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林则徐大传

杨国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国桢  

页数:

664  

Tag标签:

无  

前言

拙作《林则徐传》于1981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至20世纪末共印刷了5次。1999年2月18日,我为《林则徐传》增订本重印写了下面的后记:林则徐面对的那场鸦片战争,把中国拖进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才完全洗刷它强加给中国的耻辱。从林则徐开始,无数仁人志士的百年求索,也就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当我们准备穿越世纪之门,迈进21世纪之际,人民出版社决定重印拙著,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我是以严肃的态度写作这本书的。努力发掘尘封的史料,重建当年的历史图像,当然体现我的主体意识,包括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但我不认为这是在编造神话,更不是附势媚俗的戏说,而是力图提供详尽的史实让人们去思考,尽管我所做的还不尽如人意。林则徐的政治选择、处理复杂矛盾的困惑和失误,我们无须为尊者讳,但他高尚的心灵,那是不容玷污的。这是我女儿杨蔚生前留给我的启示,我现在把这句话奉献给读者,同时把重印此书作为我对她永恒的怀念。林则徐一生经历丰富。人们可以从许多侧面去认识。以此书作引导,让人们走进林则徐的感情世界,去体会和借鉴,是我的初衷和期盼。这次重印,改正了一些错误,至于进一步增补,要看今后有没有机会了。转眼十年多过去了。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祖国和平崛起,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走到复兴之路一个新的转捩点,林则徐又一次引起人们的热议,给了我与时俱进、重新修订的机会和动力。呈现给读者的这本《林则徐大传》,是拙作《林则徐传》的扩充版。

内容概要

中国人曾经创造出璀璨的文明,直至清代中期,中华文明依然以其深度与广度享誉世界。然而,荣光似乎在鸦片战争之时戛然而止,作为当时的能臣与大吏,林则徐以一身之力,将士大夫的操守与事功表露于内忧外困的应对之中。著者青年时代即着手林则徐研究,古稀之年依然钟情于此,现今将海内外相关文献尽数吸收,以凸显这位先哲略含悲情的人生际遇。语言简洁生动,图片讲究精美,以便于读者贴切地理解这位先驱者及那段民族心酸史。

作者简介

杨国桢,1940年3月生,福建龙岩人。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海洋大学985工程海洋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座教授,1985年至今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1987-2006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十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和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应邀赴京都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研究、讲学。主持“明清福建地区经济史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著有《林则徐传》、《陈嘉庚传》、《闽在海中——追寻福建海洋发展史》、《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济开发》、《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等,编有《林则徐书简》、《清代闽北土地文书选编》、《闽南契约文书综录》,主编有《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林则徐全集》、“海洋与中国丛书”、“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居闽海 一、“梦中亲见凤凰飞” 二、求学鳌峰书院 三、从初次历练到进士及第 四、买舟北上第二章 京师七年 五、居京不忘忧患 六、“读书东观,视草西台” 七、“书自柳颜入,白将堂堂旗” 八、典试江西、云南第三章 林青天 九、外官难做 十、“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第四章 管领江淮河汉 十一、催工淮上,布政关中 十二、重浚小西湖,雅集龙树院 十三、一岁建藩三省 十四、总司豫东河工第五章 拯救积贫积弱的改革 十五、首次经手夷务 十六、抚循苏垣,理漕赈灾 十七、大兴江苏农田水利 十八、澄清三吴吏治 十九、断狱一洗滞案l 二十、整顿江南科场积弊 二十一、两署两江总督、两淮盐政 二十二、“不改乡音改鬓须”第六章 在禁烟运动的激流中 二十三、白银漏海外,鸦片蔓字内 二十四、弛禁还是严禁? 二十五、总制荆湘 二十六、“圣主忧时事可争” 二十七、奉命使粤禁烟第七章 “春雷欺破零丁穴” 二十八、林钦差初露锋芒 二十九、鸦片尽数呈缴! 三十、“四围山响虎门风” 三十一、虎门销烟第八章 具结和惩凶的斗争 三十二、具结与反具结 三十三、林维禧案的交涉 三十四、巡阅澳门与九龙前哨战 三十五、谈判的破裂第九章 战争阴云与粤海冲突 三十六、英国决定挑起战争 三十七、交火穿鼻洋、官涌山 三十八、留镇两粤,以守为战第十章 抗战的艰辛和忧愤 三十九、战争终于来了 四十、被禁烟启衅的谗言打倒 四十一、递上辞官表第十一章 “傲霜花艳岭南枝” 四十二、羁滞羊城,听候查问 四十三、琦善的如意算盘 四十四、道光帝又想打了 四十五、无奈虎门血 四十六、休战第十二章 镇海军营生活 四十七、离粤赴浙 四十八、“虽身为冷官,犹不忘王事” 四十九、削职遣戍伊犁l第十三章 曲折的赴戍途程 五十、“不辞京口月,肝胆醉轮困” 五十一、改役东河,朝夕驻坝 五十二、“衰龄病骨,风雪长征”第十四章 瀚海龙沙荷戈人 五十三、谪居惠远城 五十四、“炎州回首剧伤神” 五十五、筹剂西陲屯垦 五十六、“敢惮锋车历八城” 五十七、“万里穷边似一家” 五十八、徘徊哈密、吐鲁番第十五章 从陕甘到云贵 五十九、秉钺陇中,移旌西宁 六十、抚陕使者 六十一、总督滇黔,挥师迤西 六十二、整顿边政矿务 六十三、“更起楼台待月明” 六十四、养疴求退第十六章 东归故里 六十五、匹马过黔山,扁舟入湘江 六十六、养疴百花洲第十七章 最后的日月 六十七、神光寺风波 六十八、出师未捷身先死第十八章 “青史凭谁定是非” 六十九、朝野叹惜,备极哀荣 七十、“万口褒讥舆论在”附录一 林则徐世系表附录二 林则徐生平大事年表附录三 《林则徐传》自序附录四 《林则徐传》修订感言

