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方便处

罗歇-亨利·盖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罗歇-亨利·盖朗  

页数:

186  

译者:

黄艳红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文明的演进,动力何在?我们认为主要在于形形色色的人类群体及其文化的相互碰撞或交往。而自从有了整体的、真正的世界历史之后,人类社会林林总总的交往类型中最具关键意义的,大概就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往了。所以作为东方人的我们,需要了解西方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西方人或西方文化是“另类”,是“他者”,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是何为“西方”?我们知道,这个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说得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说到西方,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欧洲。当然,也有可能同时想到北美,想到澳洲。但那些地方曾经都是欧洲人的殖民地,是欧洲移民建立起来的社会,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欧洲社会的一种延伸,其文化老根还是在欧洲的。更何况后来还有大量的非欧洲人流入,再加上还有不少本土的原住民存在,以至于那些地方“世界民族杂居”的特点一直就比较突出,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突出。至于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族群能否在这些地方真正组合成关系和睦的“世界民族大家庭”,并在此基础上为我们这个地球村打造出一个共同“世界文化”的样板,这事现在还说不准,但这些地方的“西方”特性已远不如欧洲那样纯粹或典型,却是很显见的。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的是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本能需要”在19世纪成为资产阶级的伪善道德的禁忌对象,但此前,人们可以毫无羞愧地抛开虚假的羞耻心以满足这些需要。粪便曾是诗歌创作的题材,且不说自在放屁所引起的欣喜和狂热。作为中世纪行吟诗人的传人,拉伯雷并非唯一沉湎于”邋遢”之中的作家,因为启蒙时代也是粪便文学的黄金时期。随着资产阶级胜利的到来,人们得永久地克制自己身体应该受控,应该恪守“理性”原则。卫生工作者、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在认真考虑“方便处”的问题,身体的压抑以及随之而来的性压抑由此被强化了。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罗歇-亨利·盖朗(Roger-Henri Guerrand) 译者:黄艳红

书籍目录

噪音和气味第一章 “当心尿!” 序言 粗犷而精致的中世纪 粪便的诗意 忸怩作态的人们 最早的建筑学关怀第二章 便桶椅,托马斯和布尔达鲁 随意小便的时代 无拘无束的屁虫万岁! 某种小壶 在椅子上接待别人 阁楼上的厕所 巴黎那些该死的粪便第三章 “泽菲尔”最后的歌唱 往哪里放气 永远忠诚的“托马斯” “英国式”厕所? 公共卫生问题 菲菲师傅逃到了鹰山第四章 公共卫生建设的起源 大便艺术的终结 巴黎,腐臭的作坊 令人作呕的环法旅行 张着嘴的便盆 学校里的厕所 法令最后落到了何处 利维坦的内脏第五章 条条大路通阴沟 奥斯曼的大楼味儿大 迷人的法国城市 整治垃圾场 通阴沟者贝尔格兰 褐色骑士一 街道上的公厕第六章 如厕的规则 卫生工作者和巴黎的烂房子 勒·普雷的弟子们的控诉 蒙日学校的上蜡坐便器 抽水马桶的颂歌 卫生间在里面! 神奇的放屁虫第七章 破坏自由的法律 未受关注的问题 塞纳河病人膏肓 一位耶稣会士的介入 普贝尔,集体主义的省长 鹰派分子的抵制第八章 巴黎的男用公共小便池和街头茅房 几千所小房子! 体面的茅房 火车上请憋一会儿!第九章 在愉悦和谨慎之中 阿谢尔精神 啊!多么舒服的卫生纸 塞纳河边的厕所史 人人都能使用的流动公厕 新的粪便危害结论

章节摘录

插图:1982年,巴黎市政府隆重纪念市政厅重建100周年,这一建筑曾在1871年5月巴黎公社的大火中被焚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出版了一本漂亮的插图著作[1],乍一看,这本书涉及这座辉煌建筑的所有方面,甚至对暖气、照明、电话和电梯都有介绍。当然,作品也关注到了人,因为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一篇专门论述19世纪末薪酬级别的文章,从中可以得知,100年前,在巴黎市政厅中长期工作的男男女女超过1000人。这肯定要牵涉一个人类特有的问题。但是,对于一本献给广大公众经常光顾——为此他们有时还要等很长时间——的建筑的著作来说,其作者竟从未提及它应配备的卫生设施。作为法国首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难道它的建筑师们没有从整体上考虑过供水和卫生间的问题吗?我们很难相信是这样……19世纪的资产阶级的一大特点是对生理需求的轻视,因此在当时,这样的疏忽不是没有可能。我们可以举巴黎的其他例子为证。如夏尔·加尼埃(Charles Gamier)设计的歌剧院:这位大师对于方便之处可谓是彻头彻尾地漠不关心。他在自己编纂的那部卓越的专著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盥洗盆和水桶虽然是建筑的一个部分,但它们不能成为对这门艺术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对象。”[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方便处 PDF格式下载



