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
2008-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曹立群,任昕 主编
268
无
本书向中国读者介绍在21世纪初美国方兴未艾的犯罪学的方方面面。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单独一体,概括地介绍美国犯罪学教科书中描述的犯罪学历史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犯罪学在美国的现状,并且对各章做了简评。第二部分,从第二章到第七章,着重介绍当今比较热门的六个犯罪学理论。第三部分从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介绍犯罪学中的几个特别议题,涵盖从警察的百年变迁史到白领犯罪。本书作者有著名学者,也有后起之秀,大都在美、加受过教育。本书把握时代命脉,向读者呈现美国犯罪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包括理论、政策、争议,代表性学者及其著作等。
曹立群,男,现任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犯罪学系教授,是许多犯罪学专业刊物的编委。1993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犯罪学学会国际犯罪学部理事会理事(2002—2005),美国犯罪学学会在联合国的代表之一(2003—2005),富尔布莱特高级专家(2004),阿尔巴尼亚社会学研究所荣誉会员。研究兴趣:犯罪学理论、宪政、法务学、警察、未成年人犯罪、自杀等。已在世界许多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论文多次在美国和国际学术大会上获奖;已出版专著《犯罪学主要理论:概念与量化》(英文),并和John winterdvk博士主编了《比较犯罪学的经验与教训》(英文)。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美国犯罪学概况第二部分 理论 第二章 社会解组与犯罪 第三章 生命历程理论:个体犯罪行为的持续和变迁 第四章 日常活动理论:犯罪与被害 第五章 社会支持理论 第六章 失范理论与一般压力理论 第七章 社会控制理论第三部分 特别议题 第八章 美国警察百年变迁史 第九章 女权主义犯罪学 第十章 再访布莱克法学理论 第十一章 白领犯罪理论与实证研究名词索引人名索引
第一章 美国犯罪学概况摘要这是本书的总论,分为三小节。首先简单介绍美国犯罪学教科书中的犯罪学历史;然后简述犯罪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美国的现状;最后,简评各章节。第一节 犯罪学简史塞林说,犯罪学从来也没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历史(Sellin,1968);洛克说,犯罪学永远不会有一个人人公认的历史(Rock,1994)。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照吴宗宪的《西方犯罪学史》(1997)一书,这其中有西方各国、各学派犯罪学方面最翔实的描述。然而,正是因为翔实而显得杂乱,因而失去了犯罪学发展的粗线条。此外,由于犯罪学的发展受到多种学科的影响,每一个学科都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讲述它的演变,把其他与之对立学科的影响作为陪衬。因此,很难在林林总总、各言其是的各学派之中找到一个共认而又不主观的历史。对实证主义者曼翰(Hermann Mannheim,1960)来说,犯罪学的最高形式是实证主义;对存在主义者马茨阿(David Mat—za,1969)来说,是存在主义;对计量犯罪学者克恩和法灵顿(Cohnand Farrington,1990)来说,是计量犯罪学;对激进派的泰勒等人(Taylor,Walton and Young,1973)来说,是社会主义犯罪学;对后现代派的加兰德(Garland,1995)来说,是后现代主义犯罪学。对其他没有派别的犯罪学家来说。实践高于一切。的确,在这众说纷纭之中,很难讲清楚犯罪学的历史。本节也不打算趟这个浑水,只是想向中国读者介绍大部分美国犯罪学教科书中的犯罪学历史。
无
总体来说还行,但感觉如果作为以前没接触过这方面内容的人而言,阅读起来有点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