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

牛维麟,彭翊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牛维麟,彭翊 主编  

页数:

178  

字数:

19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软力量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而文化则是构筑软力量的重要平台。1997年,英国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由政府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大力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由此以后,文化创意的理念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流行,目前已经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余年,中华文化逐步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国际舞台上频繁精彩亮相。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受到洗礼,逐步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初现端倪,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持续恶化为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发展也深受拖累,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增长方式亟待改变。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延续,但中国文化产业却逆势飘红,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也是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拿出的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充分表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途径的认识在不断地提升。

内容概要

本书从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并创新性地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剖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客观探讨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和规划思路,并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独到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牛维麟,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1951年11月出生,安徽合肥市人,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煤炭工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国家煤炭工业局企改司副司长,2000年10月调人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担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党委常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范畴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概念、模式及特征 第二节 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国内外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二、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因分析 一、产业集群成因国内外学者综述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因分析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第三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 第一节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 二、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 第二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本概述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概念界定及主要特征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类型 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生成模式 第三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脉络及现状特点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思路及发展脉络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特点 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竞争优势与管理运行特点第四章 北京市21个文化刨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力研究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发现 一、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分析 二、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知名度分析 三、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相关度分析 四、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美誉度分析 五、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潜力分析 六、限制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力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 调研组织情况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范围及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质量控制 五、样本回收情况 第三节 公众意见调研数据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和集聚区的概念知晓情况 二、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知名度分析 三、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相关度分析 四、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美誉度分析 五、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潜力分析 六、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分析 第四节 领袖意见调研数据分析 第五节 附件 一、调研问卷 二、名词解释第五章 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比较研究 一、国外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比较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比较 第二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一、健全的组织领导推进体系 二、架构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 三、出台各项辅助政策第六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完善基础工作 二、加强集聚区管理工作,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水平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四、引进人才,重视培养 五、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六、加强服务意识 七、加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 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附录 个案研究——北京798艺术区发展研究 一、引言 二、概念界定 三、798艺术区的价值 四、798艺术区的由来与特征 五、798艺术区的成因 六、798艺术区的发展模式 七、讨论与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分析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背景可以发现,其展现的是一幅各有侧重领域和独特发展模式的景象。其中,美国的版权产业已成为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2002年美国版权产业产值达到12 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2%;英国不仅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而且成立了强有力的政府组织——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提出了“设计韩国”的战略,并且在韩剧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并由经济变化引发社会结构乃至文化整体性的转变,而文化整体性转变又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就是顺应时代、顺应历史的一个突出转向。文化创意产业,在消费新趋势下应运而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某一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次需求就出现。因此,人民群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必然会追求高层次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生产,一类是精神文化生产。这两种生产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社会生活水平、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以上发达水平后,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量会相对减弱,而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包括文化娱乐、艺术欣赏、信息交流、教育进修、旅游观赏、体育锻炼、休闲等增长量相对加快。现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将随之发生变化,基本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移,必然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并且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 PDF格式下载



研究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所以想看看北京的,大概是北京教委委托的课题报告,应景之作,看看而已。


一篇调研报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