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陈雨露,马勇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雨露,马勇 著  

页数:

423  

Tag标签:

无  

前言

  虽然全球金融业的经营历史几经分合,但最终又重新走上了整合与混业经营之路。最近的趋势表明,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的力量正在逐渐加强;而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里,银行全能化的趋势也使银行逐渐走出传统业务的约束,形成与资本市场相互竞争,同时又交叉互补的全新格局。在这一趋势中,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边界模糊起来,“融合”成为双方共同的需要:银行业务可以向金融市场延伸,而金融市场的产品通过银行这个平台也能获得新的实现方式。如果说早些时候金融“脱媒”的冲击使银行不得不进行金融创新以维持生存的话,那么当前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已经远远超出了在市场压力下“被动适应性改变”的范畴,而是通过主动创新,进入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推出新产品,在保留原有作为中介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面对国际风起云涌的混业经营潮流,滞后的金融改革和开放进程的加快,都迫使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走上混业经营之路。但是,当前的中国金融改革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点上:全球金融自由化、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对于尚处于产业“幼稚”阶段的中国金融业而言,无疑将使金融脆弱性问题更加突出。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多年来积累的庞大金融风险尚需消化,接踵而至的是不得不以开放的姿态直面跨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而刚刚发展起来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票据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无论是从容量、深度或者广度而言,都远未达到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

内容概要

秉承现代经济和金融理论的阐释、提炼和扩展应用,《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从“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涵出发,立足于金融体系结构、金融业组织形式和金融监管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变机制,通过系统的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对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路径、风险与监管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证。通过“横向”的基于国家维度的跨国比较和“纵向”的基于历史维度的时期比较,《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将混业经营的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改革置于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宏观思路中加以解读,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动态发展“轨迹图”。以此为基础,基于中国当前金融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路径、风险与监管体系》还对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监管目标、原则与结构进行了系统建构。

作者简介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学术兴趣涉及货币金融理论、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和固定收益金融工具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组织形式:一个理论框架 1.1 解读现代金融体系:一个分析起点 1.2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金融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影响因素分析 1.3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组织形式:基于金融创新的动态博弈 1.4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组织形式:一个动态图景第二章 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中的金融业组织形式:全球视角与比较分析 2.1 金融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路径:历程与动因 2.2 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模式与发展阶段 2.3 金融业组织形式变迁与金融监管体系选择:全球视角第三章 中国金融业的组织形式变迁: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3.1 中国金融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背景与历程 3.2 中国金融业组织形式的现状与问题 3.3 中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性与现实意义第四章 中国金融业的组织形式调整:方向与路径 4.1 分业经营模式与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运行特征与效率 4.2 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宏观效应与微观影响 4.3 中国金融业的组织形式调整:约束条件与发展路径第五章 中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风险控制下的模式取向 5.1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类型:一般性分析 5.2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面临的特殊风险与监管问题 5.3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监控:开放保护与国家控制 5.4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取向:金融控股公司第六章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监管体系构建:宏观框架及基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具体分析 6.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一个宏观框架 6.2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殊性分析 6.3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实践:国际经验 6.4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的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风险控制体系第七章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动态轨迹:现代金融体系下的模式变迁与监管协调 7.1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实基础:基于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视角 7.2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与监管体制:监管水平约束下的适度推进 7.3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监管体系构建:目标、原则与结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1.4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混业经营与基本功能实现  从上一节的论述可知,银行主导型和资本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各有所长,争论哪一种体系更优的现实意义不大,而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两种体系在自我发展和相互交融过程中都能适应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需要。①最近的趋势表明,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的力量正在逐渐加强;而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里,银行全能化的趋势也使银行逐渐走出传统业务的约束,形成与资本市场相互竞争同时又交叉互补的全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放松对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金融机构全能化、金融业务一体化、金融服务一揽子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界线日益模糊,金融机构业务交叉、趋同并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如果说早些时候金融“脱媒”的冲击使银行不得不进行金融创新以维持生存的话,那么当前全球范围内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已经远远超出了在市场压力下“被动适应性改变”的范畴,而是通过主动创新,进入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推出新产品,在保留原有作为中介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②不仅如此,在金融中介(银行)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关系上,也已经摆脱了此前“非此即彼”的对立性竞争格局,逐渐朝着“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混业经营的出现,体现了现代金融功能的一体化趋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PDF格式下载



陈校长的著作典型中国特色的研究风格。


拜读,博士论文写作参考书


这本我好像没买啊


综合金融 学习了


教学工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