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

船川淳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船川淳志  

页数:

166  

译者:

赵韵毅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创造性地把沟通与思考看作是一种动态、高效的技能,主张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考虑对方的意图、论点、立场,边思考边听对方说话,这样就会形成有逻辑的清晰思考和沟通,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为什么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却是一头雾水?铺天盖地的信息怎样才能转变为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怎样才能转变为团队共识?工作停滞不前的项目小组,持续缺乏交集的团队会议……问题出在哪?沟通和思考是商业人士必备的两大技能,二者就如左右手,不能偏废其一。有好的想法要会表达,能在讨论中激发、收获新想法;从事沟通性工作的人也应该会逻辑思考,头脑清晰。但目前市面上的书都是各自偏重一个方向。   沟通和思考是商业人士必备的两大技能,二者就如左右手,不能偏废其一。本书创造性地把沟通与思考看作是一种动态、高效的技能,主张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考虑对方的意图、论点、立场,边思考边听对方说话,这样就会形成有逻辑的清晰思考和沟通,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作者简介

船川淳志,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并在美国雷鸟国际管理研究生院取得MBA学位。
  曾任职于东芝、美国国际集团(AIG),并在硅谷从事组织管理顾问。回日本后,担任日本Globis集团资深经理。
  目前任Global Impact公司代表合伙人,并且提供组织开发、企业革新等项目咨询,同时举办组织教育、领导才能、人才开发等多个主题的研讨会。

书籍目录

第1章 为什么我们会“听不懂,说不清”  为什么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却是一头雾水? “听不懂,说不清”的问题是出在我们不会思考,还是我们不会倾听?  现在的商务沟通就好像“只升级了一边轮胎的车子”。思考力的扩展到底欠缺了什么?第2章 “听得懂,说得清”的基本要求 铺天盖地的信息怎样才能转变为个人知识?个人知识怎样才能转变为团队共识? 知性教会我们思考,感性让我们善于沟通,而理性帮我们认识和管理自身。 工作环境是“交流信息和情感的现场”。那些接收信息能力很强、但是洞察现场气氛能力比较弱的人,就很容易忽略对于心灵交互作用和场合的注意。第3章 “听得懂,说得清”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连打招呼也不会”或是“只会跟人寒暄”的人在商务场合都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你注意到了沟通中“看不见的部分”或者“被忽略的前提”吗? 沟通的决定权不在于说,而在于听!第4章 “听得懂,说得清”需要活化思考 思考放弃症、思考依赖症、思考失真症、思考偏颇症——自测一下,你有“思考的4大生活习惯病”吗? 思考力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电源线。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使用——只要你愿意活化思考。 动起来!一起来做活化思考的“3大动作体操”!第5章 如何引导对方展开对话 说话的分寸该如何拿捏,通常是由对方的反应主导。 在商务沟通中,你掌握了随声附和的艺术吗? 运用诱导式倾听和反射式询问,巧妙地说出“为什么”!第6章 如何做到有交集的讨论 诡辩就像欺诈,强辩就像强抢!我们怎样用气势和逻辑自由应对? 怎样做到反驳而非指责,对话而非辩论? 当心你的口头禅!不要让它成为无谓争执的导火索!第7章 如何提升团队综效 工作停滞不前的项目小组、持续缺乏交集的团队会议——问题出在哪? 要“领会”不要“偏执”,要“倾听”不要“说服”。 群体思维的泥沼,我们怎样走出?第8章 商务沟通的新境界  倾听是平衡的艺术。  追求“间隔”的极限。 从已知发现未知,进而共同创造未知。

章节摘录

插图:“那个人总是不理人。就算他开口说话,说的都是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根本没打算去听别人在讲些什么。”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我建议您来了解一下逻辑倾听。逻辑倾听是一种技能,它让我们在倾听对方讲话的同时,马上就能理解对方的思考模式以及他讲话的意图。在团体或组织中,个人要收集信息、与人交涉、召开会议、寻求共识、得出新结论、创造附加价值时,这是必备的技能。倾听,看上去是强调在沟通中“听”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实,你在锻炼自己倾听能力的时候,也能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让自己所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所以说逻辑倾听是提高沟通品质的必备技能。回到前面所描述的情况,当我们准备责怪对方之前,是否应该先想想:自己究竟为对方制造了怎样的对话情境?对方所说的话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自己说话的内容是不是有些对方不知道的前提设定?还有,自己到底有没有营造让对方能够倾听自己说话的机会?在2005年3月,EQ理论的倡导者、耶鲁大学的彼得?萨洛维(Pe.ter Salbvey)在讨论EQ理论的演讲中对“逻辑倾听”这一术语进行了介绍。当时他强调思考力和互动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互动式思考(interactive thinking)的概念因此成形。企业也开始举办这样的培训课程,大家总算注意到沟通的瓶颈就在于倾听。我在过去的15年间,常常以“全球化商业中的人和组织”为题,对许多前来咨询的企业提出建议。乍听之下,和“全球化商业”有关的问题总是让人感觉很深奥,但是越讨论就越会发现,其实问题很简单,大家最要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彼此的对话没有交集?我开始有这样的疑问,可以追溯到进入商学院之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那时正好是泡沫经济最盛行的时代,我任职于规划经营战略的部门。在针对规划愿景、确定战略问题的讨论中,与会同事之间的讨论常常没有交集,这点让我非常惊讶。


编辑推荐

《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为船川淳志编著。只要我们说清楚了,对方就一定会懂吗?为什么会议上讨论得很热烈,最终却达不成一致意见?要说的内容艰涩难懂,我们该怎么办?源自东芝、AIG、GLOBIS的智慧经验日本最强的思考力大师教你玩转商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 PDF格式下载



粗略的翻了下,内容很精彩!有时间一定要再仔细阅读下!


