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闻与正义

(美)李普曼 等著;展江 主译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李普曼 等著;展江 主译评  

页数:

453  

字数:

549000  

译者:

展江  

Tag标签:

无  

前言

由展江博士主编的《新闻与正义》杀青之前,嘱我写几个字,我爽快地同意了。在我看来,在中国翻译出版以普利策的名字冠称的新闻奖作品,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对多数新闻界人士来说,普利策其人其事并不陌生。这位被尊为美国现代报业之父的报业主,年幼时虽家境贫困,仍受过良好教育。他当过兵,干过杂工,21岁起步入记者行当,不久即成为报纸合伙人。他办的另一份报纸,以“真理的喉舌”作为办报方针,倡导社会改革,但又以耸人听闻、煽情报道和展现暴力来扩大发行。1883年,他买下作为他报业活动里程碑的《世界报》,四年后又出版《世界晚报》。《世界报》使普利策大出风头。这份报纸不仅令他赚钱,还使他有了一块改革试验的样板田。普利策对《世界报》的经营与编排在许多方面是独树一帜的。他宣称《世界报》是独立的报纸,为市民服务。他强调报纸要揭露贪污腐败,鼓吹开展社会改革运动。他主张报纸发表的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还要花力气写好社论。他的报纸,对于当年美国的政治演变与社会生活曾产生重大影响,对于美国报业的进步和报业作为社会角色的定位,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普利策本人由于这一系列成就而被后人誉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新闻事业”的开创人。普利策的魅力百年不衰,正是由于他在遗嘱里指定拨出200万美元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并赠款设立“普利策新闻奖”。这个人实在聪明。他赠款设置此奖,不仅使他着意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且每年评选一次,宣扬一番,也是对他英名与业绩的怀念。“普利策奖”含文学、历史、音乐等奖,以新闻奖的比例为最大。新闻奖颁给有突出贡献的美国媒体与新闻从业者,获奖作品必须是上一年度发表的。1917年授奖时只有5项,以后不断增加至14项。其中,公众服务奖授予对美国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单位,颁发一枚金质奖章,其他单项则以现金作奖。在富裕的美国,一枚金质奖章,单项奖每人5000美金①,对不少人来说实在是“区区”小数。但人们不这样看。在美国经常评选的各种新闻奖中,“普利策新闻奖”向来为业者与社会所看重。究其缘由,恐怕同它是“学院奖”有关。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机构为普利策奖金评选委员会,该委员会固定成员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和奖金设立者之孙小普利策,每年春天,经这个评委会评出的新闻奖,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颁发。这样一种评选机制,决定了这个奖种,同纯粹由各传媒自行评选的新闻奖有根本的区别。“学院奖”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有助于张扬普利策新闻奖的权威地位,因此人们对其另眼相看。多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界一些人士,如甘惜分教授,有感于中国若干新闻奖项评选中的种种弊端,几次提出由几所大学的新闻院系合作设立“学院新闻奖”。呼号奔走经年竞一事无成,原因之一,找不到普利策一类的有识之士;原因之二,乃是我国新闻学术界对新闻实务界的影响甚微;原因之三,学术界脱离实际搞象牙塔式的研究之风远没有克服,一些人对实际工作关心甚少。也许还有别的原因。希望这套书的问世,对上述各种障碍有所冲击,至少有点触动或反思。普利策新闻奖的奖项目前已增至十余个,但老传统不变,即每个奖项只表彰一人(有时并立二人)或一个媒体,所以每年获此殊荣的只有十余人。以新闻大国闻名的美国,一年下来获此大奖的只十余人,自然凤毛麟角,十分耀眼。这种做法,似乎也可作为我们的“攻错之石”。