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领导力与新科学

玛格丽特·惠特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玛格丽特·惠特利  

页数:

175  

译者:

简学  

Tag标签:

无  

前言

量子世界中的中国智慧我第一次读到玛格丽特·惠特利的《领导力与新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瑞士学习管理学的时候。那时,初见有人把领导力与新科学这两个似乎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既感到新奇,又觉得颇为困难。她先是解释量子物理对组织实践的意义,然后追寻生物学和化学对生命系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混沌理论与新秩序的创生。这些科学概念并不易懂,也不易转换到商业语境中。直到后来,我从系统学习西方管理学典籍转到汲取我国古典文化营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发现了理解惠特利著作的钥匙。

内容概要

引言和第1章主要介绍了三个科学分支,并通过它们来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这两个部分还详细介绍了宇宙是如何建立秩序的,并且探讨了为什么我们对生命系统建立秩序的方式不但不欣赏,反而抱有恐惧心理。 第2-4章介绍量子物理对组织管理的借鉴意义。实际上,在组织管理方面,直到今天我们仍沿用起源于17世纪的牛顿物理世界观。量子物理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大型复杂系统中观察和感知、参与和关系、影响和联系等相互间的关系。 第5章和第6章主要讨论生命系统,以及生物学和化学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概念。这两章对不平衡和变化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指出了混沌对于系统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混沌理论是第7章的主题。混沌是建立新秩序所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现实世界中,混沌与秩序是相伴而生的,平衡状态不但不受保护,甚至也不是大家期望看到的。从混沌与秩序二者的关系中,我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无论是在生命体内还是在一个组织内,混沌都不是坏事,而是建立秩序的必经之路。我从分形理论中也学到不少东西。大自然中丰富多彩、姿态万千的图案,是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再结合个体的充分自主性形成的。而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我们人类需要通过“意义”才能使混乱的局面产生秩序。 第8章讨论生命系统变化、适应和成长的非凡能力。 在第9章,本书从科学理论中提炼了一些原则,它们一起构成了领导力的“新科学”。这一新的世界观能够告诉我们该如何感知世界。将来我们还会有很多的发现,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到这一“发现之旅”中来。 为了更有说服力地表明,我们确实需要新的世界观指引我们在混乱的时代前行,作者在这一版新增加了一章,将这些新观点应用到“现实世界”。第10章从新科学的视角重点讨论两个最为迫切的需要: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阻止恐怖主义的能力。 后记是作者个人富含哲理的一些思考。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惠特利,组织管理领域最前沿的大师、预言家和思想家。
最丰富的组织经历:从1973年起身兼演讲家、顾问、作家等职,咨询服务的对象从美国军队到女童子军,从CEO到修女,有《财富》百强企业、政府机构、医疗机构、基金会、学校、宗教组织和专业协会等。