这次快递包装很好,赞一个,书也不错


还没看呢 不知道怎么样


学习中,应该还不错,看后再来评


看完了,比较一般,启发性不强。


最近读的日本作者写的书都属于实用型的,这本也不例外,读的时间有点久了,记忆中感觉还不错。


我喜欢,稍稍有点枯燥,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地读。


easy n clear.


  书写比较无趣,看了一遍,竟然 没有抓住重点。虽然每一章后面都有总结,但还是有些地方难以理解。不知道是翻译有问题,还是原著就是这样的。说话那部分,没有蔡康永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写得好,今天还要再读二遍才行。
  
  逻辑倾听就是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去理解对方的论点以及意图的技能。
  
  在沟通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内容。二是情境(信息外的因素,包括情况、关联、现场气氛)。
  
  高情境下的沟通,必须在同样的背景情况下才会成立。
  
  第二章
  
  逻辑倾听就是互动式思考的步骤:
  
  1、思考:将事物进行逻辑性的组织
  
  2、逻辑表达:将自己脑中所组织的事物,简单明了地传达给对方
  
  3、逻辑倾听: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理解对方的思维结构
  
  4、协同合作:和多人交换彼此的意见,达成共识。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或是创新的想法。
  
  逻辑倾听的基本能力包括知性、感性、理性,在平常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提升他们
  
  逻辑倾听的发展力是属于动态技能。如果你能够将下列的能力有组织的发挥,在沟通中你将处于有利的地位。
  
  -内容理解力
  
  -理论论点的逻辑力
  
  -观察力
  
  -洞察现场气氛的能力
  
  -表现力
  
  -反应力
  
  -共鸣力
  
  -自我控制力
  
  第三章
  
  心态对于沟通很重要
  
  听到的东西只是片段,要注意潜在的前提,把这个前提传达给不同专业的人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在沟通中必须要特别注意。比如IT行业中的摩尔定律,其它行业人就很少知道,这就是前提。
  
  沟通的决定权不在于说,而在于听。是由接收的一方来决定。必须注意信息的明确度、表现方式以及措辞。
  
  针对对象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说话者的个性、声望、感情的激发,包括是否能得到听者的信任,都会对信息的接收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四章
  
  思考力就是在自己头脑中重组元素的力量
  
  如果我们能够随时检验平时的思考习惯,并针对必要的需求做出更改,不管是谁都可以活动思考力
  
  活力思考力的7个提示:
  
  1、思考力是没有界限的,反复思考就会有答案。
  
  2、一问十答、一问百答:正确答案不止一下。
  
  3、正反面思考的建议;看事情一定要多方面。
  
  4、琢磨自己的用词:建议一个人玩文学接龙;
  
  5、改变思考模式
  
  6、永远保持冷静;对于看不见的部分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why)、然后呢(So what)、如果(What if)
  
  7、认识你自己,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创新思考强调的是创造,想出新的东西。批判思考则强调看清楚要素,有条理地推论,再加以组织。自由度很高的是创新思考,将规范视为必要的则是批判思考。
  
  练习批判思考的三个方法:
  
  1、因果关系法
  
  2、建立交集法
  
  3、演绎和归纳法。
  
  活化思考的3大动作体操是分类、归纳和整理。
  
  


  作者当过咨询顾问,所以写的书结构化很强,看起来很有条理。
  
  但是文字的趣味性、可阅读性略差,不能做到引人入胜。有点像教科书。
  
  用15分钟先翻了一遍,感觉内容似曾相识,貌似台湾出版过,在博克斯听做成了有声书摘。
  
  说一个收获吧,这本书再次印证了中国老话“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在交流中,文字和语境都很重要,不能光听人家说什么,还得琢磨说这话时的背景、语调,对方究竟在想什么。


   前两天,看了一本由日本的船川淳志写的《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尤其对“沟通由接收的一方决定”这句话感触很深。正是由于这点,决定了在不考虑听众接收情况的时候,会造成自己作为听众却听不懂别人说的,自己作为说话者,却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不清。
   该书并没有只是讲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沟通由接收的一方决定,还结合实例地分析了如何引导对方展开对话。即在自己听不懂的时候,如何引导说话者讲得更清楚;在自己说不清的时候,如何引导听者听得懂,或者让自己讲得更清楚。当然在引导对方展开对话前,要有一个判断,就是——是说得不清,还是听得不懂。做出这样的判断,就需要进行思考。这也是作者强调读者需要注意的。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沟通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并总结的。而这本书并没有给出大量的实例,用于指导读者在实际的对话中进行参考。不过,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观点“沟通是由接收的一方决定的”和“活化思考”,还是发人深省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