我们现行的各种新闻奖,从全国到省市,一评就是上百篇,百余篇。结果如过眼烟云,没能留下太深的印象。有人曾为此举辩护,说中国乃举世无双之大国,不多评几个摆不平、“难得平衡”。对照一下真正的新闻大国美国的这种做法,以及每年普利策新闻奖颁布之后的热烈反响,这种辩护也许是不必要的,抑或是无力的。从本质上讲,每种评奖都是一种指挥棒。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奖标准,自然离不开美国新闻的价值取向。从总体上说,维护美国的内外政治路线,宣扬美国人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永远是美国记者和作为记者“裁判”的评选人共同的取舍新闻的标准。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们对一些获奖作品的深层剖析可以发现,作者不是仅仅靠简单的说教与演绎,而是运用客观报道的手法,巧妙地、隐匿地表达着这种价值取向;他们不是靠一味的吹捧与“帮忙”,而是更多地通过严肃尖锐的揭露与抨击,甚至借助嘲笑挖苦等方法,以达到消祛毒瘤和缺陷的目的,使美国社会不断走向健康和兴旺。在普利策奖的评选人看来,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关注社会弊病的滋生与防治,深挖公众注目的、与生存相关的热点问题,是他们首先要关注的题材。这种“指挥棒”的引航作用,在全党反对腐败,社会整肃民风的中国,应该是有启迪作用的。在中国新闻界同仁中,包括年轻的新闻学子中,有人对新闻科学的客观性表示怀疑。他们说,新闻选择和好新闻的评选有什么规律?领导意志就是“科学”,就是“好新闻”的入选标准。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回顾近20年的新闻评奖,此种例证确有不少。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出几例新闻评奖搞唯意志论,唯领导点头论的,完全可以理解。相反,如果没有这类低俗的评奖,在一个“不唯实只唯上只唯书”尚有影响的中国,在新闻科学尚未普及、更不为人尊重的今天,倒是一桩奇怪的事。但是,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在邓小平理论引导和邓小平唯实主义作风的感召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奉新闻规律为圭臬,视新闻科学为治世之剑;许多起初不为某些人欢迎的报纸专栏和广电节目,也在公众的压力下(实际是新闻科学的力量)鼓起掌来。可以和应该相信,这是人心所向,潮流所向,科学所向。这种良性变动的总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因此,在这种新的传播历史条件和人文情景下出版普利策新闻奖作品文集,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与新闻兴旺的助燃剂。我们要感谢主编和他的合作者们的这一辛勤之举、适时之作。让我们以新闻科学的名义欢迎这套译作的问世,以新闻科学的名义借鉴书中的宝贵财富,以营养我们自己的新闻实务与新闻评奖活动。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对于外国人的精神产品,要有所吸收,有所扬弃,好比吃一条鱼,吞下鱼肉,吐掉鱼刺。诚如列宁所言,泼洗澡水时,千万留下盆中的白胖小子。学者借鉴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也要采用这种方法。我想,无论是这本书的译者还是读者,都会这样做,也是这样做的。一番絮语,且作小序,乞编者、译者和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真实是真正的新闻的生命。普利策说过:“在一件事情的真相被彻底弄清之前,绝不放过它。连续报道!连续报道!……一定要坚信,真实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今天,有那么多的内幕、丑恶得以揭露,仍得益于这一优秀的新闻传统。 本套丛书汇集了西方优秀记者们近100年来对新闻正义的理解和追求,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新闻作品中的经典。虽然这些报道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却可以让我们看得更真实、更完整。

