本书好,那本书翻译的水平一般,好像是宁骚他们翻译的吧,章节之间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书本身有点断章取义,逻辑关系不好把握。所以还好买了这本,这本书至少对于初学者什么的能掌握住脉络和逻辑


是政治学的一本好书能学到很多东西


   初识政治经济学应该说是高中,习惯了马克思的视角来分析一切。政治经济学也被放在了高中政治这门课中来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成为了一对幽灵一样,每天萦绕在我的大脑。从没有思考过,真实的政治运转是什么样子的。这或许就是传统中国教育对于我们一代青年最大的残害。
   从此,对于政治,政治经济学,便打上了厌恶,意识灌输的标签。每次拿起一本关于政治学科的书籍,我大多数会嗤之以鼻。认为又是政治学家蛋疼的主义论调。
   直到我研究生时候,选择了企业经济学这个方向。刚开始看到企业经济学这个专业,被里面四个字所吸引,那就是“公司金融”。觉得企业经济学是一门很有“钱途”的专业,也值得自己去探索一番。无奈研一的高级公司金融彻底打消了我的年头。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公司金融发展大量借助于计量和高频数据的应用,所有的研究内容都是对于模型理论的检验。准确的说,这一块的内容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景,内容的创新程度已经很难逾越。现有的研究无非就是对于传统的理论观点提出新的检验方法,或者用特殊的数据对于传统的理论观点进行翻新。但是这门课的学习让我理解一个东西,公司金融,这种比较应用性质的学科也开始玩“虚”的,很多研究开始引入政治关联和制度,甚至腐败等因素。这使得我这里历史出身的家伙,又开始重新思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幸亏,这时候,得到导师聂老师的指点,开始了我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研究,我没有想到自己曾经试图摆脱历史研究,一心想投入到数学逻辑符号严谨的推理当中。没想到又被我的导师拉回了原地。本以为原来的理想咬破灭。但是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契约理论,接触到组织经济学的核心。真正地开始思考组织中的关系,组织的产生,组织的研究方法,组织的行为,以及组织中架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这是多么精彩的一个领域。然后MIT大牛的文章,几次将组织的研究方式应用到国家,North的研究,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国家理论。这些闪亮知识点的发现,让我觉得,我现在正在触及一些很有意思,并且很有研究价值的东西。从此,我坚定自己在政治经济理论摸爬滚打的研究生生涯。开始思考各种政治经济学背后的模型。从简单的委托代理,授权理论,寻租理论一直到后面政治政策与经济政策的互动,阶级冲突理论。无疑都加深了我对于现有社会的理解。但是无奈,长期接触经济学的东西,未免局限于经济学理论工具,而忽略原来在经济学外面依然有广阔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
   而《比较政治》这本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本书从理性主义,结构主义,文化主义三个角度分析比较政治研究的三个最为主要的方式。虽然本书中又狠多政治学术语我不能够理解,但是本书中对于理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分析对于我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很大的启发。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无非就是基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和现在应用组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布坎南的视角直接将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应用到政治学领域,虽然有所建树,但是也遭受批评。古典经济学的行为假定,在政治学领域是否依然能够成立。古典经济学抽象的视角来研究政治,是否依然能够行得通。公共选择理论建立在美国政治体制之下,其对于世界多样性的政治体制的解释力度是否足够强。而组织经济学的框架来研究制度和政治,虽然已经很好。但是和政治学家相比,力图抽象的研究,往往会丧失很多东西。而政治学基于调研和案例的研究往往会将更多影响政治因素纳入到我们的研究当中。同时理性主义采用的政治模型,建模技巧也很大程度上和组织经济学的有些重合。这些为自己以后的研究都做了基础。更重要是其对于文化,习惯,制度因素的刻画,也是政治经济学所应该加强的。再加上理性主义所主张的实证政治学的发展。无疑将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通过阅读此书,我已经无法再以后的研究中不应用政治学的东西。然后本书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努力需要加强。如果有像我这样的朋友,对于政治学一无所知,又很像了解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政治选举以及国家理论的区别,可以参考本书的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