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霓裳羽衣

徐累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累 编  

页数:

1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徐累,著名艺术家、人文学者。 1963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兼任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 徐累的艺术以个人谨密的观念和典雅的气质,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幻想的境界。在当代艺术中呈现出新人文风格的价值。如同他对绘画文本的意趣有绝妙把握一样,徐累的艺术评论和著述也有“始于娱乐,终于智性”的特别主张。由其主编的《经典》系列即反映了对历史与现代、艺术与生活、梦幻与创造的视觉汇识。 著有《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徐累》、《对影丛书:空城计》(与朱朱合著)、《徐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2008文化交流项目专集》、《超凡者之门》、《梦幻的彼岸》等。

书籍目录

解放服装与社会 南方朔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中国古代服装之美 尹笑百年衣裳 中国20世纪服装演变 胡月袁仄虐恋之花 罗玛永不谢幕的英国时尚女王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阴阳同体美学 陆蓉之衣褶上的烟火 三宅一生与蔡国强 黄川回望与兴叹 黄素宁谈传统服装和面料 贾欣艺术与织物 马蒂斯的灵感来源 潘望面料的升华——壁毯罗曼的辉煌 啸声面料的升华——壁毯哥特的瑰丽 啸声面料的升华——壁毯 近现代的丰富多彩 啸声《三角帽》 毕加索的舞台服装设计以神写形 叶浅予先生的舞台人物造型设计 秦文宝褶折 徐累当代艺术与服装当服装遇上博物馆 刘永仁时尚的面孔 时装影像中的性,性别与权力 杨莉莉我与古典影视服装设计 伍健老照片

