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试题分类强化训练与解析

王甫银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甫银 编  

页数:

550  

字数:

1047000  

前言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自建立以来,在公务人员的录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实践,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已经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进一步增加了选人的透明度和程序的公正性,将选人置于社会、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从机制和制度上防止了选人中的不正之风,为有志青年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考公务员”就是“考关系”的心理误区逐步消除,“公务员报考热”成为社会热点。对于考生来说,精心准备,在笔试和面试的合并计分中取得所报考职位的优异成绩,是能够被录用的唯一选择。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充分有效的备考是必需的。考生首先应当搞清楚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特点:不是知识测试,而是能力测试。能力测试与知识测试在备考上具有很大差异性。知识测试更多强调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而能力测试首先要洞穿各科目的测评要素,按照测评要素进行准备和训练,以激发考生的最大潜能和提高相应能力。  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公共笔试科目主要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测试一个人是否具备公务员必备能力的系列心理潜能测试,是从不同角度测试考生行政职业成功的可能性,是能力测试。“申论”模拟公务员日常管理工作,贴近机关工作实际进行命题,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其中最核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面试主要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测试。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的规定:面试内容分为若干测评要素,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等8个方面能力。而这8个方面能力在结构化面试中主要通过5道试题来体现,包括:综合分析能力题、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题、应变能力与自我情绪控制题、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等。  针对公务员录用考试“能力”测试的特点,考生的有效复习应当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了解考试政策、各部分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和出题方式、命题基本规律和常考知识点以及变化的趋势,并掌握每部分相应的解题技巧。应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复习,首先,从题型设计和命题思路来搞清楚命题人是如何“出招”的;其次,从考生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接招”才更有效。第二阶段,利用历年考题进行分类强化训练。历年考题比较规范,且基本命题规律和常考知识点与当年试题相同或类似,分类强化训练可以让考生从中体会和总结出常考知识,把握试题的“变化”与“不变”。

内容概要

  本书的编写力求反应公务员录用考试“能力”测试的特点,在帮助应试者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应试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它由“王甫银团队”根据多年辅导经验,面向应试者实际需求,并在充分分析当前市面上各类辅导书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公务员考试特点精心编写的。其内容全面涵盖中央、国家机关和相关地方试题,且提供了各种类型训练试题,明确答题要求、答题思路并进行了详细解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数量关系 第一节 数字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六)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八)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二节 数学运算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五)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选词填空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3年中央B类试题及解析 (二)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四)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五)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六)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七)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八)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二节 语句表达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第三节 片段阅读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六)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八)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四节 文章阅读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二)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三)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四)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第三章 判断推理 第一节 图形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五)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二节 定义判断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二)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三)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五)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六)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七)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八)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三节 类比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二)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四)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五)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六)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七)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八)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四节 逻辑判断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五)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第五节 事件排序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二)2005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试题及解析 (三)2006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试题及解析 (四)2006年北京市面向社会招考试题及解析 (五)2007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试题及解析 (六)2007年北京市面向社会招考试题及解析 第六节 机械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7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第四章 常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五)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第五章 资料分析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十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十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十四)2008年山东省试题及解析 (十五)2009黑龙江省试题(B)及解析

章节摘录

  1.解析:本题答案为D。本题属于概括主旨型。本题的关键句为第三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前两句是为第三句作铺垫,最后一句是对第三句的引申,由此可以判断这段文字谈论的是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答案选D。  2.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属于推断结论型。题干最后一句话是结论,也是本题的关键句,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因为“农民亟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B项没有涉及农业科技与农民科技素质问题,比较容易排除。C项是需要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因,D项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具体措施,显然都不是作者所强调的。  3.解析:本题答案为C。本题属于概括主旨型。本题的关键句为最后一句,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这句话,即可排除A、B、D三项,并肯定C项。  4.解析:本题答案为C。本题属于概括主旨型。本题的关键句为最后一句,从“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这句话,基本上能排除其余三项。  5.解析:本题答案为A。本题属于特定词语含义理解型。通过分析句子成分,题干的主语就是收人语文教材的文章,所以答案选A。B项错误明显;C项、D项所指并非仅仅包括选进语文教材的各类作品,教材系统中还包括其他组成部分,一些编辑后的作品也会使原作品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6.解析:本题答案为B。本题属于细节判断型。“三地家庭为子女教育支付给学校的费用水平,以北京最低”,据此,只能得出上海与广州的费用水平高于北京这一结论,却无法判断上海与广州两者谁高谁低,所以,排除选项D。“在其他教育支出方面,以上海家庭的支出水平显著较低”,据此,也无法判断北京和广州支出的高低情况。“总体水平而论,上海孩子所获得的零花钱和所需家长承担的生活费用也低于京穗”,据此,无法判定北京与广州孩子所获得零花钱的多与少,即A项不能确定。至于B项,虽表述不是十分准确,但在排除其他三项后,再结合上面这句话,还是能确定其为正确选项的。  7.解析:本题答案为C。本题属于推断结论型。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说明作者自身的观点并不流行,或尚未流行,因此首先应排除B、D两项。


编辑推荐

  中央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  事业单位招考  军转干考试  选调生考试  大学生“三支一扶”等考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试题分类强化训练与解析 PDF格式下载



书很厚,但是分类讲解很详细,非常实用


今天下午到的,迫不及待的浏览了一下,感觉不错。纸张是黄色的,可以保护眼睛,很人性的,呵呵,不错


书还是可以 纸张也行 内容也好


呃。。因为懒,没做完就考试了。。还可以吧。。只是有的内容貌似有点老。。


题目有些老旧,作为分类真题还不错


我用过了,题量还是相当多的。总体感觉还可以。


很好很强大,值得有需要的人去做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