作者简介

展江,1957年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法学博士。曾在海军部队服役9年,从事记者、编辑工作1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新闻学、政治传播和军事传播。2001——2007年主办七届“新世纪新闻舆监督研讨会”。
  著有:《战

书籍目录

导言:作品鉴赏、历史探寻与新闻精神的把握新闻报道国际报道 关于德国的报道(1916) 关于美欧关系的报道(1928) 关于法国的报道(1929) 关于苏联的报道(1930) 关于苏联的报道(1931) 关于德国的报道(1932) 关于德国的报道(1933) 关于埃塞俄比亚的报道(1935) 关于意大利的报道(1936) 关于德国的报道(1938) 关于德国的报道(1939) 关于法国的报道(1940) 关于中国的报道(1941) 关于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报道(1942) 关于所罗门群岛的报道(1942) 关于所罗门群岛第五次战役的报道(1942) 关于南太平洋的报道(1942) 关于南斯拉夫的报道(1943) 关于法国的报道(1944) 关于意大利的报道(1944) 关于法国的报道(1944) 关于日本的报道(1945) 关于苏联的报道(1946) 关于苏联的报道(1947) 关于印度的报道(1948) 关于苏联的报道(1949) 关于朝鲜的报道(1950) 关于朝鲜的报道(I950) 关于朝鲜的报道(1951) 关于加拿大的报道(1952) 关于韩国的报道(1952) 关于朝鲜的报道(1953) 关于苏联的报道(1954) 关于苏联的报道(1955) 关于古巴的报道(1958) 关于波兰的报道(1969) 关于越南的报道(1963) 关于越南的报道(1963) 关于越南的报道(1965) 关于中东的报道(1967) 关于越南的报道(1968) 关于南非的报道(1970) 关于巴基斯坦的报道(1971) 关于中国的报道(1972) 关于苏联的报道(1973) 关于非洲的报道(1974) 关于柬埔寨的报道(1975) 关于东南亚的报道(1977) 关于中东的报道(1978) 关于柬埔寨的报道(1979) 关于萨尔瓦多的报道(1980) 关于黎巴嫩的报道(1982) 关于约旦的报道(1983) 关于埃塞俄比亚的报道(1984) 关于菲律宾的报道(1985) 关于南非的报道(1986) 国内报道 南方的秘密帝国(1921) 当月亮遮盖地球时(1923) 坟墓之旅(1925) 伯德飞越南极(1929) “也许这个案子中还有一个女人”(1930) 百万人观看退伍老兵游行(19(31) 威胁迫使林德伯格一家离开美国(1935) 每星期四的反叛(1941) “她只能活7小时”(1943) 号角报人带着自己和他人捐献的血来到马里亚纳群岛(1944) 世界末日即将来临(1945) 人们是怎样走上那条路的?(1946) 森特勒利亚煤矿5号矿井爆炸惨剧(1947) 联邦政府忠诚调查是首都的头号话题(1947) 与那帮人见面(1948) 心智不健全的枪手打死12人(1949) “在这儿——雷德——38年”(1949) 脱离十八层地狱(1962) “我从噩梦中醒来”(1954) “杜瓦尔县公爵”的覆灭(1954) “我宁愿做一名记者”(1956) 坠入大峡谷(1956) “我还活着,亲爱的”(19田) 北达科他州风灾纪实(1967) 纵火者口号:“烧吧,孩子,烧吧”(1965) 穿上法官服未必就是法官(1967) 琳达·菲茨帕特里克的两个世界(1967) 战争压力与杀戮者的产生(1969) 狂野之夜(1969) 一个恐怖分子的成长(1g7()) 《纽约时报》发表五角大楼文件(1971) 新罕布什尔州预示总统竞选难分伯仲(1976) 伯莎老太太最后的日子(1976') 约翰斯敦诸水坝人称“定时炸弹”(1977) 泽普的最后一次出庭(1979) 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1981) 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1982) 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个新国家的问题确实严重,但是,它已经显示出某些力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能量和效率。巴基斯坦的领导者们已经开始实施一个全面的计划,以重新安定去年在印度次大陆各宗教区域间发生严重骚乱而导致流入的660万难民。并且,他们几乎从零起步,组成了一个起作用的政府,平衡了预算。他们期望着粮食能够自给,甚至能够出口。如果不是碰上社区间的屠杀和一个收成不好的年头,上述目标或许已经实现了。无论如何,巴基斯坦的劳动力中有许多看起来显然是永久性的残疾人。主要是地理原因造成的。这个国家人口近7600万,面积达357683平方英里①。1947年夏天,它从英帝国的旧印度中分离出来,这种分割一分为二,以吸纳大多数穆斯林居住区。西巴基斯坦,拥有303583平方英里的面积和3200万人口,包括西旁遮普、信德、俾路支斯坦、西北边界省和一些部落区以及王室领地。它的主要中心是首都——坐落在印度河潮湿低陷的人海口上的卡拉奇;以及拉合尔——旁遮普的重要商业城市。东巴基斯坦,夹在印度的两个区域之间,拥有4400万人口,面积达5.41万平方英里,它的准首府在达卡,它的主要港口是吉大港(从加尔各答横穿孟加拉湾可到达此港)。尽管大部分西巴基斯坦由无人区和白骨累累的塔尔沙漠覆盖,这个区域也包括一些地球上最富饶的农业区,像旁遮普以及信德精心构建的灌溉区。东巴基斯坦在孟加拉——一个饥饿区,长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上;但是,在主要的商品作物黄麻上,它占有近乎垄断的地位,它生产的黄麻占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三。这幅地图表明了为什么这样的安排并不像它听起来那样令人愉快。从拉合尔到达卡的陆上距离大约l150英里,大部分道路穿过不大友好的印度疆域。巴基斯坦人说,如果经过印度的陆上交通变得过于艰难的话,他们国家的两部分仍然因海洋而连接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这是句废话,因为两者之间的海上距离接近了往来频繁的英国和印度港口之间路线的距离。这是真实的,但是从卡拉奇到吉大港的船只仍然必须横越印度洋达2800英里,而且巴基斯坦的商业性海运比英国要小得多。即使有了良好的交通和正常的食物供应,至少仍然保留着一个大问题。西巴基斯坦主要生产小麦,而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吃的是大米。