本书作者是法国人,所以写的主要是法国的厕所历史。想到法国在历史上是个对厕所及其文化的热衷达到“臭名昭著”的民族,就觉得这本书简直是集天时地利人和、最恰如其分的著作。不错,这是一本著作,是一片学术性文章,引文备注样样俱全,供有兴趣的桐梓们顺藤摸瓜;同时它还非常有趣,偶上课时候偷偷看好几次差点忍不住爆笑出来。书中收录了大量被19世纪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故意抛弃的史料,为读者展现了真实的中世纪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的日常生活。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读的好书。当你周围有人对穿越剧大发浪漫的憧憬的时候,你可以摘取本书片段来念给他/她听,效果会非常好。提醒:本书含重口内容。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这就是历史,过去了的东西、风俗、文化、、、、对于厕所的研究确实无人问津,值得赞!


  便便的传奇,不光在于它人体旅行中的各色化学变化,还在于它离开人体后去往何处,如何去往的问题。
  
  对古人来说,这是超级大问题,如果说古代存在什么现代社会中罕见的习俗和头等危险,那就是毫无避忌的排泄和吓死人的公共卫生。生活在粪尿垃圾中间,也许能像中国人一样锻炼成活体元素周期表,不过即使中国肠胃,也不免在一杯恒河水面前败下阵来嘛,面对整个城市的脏乱差,霍乱、痢疾、猩红热、麻疹、各种结核……活着实属不易,直到现代医学也就是如今所说的西医诞生后,正常国家才很少爆发瘟疫,即便有流行病比如SARS,传播范围和人数已大大减少,这是科学的贡献。
  
  《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印证群众对法国从中世纪到18世纪的臭气熏天的印象,王公贵族都如此可怕(杜伊勒里宫的露台令人同情),就别肖想平民百姓有啥讲究了,侍女在王后房间里随地大小便之类的惊人之举虽然在当时也算丑闻,在今天可是绝对会被看做精神病发作。类似的例子活灵活现、震撼人心,遗憾的是作者是法国人,主要只记录了法国的情况,其他国家的都一笔带过,如果有整个欧洲的资料更好。
  
  我只是推断,英国好像能干净点儿,毕竟书里有写到“英国椅子”嘛,也没听过王公大臣在汉普顿宫白金汉宫随地便溺。但想想古代欧洲人民那持续数个世纪的不洗澡传统……情况好像也不容乐观哟,据说童贞女王一周洗一次澡尚且令御医心惊胆战,担心病从水入,想必女王上朝时,廷臣济济一堂的气味也不会多好。
  
  作为医学爱好者,我长期纠结这类基本问题,所以对中世纪的骑士美人爱情故事之类一直持微妙态度。大人小姐们,你们这个卫生状况……不说别的,只要年纪稍大点,一口烂牙八成是没跑的,再加上老不洗澡,不洗手却徒手抓食物,睡堆积陈年尘螨的稻草床和羽毛垫,姑娘们根本卸不干净的妆,汉子们的汗水泥巴,边吃饭边在座位下放个马桶随时方便的BH风俗,除了喷喷香水,大概只能互相容忍,臭味相投吧,既然大家都是同路人,那就互不嫌弃啦╮(╯-╰)╭
  
  从个人卫生不难推想公共卫生,《方便处》开头提到罗马人是最早的室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这一点大概人尽皆知。如果法兰克人能继承罗马人爱干净的传统就好了,罗马贵族家中必定有水池、浴室和自来水,值得世代奋斗的美好图景被脏乱差代替,十足伤感。
  
  说到罗马人,手纸普及也是人类史上的大事件。古代人怎么解决?用草叶、树枝、石头和自己的衣服,至少罗马人经常这么干。纺织业发达后,有钱人使用各种织物,至于有没有重复使用不清楚,不过法国贵族应该不会,路易十三的麻布订单还是很豪华的,路易十五和他的情妇们用的麻布还绣花边呢。
  
  《方便处》毕竟是社会文化史,根据便便去处总结出的一个规律是,对便便和洗手间的态度往往关联着整个社会对人性解放和性的态度。罗马人大家都懂的,文艺复兴时代和启蒙主义时代对便便的大肆歌咏不妨看成是人性解放,打教会老脸,和摇滚歌手唱FXXK在精神本质上并无二致。坦然面对便便,就是坦然承认人类其他基本需要,尽管解决方法是大大地有问题,总体而言,态度还算健康。
  