章节摘录

  解放 服装与社会 文 南方朔  中世纪后期作家塞坎比(Sercambi)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皮毛商人前往公共澡堂,脱掉全身衣服后,面对一群未穿衣服、无法辨识和定位的身体,突然间产生失去认同的慌乱与发狂,他再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最后抬着一捆草扎的十字架当做救命之物,但因扎得太松,被他的邻居一扯就散掉了,他失去了一切可依凭之物。那个邻居说:“我是你,滚吧,你已经死了!”商人昏聩之余,遂真的以为自己死了。  塞坎比的故事是讽刺寓言,一个愚蠢的人可以笨到被语言毁灭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其实也可算是一则服装寓言,服装经常是标志、分类、认同、秩序的意义与论述系统,它在历史中发生并被锁定意义。服装不只用于保暖和护肤,也是意义的记号,深深地铭刻着认同、权力以及政治的象征痕迹。因此,德希达遂借着“文本”(text)与“纺织品”(textile)的相关性,在玩弄语言游戏的同时,说道:“无论在述说或书写的论述秩序里,没有一种要素可以在不指涉其他要素之下成为一种功能性的记号。各个要素,无论为语言或图形,它们在痕迹的基础上交织,又与整个系统或锁链的其他元素相连。这种交织,即这种纺织品,亦即文本,只在转换其他文本中产生。除了在元素之间或系统之内,没有东西能够单纯地在或不在。在任何地方,只有差异和痕迹的痕迹。”因此,多伦多大学的金·梭茱克(Kim Sawchuk)指出:社会和历史所镌刻的,不是借着服装而是它们本身加诸身体这个层次,服装和女人不能看成是性或阶级等变数所决定的对象,而必须看成是建构在“互文本关系”中的结果。在任何独特的历史结合点上,服装被放置在有关健康、美丽、道德、性别、国家、结构等论述中。这些论述包含了身体,身体是被织成的多层次对象。它被历史、文化,当然也被政治的丰富内容所触抚。  权力的模仿  鲁迅曾经许多次提到昔日上海的“衣服崇拜症”和“只看衣裳不看人”文化。他说:“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指的是方便)。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地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鲁迅讽刺上海人崇拜洋服,精准地点出了服装在权力关系里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围绕着服装的修辞本身即是一种权力。权力带来模仿,弱的向强的模仿,庶民向王室贵族模仿,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模仿。  其实,罗兰·巴特早已指出过,时装经常提示出的乃是贵族的记忆或消失的记忆。任何社会的优劣贵贱价值差异出现,它的模仿即会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服装也不能例外。  明朝嘉靖皇帝奉道教,自己戴过一种道士用的“青叶冠”,特制了五顶分送宰相夏言、严嵩等大臣。讵料夏言拒不接受,而严嵩则专拣皇帝召见时戴上这个并不符合官员身份的道冠,甚至还在外面罩上一层轻纱,以示爱惜。夏言和严嵩的服装认同如此相异,一个正直古板,一个趋奉有术,没有多久,嘉靖皇帝遂找了个名目杀了夏言,并以严嵩补位。严嵩尽管机诈,但却真正掌握住了服装的认同机制。  类似严嵩之类的将服装认同与阿谀结合,在古代并不稀见。大体而言,服装的模仿原本即为在下之人模仿在上之人,例如,汉朝元嘉年间,大将军梁冀家中的妇女发明愁眉啼妆、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民间随即模仿,以为流行。唐朝元和年间,宫中出现乌膏注唇似悲啼状,双眉亦画作八字低,也使得民间抢学。宋代宫内发明白角冠梳,同样被民间模仿。隋代大臣字文述喜着奇装异服,颇受次级官僚羡慕学样。他骑马用的马靴,后面缺角处弄成白色,人们立即仿效,由于他被封为“许国公”,该马靴遂被称为“许公缺”,他戴的巾帕也被称为“许公帕”。模仿是一种对自己不足的弥补,一种羡慕和臣属,除非违背特定的价值禁忌,例如穿了龙袍或紫衣,或者超过了国家经济的负荷能力,否则即是对被模仿者“中心”地位的肯定。中国古代随着缫丝织锦由官办而转向民间自制,庶民模仿官僚阶级也穿金戴银。罗马时代,庶民模仿参议员,也穿着宽大带披肩的丝制套袍。模仿是促成服装流动的主要原因。  由于权力关系而产生的模仿,16世纪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女性撑裙和男子大软领等,是更为明显的例证。当时西班牙国势富强,女性宽大的撑裙、男子高而宽的领,都被认为是典雅、进步、高贵的象征。这种形态的服装遂自然地向欧洲伸展,并随着欧洲帝国的繁荣而被烦琐化。  随着权力而流动的服装在近代的例子就更多了。大英帝国时代那种殖民文官的硬壳窄边圆帽,曾经风行所有被殖民国。清末谴责小说作家李宝嘉所著《文明小史》、佚名所著《官场维新记》将穿着洋服始能走红的价值意义作了极深刻的叙述。强国与弱国的权力落差,在被现实投射出去后,穿着洋服自然就高人一等。它受到人们转移的尊敬和羡慕,求见大官也自然比较容易。现实的权力关系产生了服装的价值等级,服装也同样有了权力。在模仿的诱惑下,被模仿者的自我不断膨大,最终结果就是要求臣属者放弃自己原来的服装系统。法国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时,以促进人权为理由要废除穆斯林的面纱,就被法农(Frantz Fanon)抨击道:穿着乃是“一种社会独特性的建构”,毁灭了它,也就毁灭了认同。古巴小说家迪斯诺斯(Edmundo Desnoes)曾分析过美国媒体痛恨及恐惧穿着革命游击装的卡斯特罗的原因,其实也不外是卡斯特罗在现实政治权力上的不屈服和强悍而已,当这种装束竟然被美国青年模仿,这种反向的模仿行为自然成了对“中心”的威胁。


编辑推荐

  服装在默默地细述当年的故事!  当帅哥驾驭了服装,就有了绅士;当美女驾驭了服装,就成了男人的死穴;当服装遇上了博物馆就成了历史;当服装遇上了T型台就成了时尚;当服装遇上了名人就成了潮流;当服装回归了生活就有了温饱;而当服装遇到了文化,就有了“杀眼”的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霓裳羽衣 PDF格式下载



还没有看 但是质量很好


看了能让人长知识,看起来挺真实的,只是后面的内容写当代艺术家的行为艺术和一些设计作品,本人感觉不应该出现在这本书里,有点画蛇添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