后记

本译丛自1998年起初版,至今整整十年。据说曾经影响过如今35岁左右的那一茬记者,有些人甚至把它作为枕边书。而本书的初版也早已从市场上绝迹。据初版编辑称,后来有人从本书得到启示,出版了以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摄影作品为最初素材的《黑镜头》,结果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获利不菲。平心而论,本书的受到认可和产生影响,实在是拜普利策新闻奖之价值和魅力所赐。当然,这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回想十年前,国人虽然对普利策之名早有所闻,也可能零星接触过一些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但是多数人恐怕还无缘阅读其获奖社论和专栏文章,更不用说是大量阅读了。从国外优秀作品中借鉴其新闻理念和表现手法,为中国的新闻改革注入活力,这是新闻传播学研究对新闻界的一个贡献。本人是从军界和业界转入学界的,因此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前20年与我是没有太多关联的,那主要是众多前辈和同辈学者的贡献。近十年来,本人和一些同道翻译和引介了一定数量的国外著作和教材。如果说十年前的初版算是开端,那么译介国外著作和优秀作品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各大书店里原本为数寥寥的新闻传播学书架如今已一再扩容,声势日益壮大。本书此次修订,基本上没有改动作品部分,而是对译序、背景等部分做了比较全面的更新。当年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批研究生,以及林克勤先生和我所在学校的一些年轻教师。如今,他们多数已远走高飞,或成为媒体中坚,或在国内外任教。记得当年的合作曾经是那么愉快,而那时我们还是钢笔写作,毛笔润色。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编辑推荐

《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1(修订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素以评选的权威、公正、严格而著称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的最高奖,数十年来,它一直以新闻的公正、客观、准确、自由的精神作为其评选的准则,获奖作品更是因其直面社会政治、世道人心而成为新闻写作的范本。《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1(修订版)》是该奖项获奖作品集,通过这些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完整的世界。一部《新闻与正义》分明展示着,那些优秀的记者在与非正义抗争时,他们所能期待的最好命运就是将自己作品与非正义一起埋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闻与正义 PDF格式下载



本套丛书共三本,都非常出色!说实话,此三本丛书虽然不是理论书籍,但是从里面的篇篇报到中,能清晰的了解美国新闻的理念,和新闻工作者的信仰!国家利益为重!


新闻专业必读之一~~~


很喜欢展江老师,也很喜欢展江老师的书。值得一看。


好书,如品一杯清茶,令人清新。


写的不错,但是新闻都很老了,建议买三


highquality


还没有看对书的内容暂时不予评论


还可以 就是封面有点脏


几年前曾经看过老版本的,感觉还行,这次就又买了一套。要是有每年都出上一本最新的就更好了


主要是为了收藏及空闲时翻阅,虽然看得出译者是用心的,但有些文章还是有些拗口,这也是无可避免的。


我打算买的是有照片的,然后讲解照片的那本书来的,这个我买错了!努力看了几页,没继续下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