  到了假模假式的19世纪,连个女厕都盖不起来,因为去厕所不符合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定位。是怎样的精神病会相信女人都是不上厕所的天使呢?那些用布包起桌腿以免联想到裸露的绅士们吗?有时候,人类的精神病态比身体疾病可怕太多了。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正因为所谓假模假式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决心约束人随地大小便的无廉耻行径,公共卫生才真正得到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也真正得到重视。曾经的王家禁令等同于一纸空文,连国王本人都能被马桶当头一浇,抽水马桶和城市排污系统终于让这类杯具绝迹,伟大的发明,我们今天所有关于洗手间的风俗习惯都建立在它们之上,尤其作为女性,看过这本书后不由慨叹:有个能饭前洗手饭后补妆的地方太好了。
  


  说老实话,这本书其实是很严肃的历史书,内容大致是法国厕所发展史,读着的确能长不少见识。
  
  但是,但是,这书真的不推荐在饭前阅读。为什么呢?读了法国工业革命时期粪便的处理方式,私人厕所的设计,化粪池的发明,土耳其厕所的争论,厕纸的生产等等等等之后,一般人是真没啥欲望吃饭了吧……尤其是想象力丰富的朋友,还是谨慎对待这书吧。
  
  这书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法国人民根本就没想过把人类的粪便用来施肥,当年还争论过粪便施肥后长出来的农产品是否能食用,这跟我们所说的“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差距也太大了吧。
  
  另外多说一句,读这书前其实我就有心理准备了,你看,凡尔赛宫那么大都没厕所嘛,法国人民厕所史一定很精彩。但是,当我知道拉萨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的来历时还是彻彻底底的震惊了:解放军进藏的时候根本没那广场,那块地当时是堆着一座高高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粪山。


  
  
  
   我的愿望是成为一个低级越味的人,努力了多少年一直没做到,但今年估计快差不多做到了,因为今年买了一些关于大小便的书,《毛发的故事》《屎的历史》《马桶的历史》《东亚的厕所》,我读书喜欢系统地读,有段时间将这些关于大小便的书的读书札记放在博客里,被朋友家人看见,大吃一惊。但我却有点沾沾自喜:看来快成为低级趣味者了。
   于是,有天在地铁站又买了一本罗歇-享利·盖朗的《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书的内容,凭书名便可以猜准。书写得一般,但里面收录的大小便文学,足以让“下半身写作”汗颜,人家那才是真正的“下半身写作”,这些年来几个中国小屁孩无知的屎尿屁最多算是“重新发明雨伞”,哪是真正的下半身写作?如果下半身们、垃圾派们早看到此书,估计就不敢胡闹了,年轻人为何无畏,因为无知,无知无畏,往往也就无耻了。
   在16世纪,西方就出现了对粪便迷恋症的首次赞颂,拉伯雷的《巨人传》就不要说了,关于里面讨论擦屁股的方式,我曾引过。这里要谈的主要是诗歌。诸如欧斯托格·德·波里约的诗:
  
   屁在洗衣女的阴户中留下香味,
   它响亮而无杂音,
   欢快的乐调一直唱到死为止……
  
   他写粪便:
  
   那奇形怪状的粪便仿佛是
   日日夜夜都在酝酿着的樱桃
   当它成熟时
   就会降临人间
   多姿多彩。
  
   诗人也不忘写到擦屁股:
  
   早晚擦屁股
   天鹅绒比绸缎更好
   虽然稍嫌昂贵
   不过它质地细腻
   塔夫绸、缎纹布、羽纱、大麻和亚麻
   都不能用来揩屁股
   天鹅绒才是唯一
  
   对下半身和下半身排泄物的诗咏,到十八世纪仍然存在,如《谢佐诺米》:
  
   况且,在所有城市中,
   都有无名的屁股,以及
   粪便堆积如山的陈年烂围墙,
   虽然这里有酷热、漏税雨和其他不便
   但新来者还是络绎不绝
  
   请容我再引用一些:
  
   我愿终生对美丽的大便表示敬意,
   如果男人的也像女人的一样,
   不再如巨人与侏儒,
   一些十分瘦小,一些则高大丰满。
  
   同一首诗中还告诉人如何铸造“自如的大便”:
  
   配制得当的大便,既不太稀,也不太干,
   如我们在一些墙根底下看到的令人羡慕的大便。
  
   如果才能拉出好大便呢?方法是:
  
   拿一个充气的皮球,
   来回拍打,令其反弹。
  
   我想皮球的发明肯定不是为了让人拉出“高质量的大便”,但这对句皮球的赞美(都到1806年了)让那些不了解这项运动的历史学者们着迷。
   对屁的歌唱十九世纪还在延续,《连珠屁》就这样写:
  
   我歌唱那排出的一阵风,它不是来自风神
   用来做皮袋的水獭皮,
   而是来自鲜活的皮肤,来自一个秘密的风箱,
   风箱在肚子里鼓气,然后从肾下面排出
  
   罗歇-享利·盖朗认为《霹雳集》是粪便文学最后的诗集之一,这部书曾多次再版,里面的文字如:
  