章节摘录

插图:林宾日年幼时,因父亲长年在外,生活不继而失学,十三岁始赴塾读书。由于家庭中落的刺激,他醉心举业,不甘“以贫废学”。既冠,与里中杰士游,出入敦社、诚交社和绵充山堂讲学谈艺,所业益闳。他参加过府试,因为突遭母丧,不克终试。此后,他不得不“自食其力”,出外当私塾先生。待父亲死后两年,即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他才靠自己“舌耕”的积蓄建立小家庭。又汗积两年,在左营司巷典来一间小屋,一面继续苦读经书,冀望通过科举仕途,取得功名富贵,重振门庭,“心力交瘁,犹苦志读书,终夜不寝”,因此得了眼病。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即三十岁那年,他县试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经过岁试,补为廪生,颇负时誉。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他参加乡试,因“第三场病目未与”,没有考中举人。当私塾先生,收入不很丰裕,当时仅够分期偿还父亲积欠的债务,廪生的津贴,当然不足于养活一家,因此在林则徐出生以后,妻子和他们先后养育的八个女儿,都必须从事女工,剪扎“象生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岁可易钱数十缗,遂资其值,以佐家计”,“半饥半寒,迁就度日”。大概是因为林则徐位列清朝名宦的缘故,时人有意隐讳他的家世,牵强附会地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闽中甲族”——福州东林联系起来,说他“家传五尚书”,是簪缨世胄、官僚贵族后裔。最早为林则徐写传的金安清,也煞有介事地渲染说:“林氏自唐后即为闽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称其三世五尚书,皆以清德著。”“三世五尚书”,指明成化至万历间的林瀚一门。林则徐青少年时代在一本读书札记上写道:瀚为南兵尚,庭机为南礼尚。庭机子熑,字贞恒,礼部尚书;熑弟烃,南京工部尚书。瀚次子庭柙,先为南工尚。所谓三代五尚书是也。“三世五尚书”世居闽县濂浦。据《濂江林氏族谱·天顺壬午修谱序》称“稽我远祖,五代间自固始入闽,卜居斯乡”,比九牧林氏的远祖入闽时间晚了六百多年。这与远在福清县杞店乡的林氏,世系毫不相干。林则徐把他们看做先贤,并没有当成自己的先世。官僚、士子及史家硬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无非是在宣扬“世宦家族出良裔”,仿佛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他先辈积累的“清德”庇荫了的。这种荒唐的史笔,给后人研究这段历史蒙上一层唯心主义的迷雾。影响所及,近现代的一些学者,也误认他是官僚地主家庭出身,至今还有人不加考察,沿用这种说法。


编辑推荐

《林则徐大传(插图本)》: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范文澜语),还是重视“身后名”更胜于民族利益的士大夫,或者说“只是不愿承认落后的旧时代精英”(蒋廷黻语)?贴着历史看晚清。杨国桢教授为您讲述真实的林则徐,以及我们那段心酸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林则徐大传 PDF格式下载



600多页,得慢慢研究了。。。


完美,完美,完美!


就是文言文多,得耐心看


相关图书