书籍目录

引言 探索领导组织的觯方法第1章 发现有序的世界:控制式管理的困境 关键词提示:自创生、耗散结构第2章 量子时代的牛顿组织:组织关系与权力 关键词提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超距作用第3章 空间不“空”:无形的场与组织价值 关键词提示:场、形态共振第4章 世界的参与特性:“好奇害死猫”与参与式管理 关键词提示:薛定谔“猫向题”、散点矩阵图第5章 平衡与变化:组织变革的关键法则 关键词提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第6章 信息的生命特征:组织沟通与信息管理 关键词提示:分形、进化反馈第7章 奇异吸引子:混沌对领导者的启示 关键词提示:混沌游戏、奇异吸引子第8章 变化是生命的本能:建立弹性组织 关键词提示:栖居意识第9章 新的科学管理:参与式管理与自主决策 关键词提示:自参照第10章 现实世界:救灾和反恐 关键词提示:范式盲后记 通向新世界的旅程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我发现,自组织系统的开放特性是非常神奇的。它们与环境所建立的关系让我感到很新鲜。在组织里,我们通常是与环境抗争的,我们将环境看做破坏与变化的源头。只要可能,我们总是倾向于将自己与环境分隔开,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我们已建立的稳定状态。即便我们知道,对组织之外的影响和需求也要响应,但是,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如何构筑坚强的防御体系上。经验告诉我们,稳定与开放天生就是一对矛盾,有时稳定占上风,有时开放占上风。但是,自从我了解自组织系统之后,这个二元性就不存在了。对外开放的系统才能成为强大的系统。那么。它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自组织系统的生存能力和弹性,来源于其面向需要的超强适应能力,以及适合当前状况的系统结构,形态或功能都不能单独决定系统该如何组织。自组织系统采用过程型结构,为了维持其特征,它们可以重新组织成不同的形态。系统可能维持在当前形态,也可能进化为新的秩序,这取决于实际需要。它并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态。它能够组织成任何一种形态,以便最佳地适应当前状况。现在的组织已开始学习如何发挥自组织的强大威力,使组织更灵活和更有效。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开始放弃对永久性结构的依赖。它们已经去除自己的刚性,包括实体上的和心理上的,以便支持更加流畅的过程。临时组建的团队可以应付特定需求或不断变化的需求。’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角色的种类。它们推倒围墙,建立人员、思想、信息可以自由流动的工作场所。奥迪康(Oticon)是一家生产助听器的北欧公司。在这家公司,员工可以按喜好重新布置自己的办公室。他们既可以选择前卫风格的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普通办公家具。他们可以灵活地组建新的团队,成员只需将文件盒拿到相邻的办公桌上就可以开展工作。该公司的CEO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离开办公室一天,就发现自己的文件柜被推到了市场部。因为他曾对部下讲过,他要在市场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如果一个组织想拥有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就需要千方百计地开放自己。组织与信息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要特别关注新的信息,甚至是干扰信息。必须积极地从各处寻找信息,包括过去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和资源。一定要让这些信息自由地传播,以便让更多的人给出自己的解释。这些新的信息是倾向于让系统偏离平衡状态的,它们会告诉我们系统该如何改变。开放组织对让其感到舒服的信息是不感兴趣的,因为这些信息只是在炫耀自己辉煌的过去和完美的现在。它们有意去寻找可能威胁组织稳定性并使其偏离平衡的信息,并通过开放来实现成长。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与以防卫著称的传统组织是完全不同的。在传统组织里,只有对当前计划或领导力有利的信息才允许进入。它们不理睬外部的干扰,以保持平衡为目标。这样的组织将每况愈下,并最终走向死亡(参见第6章)。自组织系统敢于面对不平衡状态,也许这意味着系统的走向太难以预料了,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自组织系统的稳定性源于其自身的本性,它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以及要在当前的环境下生存下去还需要做什么。自组织系统不是被动挨打的可怜虫,不是被动地应付环境的变化。当发展成熟时,自组织系统就具有自觉性,清楚自己该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它能更有效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生存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自组织系统渐渐地呈现出稳定性。当环境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时,这种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自组织系统的稳定性使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发展,而不是惊恐地做出被动反应。在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演变过程。在系统形成的早期阶段,居于统治地位的早期物种繁衍大量的后代。由于生态系统还不稳定,也无法对这些物种进行保护,因此这些物种的繁衍效率非常低。由于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它们不得不将大量的能量用于繁衍后代,且其中的大部分成了其他物种的美食。在早期阶段,来自环境的压力非常大,哪些物种能够生存下来主要取决于环境。众多物种的相互关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发展,最后,稳定而又富有弹性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随着环境压力的变小,有效利用能量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哺乳动物繁衍的后代非常少,才成就了今天的兴旺。而且,环境的变化也与生态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气候特点、潮湿水平、土壤条件等,都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些系统中发生的一切完全背离我们的常规思维方式。向外部环境开放的系统才能成为强壮的系统,才能从容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外部影响,而是系统自身的自组织动力学。由于长期与环境共存,系统逐步呈现出一种独立于环境的自主性。而且,不断获得的新能力使其处理任何外部影响都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之所以说这是一种背离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因为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完全不同于此的。我们坚信,为了保证生存,为了保护个人自主性,我们必须抵御外部力量的影响。我们往往认为与外界隔绝、保密和坚固的界限是保护个性的最好办法。但是,自组织世界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界限不仅仅是用来区分彼此的,也是沟通与交换的场所。通过不断的内部交流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交换,系统将呈现出一种更大的、独立于环境的自主性。从杜邦的一家管理严格的化工厂(位于西弗吉尼亚的贝尔)中,我发现了这种“自相矛盾”现象。通过向政府官员、社团组织、学生、媒体甚至环境倡导者敞开大门,工厂与各种各样的组织建立了关系。这些关系使大家都成为学习者和倡导者。随着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和戒备之心的解除,传统的边界打开了。正像工厂经理理查德·诺里斯所说的那样:“我也不知道工厂将要走向哪里,我觉得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一旦工厂内外的关系广泛建立起来,工厂就充满了自主和尝试的氛围,有趣的是,这却使工厂更安全和更有效率。

后记

翻译本书对我来说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我对组织管理很多方面的认识都因此而改变。管理科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借鉴了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组织管理也不例外。《领导力与新科学》将量子物理、自组织系统和混沌理论等现代科学引入到组织管理领域,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领导是什么?是告诉下属该如何工作的那个人吗?我们过去往往是这么认为的。但在混乱的环境下,领导者最好是通过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让下属们灵活地采取行动,最好不要用条条框框削弱他们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样的杰作十年才出现一本。惠特利将对组织和人的思考推进到一个全新高度。读后永远不会重回到旧思维上。  ——肯·布兰佳,《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惠特利通过生物学、化学尤其是量子物理学上令人振奋的突破,为商业管理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像。这种商业与科学之间的新关系,是用来观察我们组织的新透镜。  ——《出版商周刊》这本书让我们坚信: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领导者都必须用生物思维模式代替牛顿思维模式!   ——《华尔街日报》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将这些新成就、新发现应用到管理与领导力上面,的确是一个创举。   ——马乔里·凯利,《企业伦理杂志》的创办人和出版人


编辑推荐

《领导力与新科学(原书第3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领导力与新科学 PDF格式下载



绝对经典的管理书籍,在欧美已经畅销十多年了,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竟然一直没有引进。一直没有勇气去看英文版,现在终于等到了!商业界很多大腕对这本书的评价真的都不是溢美之词,看了它之后,对管理的看法,甚至不夸张的说,世界观都焕然一新,确实非常难得的充电和阅读体验。现有的绝大多数管理书籍视角都太狭窄了,从什么战略决策、市场营销方面去试图改进,效果甚微;大师之作的从容,更不是一般书籍可比。至于具体内容已经没有什么可剧透的了,貌似介绍中说的很清楚。顺便说一句,翻译也很不错。


颠覆人们思考模式的一本书,不错。


推荐,第一次写评价,真的很棒,会再看第二遍!


朋友读了这本书,非常受启发,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提前一天到书,,真开心。。书也很不错


花点时间来啃一下,还是非常值得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