   我仍满怀深情地记得,
   我的中学生活,还有
   让我吃连珠屁的亲爱的同学们。
  
   事实上对下半身、屎尿屁的赞美,恨不多自己也变成粪便的文学,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又复活了,“下半身”、“垃圾派”等再次拱起了粪(文)学史上的粪堆,它们的身影有如一只只粪甲虫般在体液、废料中出没,并且高唱:新世纪十年来的诗歌就是我的诗歌!
   太阳底下无新事,也许值得对粪甲虫同情的是:它们居然不是粪便文学史上的鼻祖。
  
  


  有坐长途汽车经验的人,一定忘不掉“内急”如焚却无法“释放”的感觉,这时候,平时我们视而不见、甚至故意躲避的厕所,简直就如皇宫一般受欢迎。一旦你的关注点放在此处,便会发现如谜一般的问题多多:我们的祖先都是怎么样方便的?他们如何看待大小便?第一个制造马桶的人是出于何种考虑?历史上真的有过“大便文学”吗?盥洗室(厕所、洗手间)都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等等。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部专门研究厕所的文化史著作可能提供超出预期的答案——《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本书以法国巴黎的盥洗室发展演变史为主线,广涉到整个欧洲,分别介绍了诗人、哲学家、王公贵族、建筑师直到普通百姓们的“便溺文化”。作者的文风诙谐幽默,例子旁征博引,而且注意选取既能表现时代文化风俗,又和论述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史人物、事件来论述,可谓有趣而有识。但本书更有其严肃的内核:通过分析盥洗室以及相关设施、观念的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类文明史的变迁。
  
  通过本书,我们了解到,在十九世纪之前,人们在进行排泄类生理活动时是好无羞愧、大大方方的,甚至在某些场所放屁能引起一部分人的狂热。在古代,人们对粪便的认识与当下是截然不同的,大小便在当时不仅被看成是身体的自然部分,甚至是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有一个时期,许多医生曾固执地相信人的粪便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有许多诗人、作家用文字来描述和咱们这些污秽物,其中甚至包括大作家拉伯雷(见其《巨人传》)、大思想家蒙田。俄国大文豪莫里哀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观念上,排泄物和排泄的主体逐渐被遮蔽和分离开来。曾在一篇文章读到,某旅行团去西藏旅游,中途方便时,司机会停下车说:“大家去唱歌,男同志左边,女同志右边。” 所谓唱歌,即是方便,这个奇特而微妙的比喻将生理活动娱乐化,从而也就实现了遮蔽和分离。在古代欧洲,诗人们也早已把放屁之类的生理活动比喻为一种歌唱,但他们的目的不是遮蔽,反而是为了张扬。作者分析道,随着文明尤其是城市文明肇兴,此种张扬渐趋消弭,遮蔽和分离成为主流,因为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厕所在各种公共建筑甚至是民居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首先一种文明的象征,但作者提醒我们要注意另一个层面:盥洗室的渐趋完善和更加美化,把主体和排泄物分离开来,从而也就把人与自己的下半身分离开来。越是爱干净的人,就越拒绝承认自己的排泄器官之存在。此即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大行其道的结果之一:不仅要塑造我们的身体、语言和生活方式,甚至要规范我们的自然冲动。
  
  现在,洗手间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洁净的陶瓷,名画复制品,幽默小故事,讽刺漫画,这是另外一个空间。此空间千方百计和客厅、卧室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实现对接,并极力让排泄者忘记“本职工作”,而专注于它的“文化气息”。对女人而言,洗手间尤其重要,它是各类女人还原自我或重塑自我的场所:有人跑到洗手间里发泄,有人则到这来补妆。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谓的“大小便工具的享乐化”,商业因素的深入更加速了这一享乐化的趋势,黄金马桶、日本的马桶餐厅可谓力证。作者指出,此种享乐化的本质是试图以最世俗的形式拒绝超世俗信念,以便接受各种各样的享受形式。
  
  总之,随着文明之前进,盥洗室的原始功能被各种“文明”外观隐藏起来,以达到遮蔽和分离的作用。城市里的人,既不知道自己的排泄物最终去了哪里,又故意忽略它就在人马喧嚣的脚下流淌的事实。现实因此出现了分层:你通过表面现象构造出来的而现实,和被掩藏的现实。此即《方便处——盥洗室的历史》的落脚点——这其实是资产阶级对“本能”的恐惧结束之后,对失落已久的“感官的开放态度”的回归。所以,当你再“唱歌”的时候,不放对身边的各种盥洗器具稍加注意,你或许会发现世界的另一个侧面,或者另一段奇特的“歌声”。
  


呵呵,无畏无知,续而可以无耻的人很多的,哈哈,很喜欢你讲话的逻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